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港平南的特产 广西平南县各个镇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港平南的特产 广西平南县各个镇特产更新时间:2022-09-23 07:26:26

一.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茶叶

桂平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龙眼

桂平是广西有名的龙眼之乡,出产的龙眼以量多质好而闻名海内外。主栽品种大乌圆和广眼,果大肉厚,肉质脆嫩,味甜如蜜,鲜美爽口。大乌圆每公斤鲜果60至80个,特大的只有36至40个,宜鲜食和加工鲜肉糖水罐头。广眼每公斤鲜果80至120个,大的60至70个,宜加工桂圆肉、龙眼干。桂平龙眼及其各种制成品,向来博得区内外厂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龙眼的经济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干果。鲜龙眼晒干或烘干,叫龙眼干,可长期贮存食用。龙眼干去壳去核后,叫圆肉。广西桂圆肉驰名海内外,桂平出产的“桂圆肉”是其中的佼佼者。最近,利用鲜圆果肉做原料研制成的新产品糖水龙眼罐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果核含淀粉高达70%,可酿酒、制香糊和加工成活性炭。龙眼木质坚硬,纹理细,是制工艺品、造车船及家具的上乘材料。

桂圆肉色泽黄亮、透明、干爽、糖分足,泡开成梅花状,是传统的名贵滋补品,有“强魄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之功能,置干燥密封瓶内,可长期保存。

桂圆肉除入药外,两广人常配以沙参、玉竹和猪肉熬汤,味甜不腻,作为暑天佐膳佳肴,名之日清补凉;或以桂圆肉煮鸡蛋,作为产妇或病后体弱之滋补品;或将桂圆肉配上若干味补药泡成药酒,对神经衰弱、气血两亏患者有特殊疗效,也是年老气衰者的常用保健饮料。

桂平县龙眼主产于金田、江口、南木等乡镇,其中金田镇产量占全县的1/5。县内现有龙眼树40多万株,最高年产1981年达347.97万公斤,接近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居当年广西之冠,是本县出口换汇率很高的商品。鲜果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地区,著名的桂圆肉、龙眼干

还远销欧美各国。

三. 广西 贵港 港北区 贵港百香果

贵港百香果含有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拥有许多其他水果的香味,甜度酸度各有千秋,故称“果汁之王”。2007年,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协会成立,协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综合部、技术部、营销部和财务部4个部门,至此协会拥有会员130多名。2016年,贵港市将百香果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2017年1月23日和3月8日贵港市人民政府分别出台《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暨产业扶贫攻坚年活动工作方案》(贵农业发〔2017〕3号)和《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19年)》(贵政办通〔2017〕38号),提出3年将百香果发展到20万亩,力争建成广西最大的百香果生产基地及百香果果汁加工基地。截至2017年5月底,贵港市种植百香果面积8万亩,约占广西种植面积的2/3,是时下广西最大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园有160多个。贵港市将百香果产业与硒产品结合开发,培植富硒百香果产业链,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已批准贵港市负责起草制定《富硒百香果生产技术规程》,这标志着贵港百香果标准化生产起步。

四.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五.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六. 广西 贵港 覃塘区 覃塘红米、覃塘黑米

覃塘红米、黑米历史称禾米,由野生稻演变而来,是特种稻米的一种,素有米中优秀之称,民间又称其为“药谷”。据《贵县志》(光绪版)记载:“郭南里及郭北水南里产”(今贵港市),其生产、属性都有翔实记载。贵港市地处浔郁平原,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至此是广西水稻主产区。

覃塘红米、覃塘黑米采用覃塘当地产型原生稻为种,壮家原始自然的耕种、培育、加工方法,生长周期比普通稻米长约2个月,红米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黑米外皮呈紫黑色,内心黑色。米质好,富含硒,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有补血、健脾、养胃及治疗神经衰弱症等多种作用。可做粥,亦可做羹,也可加工成风味小吃,微有酸味,味淡。

