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特产 介绍家乡的特产平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特产 介绍家乡的特产平遥更新时间:2022-09-15 05:58:53

一.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二.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起面饼子

起面饼子是山西晋中平遥县的。

【原料】 白面十斤(制成品50个)

【辅料】 油一斤、食盐三两、碱子半两

【制法】 先从十斤面中取出二斤面起上,再取出三两面和食盐、油拌成糊状,剩余的面加入碱子,用温开水和成比掐圪瘩面硬些,滚成细条,撕成50块,一块一块擀开,抹上酥子卷住,扭住,按扁擀开,放入鏊子上,烤的烫住皮,面向里下炉,熟到五成时翻转,再烤一会儿即成。

【特点】 外焦里虚

三.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晋中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四.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榆社小杂粮

小杂粮

小杂粮主要产于榆社县西、北部无污染,无公害,纯绿色生态区。种植期间主要用有机肥、农家肥并以物理的换茬办法来防治病虫害。小杂粮有平衡人体的营养成份,是一种医食同源的绿色食品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营养素,对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具有较好的食疗和滋补作用。豆类内含人体所需白蛋质和多种矿物质营养素,绿豆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降压,止泻痢;红小豆可通便、利尿、消肿,对肾脏和心脏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黄豆蛋白质高达40%以上,且含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五.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煎饼

平遥煎饼是山西晋中平遥县的。

【原料】 小米面、高粱面、玉米面与白面或绿豆面混合

【和面】 用温水调成稀糊状

【制法】 将和好的面摊在铁鏊上慢火煎成,熟后呈圆形薄片,可卷豆芽、土豆、香菜、调料之类食用。

【特点】 制作方便、食用方法多,可满足不同口味

六.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豆腐脑

豆腐脑是平遥风味小吃,以其经济实惠、方便适口的特点、历数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平遥豆腐脑别具特色,以其“打卤”见长,把好的粉条、黄豆、淀粉及各种调料煮制而成的卤汁。售卖时,将铜锅架在笼圈套盒里,下置木炭火盆以保温。食时,浇上铜锅里的粉条、黄豆、卤汁,后将一勺脑豆腐盛入碗内,真是鲜嫩可口,香气四溢,食毕浑身暖烘烘的令人留连忘返。

平遥豆腐脑实际上有两种叫法。豆腐脑一般是指卤和豆腐和在一起的一碗豆腐;如果单纯是豆腐的话,大家一般叫它老豆腐。在平遥,豆腐脑小老板一般分两种叫卖的方式。一种是两个大铜锅放在了三轮车上,师傅踩着三轮车会在一家一家社区或门口逗留,外加一个播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小喇叭,。他们一般都会在下午出来,这个时候是学生和大人下学下班的时间,正好喝一碗豆腐脑解饥。

另外一种也是最传统的方式。一般是由两张大方桌,方桌上坐了大铜锅,左手边一半是卤,右手边是豆腐。而卤是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里面有煮的比较碎的黄豆、还有海带、虾米、粉条。而卤汁和豆腐也一直是热的。通过下面一直有火保持着暖暖的温度。现在也有很多摊子会把熏蛋拨了皮后放入卤汁里,这样鸡蛋也会是热的。

每个平遥人几乎都喜欢喝豆腐脑。当老板围着大铜锅把几条大长凳子摆上后,一下子就坐满了很多人。老板忙起来的时候,左手拿着小碗,右手很熟练的把卤先盛入碗里,然后铲一块豆腐放到碗里,然后一小勺韭菜花,再加点辣椒油,最后滴入一滴香油。一碗香香热热的豆腐脑印入眼帘,酱的卤、白的豆腐、绿的韭菜花、红的辣椒,煞是好看,小勺舀着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晋中揪片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飘起即熟。这种揪片嚼起来感觉有劲,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揪片是晋中一带的传统面食,它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在面食中独树一帜,流行晋中,驰名中外。将面粉用水和好、揉好,放置一会儿。然后,用擀面杖将面擀开,再用刀将面切成五六寸宽的几块,拿一块在锅边往锅里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样边揪边煮,一会儿后,锅里的面就熟了。揪片操作简单,面片很容易入味,食之舒畅,容易消化,尤其适合于幼儿和老人。

