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明县的特产 山东东明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明县的特产 山东东明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9-18 12:57:50

一.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三. 云南省 昆明 嵩明县 乳扇萨其马

制品既有萨其马的酥易化,蜜甜清香,面红身黄的特点,又增加了乳扇的乳香和回味。

萨其马,传说源于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姓萨,爱骑马的满族将军。萨嗜猎,爱吃点心。有一天,萨出猎,对厨师说:“今天点心一定要搞个新鲜玩艺,别天天照着模子印沙糕。要不然,就准备辞职吧!”厨师急中生智,仿市上圆饼,放上“蛋挞”。谁知面皮由于加蛋过多炸碎了。这时,萨又派人催上点心,厨师只好把炸碎的面皮拌上白糖,揉合在一起,压扁切成方块。他心里想,此点失饪,饭碗难保,即口说出:“杀那个骑马的!”

谁知萨吃了后绝口称赞,问他此点何名?厨师惊魂未定,脱口应道:“杀骑马”!幸好萨听为“萨骑马”,与自己姓萨爱骑马吻含,连声叫好。就这样,“萨骑马”在流传中叫成了“萨其马”。

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资讯首页 >> 旅游指南 >> 美食小吃 >> 信息阅读乳扇“萨其马”

2007-09-10 21:51:01 作者:佚名 来源:吃四方 浏览次数:49

主料:乳扇500克。

配料:焙香的白芝麻200克。

调料:白糖1千克,抬糖800克,蜂蜜130克,猪油70克,花生油2千克(耗50克)。

(1)用湿纱布将乳扇盖好使之回软后,剪成宽3毫米的条。锅上火烧热,移到小火上,注入冷花生油下乳扇条)迅速翻动,使之受热均匀,炸泡成蛋黄色,捞出放入木框模内。

(2)将白糖、蜂蜜、始糖、猪油、水上锅,上火。到能拉出丝时起锅倒入炸好的乳扇条中,撤上芝麻, 充分拌匀成型(大块状)出模, 用刀切成宽4厘米、长5厘米的长方块,待冷却后装盘。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五. 广西 崇左 宁明县 宁明八角

八角生产潜力大,前景广阔。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优质调味香料,可去除肉类腥味,气味芳香宜人,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医药上,它具有驱风、止咳、健肾、促乳、祛寒湿等功效。茴香油可做十滴水的主要原料,也是抗癌药"派洛克萨龙"和合成阴性荷尔蒙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在轻工化工业,茴香油及其深加工产品茴香脑、茴香醇、茴香腈等,作为一种高级香料,常用于制作高级香水、香皂、化妆品 、牙膏等。在工业上,茴香油可作为无氰电镀的添加剂及涂料填充剂。90年代初,新一代八角深加工产品--八角茴香精问世,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不仅使用方便,易于保存,而且与人们日常生活更加联系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八角系列产品进一步开发利用,八角市场必将看好。从八角经济效益来看,叶用林3-5年投产,果用林种植嫁接苗3-5年投产,实生苗8-10年投产,八角树寿命长达百年以上。因此种植八角是投资少,见效快,一代人种植,几代人受益的百年大计,八角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宁明盛产八角,有八角林35万亩,年产5000吨干果,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

宁明县现有八角树林面积32万亩,林区主要分布在那楠乡、桐棉乡、板棍乡、东安乡、寨安乡和国营林场,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

六.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七.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八.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集烧鸡

解放前东明集就有烧鸡加工户,20世纪80年代后,加工户渐多,比较有名的加工户有李家、周家、胡家。其制作过程为选用家养柴鸡,脱毛洗净,下油锅炸至一定程度,再放到兑好的汤里煮,并按一定配方下10多种佐料,煮成后出锅。加工好的烧鸡外红、里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佳肴和馈赠的上好礼品。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东明县东明集镇及城区五四路

九. 广西 崇左 宁明县 八角香鸡

宁明八角香鸡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宁明县在八角林下放养的土鸡,鲜美肉质带有八角幽香,成为市场抢手货。

在“中国八角之乡”宁明县一片片八角林下,活跃着一群群毛色艳丽的鸡,因而得名“八角香鸡”。

鸡放养在八角林下,自然以八角树上的昆虫、八角树下的落果及野草为食。又将八角叶、八角粉掺入玉米饲料中一起喂养,让鸡自由觅食散落林下的八角籽和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这样养出来的鸡就称为“八角香鸡”。

据了解,宁明全县有八角面积28万亩,在八角林下发展优质土鸡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在八角林下放养的土鸡,鲜美肉质带有八角幽香,成为市场抢手货。据统计,2010年全县饲养“八角香鸡”6万只,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目前,该县已有3个规模养鸡场,“八角香鸡”有望“一鸣惊人”。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