2016年,覃塘红米总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优质红米550多吨,其中以山北、东龙、蒙公、三里、五里五个乡镇种植面积最广,达4500多亩,其他乡镇也有覃塘黑米种植面积4200多亩,年产优质红米种植1300多吨,其中以山北乡、蒙公、三里、五里、石卡五个乡镇种植面积最广,达3000多亩,其他乡镇也有种植。2016年,覃塘区以贵港市和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注册的“壮园”牌红米、黑米获得“富硒”认证,同年9月“壮园”牌“黑米”获得中国第三届(恩施)硒博会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

七. 广西 贵港 桂平 罗播手抓鸭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东王杨秀清自幼父母双亡,其母健在时,有一次带着年幼的杨秀清回外婆家,晚饭时分,外婆端着热腾腾的一碟鸭肉上桌。外婆就用手抓了一个鸭腿给又饿又馋的杨秀清,杨秀清吃后感觉十分美味。后来杨秀清时常回忆这件事,就让随军大厨按着回忆的味道研制出了这道菜。取名外婆手抓鸭,杨秀清战败后,军中大厨回归故里罗播乡,将此厨艺发扬光大,外婆手抓鸭又被称为罗播手抓鸭。

罗播手抓鸭以青头水鸭为主料配合佐料味水慢火浸熟。有健脾化湿,下气补中利胸隔,安肠胃,用于消化不良,久痢,咳嗽,夜盲菜症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功效。

八.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余甘果

余甘果是贵港市平南县重要的地方,表皮光滑、果肉半透明,果肉呈淡黄色或赤黄色,味甘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余甘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种植环境适合年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30毫米,日照1712小时,无霜期约340天,平南县为其余甘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环境。

2016年,平南余甘果种植面积已超1.8万亩,产量达4.5万吨,产值约为1.6亿元。政府对其种植、加工年均扶持资金约80万元。广西平南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余甘果产品10多项,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其产品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纯天然食品金奖”,2002年广州首届全国粮油副食品博览会“天然保健食品金奖”,获国家总理-亲笔题词“为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牌匾。

九. 广西 贵港 桂平 麻垌荔枝

麻垌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垌荔枝得名于主产区麻垌镇。桂平市内最早种植荔枝的是麻垌镇,该镇种植历史悠久,麻垌镇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多年。麻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1995年,桂平市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2012年,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麻垌荔枝之乡”。麻垌荔枝还曾作为国礼走出国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部曾指定采购麻垌荔枝作为国礼空运到朝鲜人民共和国,送给金日成主席亲口品尝。

产地:中国广西桂平麻垌镇我市南部地区麻垌等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的主要成分多为沙页岩风化物,微酸性至酸性,适合荔枝生长,历来都是我市荔枝主产地。品种以禾荔为主,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据测定,果肉含糖分多达30%,并含蛋白质、脂肪、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为珍贵的滋补品。鲜食或制成糖水罐头,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之功能。荔枝干肉呈腊黄色,清甜,为产妇及老弱补品。 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发展速度加快,主产区麻垌镇丰年产量超600万公斤。现桂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区内外和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 桂平)

麻垌荔枝因产于桂平市麻垌镇而得名。该地区具有微酸性、酸性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荔枝生长。品种众多,早、中、晚熟具备;特早熟的有三月红;中早熟的有黑叶荔、丁香荔、水荔、糯米糍、桂叶等;迟熟的有禾荔。其中禾荔是主栽品种,占总面积90%以上。麻垌荔枝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不论是鲜果、罐头、干果均属珍贵滋补品,老少皆宜,对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特效。桂平被国务院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的光荣称号。

我市南部地区麻垌等乡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的主要成分多为沙页岩风化物,微酸性至酸性,适合荔枝生长,历来都是我市荔枝主产地。品种以禾荔为主,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据测定,果肉含糖分多达30%,并含蛋白质、脂肪、磷、铁和多种维生素,为珍贵的滋补品。鲜食或制成糖水罐头,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之功能。荔枝干肉呈腊黄色,清甜,为产妇及老弱补品。

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发展速度加快,主产区麻垌镇丰年产量超600万公斤。现桂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区内外和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