揪片又称掐疙瘩,也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这里揪片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后擀成圆形,切开对折,然后根据岁数先切成大片,再将大片用手分别揪入沸水锅内,捞出后约半饭碗。吃此饭有岁岁平安之意。“水揪片”俗称“鳖跳崖”,是候马、临汾一带人们熟悉的地方传统小吃。其来历要追溯到清末民国初年一对农村夫妇吵架之事。一天,刘三下地回来,又饿又累,因他老婆还没有 揪片做熟饭,俩口子就吵闹起来,各说各有理,结果两人换了工,刘三操持家务,老婆下地干活。中午时分,刘三睡觉醒来,急忙生火做饭,不料面和硬了,就一边往面上倒水,一边揉面,不料面越来越软,无法上案擀面条,就干脆用手揪成薄片投入锅中。谁知煮熟捞出后,配以浇头,软绵筋道,非常好吃,就起名叫“鳖跳崖”。长期以来,水揪片不仅成了家常快速面食,而且也用以招待客人。揪片做法简单,吃着筋滑,适于盖浇或炝锅汤面,亦可煎炒而食。

八.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馏圪蚪

馏圪蚪—舌尖上的平遥精致面食

平遥百姓擅长制作粗粮类面食品,特点是粗粮细做,粗粮精做。馏圪蚪就是众多粗粮面食中的一种。其主要原材料是高粱面。高粱面也称“蜀黍”“蜀秫”“芦稷”。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木。秆直立,心中有髓。叶片似玉米,厚而较窄,被蜡粉,平滑,中肋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帚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淡黄等色。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用途可分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果实供食用、酿酒、制醋、制饴糖。糖用高粱杆可制糖浆,帚用高粱的穗可制扫帚,秆可以代替竹杆,扎一些植物生长的架,或房舍顶棚的架杆。新鲜的嫩叶及青秆阴干青贮作饲料,也可谓浑身是宝。

溜圪蚪做法简单易学:高粱面用开水和成面团。用擦子擦成圪斗置于笼屉内,切记要用开水蒸,大概20多分钟后蒸熟即可出锅。最后以油盐葱蒜等爆炒或者加黄菜、佐料水、辣椒、蒜水食用。

九. 山西省 晋中 介休 龙须面

龙须面

烹饪方法:

材料:龙须面150克,墨鱼两小片,蛋一个,草虾一只,蛤蜊一个,香菇一朵,鱼片两片,豌豆荚三片。葱花一大匙,辣椒粉半小匙。

调料:鱼汤两杯,精盐一小匙,姜酒汁一小匙,糖一小匙。

做法:

1、将墨鱼、蛋、草虾、蛤蜊、香菇、鱼片、豌豆荚放入一碗中,倒入1/4调料,加盖中高火4分钟。

2、将3/4调料放入大汤碗中,加盖高火4分钟至沸。

3、将面放入汤中,把其他材料整齐地排列于面上,汤汁一并倒入,加盖中高火2分钟。

4、撒上葱花、辣椒粉即可。

营养价值:高淀粉食品,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补充体力所需,是一道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

十.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河捞

【原料】 白面或白面加绿豆面

【和面】 和面用水要求同抿圪蚪,面团比之更软,以难以堆放成形为度

【制法】 醒匀后的面团揪成约茶杯大小的面块,略揉成粗条,塞入河捞床槽内(河捞床的专用工具,钉好的平木架两端加底座或木腿,木架中间掏空后安置一铁筒状容器,底部封闭的一铁板上凿细孔),面团置于槽内后,持压柄一端固定于木架,柄中间安装木质压柄或圆铁棍,粗细约10cm左右正好与内径同,用力挤压,使面受挤呈圆粉条状漏入沸水锅中,煮熟捞出。配料同抿圪蚪相似。

【特点】 条长且匀,易熟,口感滑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