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株洲特产休闲零食批发哪个牌子好 株洲零食品牌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株洲特产休闲零食批发哪个牌子好 株洲零食品牌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9-07 14:34:05

一.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富里茄子

富里茄子是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富里镇的。富里茄子色鲜味美、皮薄肉嫩,耐湿、耐低温寡照,上市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是湖南乃至长江流域上市最早的基地之一。所产茄子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远销长株潭及省内外市场。

富里镇地处醴陵东北部,东临江西省上栗县,北靠浏阳市,自1990年开始种植早熟茄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商品菜基地,种植区域由原来的鳌圹村逐步发展到车上、利民、华埠等村,2009年种植面积已达2500多亩。

在栽培面积逐年增大的同时,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由原来的小棚栽培,发展到“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营养钵育苗、茄子嫁接、激素保花保果等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得到了广泛应用。亩平茄子产量可达4000多公斤,亩平收入达0.8-1.0万元。富里茄子基地及产品均已通过无公害认定认证。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石峰区 菊花鱼

美食原料:

草鱼一条,约重1250克。 精盐5克、味精1克、番茄酱50克、姜末5克、白醋50克、绍酒15克、湿淀粉20克、蒜泥5克、干淀粉10克、芝麻油10克、姜汁水5克、菜油1500克。

美食做法:

1、将鱼宰杀洗净,取两片净鱼肉切成4厘米见方的鱼块,皮朝下,用直刀刻成十字花刀放在碗内,加入味精、绍酒、精盐、姜汁水拌匀,腌渍10分钟,然后取出鱼块拍上干淀粉待用。

2、取小碗一只,放入白糖、番茄酱、醋和湿淀粉调成芡汁待用。将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熟油,烧至七成热(约175℃)时,将鱼块抖去汆粉落锅炸后捞起,待油温回升后复炸,起锅装盘。

3、原锅留底油放入姜末,蒜泥煸出香味倒入芡汁烧沸后,淋明油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美食特色:外酥里嫩,酸、香、脆。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石峰区 铁板牛肉

此菜具有色泽红亮,牛肉软酥,成鲜微辣,口味鲜美的特点。

做法:

1.将牛里脊剔去筋络,切成厚片,加调料腌渍后上浆待用。铁板沙司的配料是其关键之处,须用红曲米、柠檬、洋葱、胡萝卜、辣椒、茴香等香料,加适量清水制成卤水后,再配以李派林汁、oK沙司及番茄酱、白糖等精制而成。

2.将牛肉放入四成热油锅中过油,然后兑入调制好的铁板沙司,略收汁水装入盆内,小碟放上洋葱末、白脱油,与烤热的铁板同时上桌,当众将洋葱末、白脱油放入铁板,略拌即可。

四. 湖南省 株洲市 芦淞区 豆腐虾仁

豆腐虾仁是道美味可口的佳肴,味道细腻、鲜嫩。其原料为豆腐500克、猪肉末250克、大虾仁12只、水发香菇20克、青豆5克、绍酒、精盐、酱油、白糖、番茄酱、味精、葱末、水淀粉。

制作方法:

1、将肉末放入碗内,加绍酒、精盐拌和成肉馅。

2、将豆腐切成12块小方块,排放在漏勺中,沥去水。豆油烧至八成热时,将漏勺内豆腐滑入,炸至豆腐外表起软壳、呈金黄色时捞出。

3、每块豆腐中间挖去一部分嫩豆腐(底不能挖穿),然后填满肉馅,再在肉馅上面横嵌一只大虾仁。

4、坐锅点火,放入葱末炸香后,再放入香菇、青豆,锅端离火口,将豆腐排入锅中,再移至旺火上,加绍酒、酱油、白糖、番茄酱、猪肉汤、精盐、味精适量。

烧沸后,盖上锅盖,移小火上烧约6分钟至肉馅熟后,揭去锅盖,再置旺火上,晃动炒锅,收稠汤汁,用水淀粉勾芡,倒入盘中即成。

五. 湖南省 株洲市 天元区 乡村豆腐皮

豆腐皮和湖南腊肉吸收了红色的辣汁,味道特别诱人。湖南腊肉是当地的特色产品,经腌制后熏出来,熏得越久越美味,所以吃起来很香。

六. 湖南省 株洲市 荷塘区 红烧寒菌

寒菌又名九月香,以南岳衡山产者最佳,菌肉滑嫩,味极鲜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林木繁茂,土地肥沃,每年九月各地皆产。民谣曰:“九月重阳,移火进房”,故名寒菌,颜色灰褐,尤以扣子寒菌品质最嫩。

