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宁有贺州特产批发部吗 南宁特产批发一条街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宁有贺州特产批发部吗 南宁特产批发一条街在哪里更新时间:2022-08-29 08:12:20

一. 广西 南宁 西乡塘区 南宁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朝著名诗人王维这首《相思》诗,妇孺皆知,诗中提到的“红豆”,在南国--广西各地均有分布。其实它包括红豆和相思豆两种。红豆是红豆树上结的种籽,颜色鲜红光亮,长1.5—2厘米,属豆科乔木类。相思豆又名鸳鸯豆、相思子,顶端红,底部黑、颜色鲜艳有光泽、大如黄豆。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结的籽。广西各族青年男女都爱采撷红豆和相思豆作为表达友谊和爱情的信物。南宁人民公园正门登上镇宁炮台的阶梯两旁,就长着几棵高约丈余的红豆树,当它们结籽的时候,就有许多年青人到树下捡红豆、红豆散落在草丛里,石缝中,须耐心寻找方能发观,游客们到此游玩,可别忘了拾几颗红豆赠与自己亲爱的人。( 南宁)

二.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粉虫

南宁传统小吃之一。始于清代。因其形似虫草故名。食之韧软。可配以猪肉、牛肉或杂烩做成炒粉虫、粉虫汤。制作方法:先将籼米洗净浸透,磨成稀稠适宜的米浆,滤成湿粉团置锅内煮至半熟,起锅揉搓至软硬适度有韧性的粉团,然后搓成条状,扯下小段在专用竹箕背搓几下,成虫状,置于蒸笼蒸熟。如搓粉时加入少许可食用色素,如花米红、姜黄等,则做出的粉虫色彩好看又诱食欲。

油光光、白嫩嫩的红色、白色和黄色的粉虫,浇上麻油、苏梅酱,酸醋豉油辣椒酱,再放上一小撮氽过滚水的绿豆芽和韭菜,还有一丁点酸豆角或者酸菜什么的,可谓色、香、味俱全。又软又爽滑,好嚼好咽,那酱、那菜、那搓成各种条纹栩栩如生的粉虫搅合在一起,就有一种奇特的味道,很吊胃口,吃胀了肚也不觉得腻。

制作方法:

1.煮。先将籼米洗净浸透,磨成稀稠适宜的米浆,滤成湿粉团置锅内煮至半熟;

2.搓。起锅,揉搓至软硬适度有韧性的粉团,然后搓成条状,扯下小段在专用竹箕背搓几下,成虫状,置于蒸笼蒸熟。如搓粉时加入少许可食用色素,如花米红、姜黄等,则做出的粉虫色彩好看又诱食欲。

三.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贺州香芋

产地: 八步区莲塘镇

贺州香芋是贺州市八步区的传统名牌产品,以其“味美、质粉、酥香”而畅销广西、广东及港、澳地区,尤其用贺州香芋与五花猪肉制成的“香芋扣肉”酥香美味,素有“—家蒸扣,四邻皆香”之赞誉。贺州香芋为一年生栽培,球茎纺缍形,单球重一般为1.5—2.5公斤,大的可达4—5公斤,表皮黄褐色,横切面灰白色,具有明显的紫红色槟榔花纹,肉质细酥松,含淀粉59.5%,粗蛋白5. 8%,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香味浓,风味独特,可加工数种系列食品。现贺州市每年种植1.5万亩以上,年产超过4200万公斤。

四.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五.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里松黄腊石

里松黄腊石,是贺州的一道特色工艺品。里松黄腊石是继南京雨花石、柳州红河石、云南大理石、长江三峡石、山东长岛石、青岛崂山石、兰州黄河石、安徽灵壁石、洛阳河洛石、之后的又一新品种,为岭南奇石之一。

特色简述

里松黄腊石表滋润细腻,触感柔和,质地似玉,温润而坚,色泽光彩耀人,形状怪异叠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让人浮想联翩,既淳朴又自然,既抽象又具体,一块石头就是一首交响音乐,一幅美。

产业阶段

黄腊石奇石产业正在上升阶段,在国内奇石界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许多人正在把经营黄腊石奇石做为谋生职业,许多黄腊石奇石和雕件层出不穷。得到好腊石容易,雕成精品稀罕。不但要石质完整润腻如玉,还要色泽多彩绚丽,更要构思巧妙,雕刻技艺娴熟,缺一不可。

雕刻技艺

雕刻师最擅长的娴熟技艺能与高品质的、色泽鲜明、设计独特体材的材石完美结合,那雕刻出来的东西就会是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这三件送展的黄腊石雕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石质润腻、色彩独特、完整刚好一掌在握,体现了八步黄腊石质地极玉、色彩丰富和雕刻师高超的技艺。

六.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叶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其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叶生产,该县共有茶园面积5万多亩,年产干茶2500吨以上,亩产值达3000多元。全县60多家茶叶加工厂生产的名优茶叶外销良好,农民人均茶叶单项纯收入达1200元。昭平县规模种植茶叶、产业化经营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

