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昌市远安特产 湖北远安特产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昌市远安特产 湖北远安特产购买更新时间:2022-09-07 15:48:11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鹿苑茶

鹿苑茶是黄茶中的又一佳品。它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迄今已有750年历史。据县志记载,起初不过为寺僧在寺侧栽培,产量甚微;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争相引种,逐渐扩大栽培范围。鹿苑寺的石碑上还刻有清代高僧金田于光绪九年(1883)来鹿苑寺1时,赞赏鹿苑茶的诗文:“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薰,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

以产地鹿苑寺而得名。此茶属黄茶类,风格独特,具有色泽金黄,白毫显露,条索清香持久,叶底嫩黄匀称的品质特征。鹿苑茶产于远安县西北群山之中,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已载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中。

湖北省远安县出产的鹿苑茶,是我国茶叶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古往今来盛名不衰,倍受全国茶客青睐,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

鹿苑茶以鹿苑寺而得名。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在距县城鸣凤镇西北七公里的鹿苑山麓建一寺庙。此地兰香幽谷,鸟鸣空山,清溪山脚转,白云山顶缠。山林中常有鹿群出没,嗷嗷而歌,故山名鹿苑山,寺名鹿苑寺,茶名鹿苑茶。可谓山因鹿名,寺随山名,茶随寺名,名山名寺名茶,天设地造,一脉相承。

鹿苑寺位于县城西北群山之中的云门山麓,海拔120米左右,龙泉河流经寺前,茶园多分布于山脚、山腰一带,峡谷中的兰草、山花与四季长青的百岁楠树,相伴茶树生长,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红砂岩风化的土壤,肥沃疏松。茶树生长繁茂,形成其特有品韵。

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贡茶,相传乾隆皇帝饮后,顿觉清香扑鼻,精神备振,饮食大增,于是大加夸赞,并封其御名为“好淫茶”。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高僧金田云游来到鹿苑寺讲经,当它品尝了鹿苑茶后遂题诗一首,称颂鹿苑茶为绝品,诗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

制作好的鹿苑茶风格十分独特,它外形色泽金黄,白毫显露;条索呈环状,俗称”环子脚“;内质清香持久;叶底嫩黄匀称;冲泡后汤色绿黄明亮,滋味醇厚甘凉。

鹿苑茶的工艺与茶质:于每年清明前数日至谷雨间采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经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和炒干等工序。其中闷堆是形成鹿苑茶特有品质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其色泽黄变。其成品外形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显露,条索环状(环子脚),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该茶于1982、1986年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鹿苑茶系我国黄茶之珍品,除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之外,在鲜叶采摘、干茶制作上要求极严、极细、极精。鲜叶采摘要细嫩、新鲜、匀齐、纯净,采摘时间在清明节前后十五天,采摘标准是一叶一心,不带鱼叶、老叶、幼果。鹿苑茶的制作工艺大抵分为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等五大环节。精制后的鹿苑茶色泽谷黄,白毫满披,条索环状,兰草香味持久,滋味醇厚甘凉,叶底嫩黄匀整、纯净。

近几年来远安县鹿苑茶发展更快,茶园面积已达到一万五千余亩,茶叶年产量达到三十万公斤,许多茶农靠发展鹿苑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茶叶远销全国各地,一些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回故乡探亲时,都喜欢带几斤家乡的鹿苑茶回去与家人共享或馈赠亲友。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水好茶具。在茶、水、具三个方面,远安可以说是相映成趣,有民谣为证:“鸣凤河的水,鹿苑寺的茶,紫砂茶壶要把,瓜子花生随便抓。”远安自古为楚国封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必以上好的鹿苑茶相待。若是夏天,就把客人请到房前的瓜架下纳凉;若是冬天,则将客人请进火笼边取暖。客人坐好后,主人先敬客人一杯糖茶(白糖水)定心,尔后便烧水、洗茶具,作泡茶的准备。烧水用的壶是铜壶,壶里的水是从鸣凤河引来的山泉水,泡茶用的茶壶是当地出产的紫砂陶壶,再配上几只紫砂陶盅,古色古香,良多趣味,茶泡好后,客人、主人各执一杯在手,细品慢饮,嗑瓜子、剥花生、叙友情、话桑麻,那情景宛如一幅风俗画。

