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横州特产糍粑搞笑音乐 火爆全网的糍粑歌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横州特产糍粑搞笑音乐 火爆全网的糍粑歌曲更新时间:2022-10-01 04:04:26

一.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艾糍粑

艾糍粑也叫清明糍粑,通常于清明节前后采摘刚出芽时的艾草制作,是融水清明节时用来祭祖的食品之一,也是融水一种特有的民间小吃,一个个绿油油的,圆润饱满,散发着艾草特有的清香和糍粑天然的糯香,和着香甜的花生芝麻馅,让人食欲大增。

原料 :田艾(清明菜)、豆沙、糯米粉

制作方法:

第一步:煮艾草

用大锅把水烧开,加少许碱,放入洗净的艾草,不要加锅盖,中小火保持水微开,用筷子稍翻动艾草,使其均匀受热,煮至叶子变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绵软至一捏就断即可关火。煮制过程中盖锅盖会导致煮出来的艾草发黄,色泽不鲜亮。放碱是为了去除艾草中的苦味。

第二步:浸泡煮好的艾草

将煮好的艾草捞出泡入凉水中,漂去苦味,泡差不多12小时,期间最好换两三次水,以便苦味充分渗出。

第三步:剁

泡好后,捞出艾草挤掉水份,剁碎,剁到没什么茎就可以了,这样最后吃的时候口感才会细腻,不会在吃的时候吃出一根草来。

第四步:炒

剁好的艾草放入干净锅中用中火炒一会,闻到香味即可,也可加入少许色拉油,这步是起到提香的作用。

第五步:和面团

炒好的艾草,加入糯米粉、白糖,倒入刚烧开的水,边倒先用筷子将其充分搅拌,等温度降下来后,用手揉和成艾草团。一定要用很热的水,使糯米粉遇热变成粘性,和的时候才好成团,包馅的时候更好操作,成品的外形和口感更好。加糖量别太多,和好后面团有微甜味即可,因为馅料也是甜的,糖多太腻。

第六步:包

取一小块和好的艾团,捏成小碗形,放在手心包入馅料,封口,整成圆球状,再压扁一点,在底面抹点油,放在一张柚子叶上,也可以在包之前在手心里抹油。艾草米团不像面团那么有延展性,做的时候要靠按、压、捏的劲儿,不能在手心里揉搓,不然就散开漏馅了。

第七步:蒸

做好后上,冷水架锅蒸,水开之后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

二. 湖南省 邵阳市 隆回 隆回糯米糍粑

隆回的糯米糍粑,可爱圆润,白白的透着一层亮光;入口柔软、爽滑,口感极好。可舂糍粑的工序、材质却很讲规矩。

舂糍粑的木槌要山上的“枣木”、“枫树"做成,因为它们的木质条纹走纵向,不易开裂痕;要手工做的杉木罾来蒸;粑筐也是麻花石头,由当地祖传手艺人打做而成;雕花印版要梨树制;还有要调好的印花。

先把糯米晒干,洗净,浸泡12小时以上放进木甑,大火蒸2-3个小时上了气蒸,蒸到九分熟的时候起锅,两个人提了甑把,疾步走进院落,兜头倒进一个巨大的石臼筐里。两个粗壮汉子举起手腕粗的枣木或枫树大槌,呼儿嘿哟地打起来。

这打糍粑很有讲究,力度和技巧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掌握的,两人对站,身体前倾。追求“快、准、稳、狠”四个字。两个人围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槌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强,免得木槌和米粘在一起;准头要足,两根木槌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瓷实;稳即是握棍的手要紧,用力要均匀,不能前面噼里啪啦疾风骤雨,后面力气用尽了,软绵绵的跟不上趟,那这臼糯米就算废了;狠不用说,当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气要绷得足,散得畅……如此这般,大概十几分钟,汉子们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的一个团。这时,两支木槌架起来,两人合力往上一拉,早有能干的大婶准备好了绳子,抹点膏糍粉(就是光米磨成的粉)缠住木槌粘糯米的上端,往左右两边用力一嘞就把沾粘在木槌上的糍粑团落到了团箕里。再打点粉一抹。出粑坨手感一定要准,那样才会大小一致的均匀;再一小个一小个的分发出去,其他的人再把它揉揉,盘成圆形,再把光滑的一面放底下装到那早就准备好的梨木雕花印里,那糍粑就成形了。在印盘放个5分钟左右,没事的时候也用手或木板去压压,达到光滑,美观。

