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开阳地方特产 开阳县永温镇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开阳地方特产 开阳县永温镇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9-05 04:36:48

一.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开阳大枣

临县开阳大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枣红枣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临县红枣产地地处黄河中游河畔,山环水绕,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是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栽培枣树历史悠久,据传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但无史料可考。民国《临县志》记载:“克虎寨、小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八堡较为驰名”。清代以来红枣成为大宗出境之一,境内至今仍存活有成片的千年老枣树。本处生产的红枣个大、核小、肉厚、皮薄、色深红、味深,拉丝长是枣中的极品,是清朝时期的贡品。临县才子赵中元是乾隆皇帝的老师,曾将红枣送于乾隆皇帝品尝,皇帝赞不绝口。

临县开阳大枣,山西省临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由于纬度位置适中,气温高、光照足,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是全国红枣之乡,特别该县曲峪镇开阳村生产的大枣品质高,产量高,享有盛誉。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全县国土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万亩,属山西第二大县。临县属黄士丘陵沟窒区,她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公里,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公里,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适于枣树种植。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其中:多年平均大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均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多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全县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延长,相差3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正是枣树发育旺盛的时期,因而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生产情况近年来,临县确立了红枣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土地、林业政策,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3万亩,挂果35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成为全国红枣之乡。

临县红枣栽培可以上溯到西汉年间,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索达干枣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开阳较为驰名”。多少年来,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种植经验,近年来,加大了红枣的高科技管理力度,在红枣的综合管理、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广大枣农普遍掌握了扩穴施肥、炮震松土、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高接换优、防雹增雨等综合丰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地理标志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山西省临县曲峪镇绿色开阳红枣专业合作社申请对“临县开阳大枣”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8月3日准予登记。

地域范围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开阳大枣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35'—111°44',北纬37°46'—37°40'之间,南北长36公里,东西长8.8公里,总面积14467公顷,辖曲峪镇、丛罗峪镇、碛口镇的索达干村、高家塔村、马家塔村、马家圪垛村、上咀头村、黑水沟村、马家洼村、马家庄村,共3个镇,65个行政村,年产红枣9580吨。该区域东邻石白头乡、刘家会镇,西接黄河,南邻碛口镇的高家山村、大峁上村、后山村,北邻兔坂镇,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700-1057米。开阳大枣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是14467公顷,总产量95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方面,临县开阳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有“开阳尺八大姆枣”之称;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内在品质方面,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在56.6克—58.3克之间、脂肪约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约0.01毫克、18种氨基酸总量约为2014mg。产品安全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二.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二块粑

二块粑

自古以来农家每年就挑最好的梗米和糯米,淘洗浸泡后蒸熟,先舂捣如泥,再趁热揉成长方、椭圆、扁圆德形状,凉后即为二块粑。两种米质巧妙混合而来的二块粑,爽口而有弹性,切片之后也是晶莹润泽的一片片。

如果说原先的二块粑还像一道小吃,现在它就已然被潮流发扬光大为一道特色菜了,和着火腿炒,香而不腻且买相十足。

三.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富硒优质米

富硒优质米

开阳“开洋”牌天然富硒优质米:由开阳富硒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产品具有米粒大、外观油亮光泽、香软可口等特点,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其硒含量为0.05—0.28mg/kg,荣获全国首批“放心米”荣誉称号。该产品主产于禾丰乡、南龙乡、高寨乡、冯三镇、楠木渡镇等乡(镇),年产量1.8万吨。目前,该公司原料基地产地环境已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绿色食品认定,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识。产品为10公斤/袋装。

开阳是典型的农业郊县,全县耕地面积36.27万亩,其中:田13.91万亩,土20.86万亩。在全国71%的地区缺硒的状况下,开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十分有利于天然富硒米生长。

“开洋”牌天然富硒优质米:具有米粒大、外观油亮光泽、香软可口等特点,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其硒含量为0.05—0.28mg/kg,荣获全国首批“放心米”荣誉称号;开洋”牌富硒优质大米2001年“被评为“贵州省保健科学技术学会推介产品”,2002年荣获贵阳市产品质量奖,同年荣获全国“放心米”称号。2003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产品主产于禾丰乡、南龙乡、高寨乡、冯三镇、楠木渡镇等乡(镇),年产量1.8万吨。

四.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开水面

原料:面务90克,豌豆尖或绿豆芽、脆哨等适量。

调料:煳辣椒面、盐、味精、胡椒粉、猪油、葱花、清汤等适量。

制作方法:煮。锅中将水烧开,下面条煮至滚开约1分钟后掺一点冷水,水再次开后捞入放有猪油、豌豆尖(烫过)、清汤的面碗中,用竹筷理成“梳子背”,加入盐、味精、胡椒粉、煳辣椒面、葱花、脆哨即成。

