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沈阳特产送老人 沈阳的特产适合送人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沈阳特产送老人 沈阳的特产适合送人的更新时间:2022-09-10 05:45:51

一. 辽宁省 沈阳 和平区 绢花

绢花是沈阳的名品。

    南湖公园古文物市场,有几十家店铺经营着古玩、字画、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宝翠钻,还有遍体绿锈的历代古钱。沈阳的名品,如御赐枕、羽毛画、绢花、彩石镶嵌画等,都能在这里觅得。每逢周日,这里格外热闹。

二. 辽宁省 沈阳 新民市 公主屯鸡蛋

公主屯鸡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主屯鸡蛋

辽宁省新民市公主屯地区,具体包括公主屯镇、东蛇山子镇、陶家屯镇、三道岗子镇、高台子镇、大柳屯镇、新农村乡、于家窝堡乡。新民市现辖行政区域东经122°66′—123°17′,北纬42°07′—42°23′。

《新民市人民政府关于公主屯鸡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界定的函》新政函字〔2016〕66号

新民市地方标准:

DB210121/T01-

2016《公主屯鸡蛋管理规范》

三. 辽宁省 沈阳 康平县 玛瑙

    “玛瑙”一词源于佛经,梵语叫“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因为古人不了解玛瑙产生纹带的原因,认为是“马脑的变石”。后人认为“马脑”属玉,于是改成斜玉的旁儿,转为“玛瑙”一词。

    玛瑙属于隐晶质石英,是具有不同颜色的二氧化硅溶体,分期沿岩石的空洞或裂隙周围向中心填充所形成的同心层或平行层纹状矿物,呈玻璃光泽,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

    具有同心环带状、层纹状,波纹状、缠丝状、草枝状等各色形态的美丽花纹是玛瑙最大的艺术特色。其花纹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白、灰、黄褐、黑等。因为玛瑙具有天然毛细孔,所以还可染成红、蓝、绿、黄、褐紫等各种颜色。

四. 辽宁省 沈阳市 法库县 叶茂台花生

叶茂台花生是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的。叶茂台镇生产的花生风味独特,口感好,并含有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有降压、健身、改善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之功效,素有餐桌美食之称。

叶茂台地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花生之乡美称。这里远离城市,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水质优良,2002年经市环保部门进行土壤、大气、水质监测,确定为无公害花生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认证No.012)。2004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该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证书号WGH-04-07866)。这里生产的花生风味独特,口感好,并含有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有降压、健身、改善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之功效,素有餐桌美食之称。

2013年全镇花生播种面积6万亩,产花生果2000万公斤,实现产值亿余元。叶茂台镇2011年被省农委命名为“花生之乡”后,又给自产的花生注册起了“盛京叶茂”牌商标。同时,镇里还新建了占地100亩的花生批发市场,成为辽西北地区的花生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

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镇、秀水河子镇、包家屯镇、卧牛石乡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法库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叶茂台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函》,法政函〔2013〕12号

沈阳市法库县地方技术规范:DB210124/T001-2013《叶茂台花生栽培技术规范》

五.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送子龙蹄

相传明代西塘一富贾久婚而未育,后经一道人指点乐行善举,修建路、桥方便众人。在建桥时天宫仙鸟凤凰停歇桥边,而该富商也于当年喜得贵子,故此桥取名:送子来凤桥。富商在得子喜庆之时大摆筵席,其间有一道主菜,即蹄子。众人为贺喜将其名为送子龙蹄。自此,凡方圆各地在婚嫁喜庆乔迁新居,家人团聚时均以该菜作为主菜,意为早得贵子,团圆吉祥。送子龙蹄。采用优质猪腿肉,配以数十种祖传佐料,经煨煮蒸焖、旺、文火反复,肉质酥嫩脱骨、肥而不腻、味美相宜。

六. 辽宁省 沈阳 浑南区 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是沈阳著名小吃。由边福于1828年从河北省传入沈阳。将绞碎的猪肉煸炒后,用鸡汤或骨头汤煨制,做成蒸饺。老边饺子选料精,用料广泛,品种多,味道好。

