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麻花哪里特产 东北土特产大麻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麻花哪里特产 东北土特产大麻花更新时间:2022-09-03 02:10:31

一.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霍城大芸

霍城县拥有伊犁河谷唯一一块大面积的沙漠——图开沙漠。该县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栽植红柳,然后在红柳根部培育大芸,不仅有效改变了沙漠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位于图开沙漠边缘的霍城县三道河乡沙门子村,过去是满目荒凉且风沙严重的荒漠,如今已被成片的红柳林所覆盖,呈现出林木茂密、环境秀美的生态景观。

沙门子村农民库纳洪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认为图开沙漠的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种植大芸。几年前他栽植了10多亩红柳,并从南疆引进大芸在红柳根部进行培育。两年之后库纳洪种植的大芸获得了丰收,每亩产量达到200多公斤,收入达到5000元。

大芸号称“沙漠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学名肉苁蓉,是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沙漠地带,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般需要寄生在红柳、梭梭和白梭等植物根部。大芸一次接种可以多次收获,随着红柳的逐年长大,大芸的年产量也会随之增长。一般来说大芸亩产量最高能达到500公斤,最少也能达到200公斤左右。

由于大芸必须寄生于红柳根部,所以种植大芸必须先行栽植红柳。红柳亦称柽柳,落叶小灌木,是改良沙漠盐碱地最为适宜的造林树种。栽植红柳可以很好的防风固沙,改善沙漠环境,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而种植大芸则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三道河乡党委政府围绕打造万亩大芸种植基地,加大投入力度,铺设引水管道和滴灌设备,解决灌溉难题,以提高红柳的成活率,也使寄生在红柳根部的大芸得到良好生长。该乡把环境治理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大芸产业,逐步向沙漠进军,努力使3万余亩沙漠变成聚宝盆。

作者:陈友铭

二. 重庆市 江北 磁器口古镇麻花

磁器口古镇麻花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艺操作,它采用天然优质面粉,芝麻,冰糖,花生油,核桃油,鸡蛋,糯米等作配料。其特点为:香甜酥脆可口,老中幼皆宜,回味无穷。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并且成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

配料表:精面粉、鲜鸡蛋、奶油、冰糖、芝麻、酵母粉、泡打粉。

麻花文化:

麻花,属中国传统食品,它的出现年代已难确切稽考,但至少不下千余年,其形便来自中国结,中国结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到了明、清,“结”又有了宫花之称,而麻花则取其形似麻绳,美丽如花之意。麻花、宫花,形如同胞,出自一辙。麻花之结,其实就是一根中国结的基本绳构成的中国结的基本结,盘长结的变形,只是,前为装饰之物,后为食用之物。

磁器口,素有重庆嘉陵江上第一水码头之称,早在明清时期,便有古镇麻花的出现,而民国时,磁器口河街的麻花,已成为南来北往之人的“扎包”,即礼品和佐酒之食,民间早已流传的那句重庆言子“麻花下酒──干脆”便是一大明证。到了民国陪都时期,古镇更是繁华鼎盛,被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亲笔题为“小重庆”。古镇麻花更是流传甚远,遐尔闻名,成为旅游、馈赠、居家、休闲之佳品。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古镇的开发、复苏,磁器口传统美食之最的麻花更是备受消费者欢迎。新民遥唱曰:“磁器口,一大宝,古镇麻花绞是绞”。

三.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大杏

蓝田大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在伏羲、女娲创世之时,因吃了其母阿氏亲手所植大杏树的百年杏果后,灵气顿生,方得河图络书,画八卦、创文字、炼石补天,建立了华夏远古文明之基。蓝田大杏栽培历史悠久,面积3.5万亩,产量3.2万吨。品种有大银杏、金钢拳、兰州大接杏、曹杏、菜子黄、麦稍黄、白沙杏、桃杏、银香白、万枝红、绑绑杏、梅杏、张公元、金太阳等,鲜食、加工、仁用均有。同一品种,不同地形,成熟期拉开,从5月下旬开始上市,至7月上旬结束。具有地方特色的蓝田大银杏果实圆形,果肉桔黄,果个匀称,单果重110克—180克,果肉纤维少,浆质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2.3%,总糖9.3%,可滴定酸1.5%,果味甜香可口,果核近圄形,离核仁甜,6月上旬成熟。1992年第四届全国杏李学术研讨会在蓝田召开,与会专家对蓝田大杏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大银杏品种受到高度评价。产品远销海口、南宁、深圳等地,市场十分俏销。

