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特产 南充蓬安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特产 南充蓬安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5 14:44:25

一.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三坝生姜

三坝生姜

三坝生姜色味俱佳,姜肉浅黄色,姜把粉红色,感观好,肉质细嫩,纤维少,味辣,口感好,富含蛋白质、糖、粗脂肪和铁、盐等营养物质,长期食用,可健脾生津,增强食欲,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川北灯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南充是它的发源地。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流行于阆中、苍溪、南部、盐亭、剑阁、昭化、江油、西充、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是川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阆中县志》就记载:“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每夜焚香如雾,火光不息,其所为灯山者,亦如上元时。”(此书收藏于北大图书馆)清代演出非常活跃,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苍溪县志》记载:“上元,放花灯,演灯戏,在郡邑城廓间筑台竞演,昼夜不分。”

建国后,川北灯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60年代、80年代,南充专区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三百多个剧本和九十多支曲牌。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大赛多次获文化部颁发各类奖项。

三.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古为蚕丛之地,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唐置果州、蓬州、阆州,宋置顺庆府、保宁府,民国时期设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川北行署和南充专署。今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以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49万。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具有发展蚕丝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具有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名品四大传统优势,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传承

南充丝绸起源于远古。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晋,常璩著)记载了南充丝绸最早的历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有这样的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帛:绸子;巴:巴国。意思是:大禹在会稽召集各方诸侯,包括巴国和蜀国在内的不少诸侯带去了玉石和丝绸。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现在的南充就属于当时的巴国,南充辖区内的阆中市就是曾经的巴国国都。
《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对南充丝绸的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叙述。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秦汉时期,蚕丝行业发展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 精美的明代南充丝绸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这种桑田,实际是家庭桑园的雏形,对于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丝景状。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醋鱼

阆中醋鱼是在“糖醋鱼”这款菜的基础上,重用保宁醋而创制出的一款美味鱼肴。成菜具有鱼肉鲜嫩、醋香浓郁、酸而不酷的特点。凡到阆中旅游的朋友,都要点上一盘阆中醋鱼以饱口福。

五.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吴馓子

吴馓子是司马相如故里一道古老的传统美食,有着几代人的传奇。吴氏祖传名特小吃,秘方考究、做工精致,采用水糖、黑芝麻、核桃、花生、黄豆、香料等,以嘉陵第一桑梓“神龙泉”水揉合,生坯三寸六,成品三寸一,色泽红润、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沿江两岸,口口相传,嘉陵江畔,美食一绝。

关于吴馓子的来历,据说唐朝画圣吴道子入蜀观嘉陵江时,曾在周子古镇用一副逼真的画缚住了一条危害百姓的恶龙。人们为纪念画圣吴道子,拯救相如故里百姓之恩德,研制出了一种食品,用糯米和面,加清油、鸡蛋扭捻成环状,仿画圣困恶龙之形,入锅炸至黄金色,酥脆味美,入口化渣,取名“吴馓子”,从此,吴馓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

地址:蓬安县周子古镇新华街69号

电话:0817——8887918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水饺

牛肉水饺

回民马春山制作,因他乳名叫神童子,所以大家又称“神童子水饺”。作法是将酥牛肉、葱、姜和冬菜剁细,再用自擀的面皮包成小饺子。

他的饺子之所以特别好吃,是因为还加一种鲜美的馅子汤,那是将做馅子剩下的筋筋牛肉切小加调料煨熟,再用嫩笋、杂菌等作成馅子汤,煮好的水饺盛在碗里后,加上佐料再冒上这种馅子汤,这水饺便浓香满口。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八宝羹

八宝羹,煮点,特点:清甜滋补,色调美观。烹制法:煮。

白糖加水烧开提成糖汁。蜜樱桃、银耳、百合、桃油、苡仁、莲米、桃仁等加工待用。cQr

清水烧开,下蜜樱桃等为“八宝”,加糖汁适量,煮开装碗即成。cQr

操作要领:莲米要去皮、捅心;百合、苡仁泡发时应注意经常换清水。cQr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嘉陵区 花士林蒸饺