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清道光八年,河北河间府任邱县边家庄,有位叫边福的来沈阳谋生,在小津桥搭上马架房,立号边家饺子馆。虽然门面简陋,但由于精心制作,风味独特,并以水煸馅蒸饺闻名遐迩,深受人们欢迎。边家饺子因为肉馅是煸过的,所以叫煸馅饺子,但由于主人姓边,所以人们都习惯称之为老边家饺子。老边饺子先后在沈阳开三家分号,由边氏后裔——边跃、边义、边霖弟兄三人分别经营。由于业务不断发展,企业不断改进,老边饺子已发展成为一个设备完善,分工精细的专业饺子馆。

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

调馅: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喂,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的菜馅。

剂皮和制,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这样能使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

老边饺子由于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因此,凡远近来沈客人,都愿品尝。1964年邓小平同志到沈阳视察时,品尝过边霖包的饺子,吃后非常高兴地说:“老边饺子有独特之处,要保持下去”。1981年夏天,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堂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七. 辽宁省 沈阳 于洪区 马烧麦

马烧麦原称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八. 辽宁省 沈阳市 辽中区 辽中鲫鱼

辽中鲫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经辽中县水产科技人员人工繁殖后,辽中鲫鱼的产业化养殖获得了巨大成功。辽中鲫鱼体型长,体厚而高,头短小,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因其肉质细嫩,片片呈蒜瓣状,肉味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益于产妇哺乳和伤愈,且具有健胃益中之滋补作用,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辽中鲫鱼,现已游出国门,上了国际餐桌。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辽中鲫鱼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1年第174号

保护范围:辽宁省辽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都说辽中风光美绿水青山鲤鱼肥

提起水城,人们就会想到那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乌镇。在传统观念里,北方与水的关系要远得多。其实不然。在辽宁版图的中央,有着“东北第一国家生态县”美誉的辽中,坐拥4河穿境而过,丰富灵动的水资源滋润着这片黑土,孕育出多彩多姿的人文和品质优异的物产。

辽中鲫鱼在我国的东北偶有养殖,但以辽中生产的鲫鱼品质最优。辽中鲫鱼原产于辽中县境内的辽河、蒲河等自然水域,是辽中县水产科技人员从当地野生鲫鱼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因为辽中县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优越的自然水资源条件及独特的生产管理技术,非常适宜辽中鲫鱼的养殖。辽中鲫鱼分布很广,全县下辖的17个镇,区域面积1470平方千米,均有辽中鲫鱼养殖,现有养殖面积5万亩 ,产鱼6万吨。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

文化背景

昔日贡品献皇帝曾为百姓救命鱼

鲫鱼古时亦称“鲋鱼”,据《本草纲目》记载:“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据《辽中县志》记载,辽中县境内自然水域盛产鲫鱼,个体大,体高背厚,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辽中县各水体普遍养殖,得名“辽中鲫鱼”。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盛京(今沈阳),由于喜食辽中产的鲫鱼,将其列为贡品,并把驻扎在盛京的镶黄旗一部分调往蒲河岸边,为朝廷捕鱼,每天将新捕到的鲫鱼快马沿驿道疾驰,送往盛京城,为皇宫宴上佳肴。这部分镶黄旗后来定居现在的刘二堡镇,取名“蒲河满族村”,此村名一直沿用至今。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8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顽强守城,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红衣大炮。后金军队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由于对明军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在攻城的第3日,努尔哈赤受伤,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击伤后,乘船沿浑河回盛京的途中,每餐必有辽中鲫鱼呈上,以补养身体。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辽中境内的辽河、浑河、蒲河、坑塘、湖泊,鲫鱼之多历史罕见,捕之不尽,捞之不竭,救了很多人的命,被老百姓誉为“救命鱼”。

文化积淀

辽中河多鲫鱼多随时捞来就下锅

中国的汉字最早的甲骨文上就有鱼字,为象形字,图是鱼的形状,有鱼头、鱼尾,还有鱼的脊椎和鱼刺。这说明,古代先民们就开始捕鱼、吃鱼。

在辽中民间,流传着“辽河套,养鱼多,提起吃鱼不用说,边添汤,边点火,随时捞鱼就下锅”“冬吃鲫鱼夏吃鲤,开胃健脾味道美”的民谣民谚。每逢贵客迎门,餐桌上必有鱼头对着主要客人,意味着对客人高看一眼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先用筷子压着鱼头,众人才可动筷。