昭平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森林面积达407.9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1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高雾浓,甘泉四溢,土壤肥沃,无霜期长,为发展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昭平县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全力以赴建基地、抓质量、扶龙头、树品牌、拓市场、大力发展以“昭平红”、 “昭平绿”为品牌的生态农业。2013年,全县有茶园面积17万亩,年干茶产量7500多吨,总产值达8亿元。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6万余人从事茶叶相关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开发了绿茶、黑茶(六堡茶)、红茶等系列茶品种,打造了“昭平红”、“昭平绿”等昭平茶系列品牌,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格局,“昭平红”、“昭平绿”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其地理标志证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2011年12月,以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亿健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创建的2.88万亩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自治区级验收, 2013年12月,“昭平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1月“昭平红”、“昭平绿”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证明。昭平县先后荣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和“广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殊荣,茶产业正成为昭平新兴绿色支柱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七. 广西 南宁 青秀区 南宁扁桃

扁桃又名小芒果。产于广西南宁。南宁扁桃不是通常吃的坚果扁桃。

它的树形和果实,跟芒果很相似,不同之处是:扁桃的叶子较窄小,果实也较小,稍扁,其果肉柔软多汁,香甜似蜜。能入药,有理气健脾的功能,也能治积食不化、咳嗽多痰、小肠疝气痛等症。

1986年6月,南宁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确定扁桃树为市树。 扁桃树为常绿阔叶乔木,树干通直,最高达30米,胸径 达1米以上,树冠圆整呈广卵状,冠大浓荫,四季常青,树型纹理美观,果子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为亚热带名果。南宁广为种植扁桃树,多见于街道绿化带、公园、风景区、大专院校、党政机关单位、宿舍区等,既能乘凉又能观赏。目前全市有便桃树4.83万株。

八.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南宁瓦煲饭

瓦煲饭是用瓦煲或瓦煮熟的米饭,它比用金属饭锅做出来的米饭更香。瓦煲饭源自广东,后传入南宁。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形成南宁瓦煲饭独有的特色:一是气纯。选用优质粘米,放入合浦沙煲,倒入一定比例的水,采用转炉煮饭,炉的一半有火,一半无火,开始先用猛火烧沸瓦煲,然后转到无火处,让其自行熟。由于瓦煲较厚,传热受热较慢,受热较均匀,故煮出的饭不硬、不烂、不焦,软度适宜,饭香纯正,能保持饭食的“本味”。二是味佳。饭时,将不同风味的配菜、佐料铺于饭面,饭熟菜香,味道鲜美。三是型美。铺菜时,可根据配菜特点摆出不同形状或花纹图案。四是多样。有香菇瘦肉饭、鱿鱼猪肉饭、猪肝饭、排骨饭、腊肠饭、虾米饭等10余种。特色是饭热菜香、软硬适中。

制作方法:

1、沙煲在底部抹薄薄的一层油,米洗干净。米和水的比例:1:1.5 (这个比例很重要,关系到饭的生熟程度!太烂不好吃,夹生则根本没法吃!) 将米和水放入沙煲,用大火烧开;

2、大概十分钟不到,饭开始收水。可以看到饭表面有一个个的洞,这个时候赶快把肉放进去;

3、打蛋。盖上盖,换最小火,再煮三四分钟,关掉火,让瓦煲饭焗十五分钟。这时切忌在打开锅盖,这是瓦煲饭最关键的时候,焗的时间不够饭就生了,且很难再挽回;

4、耐心地等待十五分钟后,香喷喷的瓦煲饭就做好了!

九.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蘑菇

    横县是广西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蘑菇1500平方尺,年产蘑菇9000吨左右。 横县规划将每年扩种蘑菇300万平方尺,形成以云表为中心,辐射校椅、马岭、灵竹、石塘、马山等乡镇的蘑菇。 

十.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茶

昭平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昭平植茶饮茶活动自古有之。据旧《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颇佳。”“客之来访,奉之皋芦”。古人所谓“皋芦”即如今之“苦茶”。昭平名茶以象棋茶和藤宝茶的历史较悠久,两茶分别产自县内的象棋山和藤宝山。

旧版《昭平风物志》有这样一段颇为离奇的记载:传说,象棋山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很久以前众仙遨游名山大川时,路经象矶山,被周围的山光水色迷住了,便在此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对弈,仙童将仙丹用山泉化为仙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一边下棋,好不快活。也许是这里的泉水泡出来的茶味出神入化,越品越感到这茶味非同一般,众仙在离去之际,觉得应该留迹人间,惠及百姓,便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向山野,然后飘然离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的悬崖怪石间,到处都长出了茶叶苗,人们为了纪念之,便将象矶山称为象棋山,山上的茶亦称象棋茶。

