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宣城吃的特产有哪些 宣城最出名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宣城吃的特产有哪些 宣城最出名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9-19 04:23:37

一.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徽州炒面

炒面采用徽式传统的座杠刀切面,比机器压面味道好,皮质柔润、爽滑、韧性大。配以半瘦肉、熟冬笋、开洋、水发香菇、精盐、味精、酱油、猪油、黄酒、蒜叶等佐料。炒成后,色泽翠黄,金丝缕缕,鲜香扑鼻,柔软润滑。既是宴席上的点心,又能随菜上桌。

二.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宣木瓜

宣木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木瓜之乡——宣城县

宣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公元420年,宣木瓜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据考证宣木瓜的栽培历史1600多年,《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为宣木瓜的品质做了很好的诠释。 宣木瓜含多种氨基酸、矿物微量元素、大量维生素C,同时还含有皂苷、黄酮、苹果酸、齐墩果酸、柳叶櫞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二酸、鞣质等,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别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齐墩果酸。宣木瓜具有平肝和胃,祛风去湿,活血通络,滋脾益肺等功效,主治风湿麻痹、脚气肿痛、菌痢、霍乱、吐泻、腓肠肌痉挛等症。宣木瓜为我国四大名贵中药材之一。 宣木瓜历史品牌渊源流长,品质独特,在全国各地的木瓜品种中,一枝独秀,极富盛名,被誉为:植物黄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罗汉脐:果长倒卵形,果体密生白点,脐突出,干品皱皮;苹果红:果扁桶形,果熟时向阳面胭脂红色,香浓, 干品皱皮;芝麻点:果倒卵形,果体密生白点,脐略突出,干品皱皮。 (2)内在品质指标:宣木瓜含有十九种氨基酸、十八种矿物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同时含有皂甙、黄酮、苹果酸、齐墩果酸、枸橼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二酸、鞣质等,还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别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齐墩果酸。经测算,一克宣木瓜鲜果SOD的含量高达3227国际单位。国家卫生部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中公布,宣木瓜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3)安全要求:宣木瓜应严格按照“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和“宣木瓜造林技术规范(DB34/T284-2002)”,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地域范围

宣木瓜为皱皮木瓜(贴梗海棠),属蔷薇科植物。学名为: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宣州区系宣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之北,东邻郎溪县,南接宁国市,西滨南陵县,北界当涂县;东北与江苏省高淳县毗邻,西北与芜湖县连境,东南与广德县相界,西南与泾县接壤。宣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所辖62个镇乡、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04′。

三. 安徽省 宣城市 旌德县 旌德青蔗

“旌德青蔗”,系甘蔗的一个品种,驰名安徽省内外。旋德县气温、水份、土壤和光照适宜甘蔗的生长,这里栽培甘蔗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县志记载东汉初年就开始栽培。“旌德青蔗”茎粗大,长1.5一2米,直径5一6厘米,叶宽大,节间圆筒形,无芽沟、芽圆突出,产量高,含糖量一般在11%左右。质脆、皮薄、水份多、纤维质少,宜生食。“旌德青蔗”贮藏方法得当,可存至翌年五月。( 黄山)

四.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农副产品

宣州──自古被誉为“江东活土”盛产粮、油、棉、蚕桑,名优品有亭绿雪茶、烟叶、水 东蜜枣、水阳大蒜、宣木瓜、太 子参;水产品尤以南漪湖银钽、 青虾、金宝圩大闸蟹闻名遐迩; 名牌产品精牌大米、康达乐牌色拉油、皖陵牌宣洒制贡等供不应求
( 宣州)

五.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雪花金鲐鱼

雪花金鲐鱼

六.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徽州饼

徽州饼

制作方法:1.将面粉倒入面盆,先加入适量开水烫成雪花状,再逐渐加入冷水揉至起劲而有拉力时,将面拉成长条,包入面酥再次揉均匀后,摘成若干个面剂放好。面酥是面粉中掺生油(或猪油)反复搓匀即成。2.将黑枣蒸烂,去皮核压成泥,用猪油加白糖炒干稠,即成枣泥馅。3.将摘好的面剂一个个压成皮子,用每个皮子包入适量枣泥馅,再擀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生圆饼。4.将平底锅放火上,先抹上一层水,再放上生圆饼,反复转翻,每翻一次,抹一次麻油,约15分钟即成。产品特点:金黄色,扁圆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

七.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水阳镇白蒜

水阳镇:白蒜

八.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泾县特尖

泾县特尖:新创名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兰花清香四溢,芽叶徐徐展开,清澈明净,品之鲜醇爽口。

九. 安徽省 宣城市 绩溪县 绩溪挞馃

绩溪挞馃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的特色小吃。绩溪挞馃是绩溪当地民间的一种普通面食,馅料有香椿、腌菜、南瓜、萝卜丝、黄豆、韭菜等,入口芳香、硬软适中,独具地方特色。

绩溪挞馃(音译方言:ta guo),是绩溪当地民间的一种普通面食,也被戏称为:中国的比萨饼。其制作并非难事,和面擀皮,包裹馅料,拓成圆形,置锅中烙熟即成。吃味特点:入口芳香、硬软适中,独具地方特色。风味挞馃因馅料的不同而各具其味,干菜、鲜菜均可作馅料包入其中,常见的有香椿、萝卜丝、黄豆粉。挞馃现在不再做为主食,而是作为绩溪的一种小吃、早点,馅料有香椿、腌菜、南瓜、萝卜丝、黄豆、韭菜等,在绩溪县城随处可见到经营此类小点的餐馆店。

绩溪挞馃的制作方法(以香椿为例):先选用干香椿、五花肉丁、面粉、味精、糖。将干香椿入水涨发、五花肉丁入锅稍煸,将干香椿剁碎与肉丁、味精、糖搅拌和成馅待用;面粉加冷水和成面团,取一小面团并用擀面杖压成手掌大的圆形薄面饼。放入馅料后包紧。再压成薄圆形,入平锅烙至二面金黄即可。

徽州人大都从中原迁徒而来,北方喜面南方喜米,挞馃是两种文化的结晶,另外也是适应徽人山区劳作的特点,上山打柴、采茶、伐木,不能回家吃中饭,不得不带干粮,挞馃正好担当重任,而且是尚好的饮食。徽商出外做生意,翻山越岭数天才能走出大山,节俭一点的商人,挞馃是最好的主食,里面是干菜或腌菜馅的,几天也不会变质。那时能吃上挞馃的人家,也得有相当不错的光景,穷一点的人家,不得不节衣缩食,把好吃的尽量留给出门的人,“穷家富路”,面子是很要紧的。现在生活好了,挞馃还是依然令人喜爱,因为它吃起来可口、香脆、方便。旅外的绩溪人回家,都要尝一尝挞馃,而且返程的时候,还带上许多挞馃。宾馆的大菜单上,赫然写着“绩溪挞馃”,当然它做的很小,只有月饼大,让客人尝尝风味。挞馃也有个大的,两个手掌般大,大肚汉充饥很解谗。

十.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后山剪刀

丁家桥镇:“千年寿纸”小岭宣纸。名产“后山剪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