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淮北土特产作文四百字 我的家乡淮北特产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淮北土特产作文四百字 我的家乡淮北特产作文更新时间:2022-10-16 04:22:35

一. 安徽省 淮北 相山区 黄里石榴

黄里石榴是久负盛名的,产于相城西北黄里村,多栽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明朝嘉靖年间,大夫吴梦春所著《随年》一书,记载黄里石榴“颜色鲜羌气味芬芳,粒大籽软,汁甘而浓”。民国年间,远销南京、上海等地。黄里石榴品种繁多,有玛瑶籽、软籽、青皮糙、满园香、笨石榴等。其中品质最好的有一种是软籽石榴,又叫冰糖石榴,果圆形,皮极薄,单果重150克,最大300克,粒数350至400个,呈冰糖色,粒大汁多,籽实绵软,味极甜。

二.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双堆面鱼

  面鱼并不是鱼,是淮北地区的一种面食。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样子都是一头尖,确有几分像小鱼儿,所以人们以其形似,便把这种面食称作“面鱼”。在双堆这个地方,有些人也把“双堆面鱼”称做“懒汉汤”,这与一个故事有关系。当年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打响前夕,刘邓大军赴双堆,有一连长与部队失散,一日来到双堆一户人家想讨口饭吃。卧床休息的男主人告诉这位军人,自己生病多日,花光了家里的钱,粮食也吃光了,老婆一早就到几十里路外的娘家借粮去了。当得知是刘邓大军时,这位男主人在家中寻找可食之物,找了半天才找到仅有的大半碗面粉。从没有做过饭的汉子将面粉打成糊状后,一点点地夹到烧开的水中,放了几片菜叶、盐和葱蒜之类,就起锅请军人食用。军人竟连吃两大碗。饭毕,军人了解了当地一些情况,又问一个男人家怎么会做出这样好吃的东西,男主人不好意思地说:“男人在家一般都不做饭,更不会炒菜,当老婆不在家时,就只能做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懒汉汤’了。”军人拿出2块银元送给男主人。夫妻俩以这2块银元作本钱,在宿州城开了个卖“双堆面鱼”的小吃摊,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大面馆。

“双堆面鱼”是民间非常简朴的传统主食之一。近年来,它登上一些大饭店的大雅之堂,成为许多食客必点的主食之一。

“双堆面鱼”做法很简单,用碗盛上面粉,加上一定的水,放盐适量,捣成糊状,将水烧开后,用筷子将捣成糊状的面糊一筷一筷地拨入正在烧的开水之中,面糊进入开水后凝固,形状像大大小小的河鱼,成蛋状。面鱼入锅煮熟后,再加上适量的盐、油和调料即可食用。如果捣面糊时,加上一两个鸡蛋,面鱼吃起来会更松软。

在双堆这个地方,有些人也把“双堆面鱼”称做“懒汉汤”,这与一个故事有关系。当年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打响前夕,刘邓大军赴双堆,有一连长与部队失散,一日来到双堆一户人家想讨口饭吃。卧床休息的男主人告诉这位军人,自己生病多日,花光了家里的钱,粮食也吃光了,老婆一早就到几十里路外的娘家借粮去了。当得知是刘邓大军时,这位男主人在家中寻找可食之物,找了半天才找到仅有的大半碗面粉。从没有做过饭的汉子将面粉打成糊状后,一点点地夹到烧开的水中,放了几片菜叶、盐和葱蒜之类,就起锅请军人食用。军人竟连吃两大碗。饭毕,军人了解了当地一些情况,又问一个男人家怎么会做出这样好吃的东西,男主人不好意思地说:“男人在家一般都不做饭,更不会炒菜,当老婆不在家时,就只能做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懒汉汤’了。”军人拿出2块银元送给男主人。夫妻俩以这 2块银元作本钱,在宿州城开了个卖“双堆面鱼”的小吃摊,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大面馆。

“双堆面鱼”可荤可素,而面鱼的荤素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来调节,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类的蔬菜,用油也以小磨麻油为主。荤者,配料可用各类肉丁肉丝,用油则以动物油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煮面鱼的汤也有讲究,现在大多用猪骨、牛骨、羊架子等炖煮的高汤了。