刚做好的糍粑是软的,从木模里拿出来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转上几个圈,圆圆地落在晒席上,再盖上被单,温度降下来后就好了。孩子们再给印上美丽的红点缀,有的还在中间加点绿。如果是用做大寿的,还会贴上松柏枝,以表万年常青,青春不老。

有的地方,小糍粑做完后,由心灵手巧最会做糍粑的妇女,再做几个大糍粑,小则三五斤,大则十多斤。这叫“破笼粑”,象征“五谷丰登”,又显示农家人大方富足。

三.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豆香糍粑

沙县豆香糍粑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因此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沙县小吃又分为两大流派,即口味清鲜淡甜、制作精细的城关小吃流派,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等,独具特色;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镇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如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牛系列等。

历史上,夏茂人基本属于客家,喜外出。因此外出经营小吃最早最多的是夏茂流派小吃,几乎大江南北都有夏茂人的踪迹,这种流动性也使夏茂流派小吃的原料加工与经营服务分离,即加工的不经营,经营的不加工,形成低工艺的简单重复劳动。而沙县城关人则是山区文化,喜欢自己加工自己经营,即“前店后坊”的家庭式经营格局,城关流派沙县小吃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成为沙县小吃的主角。因此,到过沙县的人必尝沙县小吃,吃了“沙县小吃”都有“沙阳归来无小吃”之感叹。

原料:糯米、黄豆、豆沙、白砂糖

作法:

1.糯米浸泡好后磨浆压干水份成糯米湿粉,黄豆炒香磨成黄豆粉;

2.将糯米湿粉分成小团后包入豆沙馅;

3.上蒸笼蒸熟,沾上黄豆粉即成。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丹寨县 丹寨糍粑

糍粑是丹寨百姓过年时必须制作的美食之后,但是随便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吃糍粑不是过年才有的了,在市场里就可以买到热乎乎、香喷喷的糯米糍粑。糍粑的制作过程如下:将糯米用清水泡在桶里,等完全泡涨了,就装到专用的蒸饭器具——甑里去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把打好的糍粑从石臼中取出,放在事先铺好一层黄豆粉的簸箕里,在这里进行最后的加工。在手上黏蜂蜡或茶油,从糍粑上取下一小块,搓成坨,然后压扁,包上红豆、黄豆粉、芝麻、引子也就是苏麻等佐料,一个热乎乎的糍粑团就做好了。一口咬下去,又热又有韧性的糯米配上又香又甜的佐料,实在是让人胃口大开,停不下嘴来。

五.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糍粑

糍粑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

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糍粑成为宴席上的点心首菜,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食品,市场上常有出售。

(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六.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糍粑包豆腐

糍粑包豆腐

“糍粑包豆腐”(油炸)色泽金黄,浓郁可口,皮脆肉软,喜者甚多。

配方:糍粑、豆腐、肉末、盐菜、味精、葱花、辣椒粉和食盐。

制作工艺:用白碱腌好的豆腐烙至里面化汤,切开一方灌进拌好的肉末、盐菜、葱花、味精、食盐和辣椒面,用糍粑摊成薄片包上豆腐即成。可烤、可烙或油炸,口味各有千秋。

主料:热糍粑500克,白豆腐250克

辅料:猪肉末150克,腌菜50克,食盐2克,辣椒面10克,葱花10克,味精2克,食用碱3克

制作过程: 将白豆腐均匀分成8块用食用碱腌渍8小时,在干锅上烙至内部化汤,切开一侧灌入拌好的肉末、腌菜、葱花、味精、盐和辣椒面,将热糍粑分成8块薄片,每片包上1块豆腐、捏成扁圆形即成。可烤、烙或油炸食用。

味型:咸鲜、微辣

特点:味道独特

七.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溆浦糍粑

糍粑 用龙潭糯米做出的糍粑香软可口,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曾是皇宫贡品。

桐叶糍粑

将米磨成浆,用白包袱包裹,然后将包袱压上石头,待水分干后,揉成团,包上豆粉、芝麻糖等做成的馅,用新鲜的桐叶包好,煮熟即可,糍粑里弥漫着桐叶的清香,香甜可口。

芭蕉糍粑

糍粑的原料是用鲜嫩的玉米加水在石磨上磨成浆,滤干,用新鲜的芭蕉叶缠成三角形,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不加任何配料,黄的玉米糍粑,绿的是芭蕉叶,打开有一缕天然的清香,是天然健康食品,细嚼能回味无穷。