桂平麻垌荔枝,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麻垌荔枝,肉质厚脆,清甜多汁,皮薄鲜红,核小,可食部分达73——75%,单果重16——18克,每百克鲜荔枝肉含维生素30毫克,含磷34毫克,含钙6毫克,含可溶性固物17——19%。此外,还含有少量蛋白质、脂肪、铁等,中国古代名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荔枝可止渴,益颜色,通神益智、治瘰疠,瘤赘。”“常食荔枝能补脑健身,开胃益脾……为产妇及老弱的补品”。荔枝果肉还可治颈淋巴结核,果核可制收敛止痛药,能治胃病、肠疝痛、睪丸炎肿痛等;也可用干茶叶吸收荔枝汁晒干制成荔枝茶,味道香甜;还可以酿制荔枝酒。荔枝干,能益气补血,是老弱、妇科补品。荔枝商品率高,除鲜吃外,还工荔枝罐头和荔枝干,商品率达98%。

桂平麻垌荔枝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三国•黄埔》一文记载,东汉初年“武帝破南越起扶荔宫”,此后,荔枝便成为南越各地方官上贡的珍品,其中广西桂平麻垌就是荔枝贡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宋代诗人苏东坡在《荔枝叹》中描述了远在西汉和帝永元年间(公元39 —104年)便有“永元荔枝来交州”之事 ,苏轼为反映西汉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尤物”,而要庶民以最快速度将交州(即是桂平麻垌)荔枝取道湘西穿秦岭运抵第安,特以诗云:“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堆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彩,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明朝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也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1976年、1978年在贵县罗泊湾发掘的汉墓中,均有麻垌禾荔型的荔枝干果殉葬,便是一个证明。如今,麻垌镇的白石村就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其中该村9队的蒋业新户就有3株老荔枝树,覆盖面积达1.2亩,高产年份产果达5500公斤,折合亩产4583公斤,平均株产达1833公斤。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余年,已换了十四代主人了,仍然生机旺盛。此老树高8.75米、冠幅15.4米,南北宽15米,主干直径2.7米,至今每年产果在千斤以上,人称“荔枝王”。

桂平麻垌荔枝产量约占桂平市荔枝产量的一半。栽种面积达12万亩,总产3-5万吨。

地域范围

麻垌荔枝保护范围位于广西壮族治区东南部,海拔33.3-1313.6米。北回归线横贯市的中部,属南亚热带地区。市境地势是南、北高,中部多属平原、台地和小丘陵,南北两端为中低山地。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麻垌荔枝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麻垌镇、油麻镇、社坡镇、罗播乡、木根镇、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414个行政村和1个国有林场。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区域生长面积1.8万公顷,产量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麻垌荔枝主要有禾荔、桂味二个品种,其中, 禾荔: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1.0g,果实纵径3.05-3.45cm,横径3.22-3.49cm,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形整齐;果皮暗红色,厚而韧,平均皮厚1.15mm;龟裂片平坦,排列不规则,裂片峰缺,裂纹浅阔,缝合线明显,呈深红色;果肉白蜡色,厚0.90-1.35cm,肉质软滑多汁,味甜,可食率75.2%,焦核率32%,品质中上;种子多数饱满,深褐色,中等大。 桂味:果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7.5g,果实纵径2.90-3.41cm,横径2.88-3.37cm,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皮浅红色,薄而脆,平均皮厚1.05mm,龟裂片锥尖状,突起,裂片峰锐尖刺手,裂纹明显,深窄,凹陷;果肉乳白色,厚0.88-1.18cm,肉质极爽脆细嫩,清甜多汁,有桂花香气,可食率78.3%,焦核率78%,品质极优;种红褐色,有光泽。 (2)内在品质指标:麻垌荔枝主要含量指标值有:总酸含量≤2.75g/kg、折光度糖分≥19.6%、可溶性固形物≥19.6brix。 (3)安全要求:麻垌荔枝产地选择严格按照NY5023-2002《无公害食品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进行,种植过程执行NY/T5174-2002《无公害农产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对照行业标准,进行无公害生产认证,安全卫生条件符合NY5173-2005《无公害食品荔枝、龙眼、红毛丹》标准。 (4)包装:采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竹篓或泡沫箱作为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GB/T5737的规定。 (5)贮存:鲜果的贮存地应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严禁烈日曝晒或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腐败变质、有异味的物品同仓库存放。 (6)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并应有防晒、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不良气味的物品同批运输。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