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陕县顺达农林特产专业合作社 宁陕县江口西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陕县顺达农林特产专业合作社 宁陕县江口西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更新时间:2022-10-07 23:28:15

一.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河曲藏獒

河曲藏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曲藏獒是藏族群众在高寒生态环境中,长期选育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牧养大型犬种,它对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严酷的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具有五千年的生存发展史,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原始珍贵犬种。河曲藏獒主要分布于甘、青、川的安多地区,其中心产区为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首区地带。1993年8月19日被甘肃省质量管理局制定为《甘肃省地方标准》。

1、体形外貌:河曲藏獒体形高大、结构匀称、粗壮结实、略显粗糙、头大额宽、顶骨略圆、两耳下垂,呈倒三角形。嘴筒粗短,呈哈嘴状,杏仁眼大小适中,目睛黑黄。颈部粗壮,长短协调。喉皮松驰,形成环状皱褶。胸廓深宽,肋骨开张良好。腰背平直,腹部微收。臀部宽短,稍倾斜。尾大毛长,侧卷于臀上,形如绣球。前肢粗壮端直,爪掌肥大。后肢有力,飞节坚实。被毛厚,周毛粗长,绒毛软密。臀尾毛特长,头和四肢下部毛短.毛色以黑背四眼形为主,黄四眼为佳,且黑黄分界明显,其次黑色、黄色、褐色、白色。

2、生理特性:雌獒八个月性成熟,一岁半体成熟。雄獒一岁半性成熟,二岁体成熟,雌獒每年发情一次,多在初冬,产仔在春节前后(12月、元月、2月)寿命为15年左右,少数个体达20年以上。

3、习性和气质:河曲藏獒适应高寒阴湿的气候,在摄氏零下三十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食量大,偏肉食。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气质刚强,秉性悍威。虎威熊风,野性尚存。忠实主人,记忆力强。

4、体尺:成年雄獒体高70厘米,体长80厘米,胸围85厘米;成年雌獒体高66厘米、体长76厘米、胸围81厘米。藏獒区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以上数据为特级藏獒体尺数据。

二.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大板栗

宁陕大板栗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这里的板栗品种优良,素以颗粒饱满、涩皮易剥、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而著称。

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宁陕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宁陕、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宁陕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宁陕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

宁陕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茅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涩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宁陕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宁陕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入《陕西果树志》;1986年被录入《中国土大全》一书;1992年,还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由于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品。世界市场上板栗被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

宁陕大板栗有着丰富的营养。栗仁中含淀粉60%~72.38%,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分10%~20%,粗纤维2.9%,灰分2.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及多种维生素、脂肪酶等。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柿子高1倍,为花生的1.8倍。兼有,大豆、小麦、大米和薯类的营养,比一般水果营养价值高,可与莲子媲美。在古代,被誉为"树上饭"(即"木本粮食")。板栗鲜食、爆炒、烹煮或制作糕点、罐头、磨粉、酿酒和多种名菜均可,味甘香糯,老少咸宜,尤其对老年人有更明显的滋补效能。

三.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四亩地黑木耳

陕西安康宁陕四亩地镇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四亩地,这个秦岭深处的小镇,周围山高林密,蒲河从旁绕镇而过,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是个很好的天然氧吧。很少有人知道和来过这里,但凡来过这里的人,是不会忘记这个地方的,四亩地境内树木茂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雨水适宜,是天然的木耳生长佳地。

宁陕县四亩地椴木黑木耳是多种阔叶树伐木上生长的,采用露天种植无农药残留物,朵大而薄,朵面乌黑光润,朵背略呈灰色,色泽均匀外形卷曲紧缩,叶薄且无完整轮廓,木耳经泡坚挺,有韧劲,入口清香无怪味,由于采用的是室外露天种植,木耳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所需要的营养成份,营养价值更高,且根部残留有少许木屑,接近野生木耳。陕南黑木耳耳片较大、肉丰、鲜嫩、不腐、营养丰富、口感劲道(不同于东北木耳很厚、水多、软的感觉)、百吃不厌!