重阳糍粑

重阳期间,糍粑原料用米和新鲜艾蒿叶磨浆而成,中间包经常豆泥和芝麻、糖做成的馅,包好后揉成团,下面垫一片干净的橘叶,放到锅里蒸熟,做好的糍粑颜色碧绿,弥漫着艾蒿的清香,别有风味。

枕头棕粑

枕头棕粑又称肉棕粑。枕头形,长约20厘米,中间圆锥体,糯米中间包馅,馅一般用腊肉和新鲜猪肉做成,加胡椒粉,五香粉等配料。棕粑用棕叶缠紧后,放在锅内煮,肉、油和香味渗入糯米中,香气扑鼻,是溆浦传统小吃。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应城糍粑

应城糍粑又分为甑仁糕、发糕等,米耙包糍粑也是风味早点搭配,糍粑属于米制品类,也是应城闻名于湖北的传统节令食品,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间以绿豆在热油锅里炸制而成,是具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咸香滋美。

九.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洋芋糍粑

柞水洋芋糍粑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柞水洋芋糍粑爽口、营养丰富,有食疗保健作用,夏吃清凉消暑降火,冬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

洋芋,即马铃薯。民间又称地蛋、土豆。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洋芋糍粑,用马铃薯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要得生活来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乱。”这首民谣是说的是陕西柞水的洋芋糍粑。过去柞水人都知道,这是取笑“万青”“九间房”两个地方的话,以前这两地贫穷,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平时以马铃薯为主粮,想要改善生活也只能吃当地出产的马铃薯做成的“洋芋糍粑”。

万青和九间房是柞水的两个乡,处在秦岭脚下,是高寒山区,小麦产量低,玉米长不老,就只盛产洋芋。洋芋砸烂就是打糍粑,在那个极端贫穷的岁月里,这就成为当地人待客最好的饭食了。如今柞水的洋芋糍粑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美食,它的制作技艺还是响当当的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芋糍粑,这种用马铃薯做成的美食,都市人不多见,但在陕南的柞水,到处可见、可耻洋芋糍粑;且不说街上卖的,你随便走到柞水那个乡村,只要提出吃洋芋糍粑,厚道的柞水人就会热情地为你打上一盆让你吃个够。但是,柞水的洋芋糍粑真正好吃的还是在九间房街;这里才是柞水糍粑的发源地。

柞水九间房街地处秦岭山脊,将这里出产的洋芋蒸熟,放在阴凉环境中,稍微凉一下,在石板上用木捶一压开,就是纤丝粘连;来回揉一两个来回就粘呼呼的。当抡起木捶三几个来回捶打时,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适惬意。这里的洋芋做糍粑不仅好打、省力,还特别好吃。捶好的糍粑,铲子上沾水堆在一起,双手一托,柔若无骨,丰则有余,一团白嫩的、有劲道的凝脂就装进盆子里啦!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切,整坨、整块的,柔而不散,很有劲道。放在调料锅里烫热时,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很是诱人,胃口不开也得开了。

九间房、万青都是沙砾土壤,森林茂密,平均气温低,很适宜洋芋生长,这里的洋芋蛋白含量高。洋芋做糍粑是物理作用下,单糖变成多糖,蛋白变成糊浆的过程。洋芋糍粑做得好不好,主要是取决于洋芋的蛋白含量;蛋白含量越高,洋芋糍粑越粘,而且省力好打。九间房街一带正是典型秦岭洼地气候特点,洋芋的蛋白含量高、淀粉要轻些,杂质含量少,所以洋芋糍粑最好吃。

在人们崇尚食物健康的今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洋芋是抗癌食品。吃山野菜酸水泡出的洋芋糍粑,的确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和风味了。只是,笔者还得提醒你,九间房街的洋芋糍粑不仅是地方独特的民间原创食品,而且是柞水最好的洋芋糍粑,很值得去品尝的。

如今,柞水这座美丽的山城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卫生城市,是西安的后花园,她正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凡来柞水的人,都想尝一尝柞水糍粑,糍粑已经成为柞水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成为了柞水的一个符号,更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十.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鼓浪屿糍粑

鼓浪屿糍粑的原料是糯米,雪白的上等糯米浸透后,置于灶上蒸熟,趁热用特制的工具将糯米舂成韧性十足的糍粑。将糍粑包上芝麻、花生、糖等馅心,细腻、小巧、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