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莞著名特产介绍 东莞各镇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莞著名特产介绍 东莞各镇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9-12 01:07:44

一. 广东省 东莞 大朗荔枝

东莞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以色、香、味俱全的荔枝而闻名中外,“食之令人畅然意满”的东莞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

东莞荔枝栽培历史悠久,《东莞县志》记载“荔枝色如渥丹,味甘如饴,其种不一,盖岭南之佳品也”。

荔枝主要分布在东莞市的山区、丘陵、埔田地区。主要产区有大朗、大岭山、寮步等20多个镇区,是东莞市水果中的拳头产品。

东莞荔枝的主要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红、黑叶、槐枝等传统优良品种,近几年又培育出红绣球、无核荔枝等新品种。值得一赞的是大岭山镇的糯米糍荔枝,以其个大、皮薄、肉多、果甜、味浓的特点而享誉中外,曾获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质奖和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的名句已成为东莞荔枝的广告词。

二. 广东省 东莞 糖不甩

这“糖不甩”的由来 , 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于流毒泛滥 , 民不聊生 , 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 , 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 , 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 ), 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 , 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 , 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 , 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东坑“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 , 挪搓成粉丸 , 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 , 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 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 , 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 , 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 ,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 , 于是大功告成 , 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 ,吃完一碗再添一碗 , 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 , 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知道这门亲事“散”了 , 那就知趣一点 , 以后别再纠缠了 ,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 , 却苦在心上 , 匆匆喝上一口 , 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 , 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 , 都非常清楚。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 , 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时过境迁 ,“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朋友,当你来到东坑 , 别忘了去吃正宗的“糖不甩”。

三. 广东省 东莞 咸丸

咸丸

咸丸是东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表示合家团圆之意,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糯米粉制作,随意捏成团,不加馅。用鸡作,佐以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碎粒、咸菜鲜甜美味,是东莞传统美食。

四. 广东省 东莞 塘厦碌鹅

塘厦碌鹅是不折不扣的东莞山乡菜。首先,“碌”这个字就是土生的东莞话,外人不明其意,听到“碌鹅”还以为是 “卤鹅”,实际“碌”是煮的意思。塘厦碌鹅是具有客家风味的东莞菜。将鹅放到调制好的汤里面煮,煮熟后,味道就全部进到了鹅肉里。而骨髓则和白切鸡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带血,非常新鲜美味。



塘厦碌鹅的做法比较特别,不同于传统粤菜的做法,所以味道跟普通烧鹅完全不同,口味偏重,有点像北方的做法,但骨髓带血又是粤菜的特点,吃起来非常爽。


五. 广东省 东莞 虎门番荔枝

虎门番荔枝是我省优稀水果品种之一,其果质优良,果肉柔软细滑,风味特别香淳,且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喉润肺、滋阴补脾之功效。

虎门番荔枝主产广东东莞虎门镇,东莞及其附近栽培。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与樟林番荔枝相似。单果平均重208克,含可溶性固形物24.8%,糖17.2%,酸0.1%,每100克果肉维生素C4毫克,可食率55%。

虎门番荔枝在番荔枝属中是品质较佳的一个果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和保健成份,具有清咳、润肺、滋阴补脾之功效,适宜鲜食。据了解,虎门种植番荔枝已有一百年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镇还大面积推广种植番荔枝,全镇种植番荔枝面积最高峰时达4500多亩,目前,番荔枝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作为地方特色水果,虎门番荔枝曾于1996和1997连续两年被东莞市选送中国农业博览会参展。1996年,虎门镇(番荔枝)还被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授予“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称号。

六. 广东省 东莞 冼沙鱼丸

冼沙鱼丸

冼沙鱼丸是地道的东莞水乡菜。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尤其以高埗镇冼沙村的鱼丸最为出名,也就是洗沙鱼丸。洗沙鱼丸所取的鱼必须是新鲜的鲮鱼,而且鱼塘中不能养鸭鹅,以保持的鱼肉味道的纯净。而且洗沙鱼丸在东莞的各种美食中,可谓最费时费力的菜之一。把鲮鱼剃骨取肉之后,要用两根铁棒反复敲打6个小时以上,让鱼肉中的胶质,也就是蛋白质出来,然后再攒成鱼丸,这样做起来的鱼丸胶质多、韧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样一弹数尺高,吃起来也相当有咬头。

冼沙鱼丸入口确实非常有咬头,而且味道鲜美。特地拿了一个鱼丸往地下抛去,真的弹起一人多高,果然名不虚传。

七. 广东省 东莞 道滘裹蒸粽

道滘裹蒸粽用料讲究,选用上等咸蛋黄、湘莲、绿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粽叶包好,绑上东莞咸草,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制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芳香四溢,香嫩鲜美。

道滘裹蒸粽在解放前已有名气,但由于个体经营,数量较少,发展不大。1982年,道滘冠华酒家由李绍裘主持制作的道滘裹蒸粽,味道越做越好,销路越来越大,东莞华侨大厦餐厅等都成批订货,作为美点,供应茶客。粤港澳同胞作为道滘带回馈送亲朋戚友,堪称美食佳品。

“山到成名毕竟高”,道滘裹蒸粽得名并深受人们的喜爱,主要是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选用晚造糯米、自制咸蛋黄、五花腩肉、精选绿豆、湖南莲子、上等冬菇,配以佐料蒜蓉、沙姜、回香、八角、五香粉、白糖等,用泡软洗净的上好青竹棕叶包好,加以东莞咸草绳捆绑密实,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其技术要点是配料要均匀,火侯要掌握得好,煮到6至8个小时,出炉时蛋香、肉香、米豆香溶为一体,芳香四溢,令人垂涎,食时加幼砂白糖,使人食欲大振,欲罢不能。悠悠道滘粽,粒粒水乡情。道滘裹蒸粽是道滘劳动人民创造的驰名小吃,也反映了道滘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一面。

八. 广东省 东莞 麦芽柚皮糖

李全和麦芽柚皮糖是东莞的著名特色产品。健胃消滞,助消化!

九. 广东省 东莞 道滘肉丸粥

道滘粥是以肉丸为主料的米粥,在岭南粥品中独树一帜,在肉丸粥中独占鳌头。由于道滘粥的肉丸选用新鲜上肉,切碎后用钢条敲打直至成为肉酱,这样使肉丸有韧性,入口香脆,弹性特强,佐肉不夺肉香,丸香不腻,齿颊留香,肉味长存,令人垂涎。

道滘历来是鱼米之乡,农产品丰富,加上人杰心灵手巧制作,创制了不少地方,道滘粥就是其中之一。道滘粥的主料——肉丸,创始人是道滘人叶成,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闻名。肉丸选用新鲜猪肉,切碎后用钢条敲打直至成为肉酱,使肉丸有韧性,弹性特强,入口香脆,佐肉不夺肉香,丸香不腻,齿颊留香,肉味久存,令人垂涎。目前道滘镇有许多个体户制作肉丸,货销东莞市各大酒楼宾馆,东莞市也出现了以出售道滘粥为主的饮食店。道滘粥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地方。

十. 广东省 东莞 猪红粥

猪红粥

莞城卖猪红粥,数东门和阳桥头那间最出名。早晨,远近群众都慕名前去品尝。不但粥底咸、香合人们品昧,且猪红既软又滑,每碗粥必配以鱼片、油撒、葱花、胡椒粉兼油炸鬼,吃起来让人津津有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