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牛肉火烧是铁岭特产吗 铁岭牛肉火烧正宗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牛肉火烧是铁岭特产吗 铁岭牛肉火烧正宗做法更新时间:2022-11-16 06:03:13

一. 辽宁省 铁岭 银州区 蚕蛹

由于近年来镇党委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开发物质资源,发展工业、农业商品、吸引外资经济,从而使房木镇的经济较以往有了显著成效。目前我镇以成立了柞蚕养殖场30万亩 。年放养柞蚕5000把,年总产量在150万公斤左右,是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国是丝绸之乡、养蚕大国,年产蚕茧近4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60%,缫丝同时产生了占总量一半的蚕蛹达20万吨左右。蚕蛹的营养价值很高。古时,《本草纲目》即把蚕蛹列人滋补药缮。可治小儿饥疲,《太平御览》也记载“食蝶元极肥美”,其蝶元即蛹。蚕蛹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处当作美味食品而争相食之,我国有些地区, 有长期食用的习惯。据分析,蚕蛹蛋白氨基酸组份符合WHo/FA0推荐的标准, 是理想的全价蛋白,营养价值可与牛奶、鸡蛋媲美,且其油脂也营养丰富,可精制成营养油而适合高血压病人食用。但由于它特有的气味及习惯,而未能被广泛地直接食用。一般仅作饲料或被加工成氨基酸再用于食品,浪费很大。基于直接食用这个目的,我们开发了蚕蛹昆虫类休闲食品,不但使之成为席上佳肴,且也成为人们的休闲食品。( 铁岭)

二.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火烧豆荚

火烧豆荚”是村民别有情趣的一种独特小吃。中秋节前后正是田埂豆饱满之时,在坪上架起一堆火,将田埂豆连杆带荚挂在火上烧熟,剥皮后食之,有一种特殊的田园风味,有谚语云:“火烧豆荚坪,不吃也有名”。

三. 辽宁省 铁岭市 昌图 平安堡胡萝卜

平安堡乡位于辽宁省昌图县最北部,耕地面积10万亩,总区域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2万,交通便捷。

平安堡乡种植胡萝卜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栽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黑田5寸人参”,其特点是色泽鲜艳,造型美观,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天然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还有防病抗病功能。生食甜脆可口,炒菜色香味美,还可深加工成胡萝卜汁等系列产品。生产方式基本上实现大棚、地膜、裸地“三位一体”。这里的植胡萝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只施农家肥。无毒、无污染,属纯正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等级达到国标一等、现已注册为“参宝”牌。

平安堡乡的胡萝卜不仅在四平地区久负盛名;还远销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而且通过外贸部门出口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平安堡乡十里村是胡萝卜生产专业村,全村6500亩耕地有4000亩种的是胡萝卜,一年可生产3000万公斤。全村有40名经纪人,每年将农民生产的胡萝卜销往东北、华北以及江南各省市。

四.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叉子火烧

叉子火烧已有三百年历史,其原料有面粉、植物油、芝麻仁、花椒面、盐和食碱等。制作工序有搓酥、和面、制坯、烘烤。烘烤时,先将带芝麻仁的一面向下放入吊炉中,温火烤至脱层,再翻烤另一面至黄色,并经三次掸水,然后摆在烤叉上。烤好后,呈微黄色,入口麻香微咸,酥脆适度。便于携带,易于保存。

五. 山东省 枣庄 薛城区 枣庄挎包火烧

挎包火烧即为微山湖区特有的面食。因其形为正方形,颇似挎包,因而得名;另有一说,为便于携带,这种火烧做得与挎包大小相似,内中夹层可夹上鱼肉、菜肴,便于外出携带,所以称为“挎包火烧”。



挎包火烧,是用拌以油、盐、五香粉等调料的面,经和面、揉搓、揪剂、擀压、炉烤而成。用焦炭炉烘烤时,火烧内部受热膨胀,外皮向两面鼓起,香脆焦酥;内里有五、六层夹层,疏松柔软。如再有碗菱米粥佐之,会使人更觉清口增香,倍增食欲。

六. 辽宁省 铁岭市 昌图 大饼子

旧时昌图就盛产高粱。早期的大饼子,并不是后来人们司空见惯的苞米面大饼子,而是多用高粱面,亦称“秫米面”大饼子。

事先,要把高粱米用水泡过,上磨碾成粉面。而后,发好面,兑好碱,再把锅水烧开,就可以“贴”了。贴时要用双手团团拍拍的把面团弄成巴掌状,随着“啪”的一响,一个饼子便稳稳当当地粘在了锅帮上。贴大饼子忌讳锅凉,那样会往水里出溜。贴完大饼子要盖上锅盖,继续往灶膛里添柴烧火至熟。新出锅的大饼子粮香扑鼻,又甜又宣。一般的情况下,贴大饼子时锅底同时炖土豆和豆角,又叫“一锅出”。特别是再加上大饼子底下那层脆生生的黄色糊嘎巴儿,更是醇香可口。