地域范围

蓝田大杏栽植主要分布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华胥镇、洩湖、三里镇、安村、前卫、孟村、金山、三官庙、厚镇九个乡镇。以华胥镇为主,海拔高度在603.0-763.6米,地处东经109°11′25.93″-109°26′34.17″,北纬34°14′03″-34°16′0.58″。东到华胥镇东元峪村,西至旦村,北到姜湾村,南至孟岩村。包括阿氏村、上许、杨庄、东邓、上雷、孟岩、旦村、东元峪、西元峪、姜湾、寇家村,大杏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量12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蓝田大杏主栽区位于:北部横岭黄土丘陵沟壑区和西部黄土台塬区,面积61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48%,主产区海拔高度在603.0-763.3米。土层厚度50-100米土壤以塿土、黄土为主,pH值7.0-8.0之间,中性偏碱,塿土有机质含量高。。据《蓝田区划调查》报告所选取616个不同点位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1.199%,最高为2.688%,碱解氮为54PPm,速效磷为19ppm,速效钾为137ppm,微量元素丰富,塿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良好团粒结构,非常适宜大杏生长发育。因此蓝田的半岭、老岭和黄土台塬生长的大杏,根深叶茂,树体健壮,结果多而果个大、

产量高、品质优,微量元素丰富,成为全国优质大杏生产基地。

(2)水文情况:蓝田年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年总降水量168211万立方米县境内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各地雨量分布不均。河流分为灞河、浐河、零河三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0条,年平均径流量69234万m3。地下水丰富,共分为4个水文地质区,8个亚区。全县地下水总量为32371万m3/年(含重复部分27461万m3),可开采的地下水量为5897.7万m3,占地下水总量的49.28%。地下水质良好,有瀵水全县储存面积2300亩,井952眼,属低级肥水。天然饮用矿泉水16处,富含锶、硒等国际标准规定9项。由于境内河流众多,南北纵向山沟常年有河水流出,呈阶梯状分布,密度较大,覆盖全县,水质良好;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无工业污染,为优质大杏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气候情况:蓝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以及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气温9℃-13℃,最热7月为26.8℃,最冷1月为-1.3℃,气温较差23.1℃;年平均最高气温19.0℃,年平均最低气温8.3℃,极端最高气温43.3℃,极端最低气温-17.4℃。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48.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18.5千卡/厘米2•年,占太阳总辐射量的50%。初霜期平均出现在11月1日,最早为10月9日,最晚为11月19日,早晚相差41天;平均终霜日在4月3日,最早为3月7日,最晚于4月24日结束,早晚相差48天,全年平均无霜期212天,最长236天,最短188天。独特的气候适宜发展具有特色的蓝田大杏生产,目前境内尚存有距今160多年历史的大杏老树,证实大杏栽培历史较久。四季气候分明,有利于大杏健壮生长,为蓝田大杏的丰产奠定了基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则是蓝田大杏含糖量高的主要因素,由于杏其果个大,色金黄,纤维少,果汁多,味香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赢得了无尽的赞美。

(4)人文化历史:蓝田县曾是“三皇故里”,《陕西通志》记载:“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

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蓝田县华胥镇有华胥陵,民间称作“羲母陵”。相传在上古时期,伏羲、女娲因吃了其母华胥氏亲手所植大杏树的百年之果,

