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烟台有啥子特产 烟台还有哪些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烟台有啥子特产 烟台还有哪些特产更新时间:2022-09-08 02:45:08

一.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蓬莱刺参

刺参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也是蓬莱最重要的海产珍品之一。
刺参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是高级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
在医学上,海参具有补肾壮阳、益气补阴、通肠润燥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刺参中还含有硫酸软骨素,有强体抗衰、抑制肿瘤的功效。
中医认为:“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 海参不易采捕,加工复杂,故历来身价昂贵。采捕海参要穿潜水衣潜入海底寻找,采捕的鲜参要立即剖腹排脏,经水煮、腌渍,再拌草木灰晒干方为商品干参,否则会自行溶为一团凝胶而无法食用,商品参以个头齐,肉肥厚,体完整,刺挺拔,开口正,干度足,体表光泽,体内无余肠泥沙,每斤在35个以内者为上品。
蓬莱市浅海岩礁水域广阔,是烟台市刺参生产的重点地区之一。

二.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龙口烤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烤画为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口烤画也叫烫画、烙画、火笔画,起源于秦朝,在龙口市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龙口烤画就是用炭火烧热烤具在物体上烤出痕迹来进行创作的作画手段,它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用墨分五彩的技法,烤制过程讲究要烤出黑、棕、茶、黄、白五个层次,作品古朴典雅,立体感丰富,可与中国画媲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深受当地人喜爱。

如今,龙口烤画被评为第四批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传承人遇金济为烟台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龙口烤画从发展过程来看极具实用、经济、收藏和研究价值,很有保护必要。首先,烤画作品既可以当做扇坠挂在扇子下,也可以拿在手里把玩,曾是达官贵族及布衣百姓生活用品,更可以安装在家具、墙壁上装饰家居,实用性很强。二是烤画作品曾大量被实木家具采用,烤画产业曾是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经济价值明显。三是因材质纹路不同,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潜力很大。四是作品既有艺术欣赏性,又代表一个区域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民间美术发展史也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

三.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官地洼甜瓜

招远市“官地洼”牌甜瓜

瓜型圆润、香脆特甜

招远市“官地洼”牌甜瓜,瓜型圆润、果面光滑,成熟后果实白中带黄,香脆特甜,品味极佳。该品种营养丰富,其糖度含量为13%。果实中含蛋白质1.2%,脂肪0.2%,总糖6%,粗纤维0.3%,钾(mg/100g)245.6,钙(mg/100g)3.9,铁(mg/100g)0.3,锌(mg/100g)0.2。是典型的高钾低钠品种。该品种优良的品质与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官地洼村地处招远市的南端,属于典型的丘陵区,土壤条件特殊,地下水质优良,甜瓜基地的灌溉水是从地下40米深的岩层中渗出的泉水,矿物质含量丰富。

为提高“官地洼”牌甜瓜的产量和质量,在甜瓜栽培上,全面实施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应用了生物农药、诱虫板、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等技术,减少了打药的次数和用药量。为提高甜瓜基地的生态效应,又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技术,大大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提高了甜瓜的内在质量。通过应用该技术,提高了甜瓜的抗病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甜瓜收获后,由招远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瓜菜速测室对其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不准进入超市,提高了甜瓜产品安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009年“官地洼”牌甜瓜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产品主要销往上海、青岛、大连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四.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龙口对虾

龙口海域是捕捞对虾的重要海域。龙口对虾个大、肉实、味鲜,是宴席上的名贵菜肴之一。对虾捕捞季节,龙口港湾帆船如云,机声隆隆,昼夜不息。对虾成为龙口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 龙口)

五. 山东省 烟台 莱州 麻渠大糖

麻渠大糖是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平里店镇麻渠村的。平里店镇麻渠村制作大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麻渠大糖在莱州市久负盛名,冠各类土产糖果之首。

麻渠大糖是莱州传统的糖果,因为产在莱州市平里店镇麻渠村而得名。据史料考证,麻渠大糖最早出现在500年前,代代相传,是麻渠人冬闲时节主要的生活来源,更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大糖是用麦芽和玉米发酵而成的糖汁制作的,从麦芽的发酵到最后成糖,这前后需要作头、二把刀、捧头、拔糖、搓挺、上气、上芝麻、拉盘子、撑圆、凉糖等十几道工序,每人各守一摊,各负其责。