县境内的藤宝茶,产自距五将镇政府驻地6.5公里的藤宝山上。此山巅顶云雾缭绕,山间林密藤茂,有多种亚热带动植物,故尚有“万宝山”之称。山间所产藤宝茶,叶细长似竹针状,百姓称其为仙人茶。此茶色红味醇,素获茶客称道。

昭平象棋茶和藤宝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点,开水泡后六、七天也不变质,饮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总要从几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宝山采茶,作为招待客人及逢年过节饮用。据民国23年付印的《昭平县志》载:“茶,此为我国出口大宗,如江南之碧螺春、浙江之龙井、福建之武彝、安徽之六保、云南之普耳皆久经驰名。昭平所种若雨水採者名雨前茶,清明前採者名未过清,气味清腴亦不让他。”

昭平处于西南地区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河溪纵横,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55%,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地形地貌呈北高南低趋势,气温的时差异十分明显,高寒山区与平坦洼地温度差达2℃至3℃,这种地形地貌与气温差异对茶叶的生长极为有利,尤其是藤宝山、象棋山、将军峰等高山生长的野生大茶极有开发价值。

宋淳熙年间,昭平境内先民已开始种植茶叶,但其规模很小。明代初期,明政府为加强南方的统治,再次整修桂江水路交通,使昭平镇、五将、马江等沿岸集市更加繁荣,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五将藤宝山、文竹象棋山、庇江将军峰等周边村寨出现个体农户种植茶园,其生产规模是家庭手工作坊,种植的果种是当地野生绿茶,产品大多数是由商人收购外销。明成化年间,茶叶已成为昭平的传统出口土品,广东等地商人到采茶期都云集产茶地采购茶叶。其中,藤宝山、象棋山等产地生产的“未过清”茶深受客户青睐,远销海外,饮誉东南亚。明万历年间,昭平已有制茶技术和茶文化传统。仙回瑶族乡被誉为昭平的“茶调之乡”,木格乡至今还流行一种采茶戏,其舞蹈动作一般是以模拟采茶劳动中的动作为主。清朝初年,县内有村民从山上移植茶树到村前屋后,以方便日常采摘。此期间,境内桂江、思勤江两岸已开始小规模植茶。20世纪三十年代,昭平各地相继出现分散的小面积茶园,民间茶叶手工炒制作坊逐渐增加。在马江、砂子和昭平等集市有富商从云南引进大茶广为种植,使茶叶产量速增。据旧志载,三十年代全县年出口茶叶30.2吨。

解放后,茶叶加工由民间转为集体,茶业初成规模。六十年代,文竹公社的纸社,在县外贸局的支持下,开发象棋茶园,垦出梯地200余亩,扩大象棋茶树种植面积,使这一名贵得到发展,产量出口最多的年份达59.7吨。至1978年,全县茶园发展至7300亩,年产量150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县的茶叶加工以茶厂为主。1983年县供销社在马江镇湾岛村建茶厂,并把当地茶场纳入厂辖,建成农、工、商联合经济实体。1987年,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个体企业,使昭平第一个较有规模的茶叶加工个体企业——象棋茶厂在文竹街边顺利建成。该厂技术、种苗和设备均由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始创初期年产茶2.5吨。1988年象棋茶厂生产的“绿茶2号”被誉为广西六大名茶之一。同年,又获得“陆羽杯”金奖,入选《中国茶经》等多种茶名录。九十年代末,昭平绿茶开始形成规模种植,逐渐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昭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振兴昭平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建设茶业工程,培植出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的将军峰茶厂、大脑山茶厂、凝香翠茶厂、文竹象棋茶厂、古袍茶厂、香茗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九十年代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昭平县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茶农重茶质、企业重品牌的发展战略蔚然成风。从2004年至2007年本县先后举办了四届“茶王节”活动,茶王节逐渐成为广西著名的茶叶文化品牌和对外宣传窗口。昭平茶屡获殊荣,响誉全国。其中,“凝香翠茗”茶曾获1994年中国“陆羽杯”金奖和1995年全国新技术产品交易会金奖;“银杉”茶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云绿”茶荣获1997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名优茶称号;“大脑山毛尖”和“大脑山银毫”双双荣获1997年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金奖;在首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将军峰“浓香银杉”茶荣获特等奖,“碧翠香”茶获一等奖;“黄花针”茶在第四届“桂茶杯”名茶评比中荣获特等奖;“象棋山高山石崖茶”1999年获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5月,昭平县将军峰“曲毫茶”、“毛尖茶”、“凝香翠茶”等品牌茶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授予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4月,昭平县茶叶生产基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无公害茶叶产地,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昭平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有历史悠久早已蜚声国内外的昭平“象棋茶”、“将军峰银杉”、“凝香翠茗”、“桂江碧玉春”、“大脑山毛尖”等十多个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将军峰”系列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将军峰茶厂成为国家农业部茶叶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企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