鹿苑寺自古以来就是远安的风景名胜之地,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最为著名的是明代张千英等人合咏的“鹿苑八景”诗:“玉带潆回绕碧流(玉带七曲),

天开一幅锦屏幽(锦屏一峰),

溪边竹叶云垂幕(苦竹幽溪),

亭畔松萝月挂钩(松亭呼凤),

石柱果然千气象(石柱冲霄),

华台哪复记春秋(法华古台),

峰前座拥阿罗汉(罗汉点头),

笑向招仙日点头(危岩招仙)。

只有这样秀色可餐的山水之中才能生长出品质超群的香茗。相传当时有一僧在寺旁发现一棵茶树,采后品尝,馨香浓郁,回甘无穷,惊呼神茶!顿时寺院传开,僧徒纷纷种茶,当地群众也竞相引种。后来,又在寺后的观音岩上发现三棵罕见的白茶树,色白芽壮,品质超群,因此又有“白茶鹿苑寺”之美称。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瓦仓大米

瓦仓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瓦仓大米”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品,产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产品品质优良独特,含胶质多,胶稠度达80mm以上,有丰富的直链淀粉和植物蛋白质。此次获准登记保护的区域范围为:茅坪场镇所辖的瓦仓、两河、银子、花台、八角、老观、何家湾、茅坪场、福河、九龙、铁炉湾、白云、长荣、晓秦、龙河、晓坪等16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37″~111°54′26″,北纬31°00′36″~31°16′53″。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为:AGI2011-02-00624。“瓦仓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仅是对该产品、区域范围的保护,而且对其产品质量、种植及加工技术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将有力促进该传统特色产品种植科学化、加工现代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发展。

瓦仓大米

地域范围

瓦仓大米产于湖北省远安县茅坪场镇所辖的瓦仓、两河、银子、花台、八角、老观、何家湾、茅坪场、福河、九龙、铁炉湾、白云、长荣、晓秦、龙河、晓坪等16个村。 地域范围:东经111°37′37″—111°54′26″,北纬31°16′53″—31°00′36″,东与荆门市、南与当阳市、北与南漳县接壤,西与本县的鸣凤镇、旧县镇、洋坪镇、河口乡交界。版图面积4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330亩,其中水田面积30000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瓦仓大米属中籼稻,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冷浸田(山泉水)里,在灌浆阶段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一般比其它产区的重2克左右,其外观谷粒金黄,大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大小均匀整齐,坚实丰满,粒面光滑,手摸有凉爽感,新米有自然稻香味,碎米少,无杂质,腹白少而细小,生嚼味香;加水煮沸后味佳、有清香、微甜、无任何异味;米饭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冷后不回生,堪称米中精品。 2、内在品质指标:瓦仓大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胶稠度≥80mm,蛋白质≥6.44﹪,垩白粒率≤3%,垩白度≤0.3%,直链淀粉(干基)≤15.6%,碱消值6级。 3、安全要求:瓦仓大米符合《稻谷》GB1350的要求。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85-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896-2004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准则、NY/T1056-2006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NY/T1055-2006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GB/T17891《优质稻谷》、GB4401.1《粮食种子》、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标准等国家强制性规定》、《2006年大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实施方案》、GB1354-1986《大米》、GB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GB2763-2005《粮食中农药最大残留量》等标准。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猇亭区 根雕

树桩、枯根,本不是艺术,但将这些“璞玉”雕琢成“器”,便构成丰富多彩、婀娜多姿的各种优美造型,使人浮想联翩。根雕就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宜昌的根艺受到了荆楚古典根艺的熏陶和现代根艺的影响,创作也得到了继承和创新,业已成为宜昌工艺中的精品!( 宜昌)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糜城藕