其实,制作大糖并不复杂,除备好小麦、小米、白糖和芝麻主要原料外,操作上也就三道工序:第一是熬糖稀。先将小麦生出3-4厘米的嫩芽,用石碾轧碎,放缸内加水搅拌,过滤出麦皮杂物,倒大锅煮沸,按配比兑小米加温成粥。之后盛出,再搅拌,使之冷却沉淀,取其汁加上白糖熬成糖稀。第二是拔糖卷管。糖稀熬妥后,用木锨铲出一块,两人对拔,拉成板条形,放滑石案板上卷做长筒,折叠成四股再拔。直到糖管拔至1-2厘米粗、40多厘米长,沿折叠处裁开,置于案上。第三是粘芝麻。制糖师傅每手夹着四根糖管,到汽锅上去“镀金”。待糖管上附匀了水蒸汽,迅速放到炒熟的芝麻笸箩里打滚,再拿到案板上双手搓。糖管上的芝麻粘牢了,制糖师傅轻轻一挽,糖管成了圆形,两端拧作麻花,转入冷房低温处理。出厂时,只须筛上防粘滑石粉,即可投入市场。

麻渠大糖口感酥软松脆,麦芽糖的醇香和芝麻粒的油香混合在一起,风味独特,深受老人和孩子的欢迎,在莱州特别是城北一带销路很广。民谣唱道:“大糖,大糖,馋得孩子直叫娘。娘不买,奶奶买,奶奶买的真好逮(吃)。”

六.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抽纱刺绣品

抽纱刺绣品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刺绣工艺。它是按图案设计要求,在棉布或麻布上,抽去一部分经纬纱丝,再以针线连缀,形成透空的纹佯,从而达到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抽纱渊源于民间织绣工艺。
抽纱刺绣的生产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既继承了民族刺绣的传统风格,又吸取了西方花边装饰的优点,因此花边图案的造型和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多彩。它既有富丽堂皇的牡丹图案,又有典雅端庄的菊花、大丽花和小巧玲珑的梅花图案。在布局的格调上,有蒲洒奔放、气象万千的大卷草结构,也有委婉曲折、细腻动人的连续纹样和折枝式的适合纹样。纹样的创新变化跟各种不同的工艺针法密切结合相得益彰,繁复中求简朴,华丽中求素雅,形成了烟台抽纱的独特风格。
抽纱刺绣品种繁多,其中蓬莱梭子花边最为著名。蓬莱、牟平两县是梭子花边的集中产地。梭子花边属于抽纱类编织手工艺品。因为这种花边的主要操作工具是梭子,故名。蓬莱阁梭子花边工艺精密、质地厚实,装饰效果别具一格。

七.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东方对虾

蓬莱沿海所产对虾为东 方 对 虾,又称中国对虾,也称明虾,属甲壳纲,对虾科,为一年生虾类,仅有少数个体生命周期可达2年,体长大而侧扁,甲壳薄,光滑透明。成虾雄性呈黄色,体长13一17厘米;雌性呈青蓝色,体长18?4厘米。主食多毛类、瓣鳃类、中壳类和小型蚊尾类动物。每年海水温度降至10°c以下时虾群开始越冬泅游:自莱州湾经渤海海峡至黄海南部深水区。翌年3月返回渤海,在沿海繁殖后代。对虾具有个大体肥、肉色晶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为虾类之冠,经济价值很高,名列海产“八珍”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很早就享有盛誉,是蓬莱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对虾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对虾肉中含有水分77克、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蕴含热量90千卡。用对虾制作的鲁菜菜看如“清蒸大虾”、“烹虾段”、“炸虾段”、“红烧大虾”等均久负盛名。对虾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补气健胃,壮阳补精,具强身延寿之功能,主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脾胃虚弱、疮口不愈等症。对虾春汛在四月上旬至五月上旬,秋汛在8月中旬至12月上旬。( 蓬莱)