七. 辽宁省 铁岭市 昌图 傅家花生

傅家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傅家花生,辽宁省昌图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该县傅家镇而得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产出的花生粒大、皮薄、果白,且网纹清晰、质地饱满,入口香、脆、甜,而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谷氨酸含量高,不含黄曲霉毒素B1等品质特点。.2008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傅家花生被确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种植历史

昌图县的傅家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至傅家,并在沙土地上种植。清朝末年,以傅家、古榆、长发一带为中心,就有一些居民零星种植花生,但由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东北地区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处于倒退状态,花生生产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30多年的时间里,傅家花生也仅限于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其用途多为自食自用或走亲访友时赠送。20世纪80年代,受 图2 傅家花生种植基地

.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影响,辽北农村大田播种仍以大苞米为主,但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开始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田和开荒地里小规模地种植花生,尽管那时花生年种植面积不足2万亩,但农民直接拿它到集市零售换钱,迈出了傅家花生生产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第一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农民葛金月从外地引进了第一套花生筛选设备,从粗加工起步捞到了花生产业的第一桶金。199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傅家花生生产开始向产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傅家花生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300公斤。傅家镇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花生集散地之一。
2000年,傅家花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富稼源”商标,并先后被评为市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商标。21世纪初,该镇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75%。年产量保持在25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量在1.5亿公斤以上,所产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欧等国。.

品质特点

傅家花生最有名的品种是傅家白和傅家红。2007年夏,中国沈阳生态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辽宁、山东、河南等10个花生产地的白沙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傅家白、傅家红砷、铬、黄曲霉毒素B1等均未检出,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含量远远低于规定指标,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
检测结果显示,同其他9个产区对比,傅家花生优势突出。首先是粗蛋白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36.9%,傅家红花生达35.8%,比其他产区高出1.9%-7.9%;其次是谷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6510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6521mg/100g,比其他产区都高;三是赖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1242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1256mg/100g。.

种植环境

傅家镇位于北纬42°23′-43°29′,正处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花生生产“黄金带”(北纬40°-45°的狭长地带)上。北方特殊的寒冷气候不适于黄曲霉毒素及其他病虫害生长和繁殖,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傅家花生产品的质量优势。
该镇位于松辽平原和科尔沁沙地的交会地带,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通透性强,适应花生耐旱不耐涝的特点;另外由于沙土的特性,收获后花生表面浮土在干燥后可自行脱落,果壳干净有自然光泽,不像其他地区花生收获后还要用水冲洗;同时,由于傅家地区处于松辽平原边缘,不像其他风沙区土壤那样贫瘠,具备生产优质花生必需的土壤条件。傅家镇境内有招苏台河干流经过,地下水资源丰富,深6米-30米,可开采量满足优质花生生产用水。.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傅家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傅家花生”地域保护范围的函》(昌政函〔2007〕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昌图县傅家镇远大村、大地村、友好村、白家窝堡村、五丰村、友爱村、张家窝堡村、长山村、唐家围子村、傅家村、太民村、邱家屯村,傅家林场宝龙分场、山河分场、种子林分场、朱家村、老曲家店村、郭家平房村,以及三江口镇刘塘房村、海丰村,古榆树镇劳动村、榆树村现辖行政区域。.

八.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火烧猪肉

是大理、洱源等地区白族人民杀猪吃肉的一种奇特生活方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白族人民都要杀猪吃肉,其宰杀肥猪方式独特。方法是把肥猪宰杀后,在水井边用稻草或表杆烧烤肥猪,一人用簸箕煽风,以风助火,一人用两根棍子不时地拨动稻草,让稻草火将整个肥猪烧成焦黑。然后用井水冲洗猪体,并用杀猪刀将焦黑的毛皮刮去,经过刮洗的肥猪整体呈金黄色,并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味。最后进行开膛破肚,将肥猪分割成若干块,待烹调食用或胞制成腊肉待食。这就是白族人民的“火烧猪肉”。吃味清香爽口,没有汤煺猪肉的腥味。 白族群众还有吃生皮的习惯,即将火烧猪肉(多用臀部和后腿皮肉)和猪肝切成细丝,以葱、蒜、芫荽、炖梅、辣子面、酱油等为佐料,调蘸而食。此吃法民间称之为“吃生皮”。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历史悠久。吃生皮容易引发旋毛虫等寄生虫病,卫生部门禁止此种吃法,提倡火烧猪肉还是要炒吃煮吃。在卫生部门的宣传倡导之下,吃生皮的习惯在逐步改变。民间吃生皮,一般都先将火烧猪肉提交卫生防疫部门化验无寄生虫卵后,才食用。( 大理)