四.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干盐菜

当青菜(一般多为芥菜、罗卜缨)大量上市时,家家都凉晒切碎,按比例拌上食盐、辣椒面、姜沫装进坛内密封,五至七天取出摆开,凉干水气就可长期保存,吃时先把切好的肥肉放进热锅,等油熬出后就把干盐菜倒入将肉盖住,不要搅动,加水淹过盐菜为宜,等其煮到水干菜软时,加点葱蒜等佐料,炒后食用。味道独特,肉香而不腻,属上等佐饭之菜。

五. 陕西省 安康 宁陕县 宁陕娃娃鱼

宁陕娃娃鱼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宁陕县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溪河纵横,是娃娃鱼的适生区。近几年,该县将人工养殖娃娃鱼作为全民创业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使得该县娃娃鱼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经济和科研价值。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水资源极为丰富,河水多年平均水温11.9℃,泉水平均水温12℃,全年适宜鱼类生长期6个月,是绝佳的大鲵适生区域。从2007年起,宁陕县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按照 “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求保护”的原则,把大鲵养殖作为全民创业和“一村一品”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大鲵养殖产业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商品化养殖模式,促进大鲵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

陕西省宁陕县系统解决了大鲵“苗、饵、疾”三方面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产、销、研”一体化,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大鲵种苗和商品鲵供不应求。全县建成规模化大鲵养殖场20个、发展养殖企业80家、养殖农户超过2000余户,年产大鲵种苗10万尾、养殖商品鲵12万尾,人工增值放流大鲵突破1000尾,实现年产值2.5亿元,农民增收1.5亿元。

六.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哈居

也称辣子尕勺,将羊肉剁碎,下在凉水里边煮边搅,开锅后加盐,调料及葱花,盛在碗里再调油辣子,然后拌好糌粑用拇、食、中三指将拌好的糌粑一小块捏成勺形,再用小勺连肉带汤舀入糌粑捏的勺里食之,不但别有风味、而且增热抗寒,是藏区冬季早晨的佳餐。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红木专业二胡

又名南胡、提胡。从选料、制作、装配、胶合、校音以至油漆,数百年来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并一直延用至今。其构造由琴杆、琴简、振动膜(蟒皮)、琴轸、琴简托板、琴弦等部件组成。琴杆应用存放60年以上,经自然干燥的老红木。因为老红木木质紧密,发音稳定,不受气候寒热、干湿变化影响,不易变形。琴简选用纹理顺直,有光泽,无节疤的红木。制作振动膜所需蟒蛇皮,专选青壮龄雄蟒蛇,要蟒蛇背部中段的最佳部位,皮色黄而有光泽,鳞片方正,大小均称,弹性强。制作工艺精细、严密。各部都要先后经锯、刨、锉、镑、磨、光等几十道工序。使木质表面光洁,胶合件无间隙,结构严密。琴简板的胶合采用传统黄鱼胶(即用黄鱼肚干水浸、烧煮、舂透成胶)。严合无缝,浑为一体。发音洪亮,音色圆润丰满、甜美柔和、纯净优雅,反应灵敏,高、中、低音。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合作猪

那吾乡:所产合作猪(蕨麻猪)出名。

九.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火烧蕨麻猪

    流行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以蕨麻猪为原料外裹泥巴暗火中炮制而成。蕨麻猪为甘南草原,因当地人所饲养的猪常在草原觅食蕨麻(学名鹅绒委陵菜,其地下茎呈不规则块状,富含淀粉,味香甜,可作干果食用,俗称人参果),故名。此种猪肉质嫩而味鲜美,少脂肪。此菜的特点是皮脆肉嫩,味道特别鲜美。

蕨麻猪是一种高寒农牧区放牧饲养的小型原始地方猪种。合作猪体形矮小,行动灵敏,合群性好。嘴长而尖,犬齿发达,既能在野外自行觅食而不受兽害,又可舍饲喂养。

合作猪鬃长质优,而且肉质细嫩,瘦肉较多,微粘不腻,除鲜食外,群众多作腊肉,其味鲜美,是地方佳肴中之上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