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夏县特产视频 临夏特产送人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夏县特产视频 临夏特产送人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10-17 05:13:36

一.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刘家峡百合

蔬菜珍品---永靖百合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棉、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港澳等地。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山平川均可种植,它不管是湿润的气候还是干燥气候均可正常生长,平均亩产1500公斤,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永靖百合种植主要集中的属二阴湿地区永靖东部关山、徐顶、陈井等地,这里土壤属山地黑麻土类,富含腐殖质及有机物,通透性、保水性能良好,是百合生长的理想场所。目前,共栽培面积8000余亩,总产量达1200万公斤,每年将获产值4000万元。

百合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糖、蛋白质、矿物质、盐等多种营养成分,它作为蔬菜珍品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年来永靖县委、县0在开拓百合市场,打通销售渠道的同时,果断决策,把百合生产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至富的又一突破,列如十五发展规划逐步落实。计划利用五年的时间,以关山乡为重点,大搞规划生产,发展百合二万亩,年产百合70万公斤,尽可能满足消费需求。同时,县上要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上马一批深加工企业,大幅度提高百合附加值,全方位供应过内外市场。

二.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刘家峡黄河珍珠米

永靖县沿黄河两岸的广大稻农,采用先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盐碱地种植的水稻以米质优良、色泽鲜亮、味道香醇赢得了“黄河珍珠米”的美誉。

水稻自一九九六年由县农技站试种成功以来,面积逐年扩大,截止九九年底,全县累积种植水稻近9000亩,总产稻谷5237.8吨,新增总产1025.3万元。二000年全县种植8000亩,绿油油的稻田生机一片,水稻生产已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黄河珍珠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刘家峡、岘塬两乡紧靠盐锅峡库区。自盐锅峡电站建成蓄水后,库区两岸土地盐碱化程度日益加剧。1996年,县上从外地引进水稻优良新品种搞种植试验获得成功。1997年发动库区沿岸上百名群众开发盐碱滩地,采用挖沟排碱、打井防渗等有效措施,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利用旱地大棚科学育苗插秧种植水稻605亩,当年平均亩产576公斤,出米率为75%。初尝甜头后,黄河两岸的广大农民掀起了开挖盐碱荒地,大搞水稻种植的热潮。使全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增至6028亩,可年产大米300多万公斤,新增产值700余万元。

刘家峡以其优越的土质、丰富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等自然环境,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生产出的稻谷颗粒大,籽饱满,千粒重25.5克,色泽鲜亮,米质优良,口感香醇,赢得了"黄河珍珠米"的美誉。

三.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包子

康乐包子制做过程为面粉发酵后,加入食用碱,揉匀,捏搓成棒条,切成小段,压扁,擀成圆形面叶。胡萝卜擦条蒸熟,羊肉剁碎(或粉碎)葱切小段,菠菜切丝。胡萝卜、羊肉、葱、菠菜共拌,在将羊油置勺内,旺火升温融化浇入,拌匀,口尝调鲜为宜。在将馅子用小勺置入面叶内,合包,整形。然后在蒸笼底擦油,置入包子,摆匀,用大火蒸12-15分钟,取出置盘中,将滴漏在锅内的浮油撇出上浇。

四.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积石酿皮

积石酿皮:
    临夏酿皮子享誉三陇,已成名小吃。积石酿皮和临夏酿皮是一样的,它是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选用优质面粉,用凉水调成面团,在盆中揉搓水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中加入适量水、盐、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锅蒸熟,上面擦上一层熟油,逐次将面浆蒸完为止。再把面筋上笼蒸熟。吃时将酿皮切成条,面筋切成片装盘,再调上油泼辣子、芥末、蒜泥、芝麻酱、精盐、香醋等佐料即可。上好的酿皮子色泽鲜亮,质地柔韧,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清爽适口,别具风味,特别是盛夏酷暑,一碗酿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全身清凉,暑气顿消。

五.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永靖百合

永靖百合

永靖百合是蔬菜中的珍品,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绵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已远销到港澳等地。

百合属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山平川均可种植。它不管是在湿润的气候里还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特性。平均亩产800公斤,亩收入近万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永靖的百合种植主要集中在山阴潮湿的东部山区关山、徐顶、陈井等地。这里的土层属殖质,,,是百合壤。目前,全县百合种植面积1100多亩,产量达7.5万公斤。