九.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热火烧

热火烧

旧时,新昌老城“柴行口”有一个露天摊档,专卖“热火烧”,之后“热火烧”便成了新昌的特色小吃。它大小如半个鸡蛋,是由水面和油面叠在一起,擀成外皮,内馅为萝卜丝、瘦肉和葱花。如果要买的话,一定要买现烤的,那才香脆可口。

十. 河北省 沧州 河间 河间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红嫩、口感劲道,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

河间市地处广阔的华北平原中部。古代曾为河间国,汉代封河间王,是为诸侯,后又设府,地处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后,为通往南方各地的“御路”,相传道路的宽度为“十八弓”。成为南北通衢大路,俗称京南第一府。因此,南北风味的各种饮食文化均在这里有所发展,尤其是清末时期,宫内太监,多出于河间一带,清朝没落,宫中烹饪高手御膳房太监回到家乡,流于民间,靠手艺吃饭。因此有话流传说:“要吃饭,河间转”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 自从最后两只龙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条、死了一条以后,就只有屠龙术流传下来了,而驴则在千百年间,繁衍生息,让人吃也吃不完。堪称第一人间至味。驴肉的美味,古人早已受用。宋朝学士宋祁路过洛阳,在友人处盘桓数日,诗酒唱和之余,大食驴肉,最后竟吃红了眼,竟将代步的驴也杀来食之。 据有河间独特风味的“大火烧夹驴肉”。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后连说: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从河间路过,错过住处在民间吃饭,主人只好把剩饼拿来夹上驴肉放在大锅里煲热,乾隆吃后连连称赞美味可口。经过数代流传才形成这样一种形状(还有一种是圆形的)和风味。河间有句俗语叫:“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这也就是说大火烧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家对这种食品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因保护耕畜,驴不能随便杀了,只好掺上猪肉。又独创出用驴油与淀粉加上各种药材熬制成的焖子,文革时期,又因割资本主义尾巴。河间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就全部停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后,各村镇尤其是河间米各庄一带的经济比较开放。火烧驴肉就又活跃了起来,其烹制技术有了更高的发展,从面料的配制,面饼的成型及火候,驴肉的老汤熬制,甚至驴肉的切工等都有更深更细的研究,即便是简单的一道焖子的做法,就集聚了新老一辈多少年的经验与手艺,成为非河间莫有的不外秘传。其代表就是万贯驴肉火烧老店了,经过多年的改良,发展,万贯驴肉火烧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两个自主品牌“百年万贯”和”功夫驴“的正规化公司。把“大火烧夹驴肉”这一传统食品发扬光大,很快的推向了长江以北各地,并且深得各地美食家的好评。

特色

在驴肉的各种吃饭中,数驴肉火烧最为常见,而在驴肉火烧中,数河间的驴肉火烧为上品。河间府在古代就是水草丰美之地,出产的驴肉也格外鲜美。河北附近正宗驴肉火烧店的驴肉都来自于河间,加上店老板祖传的烹制手艺,煮出来的驴肉色泽红润、鲜嫩可口。

制作

火烧是死面火烧,揉好面后,拉成长条,涂上油,再合上两折,放到平底锅里烙,温度不能太高。等火烧基本熟透后,把它放到平底锅下的炉灶中,炉灶是特制的,边上可以放得住火烧。这样,火烧接触更高的温度,却不接触明火。不多久,火烧外面就会有一层酥脆的外皮,咬到嘴里十分得香脆。选择的驴肉大有讲究,也要看个人爱好。没经验的客人经常是要最纯的肉,而驴肉中最有滋味的是有肥肉的肉,驴肉中极少有肥肉,而肥肉也不象猪肉那样油腻,而是更鲜美、更容易进作料。 把刚烙好的火烧取出来,再由顾客指点要哪块肉,上秤秤好,在专门的菜墩上切成薄片。如果顾客要求,还可以放入青辣椒,切到驴肉里。再加入香焖,香焖是用烹制驴肉的汤加驴油和淀粉,调制而成,和驴肉的味道相同,可作料的味道却浓了好多。驴肉火烧好不好吃,关键在香焖而不在肉。然后麻利地划开火烧的一边,把肉、香焖塞到火烧里边。一个香喷喷的驴肉火烧便大功告成。

营养价值

驴肉火烧一定要趁热吃,因为要想驴肉火烧香里面必须加点肥的,只有热火烧才能把肥肉烤化,让香味渗透到肉里、火烧上。趁热把酥脆的火烧咬到嘴里,里边渗出的是鲜美的驴肉香气。放到嘴里咀嚼,驴肉的鲜嫩、火烧的香脆。人间美味也就不过于此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