花士林蒸饺,面食,特点:馅心甜咸各半,细嫩绵软,味美可口,每位食者随配一碗鸡汤,风味别具。烹制法:蒸。花士林蒸饺具有细嫩绵软、咸甜相宜的特点,若加上鸡汤、鲜骨头汤,食之更觉鲜香可口,别具风味,是四川省南充市地方名小吃。

将烫面揉匀,搭上湿纱布静置30分钟,扯成剂子,按平擀成皮料。猪肉切片入油锅放生姜片、盐、甜酱、白酱炒熟,起锅晾凉斩碎,加入冬菜粒、花椒粉、味精搅匀成咸馅。26a

猪板油用开水氽后,切成小粒,加白糖、碾碎的芝麻、玫瑰、面粉调成甜馅。每张皮料包入咸馅或甜馅,放入小笼内,咸、甜各半上笼蒸3至5分钟即成。上桌时每人随配一碗加入生姜、胡椒粉、盐熬好的鸡汤。26a

相关阅读:26a

花士林蒸饺的制作最早出自杨建钦之手,迄今已六十年历史了。1925年,杨建钦去重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学到了扬州蒸饺技术。1927年,杨建钦回到南充,在政府街58号设一小食摊,并挂上扬州蒸饺招牌吸引顾客,杨建钦对蒸饺的制作进行了很多创新,改进后的蒸饺边沿粘接处形若荷叶,饺身中央的纹路恍如花瓣,若盛于碗中另加鲜汤,乍看去,很象小池水面的荷叶丛中绽开的朵朵荷花。前来进餐的文人墨客在赞叹之余,还合赠一生漆金匾,-:“看花饮酒,佳士如林”。26a

杨建钦为答谢众人的美意,便聚其精华,在扬州蒸饺前面冠以“花士林”的称号,但市民仍习惯称扬州蒸饺为花士林蒸饺,杨建钦便弃掉扬州二字。至此,花士林蒸饺便饮誉县城内外。26a

花士林蒸饺分为咸甜两种,咸饺系以鲜猪肉、冬菜、甜酱等原料为馅,甜饺则以白糖、芝麻及猪板油为馅。但不管咸饺、甜饺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杨建饮从蒸饺的制作成型到最后蒸熟出售都严格把关,他的要求是:选料一定要精,做工一定要细(饺身的每条纹路都不能马虎),熟饺一定要光滑透亮,如不合格,宁愿不卖,也要保持其声誉。因此,花士林蒸饺的名声便越叫越响。26a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绣球圆子

绣球圆子,蒸点,特点:色彩美观,宛如绣球,皮软糯适口,馅香鲜。烹制法:蒸。如用甜馅,则用红绿果料丝裹粘,即为甜点。

猪腿肉剁碎,金钩切成小丁,口蘑、芽菜洗干净切碎。锅内烧化猪油,将肉下锅煽散籽,下料酒、盐、酱油、胡椒粉、芽菜炒香后,下金钩、口蘑措匀,起锅成馅。73j

糯米与大米适量泡后磨细、吊干水分,然后加清水少许揉匀,做成每个重15克的剂子,包入馅心,封口搓圆,入笼蒸熟后下笼,在装有火腿丝、蛋皮丝、瓜皮丝的三色盘内裹一转,待粘满后即成。73j

操作要领:吊浆粉不能太软;蒸的时间不能太长;三色丝要粘均匀。73j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万家腊肉

万家腊肉

“柏香牌”腌腊制品取自高坪区万家乡长年生翠的柏桠烟熏而成。这儿山高谷深,位置偏远,柏树遍野。万家乡用柏桠熏肉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万家的腌腊制品便闻名川北大地。

“柏香”牌畜禽特色香腊制品系万家香食品总厂采购金城山脉农民纯粮饲喂畜禽的精肉、内脏、头、尾等,用精盐和二十多味中草药腌制,取长年生翠柏枝,袅袅烟熏而成的系列天然绿色食品,该食品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万家香“柏香牌”畜禽特色香腊制品,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规格齐全,有普通消费者购买的散装制品,有常年保鲜的真空包装制品,也有包装古朴典雅、造型精美,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盒制品。万家香畜禽特色香腊制品自1994年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二十多个省市。1997年被指定为星级宾馆专用产品,1998年被指定为中南海专供产品,在历次商展中屡屡获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