灵气顿生,从而识河图,译洛书,画八卦,创文字,炼石补天,建立了远古华胥文明。华胥氏大杏便由此得名,由于地处蓝田因而称之为“蓝田大杏”。

蓝田大杏栽培已有2500多年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大杏栽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据《蓝田县志》记载,远在唐以前,杏树在民间就已普遍栽植,唐代钱起的诗句“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表明,在当时已有杏树成园栽培。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记载“果类则桃、杏山外较多,李则偶一有之。……黎(梨)则皮厚多渣,近有人自豳地取叶眼之树枝芽初萌者归而接之,则辄变甘美,亦异事也。枣亦不多。(Wenpo)、木瓜、葡萄、山茶、石榴、晚春之樱桃,皆所时有,而均不如柿子在岭上,与栗子、核桃之在东南山居大多数也。

银杏惟辋川摩诘河一株甚大”。不仅详述了本县果树种类和分布情况,还记述了劳动人民早就知道用科学方法嫁接改良品种。足见当时对果树生产已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生产技术要求与规定

(1)产地选择:应选择大气环境、用水水源、园地土壤无污染;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pH值6.5-8.0,排灌良好的丘陵地、沙荒地壤土和砂壤土建园。如在粘重土壤上,需进行土壤改良。在核果类迹地上必须间隔至少5年以上,并经土壤改良。园地选择应远离国道、铁路等交通主干线100米以外。

(2)品种选择:应选择树势强健,丰产性好,适应性抗逆性均强;果个大,不裂果,果面着色均匀,成熟度均致,果肉为硬溶质或半溶质,风味浓且具芳香,较耐运输,货架期较长。根据区域化、良种化目标和选择优良品种,实行适地教栽的原则。适宜蓝田地区的鲜食杏

主栽品种有:蓝田大杏、麦稍黄、菜子黄、凯特杏、金太阳杏等。

(3)生产过程管理及农业投入品方面的规定:

①土壤管理: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行扩穴或深翻,深度40-60cm,不允许损伤0.5cm粗度以上大根,扩穴可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后及时耙平、灌溉。若园地土壤质地不良,结合深翻采取多施有机肥、农作物秸秆以及粘土掺沙土、沙土掺粘土等办法进行改良。生长季节要实施树盘除草,低于20cm

的行间草不除。雨后或灌溉后要及时松土保墒。

②施肥:

a基肥:基肥宜于果实采收后施入效果最好,最晚不迟于10月中旬。基肥种类以厩肥、堆肥、绿肥、沼肥、落叶等经堆沤腐熟的农家肥或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有机复合肥为主,磷肥生物菌肥、骨粉、复合肥等也可作基肥深施,采用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的方法。施肥量因树龄、长势、施肥种类而有所区别,即幼树初果树每667㎡施优质粪肥2000kg-2500kg,加过磷酸钙20-30kg,盛果树每667㎡施4000kg左右,加过磷酸钙50kg左右。

b:追肥:追肥根据基肥施用量的多少每年可进行2-3次,即花前10日追施速效氮肥,硬核期追施氮肥辅以磷钾肥,成熟前追施速效钾肥。追肥宜采用树盘穴施。幼树初果树每667㎡施入三元复合肥15kg-30kg;盛果树施肥量按肥料种类和结果量大小而定,适当增加。

C:叶面喷肥,宜选择常用速效、易吸收的氨基酸液肥、沼液、尿素、磷酸二氢钾、有机钾和铁、硼、锌等微肥进行喷施。生长前期

喷施浓度较低,生长后期适当增加浓度。

③整形修剪原则:

整形修剪时期按照生长修剪、休眠季节整形以及幼树重整形的原则进行。生长季节修剪一般分为花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和立秋后等时段进行。

整形修剪原则应依据立地条件、品种、树龄、树势等相应确定,做到随树造形,因枝修剪。总体要求按照轻剪、多放、少截。

④农药使用原则: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合理修剪、及时清园等,物理防治措施有灯光糖醋液诱杀、人工捕杀等,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采用保护天敌和使用生物源农药等,化学防治措施要做好病虫测报和农药选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较安全的矿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⑤农业投入品管理规定:投入品实行定点购买,销售点必须建立销售台账。使用时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根据品种、采后用途、销售途径、市场环境条件及气候条件等,以采收成熟度、鲜食成熟度、生理成熟度确定适宜采收期。