烹制方法

1.将寒菌去蒂,洗净,大的从中切开,冬笋切成3.3厘米长、1.7厘米宽、0.5厘米厚的长片。

2.炒锅置旺火,放入熟猪油50克,烧至八成热,下寒菌炒几下,下精盐、葱结、姜片继续煸炒,当寒菌水汁外溢时,一齐盛人瓦钵中,在小火上煨10分钟,至水稍干,去掉葱结、姜片。

3.在炒锅内放入熟猪油50克,烧至六成热,下冬笋炒几下,偏炒成微黄色,再放入酱油,接着倒入寒菌,放入味精、青蒜焖1分钟,用湿淀粉勾芡,盛入盘中,淋入芝麻油,撒上胡椒粉即成。

七.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攸县油茶

在2004年底公布的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攸县荣膺“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攸县盛产油茶,素有“湘东油库”之称,栽培历史悠久。据攸县地方志记载,该县油茶栽培已有800余年。主要栽培品种以“霜降籽”为主,还有少量的“寒露籽”和“珍珠籽”等类型,既是经济树种,又可作庭院观赏树种。其中有一种“薄壳香”油茶,早在1965年就被国家林业部定名为“攸县油茶”。

湖南的油茶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也是我国江南低丘陵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攸县油茶是1960年在上云桥公社江南大队(今年上云桥江南村)发现的一种野生油茶,主要成片分布在上云桥镇江南村和瑶塘村,当时称之为“薄壳香茶油”。经中国林业科学院胡先啸教授鉴定,命名为“攸县油茶”,1981年,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认定该物种应为长瓣短柱茶,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其主要特点是:株型紧凑,耐瘠薄、早熟、抗油茶炭疽病、果皮薄,出籽率高,油质好。每百公斤鲜果出籽70公斤,此普通油茶高1倍左右,干籽含油率45~55%,全籽出油率为28~36%,比普通油茶高8~10%,缺点是果实成熟期前后可相差40天,至1985年,已有18个省市引种,少量输送越南、尼泊尔等国家试种。

油茶是山茶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下裂。秋季开大型白花,又称“白花茶”。油茶的适应性强,耐贫脊,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主要树种。油茶籽可榨油,种仁含油量高达59.2%,是我国产油量最高的植物之一。茶油是植物油中的精品,也可作为肥皂、蜡烛的原料和防锈的涂料等。

油茶的生长快,寿命长,优质高产,广泛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湖南省有 “油茶之乡” 之称,是我国种植最多的省份。浙江常山县有棵清末的 “油茶大王” ,株高5.5米,占地64米2,年产茶籽最高可达250多千克,产茶油约17千克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小炒肉

醴陵小炒肉是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的特色美食。醴陵市小炒肉,既不油腻,又营养丰富,肉嫩汤甜,在醴陵是可以做菜,也可以做饭吃的。

醴陵小炒肉属于家常菜,炒起来比较随意,东家与西家各有不同,基本做法是一致。首先,炒小炒肉需要选带皮的新鲜猪肉,将肥肉与精肉分开切。肥肉要切得薄,而且均匀,每片肥肉都带上一线猪皮。精肉也要切得薄,尽量将肉片切得大一些。炒的时候,先将肥肉下锅爆,等到肥肉转成猫耳形状,下精肉,稍炒,变成白色,就沏汤,汤下锅就不要再翻再动。同时下辣椒、调料。调料可以是芹菜,也可以用大蒜叶,完全凭口味。等汤翻滚了,小炒肉就炒好了。里手的还可以在精肉里加一些猪肝,口感就会嫩一些;还有的加上猪血、猪肝、心肺等多种内脏的,味道就更丰富了。

醴陵小炒肉的做法有三种:一是用青椒小炒的,不带汤;二是用红辣椒去炒的,放芹菜,带汤;三是用干辣椒粉去炒,放大蒜或芹菜。三种小炒肉做法很简单,但各有其味,都追求鲜嫩,秘诀在于所用的肉。小炒肉要用猪前腿肉,同时加入一些带皮的肥肉,以保证它的油汁。在小炒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才能保证它的美味。

九.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魔芋

炎陵山乡历年有种植魔芋的习惯。魔芋食品在保健方面有奇特的作用,国际市场上称之为“魔力”食品。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釉下五彩瓷

我国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再次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醴陵陶瓷产业抓住机遇,重整旗鼓,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使醴陵响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便诞生于此时。1904年,湖南凤 釉下五彩瓷

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际情况。在醴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大力振兴醴陵瓷业。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陵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

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界磨损、防止和减少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产品,它不仅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有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仅限于湖南醴陵。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在当时烧制的数量就不多,时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