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南充带什么特产好 南充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南充带什么特产好 南充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送人更新时间:2022-10-13 21:07:26

一.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文氏篆刻药印

仪陇县文体局党组副-、副局长、-故里业余篆刻学校校长文维义,继承祖父医道,研制出一种集艺术、医药于一体的能祛病健身的“文氏篆刻药印”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其发明专利(93111813.1)编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这种篆刻药印的印面丰富多彩, 有健身名言警句, 亦有姓名、别号、肖形等,它既可用于书画、藏书及鉴赏,又可用于自我保健和为他人解疾。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教授题词称赞“文氏篆刻药印”曰:“篆刻药石,点石导引,陶性养性,祛病健身。”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授予文维义中国特技名医称号。篆刻药印曾应邀赴广州参加“1993年首届巴蜀风韵”文化交流活动。( 仪陇县)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丝绸

阆中丝绸,久负盛名。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hu,有绔纹的丝)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间丝。”用这种丝织造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驰名。

建国后,间中蚕桑丝绸发展迅速。先后建立大型丝绸企业阆中丝绸厂、间中绸厂,市属丝绸企业6家,生产绸、缎、绫、罗、绉、纱以及乔其、丝绒等织花、印花、刺绣真丝面料及丝毯,花色品种一千多个,创省级以上优秀产品三十余个,占四川丝绸总产值三分之一强。桑蚕丝绸实物质量1983年已名列全国第一。出口产品54个,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苏联、西欧、瑞士、西德、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制丝、丝织、丝绸服装、炼丝、丝毯、丝绸工艺品、纺织机械制造、汽车营运修理等多种管理于一体。生产七种规格的白厂丝、9大类60余个不同规格的丝制品和各类丝绸服装及附属品。梅花牌D4白厂丝连续22年稳定3A级以上,蝉联部、省双优。94年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在日本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2102双绘、12799时新绉、12798春香缎、13255双宫绸、13257霓裳绸、12011桑乐绉、们103乔其纱、11206电力纺等多个省、部优产品,在港、澳市场有“万能坯绸”美称。翠云牌真丝系列服装,卓尚牌丝毯,在94年四川省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阆中绸厂为上海内迁厂,国家二级企业,年产丝织品45o万米,印染能力1000万米,砂洗能力100万件以上。除生产军工特品外,生产仿真丝系列,真丝交织及化纤类产品,还生产方巾,刺绣丝织工艺品及以泼染砂洗服装等深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有纺类、绘类、缎类,尤以提花织物著称。已创“省优”26个,“部优”27个,“国优”3个。其中“彩虹”牌软缎被面连续三年获国家丝绸行业最高银质奖章。1994年,该产品又与14370花绉缎双获首届“中国、大西南名牌产品博展会”金奖;14013和14475花绉出口率达98.5%,绦沦仿真丝系列产品获中纺部最佳效果和最佳花色品种奖。1998年又获部级质量管理奖。该厂连续三次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三.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东坡豆腐肘

东坡豆腐肘

主料:北豆腐

辅料:冬笋、香菇、鸡蛋、葱、姜

调料:盐、胡椒粉、番茄酱、面粉、白糖、酱油、水淀粉、鸡精

烹制方法:

1、将冬笋、鲜菇洗净切成片,焯水后待用;

2、再将番茄酱、面粉、盐、胡椒粉、鸡精、鸡蛋、水淀粉搅成蛋粉番茄糊,将豆腐放入糊中,均匀的蘸上糊;

3、坐锅点火放入油,油温5成热将裹上蛋粉番茄糊的豆腐放入锅中炸至结面捞出沥干油;

4、锅内留底油,放入笋片,加酱油、鸡精、胡椒粉、盐、高汤调味烧开后,将豆腐放入锅中,煮入味后出锅即可。

特点:酷似猪肘,银红明亮,咸鲜清香。

提示:豆腐煮前用刀划几下方便入味。

四.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桂花月饼

明月寄相思,月饼传亲情。每当中秋佳节来临的时候,市面上、商场里的月饼堆积如山,而对于生长在阆中古城的居民来说,他们把自己的钟爱放在土产的桂花月饼上。多年来,桂花月饼就伴随着阆中人度过一个又一个中秋佳节。