人工采摘应按先冠外后冠内、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要求轻摘轻放,不能捏、碰、摔、挤压等造成损伤。

边采边分级。一般根据果形、大小、色泽等进行。(分级标准附后)

分级后的商品果要根据不同用途或销售渠道等对其进行分别包装。鲜食杏要求使用坚硬、干燥、清洁、的包装箱进行包装,所有包装物必须符合包装卫生标准。在包装物内要有标签或在包装物外标示出产品名称、产地、采摘日期、标准级别、生产单位等项目。

(5)生产记录要求:统一印制生产作业记录本,要求农户按管理的程序及时、认真填写,包括:施用肥料名称、时间、剂量;使用农药名称、时间、用量、防治对象;除草时间、方法;整形修剪时间、方法;保花疏果时间、方法;采收获时间、数量、销售地域。每户生产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

4产品典型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蓝田大杏果实为圆形,直径约7公分,个大匀称,平均单果重125克,最大可达200克。顶平,缝合线深而明显,梗洼较深;果皮金黄色。蓝田大杏除鲜食外,还可

加工果脯、果干、果酱。杏仁既可食用,又能入药,是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

(2)内在品质:果肉呈黄色,纤维少,汁液多,味甜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4.5%,含糖量8.6%,酸糖比9.56%,Ca246.6mg/kg,含蛋白质0.93%。离核,果核近圆形,出仁率为17.9%,甜仁,含脂肪8.55%,含蛋白9.26%。果实货架期为5-7天。

(3)安全要求:蓝田大杏市场准入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程名称和相关法律法规:

XANY5008-2007西安市鲜食杏生产技术规程

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标识包装管理办法》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包装:

①包装容器必须坚实、牢固、干燥、清洁卫生,无不良气味,内外两面都无钉头、尖刺或其它尖突物,对产品应具充分的保护性能。包装材料及制备标记所用的印色与胶水应无毒性,无害于人类食用。

②同一批货物的包装件应装入同一产地、品种、等级和成熟度较一致的产品,优等杏要求果径、色泽都具有一致性。

③在同一包装件内,优等杏的成熟度应一致,一、二等杏对成熟度一致的要求略低于优等杏,但也不能装入成熟度差异太大的果实。成熟度的选择应根据贮存和运输条件、贮期长短和运输日程,保证产品安全贮存和安全抵达到货地点等因素加以决定。

④分层包装的杏,果径大小任何等级都不应相差5mm,散装的一等杏允许相差10mm,散装的二等杏不限。(分级标准附后)

⑤采后用于低温进行中长期贮存的杏,可由库方自行选用在冷

藏库内适用的容器,容器的模式、容量及使用材料暂不统一规定。

⑥采后在常温下短期贮存或计划发运的杏,可采用纸箱、纸盒和塑料箱、条筐包装,各种包装容器的规格。

⑦优等杏采用纸箱、套发泡网分层包装,包装内杏的陈列外表应整洁美观。一、二等杏可采用箱装,可以分层包装,也可以散装。任何包装件内底、中部和表面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应完全一致。

⑧包装时应注意勿使树叶、枝条、尘土、石砾等杂物或污物带入容器,避免污染产品,影响外观和损伤果实质量。

(2)纸箱:

①纸箱用瓦楞纸板制成,必须装订结实,外形美观完整。出口杏的包装

纸箱应符合GB5038的规定。

②纸箱的规格尺寸按内外贸易习惯和要求适当采用,不作统一规定,在纸箱的两端或两侧适当留有通气孔,气孔直径约16mm。

③纸箱分层装果时,每层可用纸板和塑料托盘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果垫隔开,若用平面纸板作为隔层,每层果实之间宜用坚实抗压的纸格板将果逐个分隔,分格的高低大小可依果实大小或装箱组别果数适当确定,使果实在纸格内只能稍微移动。