风味特色:面条爽脆,辣香可口,汤汁清澈,为贵阳传统面食。

技术要领:面条最好是鸡蛋面,要煮得软硬适中,汤汁要清澈,豌豆尖不能久烫。

五.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开阳富硒茶

开阳富硒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开阳南贡茶历史悠久,在清乾隆年间即作为朝廷贡品。多年来,开阳南贡茶,以富硒而闻名,其茶闻之清香自然,饮之沁人心脾,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硒,达到饮茶补身之效。开阳县,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在十多度左右,湿润的气候,富硒的土地,造就了开阳南贡茶的特殊品质。在高原山腰种植的贡茶,清晨受凉雾滋润,下午受骄阳的温润,这样种植的茶叶,茶芽稚嫩,茶叶清香,饮之难忘。

近年来,开阳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实施旅游业、文化业、体育业“三业互动”的战略,立足富硒特色,进行茶产业的基地升级、加工工艺提升、产品提升、品牌提升,将茶产品转化为新型旅游产品。目前,开阳县南龙乡富硒茶叶基地规模已达8000余亩。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名声也越传越远。经过茶叶工艺的革新,开阳贡茶更有“味道”了。

贵州省开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开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开府呈〔2012〕171号

贵州省开阳县地方标准:

DB52012147-49-2007《开阳富硒茶标准体系》

开阳富硒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 品种

适宜制作富硒茶的中、小叶茶树良种。

二、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至1300 m;土壤质地黄壤土,土壤硒含量≥0.46mg/kg,土壤pH值4.5至6.5。

三、 栽培管理

1. 育苗:无性繁育。

2. 定植:定植时间为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每公顷栽植密度≤55000株。

3. 施肥:每公顷每年施有机肥3000 kg以上,根据茶树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摘

春茶为3月上旬至5月中旬,秋茶为9月上旬至10月中旬。

五、 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理条或揉捻→干燥。

2.工艺要求:

(1)摊青:在阴凉处摊放,摊放厚度1cm至4 cm,摊放5小时至10小时,至叶片柔软,失水率达20%至25%。

(2)杀青:温度200 ℃至250 ℃左右,水分55%至65%。

(3)理条:采用理条机理条,至水分15%至25%。

(4)揉捻:采用人工或揉捻机揉捻。

(5)干燥:水分≤7.0%。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匀齐,色泽绿润,香气纯正,滋味鲜醇,汤色绿亮,叶底匀整。

2.理化指标:硒0.25至4.00mg/kg,水浸出物≥36.0%,总灰分≤7.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高寨富硒大蒜

高寨富硒大蒜是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的。高寨富硒大蒜除具有个大瓣少、品质好、口感佳等特点外,还有止痢、止咳、杀菌、驱虫的作用。

高寨富硒大蒜2001年经省理化测试中心检测:1千克大蒜含硒0.06克,其他生理理化指标均高于同类产品。是人们集食用和药用的最佳保健食品。该产品主产于高寨乡,2003年种植面积达2500亩,亩产达350公斤。

七.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三香包子

原料:精面粉250克,面肥、碱适量。

调料:鲜肉馅、洗沙馅、白糖馅各100克。

制作方法:蒸。精面粉加面肥、温水揉匀,发酵后加碱揉匀待用。小豆淘洗干净煮烂揉压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馅,猪肉剁成肉末加盐、味精、胡椒粉、葱花、香油拌匀成肉馅。将揉好的面团搓成粗条下剂子12个,每个约重20克,压扁包入肉馅、豆沙馅、白糖、捏成十八折皱纹,并在收头处用筷子点4点食红水,上笼蒸熟即可。

风味特色:造型美观、甜咸相间,鲜香爽口。

技术要领:面团加碱必须适量,发成“大酵面”。

八.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富硒土蜂蜜

硒味园·土蜂蜜源自开阳富硒山区农户养殖而得,该蜂蜜是工蜂采集高寒深山的各种花蜜、花粉及蜂胶,每年只可收割一次,产量极其有限,乃蜜中珍品。

九.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黔式火腿月饼

原料:面粉750克,猪板油200克,糖稀50克,猪油300克。

调料:芝麻、猪油白、大枣、火腿、瓜蓉、瓜子肉、核桃、熟粉、生油、冰糖、汾酒、盐、水等适量。

制作方法:烤。用面粉500克,猪板油、糖稀、清水拌匀揉成水油皮;面粉250克与猪油拌合擦成“干油酥”。分别下剂后,将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开暗酥制成40克一个的酥皮坯剂子,再将每个剂子按圆饼皮子备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细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枣、瓜蓉、熟粉、冰糖、盐拌匀成馅料。将适量的馅料包入皮坯剂中,收口朝下,压成扁圆形,放入刷过油的烤盘中,入烤炉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炉温烤15-20分钟至表面金黄、里面成熟即成。

风味特色:色泽金黄、外壳酥脆,层次分明;馅心甜中带咸,香甜爽口,营养丰富。

技术要领:酥层要开得薄而均匀,月饼坯子入烤盘时要垫上一张白油纸

十.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荷叶糍粑

民国22年(1933年)贵阳北门桥(喷水池)一带有食品店叫“镜泉斋”,以上等糯料、白糖、凉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制作方法:先将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锅以猪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复烙,粑粑黄脆,糖心融化即可。后“镜泉斋”荷叶糍粑流传全市,被贵阳市认可为名小吃。( 贵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