三.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土型西瓜

土型西瓜 产于濉溪县土型,闻名淮海地区,风销淮北。徐州、蚌埠等地。该瓜品质优良,皮薄肉厚,脆嫩多汁。清香爽口,甘甜文“蜜。熟透之瓜,刀划其皮,自动裂开,瓜瓤突起,不可复合。品种有青核杉1纹、手中条、大毛秧、季子灰等。主要品种是青核桃纹,属中熟种,果型较大,为椭圆形;皮青绿色,有细网纹,厚约1厘米;瓤红、质沙、籽黑。单瓜重约20斤,大的30余斤,亩产4000斤左右,最高达7000斤,每年栽培面积约300亩。

四.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淮北煤炭

    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煤炭资源丰富。矿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6912平方公里,包括濉肖、宿县、临涣、涡阳四大矿〖JP3〗区。座座矿山,天轮飞转,条条铁轨,乌金滚滚。踏入百里矿区,到处涌动着激情和活力。50年的创业,已让淮北矿业集团成长为一个拥有253亿元资产、年产原煤2789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名列全国500强企业、全国煤炭工业百强第16位。

    早在清咸丰年间,烈山一带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就土法开采无烟煤。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地方商人合资经营,创办小环山(现小花山)煤矿。至辛亥革命前夕,烈山矿区已开井8口,日产煤300吨。民国6年(1917年),皖系军阀安武军总办倪嗣冲,出资20万元,地方商人周玉山出资10万元,在烈山官商合股经办“普益公司”,倪道烺任总经理。从山东、山西等地招工2万多人,开掘大井21口、小窑30多处。购置52台卧式锅炉及其它机械设备。同时又从开滦矿招聘10余名采煤技术人员,指导改进采煤技术。日采煤700吨左右。17年,国民政府接收了烈山矿,改官商合办为官办。至抗日战争前夕,日产原煤400吨。27年5月濉溪沦陷,烈山矿被日本人掠夺,继续开采。29年停办。
    1958年5月5日,一个永载矿区史册、标志着淮北矿区诞生的机构—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成立。数万建设大军很快云集淮北平原,在当时被称为“安徽西伯利亚”的盐碱地上开发淮北煤田吹响了新的“淮海战役”的号角。淮北地区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淮北的煤种类齐全,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等煤种一应俱全,为国内少见。其中焦煤、肥煤和瘦煤为国家保护开发的稀少短缺煤种,占矿区总储量85.7%。全矿区煤炭保有储量约80多亿吨,除煤炭资源外,矿区还有丰富的伴生矿资源,已探明-2000米水平面以上煤层赋存煤层气储量达3000多亿立方米及优质高岭土4.8亿吨、天然焦1.5亿吨。
    淮北煤质优良,属低硫、低灰、特低磷、高发热量、粘结性强、结焦性好的“绿色环保型”煤炭。

五. 安徽省 淮北 杜集区 淮北苹果

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六.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和村苹果

和村苹果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的。宋疃镇无公害“和村苹果”标准化示范区被省质监局立为2013年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宋疃镇在1993年建立的以和村、店孜为主的1.1万亩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基地,于2002年被认证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同年“和兴绿丰”牌红富士苹果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2006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地的“名片式”农产品,年产量2.5万吨,产值3500万元,畅销省内外,成为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

七.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山羊板皮

阜阳白山羊,属淮北白山羊品系,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多、 繁殖快、出栏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白山羊板皮具有组织细密,分层 性能好,制成品柔软光泽美观,耐用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客商的热门货。阜阳市广大农民历来有养羊的习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养羊虽受到限制,但年饲养量仍有数万只。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看到养羊的价值,养羊业迅速发展,年末存栏量均在20-40万只,年产商品山羊板皮量40万张以上,最高达70万张(含外地 流入),在全省屈指可数,是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之一,又是山羊板皮 的商品集散地。以往阜阳的山羊板皮,由外贸统一收购后,经上海、武汉港口转运 出口至欧洲各国,每年换取一百多万元的外汇收入。现在,巨大的资源 储量象一块磁石吸引着许多海外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已有中国和意大利合资的中意坎堤制革厂,以及中港合资的飞龙制革有限公司,年消化山羊板皮20多万张,就地加工使山羊板皮成倍增值,不仅使外商得到良好的效益,也使本地养羊农民受益非浅
( 阜阳)