百合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糖、蛋白质、矿物质盐等多种营养成份。它作为蔬菜中的珍品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永靖县在开拓百合市场,打通销售渠道的同时,计划利用10年时间,以关山乡为重点,大搞规模化生产,发展百合1万亩,年产优质百合70万公斤,以满足消费需求。

六.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花椒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积石山,该县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于04年,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在推进治理措施上,该县咬定项目不放松,先后争取到8.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国务院侨办万亩花椒基地扶持项目,通过招商引资,1999年,积石山县被列为全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该县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又集中全县财力实施10万亩花椒基地建设项目,在吹桥公路沿线栽植花椒10万亩、600余万株,提出建设甘肃重要花椒基地和“中国花椒之乡”的发展目标,建成贯穿铺川、银川、安集、胡林家、关家川等5个干旱山区乡镇的百里花椒长廊和集梯田、集雨节灌、小型提灌、节水灌溉为一体,林、草、粮结合,花椒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尕娃顶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以花椒加工为主、投资达1200万元的安集麓安山珍加工厂。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着手对境内以东北部干旱山区为主的项目规划区实施综合治理。近年来,积石山县全力实施退耕还林惠民工程,整沟、整梁、整流域发展花椒,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如今,全县花椒累计栽植面积达27万亩,花椒总产量15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花椒产业建设覆盖15个乡镇,85个行政村。花椒主产区户均收入3347元,人均收益739.8元。2004年12月,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为了增强花椒产业发展后劲,县上请来省、州林业专家,培训乡村科技人员3000多人,积极引进刺椒、油椒、白椒、串串椒等优良品种,帮助农民掌握花椒高产栽培技术。如今,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栽植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并发放林地、林权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花椒产业、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七.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阜地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积石山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风味名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膘肉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餐厅中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缺的一道名菜。

八.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晋南驴

产于山西省南部的运城、临汾两地区的22个县,以夏县、闻喜两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中心产区各县。据1983年统计,产区有晋南驴12万匹,其中中心区两县1.5万匹。

产区地处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是我过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从夏县当地的文物古迹考证,也是夏禹王的故乡。由于晋南和陕西关中地区仅一河之隔,故从汉朝向关中一带引入驴后,必将通过黄河扩散到这一地区。由于产区有悠久的农牧业发展史,又有著名的运城盐池和许多大小煤矿,农业耕作,粮棉和煤盐的运输,历史靠驴、骡驮运。这种客观的经济需要,促使农民对役畜的精心喂养和选种选配。历史上形成的在庙会上展示各种饲养种驴户所饲养的种驴的质量,借以争取选配母驴的群选方式,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期。当地人民喜爱驴,视驴为不可缺少的家畜。产区农民习惯种植苜蓿,利用鲜苜蓿与麦秸碾青的调制方法,使驴等家畜全年都能得到请饲草。在管理上,做到畜圈保持清洁,每天刷拭驴体,饱不加鞭,饿不急喂,热不急饮,孕不拉磨和三分喂七分使的经验,促进了驴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使其体格、结构都得到提高和改善。1949年后,人民政府在夏县建立种驴场,承担晋南驴的选育工作。各县有组建多处改良站,实行人工受精,选育优良种驴为广大农村的母驴配种,进一步提高了晋南驴的品质,并向外地输出大量优质种驴。

九.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河州发子面肠

发子面肠制作工艺与火腿有异曲同工之处,发子和面肠是用两种不同材料的羊杂和面粉灌制而成,外部包装均用新鲜羊肠发子将新鲜羊心、羊肺、羊肉剁碎,拌以葱、油、调味品,撒以适量面粉,制成馅子,装入羊肥肠中,入火蒸好后,切段入盘。面肠以面粉为主料,配以调味品,灌入羊小肠中,放入蒸笼约蒸15分钟,中间须针刺泄气,以防破裂,熟后切段入盘。按临夏习惯,发子面肠为一道菜,盘底放面肠,上面放发子。放入辣椒油、蒜泥、味醋即可享用。发子色泽暗红,面肠通体白净,配以鲜红的辣椒油,色泽亮丽,风味独特。

十.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馓子

在欢度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油炸馓子要有娴熟的技巧,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量的花椒、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又劲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磋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油沸腾时,掌锅人将搓好的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这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的诗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