辽中县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产业资源,每年举办“辽中鲫鱼捕捞节”活动,吸引了大批客商和旅游者前来洽谈采购和旅游观光。2014年的珍珠湖“辽中鲫鱼捕捞节”,于2月13日在辽宁最大的平原水库珍珠湖隆重举办,捕捞节也邀请到远近闻名的吉林查干湖专业捕捞队伍,这是珍珠湖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大型捕鱼,也是辽中县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型专业捕捞盛会,当天捕捞鲫鱼及其他鱼类达2.575万千克。“辽中鲫鱼捕捞节”活动,既扩大了辽中鲫鱼的知名度,又丰富了辽中鱼文化的内涵和延伸。

品牌建设

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品牌保护

“辽中鲫鱼”是辽中县的传统产品,是辽中人的骄傲。辽中县的水产科技人员在辽中鲫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人工饲养、配合饲料的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使辽中鲫鱼的人工养殖获得巨大成功。

为了发展辽中地区优良的鲫鱼养殖,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辽中鲫鱼养殖基地池塘的标准化改造,水、电、路、渔机配套和辽中鲫鱼良种及育苗中心建设。

在辽中县“十二五”规划中,辽中鲫鱼被确定为主导产业,辽中鲫鱼被沈阳市政府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并给予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明确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发展辽中鲫鱼产业。辽中县聘请院士和专家,成立了特邀院士工作站,把院士工作站建在了庄稼院,建在了池塘边,形成了“院士 + 协会 + 基地 + 养殖户”全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与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了国内20名高水平的院士、专家组成了专家讲师团,长年深入农村讲学指导,在一线指导农民生产,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了加强对辽中鲫鱼的质量管理,辽中县制定了地方生产标准,针对技术基础、产地环境、品种、产品质量、技术操作规程、检验方法、产品标识、包装技术和贮藏技术等环节,确定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辽中县成立了辽中鲫鱼养殖协会,为农户养殖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1200余人。该协会由科技人员、流通人员和相关生产者组成,负责对全县鲫鱼养殖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管理服务。

辽中鲫鱼已经形成了苗种繁育有中心、养殖有基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技术有专家、生产资料统供、服务有协会和合作社、销售有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辽中鲫鱼养殖生产基地。

知识链接

辽中鲫鱼介绍

辽中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为广温、杂食性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在冬季冻封的水下,亦能较好地生活,水温超过30℃时也不影响它的生存。最佳生长水温22~28℃,在此温度范围内,鲫鱼摄食最旺,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期5—9月,其中6—8月生长速度最快。

鲫鱼相克的食物有哪些

鲫鱼和花生: 同食会反胃。

鲫鱼和野鸡: 同食会发生生化反应,对人体有害。《本草纲目》记载,鲫鱼甘温性热,而野鸡甘酸微寒;鲫鱼下气利水,野鸡则可补中益气。二者性味不相合,故不可同食。

鲫鱼和猪肉: 《食疗本草》记载,鲫鱼不可与猪肉同食。猪肉性味酸冷微寒,鲫鱼甘温,性味功能略有不同,但二者同食可发生反应,对健康不利。

九. 辽宁省 沈阳市 新民市 柳河沟香瓜

柳河沟香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河沟香瓜

柳河沟香瓜产地范围为柳河沟地区,香瓜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亩产香瓜超3500公斤。随着产业发展的逐步完善,新农寒富苹果和柳河沟香瓜已成为新民市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其中新农寒富苹果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已然变为新民农业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柳河沟香瓜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新民市柳河沟地区柳河沟镇、周坨子镇、大柳屯镇、梁山镇、大红旗镇、红旗乡、金五台子乡、卢家屯乡、姚堡乡、于家窝堡乡现辖行政区域。

《新民市人民政府关于柳河沟香瓜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地域范围界定的函》新政函字〔2016〕54号

新民市地方标准:

DB210121/T03-2016

《柳河沟香瓜栽培技术规范》

十. 辽宁省 沈阳市 浑南区 新铁炮百合

新铁炮百合(朝天炮百合)是高砂百合和铁炮百合杂交而成,花型较大色泽纯白香气浓郁是优秀的切花品种。此种百合改变传统的种植方法,种种子不种球。当年种当年开花,所得子球可重复利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