④装果时必须注意勿使果梗有可能伤及其它果实的果肉,装果必须装实装满,如有空隙须用适合要求的填充物补满,以免果实在箱内晃动。

⑤装箱后,纸箱合缝处用胶带封严,并要用塑料带设二道捆扎

牢固。

(3)标识:

①同一批货物的包装标识,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完全统一。

②不同纸箱应在箱外的同一部位,印刷或贴上不易抹掉的文字和标记,必须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③标志内容应标明杏商标、品种、质量等级、净重、产地、经销者名称和地址、包装日期、挑选人员代号。如产品有果径大小或果数规定者,也应标明果径大小和装果数量。

(4)运输与贮存:

①杏采收分级后生产者应尽快装运、交售、验收。

②验收后的杏应根据成熟度和品质情况,按计划迅速组织调运;混级收购的杏,经验收后应由收购单位进行深加工。

③杏在站台或码头待运时,必须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暴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

④杏在堆放和装卸时要轻拿轻放、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凡装过化肥、农药、有害化学物品或其他易腐食品的车厢或舱位,必须经充分清扫、冲洗后才可装运。

⑤杏贮存时,不得直接着地或靠墙存放,堆垛不得过高,垛间应留通道。

果品库内要加强防蝇、防鼠措施。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麻花桂鱼

麻花桂鱼,很早就是应城民间喜庆宴席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应城盛产桂鱼,而麻花又是本地的风味小吃食品,民间每在举办结婚喜庆时,常以鲜活桂鱼以及麻花之类的食品,于女方出嫁时馈赠。关于麻花桂鱼佳肴的传名于世,还有一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道台常领随从人员在民间查访民情。一天,正遇一桩婚姻喜事。只听吹吹打打的民间乐声由远而近,十分热闹,引起了道台的兴趣,随即顺口吟道:“呜啦呜啦又呜啦,谁家姑娘嫁谁家?若问洞房花烛事……”刚欲将下句脱口而出,忽地感到有失体统,便回顾随从令其代续,随从接唱道:“嘉宾共享鱼麻花。”道台连声称好,一行欢笑声引起举婚人家的注意,得知是道台大人时,便奉上桂鱼和麻花等食品,并一再邀请到家盛筵款待。道台在尽兴之余,命官府厨师将所赠桂鱼、麻花烹制成菜回敬主人。宾主共进餐饮酒,边吃麻花边品鱼,别有一番风味。自此,麻花桂鱼便在江汉平原远近相传。

这麻花桂鱼佳肴具有一定食疗功效。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贫血、肝病、结核病、口腔疾病、软骨病、皮炎、记忆力减退等患者和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麻花桂鱼的制作原料是:桂鱼一尾重约1.5斤,油炸麻花0.2斤,另备以火腿、虾仁、冬菇、冬笋等待用。在制法上十分讲究,首先是桂鱼经初加工后,在两片鱼面上各剞上十字花刀,置沸水中略烫,转清水中泡制卷筒形,连鱼头入锅,加绍酒、姜汁、精盐腌渍一分钟。另将火腿、冬菇、冬笋分别切丝用精盐拌匀平铺在鱼面上,入笼置旺火上蒸12分钟取出,麻花摆在鱼的周围。最后在炒锅内下熟猪油放旺火上,加绍酒、姜汁、精盐、鸡汤、味精,烧沸用湿淀粉勾薄芡,下胡椒粉、葱白末推匀起锅,再浇在鱼的全身即成。

五. 天津市 津南区 十香斋麻花

十香斋麻花为天津特色小吃,是天津十香斋名优食品总店的专营品种。制作此麻花的面团用鸡蛋、奶粉和制,故又称蛋奶麻花。成品油香、蛋香、奶香、麻仁香融为一体,口感香、甜、酥、脆,余味悠长。现已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大樱桃

大樱桃

大樱桃也称西洋樱桃,是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是国于19世纪70年代通过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山东省开始栽培。

大樱桃是继中国樱桃之后,春季上市最早的果品,故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称。其果实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营养特别丰富,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因而被誉为“果中珍品”。