八.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南坪狗肉

   狗肉,南坪一带的狗肉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刚煮出锅的热狗肉,味道绝对鲜美。在南坪,狗肉是宴席必备的凉菜,最地道的吃法就是在狗肉上面撒些花椒,不但吃不到麻,而且更能突出狗肉被誉为“香肉”的特点。

九.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临涣培乳肉

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比起精肉块,培乳肉吃起来更有软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气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培乳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临涣当地人对培乳肉情有独钟,人人嗜好。常常是未说先馋,闻味流涎。吃培乳肉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无论临涣人走到哪里,家乡的培乳肉总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嘴唇边打转,结缘,挥之不去。凡从临涣走出去的人,在城里生活久了,吃饭的时候心里往往会有淡淡的失落,那是因为对家乡培乳肉的眷恋。也许不仅仅是味道的原故,吃培乳肉已成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和思乡的心情,对家乡的感念伴随着培乳肉的清香飘进心坎。

据地方史料记载,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总前委在1、1、陈毅同志的领导下,面临复杂的形势,当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临涣小李家一座小茅草屋里。为了革命的胜利,老百姓们心疼1们的辛劳,便把自家最好的饭菜送到了总前委。当时1们的餐桌上就有一道临涣特色菜———培乳肉。1将军一吃就喜欢上了,只见他嘴里吃一块,手中的筷子夹一块,眼睛还盯着盘子里的一块。这时1心有所悟,一下子就联系到了刚才研究的作战计划上,于是提出了“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方案。“吃一个”,就是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夹一个”,就是把杜聿明集团紧紧包围住,不让他逃掉;“看一个”,就是对于蚌埠方向前来增援的敌人严密监视,堵住其进攻。

培乳肉做工细腻,工艺考究。据载,1860年(咸丰十年),临涣酱菜地名家清代潘孝武祖父潘恒广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鹿邑县。为了生计,潘恒广便帮人做起了酱菜,拜当地师傅学习技艺、加工酱菜,出师后,与人合伙经营酱菜生意,并把技术传授给了儿子潘士昌。后来潘氏父子来到了临涣继续从事酱菜生意。在酱菜制作中,他们发现酱菜经过临涣浍河岸边的古泉水泡制,味道更加鲜美,其美味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当时潘氏父子在制作酱菜过程中发现,用发酵的酱菜汁中蛆虫制作的菜,名曰肉芽菜,味道异常鲜美,后便用酱菜汁烧制肥肉,更是别具风味。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制作出培乳肉。

培乳肉工艺考究,必须由当地酱菜培腐乳的汤汁为辅料,制作时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块方形,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腻。捞出后冷却,再切成均匀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坏决定了培乳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作料调匀,放入碗中或盘中,再上锅中蒸若干时间,进一步去掉油腻,并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从锅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时再上锅蒸15分钟后便可食用。

现临涣当地人大多会制作此菜,其中以临涣贵林酒楼老板王贵林在工艺制作和风味上尤为突出,其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2007年3 月,贵林酒楼为打出品牌,在濉溪县工商局为其特色菜培乳肉注册了“贵林”牌商标。其生产的培乳肉目前已加工成成品,并采用真空包装。其产品远销至省城合肥,并加工成礼品盒包装,成为当地人佳节的馈赠礼品,受到顾客的青睐。当地著名文化资深学者陈雷为“贵林”牌培乳肉作诗赞曰:临涣古镇三千年,涣水悠悠四名泉。培出美食堪称绝,乳香九州四海传。肉肥不腻奇中奇,贵客来临恨见晚。临别难忘带回转,敬献亲朋人称赞。

十.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铁佛无仔西瓜

  铁佛镇种植优质西瓜并作为一项产业已有10年的历史,发起地是该镇道口村。道口村当年从宿州市西瓜协会引种无籽西瓜,两年后就声名远扬。2005年进行品种更新,改种湖南、河南等地的“洞庭一号”、“洞庭三号”、“郑抗五号”等优质品牌西瓜。新品种品质优良,迅速打进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福建、广东、贵州等外地市场。在开发优质西瓜的过程中,由道口村发起,成立了无籽西瓜协会和铁佛镇农工商公司,作为优质西瓜推广和市场开拓的机构,注册了“福蜜”牌商标,并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