糜城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糜城在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玉阳镇22公里,为古城遗址。相传是三国时蜀将糜芳守江陵所筑。城墙周长1670米,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城垣为椭圆形。城墙基均为夯土所筑,底宽12米。城的东、西、北三面,与城墙3个土台遥相对称的有3座营盘故址。城中有3口大堰,盛产糜城藕。传说长坂坡大战,刘备爱妻糜夫人被曹军所困,投井自尽魂魄不散,飘流糜城寻其胞兄糜芳,曾在此洗漱,使之水变甜,藕变嫩,糜城藕从此出名,成为当阳著名土。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伍家岗 宜昌凉虾

宜昌凉虾是湖北省宜昌市的。宜昌凉虾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红糖水,是夏季解渴佳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

凉虾是湖北宜昌的,想必80、90的童年时代少不了凉虾东西的陪伴。制作方法是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红糖水,有些店家还会加入炒熟的花生末和芝麻末,是夏季解渴佳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

宜昌凉虾的制作过程:

首先,把米淘干净,用水浸泡30分钟,磨成米浆入盆。无磨也无妨,搅拌器代替。锅内注入清水,旺火烧开,将米浆慢慢淋入,边淋边用勺搅动,防止糊锅。熟后注入清石灰水,改用微火煮至糊状。把盆中放入冷开水,将米糊趁热慢慢加入漏勺,落入冷水中即成了米凉虾。

然后,将红糖(也可冰糖)熬成糖水,开水调稀晾凉。

最后,用漏勺捞出米凉虾入碗,加入红糖水(也可冰糖)即成;最好再加冰块,更添凉意。

说到凉虾,先想到的却是齐白石的虾画,微微波澜、淡然自在,很有闲趣凉虾也有此意旨,它虽不能裹腹,却衬心解渴。端在手上,望着在清水中做碧波荡漾的凉虾,似若白玉翩然翻舞,沁沁凉爽,微微甜蜜,即可赏心悦目又能品茗玩味,真是驻足小憩的衬心之乐。

致祥路有一家“郑信记”,是凉虾较有特色的去处,在桌前笼一排盛放凉虾的器皿,像很大的酒杯。一溜是色彩缤纷的品种:金黄的玉米、乌亮的黑米、晶莹的白米,还有柠檬、橙汁儿、葡萄味的凉粉,姹紫嫣红。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茶

清江茶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长阳清江茶有着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

长阳境内云雾缭绕,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尤其是清江隔河岩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众多的湖泊,由蓄水量达30亿立方米的巨大水体所带来的调温效应,使库区周围气候变暧,云雾天气增多,独特的气候和适宜土壤环境,形成了清江茶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

“佷山茗峰”、“佷山贡珍”获全国“中茶杯”一等奖;“静安移尖”、“雾冲剑毫”、“雾冲茗峰”获“中茶杯”优质奖;“柳林剑”、“天柱玉叶”、“佷山箭毫”、“巴山移尖”分别获湖北省“鄂茶杯”金奖、银奖;“三峡白毫”获全市“三峡杯”金奖;“百岛茗峰”获98北京中国国际名茶证书。一大批名优茶以其优良的内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正在走向全省全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桂花白瓜

“桂花白瓜”盛产于枝江市318国道沿线,品种优质,色泽纯正、甜味悠长。2001年,我市“桂花白瓜”不仅喜获丰收,而且供不应求,为各地客商所青睐。( 枝江)

九十年代初,董市镇桂花村四组邬祥鹏开始在岗地难灌区移裁种植早市白瓜,效益十分可观,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当地农民纷纷效仿,很快白瓜种植就形成气候,辐射全镇,1997年白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我镇也被宜昌市列为丘陵岗地“早旱晚水”种植模式示范基地。