大樱桃果实生长发育时间短,整个生长周期用药很少,因此,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优良树种,加上管理用工少、生产成本低、结果早,所以经济价值特别高,是目前北方落叶果树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之一。近几年,永安大樱桃收入亩均万元左右,有的可达到2~3万元。设施大棚栽培的大樱桃售价最高可达到600元/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人均大樱桃占有量在2个左右。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大樱桃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扩大栽培面积、推广应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高大樱桃的单产和总产,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 湖北省 黄石 下陆区 袖珍麻花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健康食品,目前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崇阳县与天津,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而天津以生产大麻花出名。

麻花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麻花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好吃不油腻,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热量适中,低脂肪,既可休闲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闲小食品。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铰链形,故又称“铰链棒”。有甜、咸两味之分。甜味的又有拌糖的(外表撒砂糖粉)和不拌糖的区别。

八.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大救驾

“大救驾”是云南省腾冲县的名特小食。选用优质大米做成饵块,切成片,再配上鲜肉、火腿、鸡蛋、冬菇、泡辣椒等烹炒,味道软、香、爽口。传说明末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追赶后逃到腾冲,又饥又累,村民奉上当地的美味食品炒饵块,永历帝吃后赞口不绝,称之救了联的大驾!“大救驾”便由此而得名。昆明市光华街靠正义路口有一家“腾冲饵丝”专卖店,楼下是大排档,楼上有雅座。该店有炒吃、汤吃等多个品种的饵块及套餐。

饵丝、饵诀在云南各地均属非常普及的大众化米制食品,不过就其品质及知名度而言,腾冲饵丝、饵诀却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炒饵块,更是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倾倒了有此口福的天下吃客。

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口碑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寻根溯源,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所产最为驰名。其精制产品,择料极严,工艺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

腾冲饵丝、饵快吃法多样,可炒、可烤、可煮:"大救驾"即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其色五彩斑斓,其味满口流香,滑嫩不腻,令人食而不知餍足;将饵块切成饼状在炭火上烤黄,然后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鲜肉、鲜汤、鲜菜、鲜饵丝在小锅上一滚而就,叫小锅饵丝。

如今,腾冲饵丝这一地方名特食品早已走出高黎贡山,在春城、京城及许多大都市安家落户,并备受食客青睐。而其新一代产品--"云腾快餐饵丝"则分别在1994年、1995年、1997年荣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及"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优秀产品"称号。

九. 吉林省 白城 洮南 大鹦哥绿豆

    大鹦哥绿豆。主产地洮南市车力乡、安定镇、黑水镇,年产量 2万吨。产品以粒大、饱满、色泽明亮、鲜绿无杂色、无污染、蛋白质高而闻名,深受日本、韩国、美国等外商青睐,被定为出口日本免检产品。( 洮南)

十. 重庆市 南岸区 醪糟麻花

本品状似粗绳,色泽棕黄,形色美观,质地酥松香脆

醪糟麻花为重庆南岸食品厂,形制美观,香脆松酥,突出的特色是食后有醪糟的甜香,回味沁人,在小食品中独具一格。

制做:

1.拌料:将川白糖按5%的比例加入沸水,搅拌25公斤左右,使成粉末状。再下鸡蛋、醪糟和内油(取配料中化猪油500克、花生油1公斤),再搅拌5~6分钟,使搅拌充分融合后再下特粉,混合搅拌约10分钟,即成为面团。

2.成型:将面团按规格分料,切条,用手工搓制成长条,并绞合搓制成股(搓成条、股时两手方向相反),再扭成三股三旋(或四旋),即可炸制。

3.炸制:油温为120~130℃。炸制时要细心,翻动要轻,使在制品旋花疏散。下锅炸制2分钟左右,视在制品颜色呈深鸭黄色时即起锅。待完全冷却后进行包装。

美食特点:松酥,无杂质。口味:松酥香甜,蛋香正常,回味有醪糟的甜香,爽口宜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