八. 山东省 烟台 莱山区 烟台蜜桃

烟台蜜桃

产地

中国山东烟台,原产地为是山东烟台市莱山区曲村,因此在烟台本地称之为莱山蜜桃。

历史

是山东烟台市莱山区曲村发现的实生变异,1995年经烟台市果树专家鉴定并命名。实近圆形,果个大,果实阳面鲜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密,味甘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较耐贮运。

据曲村村里果业技术员的曲元波介绍,1978年,曲村附近山上长着两三棵野生桃树,当时村里的果业队长曲元阳从树上折了一根枝条,带回家中,嫁接到院子里的一棵桃树上。

1983年,乘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曲村的集市0现了一种特别好卖的桃子,它果皮光亮,体态硕大,重要的是味道特别甜美。而这些桃子的母系就是曲元阳院子里的那棵嫁接桃子树。到了1998年的时候,村子里出现了“家家户户都有莱山蜜”的场景。

品种特点

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26克,大果重510克。果实阳面鲜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密,味甘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果实在山东烟台地区9月中旬成熟,较耐贮运。

九.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十. 山东省 烟台 栖霞 栖霞苹果

栖霞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面积2017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特点。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植苹果,栖霞人栽苹果的悠久历史有100多年。

特定品质

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 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内贸易部列为果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示范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市,被中国之乡命名组委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

文化典故

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动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拓荒植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整形修剪、铺设反光膜、喷洒果型剂、果园微喷、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果树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对六七十年代栽植的老劣品种进行一次性伐除,发展了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树种,将八十年代以来栽植的新而不优品种改良成新优品种,搞好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果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果品着色度,清除了农药残留,使果品质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栖霞市盛产苹果,历史悠久,被美誉为“中国苹果之乡”。

早在公元1866年,栖霞就引进了苹果,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发展,全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主要有红富士、新红星、嗄啦、乔纳金等新优品种60多个品系,产量10亿公斤。1871年由美国传教士引进,最早以青香蕉、红香蕉两个品种为主,以后又发展了小国光、金帅,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红富士、乔纳金等。烟台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栖霞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技师、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而饮誉中华,被国家园艺学会授予“苹果之乡”称号,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中国水果第一市”。 栖霞市95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植苹果,以红富士为主要种植品种。每到苹果成熟季节,外地商贩遍布栖霞市的大小村庄。很多村年产苹果超过一千吨,像鹭翔村这样的中等产量村平均每年就能产三四千吨苹果,所以栖霞市是当之无愧的苹果之乡。

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面积2017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特点。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植苹果,栖霞人栽苹果的悠久历史有100多年。在美丽的海湾南岸,胶东半岛的腹地,有一块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灵秀之地。这就是有“中国苹果第一市”之美誉的山东省栖霞市。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立足当地实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果业成为栖霞的产业支柱。随着果品生产的发展,栖霞市果断提出了“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的果品发展新思路,实现果品生产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推行了覆草覆膜、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等整形适用技术和苹果套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使用无公害农药等十几项新技术,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无病毒苗木繁育试验场5处,建立了“示范园”、“科技园”、“样板园”等。

在全国及山东省举办的果品鉴评会上,栖霞苹果荣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栖霞“宇冠”牌系列苹果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

进入九十年代,栖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果品产业化战略,逐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全市兴建各类龙头企业60多个,果品冷藏库50多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多处。其中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被列为国家级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批发市场,而引进瑞士、德国先进设备建成的浓缩果汁的源通果汁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线,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

栖霞地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78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1 . 3℃,平均降水量 754毫米,无霜期平均207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市年累计光照时间达 2690小时,秋季 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适宜,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苹果生长。1866年,境内开始引种栽植苹果。在长达130余年的栽培实践中,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率先总结出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周年整形修剪技术等,推动了全国果树生产技术的革新,果园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动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拓荒植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整形修剪、铺设反光膜、喷洒果型剂、果园微喷、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果树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对六七十年代栽植的老劣品种进行一次性伐除,发展了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树种,将八十年代以来栽植的新而不优品种改良成新优品种,搞好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果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果品着色度,清除了农药残留,使果品质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 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内贸易部列为果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示范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市,被山东省列为苹果产业“三0”工程基地县(市),是全省果树良种开发基地市和全省果品产加销基地示范市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