为了满足瓜农的需求。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镇适时成立了“桂花白瓜”协会,由白瓜大王邬祥鹏担任协会会长,网络农户1500多户。协会主要是为瓜农提供产前咨询、产中指导和产后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在产前咨询上,采取瓜农上门求教和协会成员走访宣传的办法,传授白瓜种植技术,宣传“桂花白瓜”品质。在产中指导上,每个协会成员包1—2个村,定期进行“上门义诊”,进行白瓜种植试验示范,同时,依托镇农业服务中心创办的《董市科技》,有效破解了瓜农生产技术上的难题,桂花白瓜亩平可产4000斤左右。在产后销售上,协会配合镇政府大力培育白瓜销售经纪人,负责白瓜产品的营销策划,网点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以确保“桂花白瓜”优质优价,销售均价可达0.8元,亩平收入3200元左右,比种早稻增收2000多元,从而提高了瓜农的积极性。

随着桂花白瓜的迅猛发展,协会不断优化品质,大力提升桂花白瓜档次,“桂花白瓜”于1999年6月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商标注册,产品质量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1999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展,湖北省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对该产品颁发“湖北省质量执行标准证书。”

目前,协会已网络农户5000多户,网络农村经纪人20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七星台大蒜

七星台大蒜是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七星台镇的。七星台大蒜具有上市早、味道鲜、口感好、无公害等特点。

大蒜是七星台镇传统特色农业品牌,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万亩以上,七星台镇曾被誉为湖北大蒜镇。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村,播种面积500亩以上的村达到10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村4个。多采取棉蒜套种、粮蒜轮作模式。1999年枝江市授予七星台大蒜为枝江市首届农业精品,是较为理想的绿色食品。在我国各大城市均有销售网点,并远销香港和俄罗斯等地。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长阳金栀

长阳金栀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峡长阳网 金福红栀是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果实,它是药用和提取天然色素的栀子果。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是“金福红栀”之乡,是湖北最大的栀果产区,且种植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在种植方法上采用农家肥培育,故果实质地优良,含有相当高的营养成份和色素率,其美名享誉中外,历年来都直接出口于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栀果分为山栀、黄栀、水栀。在医药用途中,具有清热、消炎、止血、利胆、降血压之保健功效。我工栽培的栀果果实个在、色鲜,称为水栀子,主要用于提取食用色素。同时,栀果也是一种优良的绿化苗木,栀子花鲜艳、烂漫。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色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趋为人们所关注,人们对来自大自然的天然色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促进了天然食用色素的研究与开发,诱发了近年来国内外争购长阳都 镇湾栀果原料之战。

金福红栀基地主要分布在长阳都镇湾和鸭子口两个乡镇。都镇湾镇杨柘坪村现已建成栀 果专业村,栀果面积达到了1200亩。2002年末,长阳已建成栀果面积2万亩。其中受益面积达1万亩,年产鲜栀500万公斤。仅此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收入1000余万元。

为解决鲜栀果的加工销售问题,在都镇湾镇建成了“湖北宜昌夷水天然色素厂”,该厂注册资金318万元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870万元。2002年,该厂加工鲜栀660吨,生产色素22吨,实现产值277万元。

金福红栀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长阳将用3年时间新发展栀果1万亩,使全县栀果总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鲜栀达到1.5吨。夷水天然色素厂也北朝鲜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争取年生产栀子黄色素能力达到50吨,加工鲜栀达到1500吨。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都宜红茶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宜都宜红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滇红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基于宜都宜红茶巨大的影响力,《宜都县志》将其收录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宜都宜红茶的发展,几经风雨后,于195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原苏联在宜都援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茶厂——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开始了宜都宜红茶的收购、精制加工与销售工作。该茶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湖北特色名茶等称号。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光绪年间,就大量出口,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解放后,由于国门封闭,宜红茶出口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宜红茶才逐渐恢复出口。

宜红茶的特殊历史地位,也成就了它特色的品牌地位。宜都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由于品质稳定,深受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2013年,宜都市宜红茶协会申报的“宜都宜红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宜都宜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宜都市全境包括(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松木坪镇、枝城镇、陆城街道办事处)产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5′55″—30°36′00″,东经111°05′47″—111°36′02″之间。规模10万亩,产量1.3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