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泾县最有名的特产 安徽省泾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泾县最有名的特产 安徽省泾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20 06:46:54

一.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二.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后山剪刀

丁家桥镇:“千年寿纸”小岭宣纸。名产“后山剪刀”。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四.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五.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泾县金竹宣纸

泾县金竹坑宣纸厂生产的宣纸,具有韧而能润,折而不损,光而不滑,白而不俗,润墨性强,不蛀不腐,色质不变之特点.该厂生产的"金星","锦竹"牌宣纸按原料分为棉料,净皮,特皮三大类,按厚薄分单宣,重单宣,夹宣三层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丝路,罗纹,龟纹等,按规格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屏,七尺金榜,八尺等.该厂以传统工艺生产,辅以净化,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质量稳定,交货及时,服务周到.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台湾地区.1987年获安徽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产品称号.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七.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涌溪火青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清代“扬州八怪”大诗人王士慎,号巢林老人,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泾县产茶历史久远。关于涌溪火青茶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一时间刘秀才找不到炒制工具,就放入饭锅里用猛火炒揉,制成一种茶叶,形如珍珠,状如雪球,色泽墨绿,白毫显露,坠盘有声。无论杯中水冷水热,一投入茶盅,茶叶立即沉底,无一丝一片漂浮。由于加工时用猛火炒制,刘秀才称之为"火青",又因为沉底迅速,人们又称之为"冷水沉"。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盛名于清代。当时涌溪的茶农仿徽州炒青的做法,并参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点,创制出具有独特外形和上乘品质的涌溪火青。

产地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一、产地特点:“涌溪火青”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

二、茶叶特征: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

三、茶叶制作:采摘“两叶一心,身长八分”的涌溪大柳叶种鲜叶,通过杀青、成形、烘干等十八道工序,历经址几个小时,在-罐锅中制出成品火青。

四、冲泡方法:取少许茶叶放入杯中,冲入约茶杯四分之一容量的开水稍等片刻,将杯中水倒掉,然后再将茶杯冲满,即可饮用。每次放入的茶叶可冲泡5—6次。该茶宜用75—85℃的开水冲泡,切忌用沸腾的开水冲泡,那样将会使它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将受到破坏。

五、保健功能:饮用“涌溪火青”绿茶汗浓味美,具有明目清心,止渴解暑、利尿解毒、提神消腻之功效,对接受化疗的癌症者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六、贮存方法:

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干燥剂即可。

2、瓷坛保存: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3、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4、热水瓶保存: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涌溪火青

地域范围

涌溪火青产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境内黄田、涌溪、浙溪等12个行政村一带。榔桥镇位于泾县东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18″—118°38′18″,北纬30°25′07″—30°37′52″之间。东到汀溪乡桃岭村,南到旌德县云乐乡、三溪镇,西到茂林镇铜山村,北到黄村镇平垣村。涌溪火青茶园面积300公顷,年产量1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1)外在感官特征: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外形似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隐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微黄,匀齐成朵。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九.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十. 安徽省 宣城市 泾县 泾县琴鱼茶

泾县琴鱼茶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县琴鱼茶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泾县琴鱼茶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是一道具有独特风味的茶中佳品,因用琴鱼制作而得名。琴鱼干大小如海蜒,只是稍胖。它鳍窄身曲,貌不惊人,可鲜活时虎头凤尾,重唇腮,一身美丽的银白细鳞。琴鱼仅产于泾县之北的琴溪,生长天然的山溪之中,平时深匿于石隙,在清明前后十余天才露面,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琴鱼的品质很高,自唐代起一直被奉为贡品。据考证,琴鱼属栉虾虎鱼,与庐山石鱼同属一类。

琴鱼可佐食、做汤、羹食,不仅仅是味道极为鲜美,而且有解毒养身之功效,早在唐时即为贡品;但不知从何时起,当地人不再烹食琴鱼,而是将琴鱼制成了别具风味的“琴鱼茶”。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就成为别有风味的琴鱼干了;若是密封存放,数月不变形色。

琴鱼茶略带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咸味与鲜味,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琴鱼茶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须臾、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死而复生”,它们个个头朝上、尾朝下、嘴微张、眼圆睁,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时,那“琴鱼茶”的茶汤是鲜香甘醇,饮之则使人回味无穷……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因此,在泾县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关于琴鱼与琴鱼茶的佳话:上桌是盘中珍肴,品茗乃茶中佳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