桂花月饼又叫清真月饼,阆中的桂花月饼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桂花月饼用料讲究、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在原料上主要采用面粉、果脯、菜油、白糖、核桃仁、冬瓜糖、花生仁、芝麻、桂花糖。像桂花糖、冬瓜糖、橘饼糖这些原料,聪慧的阆中人都是自己亲手制作,从来不加任何色素、防腐剂等。桂花月饼和面从来不加水,而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已经处理熟的菜油。以前是采用手工打酥,现在有了机器,大大节省了人力。打酥后就开始制作月饼的面皮,接下来的工艺就是装馅,再把月饼放入烤箱进行烘烤。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月饼颜色黄亮,皮酥馅软,甜而不腻,香酥可口。

多年来,桂花月饼风靡阆中,经久不衰,阆中人不光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而且平时也喜欢吃,就是早上吃稀饭,也要吃上一个月饼,那种感觉就是爽。现在阆中市的桂花月饼已经香飘省外,每到中秋佳节的时候,许多市民就开始排队等候购买,场面十分火爆。自从有了特快专递后,阆中桂花月饼便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现在每年的产量都在30多万个以上。

中秋节,阆中市民手中、自行车上都经常可以见到桂花月饼,这是阆中市民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制作,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用酵母发酵而不用碱,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馍,如寿桃、尖塔、鸽子等,一般为两瓣形的小蒸馍这种蒸馍加有桂花香精,雪白的蒸馍盖上两个小红章,看起来美观,吃起来有淡淡的桂花香味,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散爽口,回笼再蒸,与鲜馍一样,用作旅途食品最为适宜。大画家丰子恺在阆中办画展时,最爱吃阆中的蒸馍油茶,写诗赞美道:锦屏山下客留连,蒸馍油茶胜绮筵。( 阆中)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创制。取特面为原料,用酵母而不用碱,加白糖桂花做成蒸馍。其味香甜,色白如雪,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而爽口,耐运耐存,回笼再蒸,于鲜馍无异。

六.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国大米

奉国大米因产自阆中市老观山区(古代奉国县)而得名。该区山青水秀,生态条件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以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近年又获得多项殊荣,如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桐油

中东北山区地势高,排水好,土壤酸碱适度,夏季日照长,冬季有短暂低温,很适合桐树生长,加之桐树生长快,见效早,耐衰老特点,问中农村“无山不桐,无户不桐”。阳春三月,桐花开放,山山岭岭灿若云锦。故民谚云:“叫声小伙不要认(gu(高兴),三月要冻桐子花”;“种桑种桐,家里不穷”。

据1945年《闽中县概况》记载:“阆中油桐质量最佳,浓度高达27度,清明透亮,附着力强,抗冷热耐酸碱,防腐防锈。过去民间用作照明有余才在市场出售,重庆桐油公司设点收购,远销欧美,在国际市场颇有名气”。

桐油是植物干性油的一种,是重要的医药材料与战备资源。1976年,间中被定为四川省油桐基地县。1980年,桐籽产量达385.6万公斤。受到商业部、外贸部奖励。1985年产桐籽475万公斤。桐油以东河桐油最著名,早在1516年就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享有很高声誉。

八. 四川省 南充 营山县 火锅红烧牛肉

  前述唐凉面,还卖一种火锅红烧牛肉。桌子上一个小火炉,上面放一个双耳铁锅,锅内放着加好调料的牛肉,文火煨丰,再将锭子锅盔切成小块。牛肉熟了,一边吃牛肉,一边将锭子锅盔放入锅入,旋即便可夹起来吃,这样荤素间搭,美不可言。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川北灯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南充是它的发源地。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流行于阆中、苍溪、南部、盐亭、剑阁、昭化、江油、西充、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是川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阆中县志》就记载:“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每夜焚香如雾,火光不息,其所为灯山者,亦如上元时。”(此书收藏于北大图书馆)清代演出非常活跃,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苍溪县志》记载:“上元,放花灯,演灯戏,在郡邑城廓间筑台竞演,昼夜不分。”

建国后,川北灯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60年代、80年代,南充专区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三百多个剧本和九十多支曲牌。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大赛多次获文化部颁发各类奖项。

十.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纺纱织布

纺纱织布是阆中传统工业。民国时期,阆中已有多家棉织厂,土纺土织则遍布农村。纺纱使用竹木混制单绽手纺车。织布使用木架织机,有幅宽约40厘米和80厘米两种规格,一人一机,脚踩手拉,所织土布除内销外,还远销陕、甘、宁、青等省,人称保宁府布。建国后阆中棉纺织业迅猛发展。始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阆中棉纺织厂,自八十年代起经过三次大规模扩建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棉纱3600吨、棉布1500多万米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该厂生产的高支别精梳麻纱和高支别精梳纯棉纱等产品,因其上乘的品质而风靡港澳和欧美市场,成为外商抢购的热门货。( 阆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