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昌特产猪脸 湖北腊味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昌特产猪脸 湖北腊味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3 19:31:05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兴山县 兴山白茶

兴山白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山白茶兴山白茶与其它茶叶品种相比,白茶叶底发白、香味浓郁、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略带甜味,氨基酸含量更是普通绿茶的两倍以上,具有良好保健作用。

“兴山白茶”产于美人之乡昭君故里—湖北省兴山县。以其独具特色的小气候给予了她良好的自然生长条件,魅力无穷的昭君文化赋予她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兴山白茶属感温性茶树变异良种,主要分布于水月寺镇、峡口镇、高桥乡三个乡镇,海拔600-800m区域,其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大气、水质、土壤纯净无污染,适宜白茶良好生长。全县白茶种植面积1400公顷,产量500吨,“十三五”期间,规划每年新建高标准白茶基地400公顷,打造湖北白茶第一大县。兴山白茶产品既传承了传统炒青绿茶制作工艺,又创新采用了轻炒轻揉、恒温烘焙新工艺。其产品色泽翠绿间黄,香气持久清新,滋味鲜爽甘甜,汤色鹅黄透亮,叶底玉白脉绿。产品荣获“湖北十大特色名茶”、“湖北省名牌产品”、“国饮杯”特等奖、“中茶杯”优质奖、2015年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地域范围

兴山白茶主产于兴山县的水月寺、峡口、高桥三个乡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25′-111°09′,北纬31°08′-31°25′。涵盖范围东至水月寺镇的马粮坪,南至水月寺镇的野竹池,西至高桥乡的贺家坪,北至水月寺镇的洪水河。生产面积1400公顷,年产量4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审评标准:执行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条索匀齐、完整,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完整、显玉色。2、品质指标:水浸出物≧35%,茶多酚≧12%,游离氨基酸≧3.5%。3、安全要求:农药残留物含量标准不得超过国家对食品的规定标准。产品质量按GB/T8312.8-2007《农药施用准则》、NY5244-2004《无公害食品茶叶》的规定执行。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长阳药材

位于湖北省襄樊鄂西山区的长阳县药材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公司挂牌收购的就有198个品种,其中家生药材38种。骨干品种有木瓜、杜种、厚朴、黄柏、栀果、独活、党参、黄连、当归、天麻、辛夷、续断、大力子等18种,其中“井峰木瓜”、“资丘独活”、“金福红栀”是享誉中外的名贵品种,以“资丘”冠名的木瓜、独活已上中国药典,为天然无公害的“地道药材”,为出口免检产品。药材品种大至分为木本和草本两类,木本药材主要品种有杜仲、厚朴、黄柏、辛夷花、黄连、栀果、木瓜等。草本药材以独活、党参、天麻、大力子等品种,其中独活、党参为人工栽培量最大的骨干品种。长阳药材资源富集,尤以资丘独活、资丘皱皮木瓜、金福红栀等品种以品质上乘、品牌盛誉而闻名中外,广受业内赞誉。资丘独活是长阳传统地道中药材品种,我县种植独活是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是独活商品中的优良品种,是国家药典收载的正品独活。《中药志》93年版载“资丘独活,质软香气浓”。《药材学》中说“独活产湖北资丘,五峰长阳等地……为上品。”这里把资丘放在县名前,可见“资丘独活”的品牌优势。“资丘独活”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走俏东南亚市场。资丘独活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年底可接受评审验收。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以黄金藏为中心的商品生产基地已具规模,现有独活种植面积5000余亩。该基地与三九医药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中药材基地的协议书。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莲花贡米

莲花贡米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的。远安盛产大米,特别是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蔡家湾村种植的莲花米,据传为清康熙皇帝的御膳贡品,历史悠久,享誉全国。

莲花贡米原产地远安县莲花岗,海拔高800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无污染;一年四季皆有顶峰山泉自流灌溉,水质清澈、甘甜,土壤肥沃,由于受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的限制,产地少,产量较低,故视之为稻谷中珍品,据历代老人口口相传,康熙年间曾进贡给皇上,被称之为贡米。

莲花贡米因为产量有限,曾经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因此常被不良商贩打着“莲花贡米”的牌子仿冒销售,甚至假冒,以次充好,相互压价,严重影响了莲花贡米的形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6年3月,远安种粮大户邵长清在长时间思考与调研中,毅然决定联合镇里大米农民,整合统一打包销售。成立全县首个大米产销合作社——莲花贡米产销合作社,并以统一品牌、统一形象推向市场,为此,在远安县政府的支持下,邵长清找到了大唐神风。

米道仙是湖北宜昌市远安县莲花贡米品种的统一品牌,是大唐神风在远安县政府支持下一手创立起来的新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米道仙现已经成为湖北省较为知名的高端稻米品牌,曾荣获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等各项大奖,并被列为宜昌三峡十大旅游商品之列。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白山羊

清江白山羊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长阳县草场资源中南居首,“清江白山羊”享誉海内外。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宜昌白山羊”的中心产区,拥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天然草场,可开发草场面积53万亩,载畜能力大。1997年,长阳被纳入国家“清江流域商品肉羊生产基地”项目县之一。2002年,全县山羊饲养量达到30.9万只,出栏了17.05万只,实现收入3012万元。 从新西兰引进的波尔山羊,与本地白山羊杂交,形成具有较强生长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清江肉羊。 从四川引进人工种植皇竹草(一亩可产皇竹草5吨),可供10只羊食用。全县已种植皇竹草1万亩,建氨化窖2万立方米,兴建山羊栏圈18万平方米。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茶

清江茶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的。长阳清江茶有着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

长阳境内云雾缭绕,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尤其是清江隔河岩大坝建成后,形成了众多的湖泊,由蓄水量达30亿立方米的巨大水体所带来的调温效应,使库区周围气候变暧,云雾天气增多,独特的气候和适宜土壤环境,形成了清江茶持嫩性强、氨基酸丰富、清香四溢、滋味鲜爽回甘、经久耐冲泡等优良的内质。

“佷山茗峰”、“佷山贡珍”获全国“中茶杯”一等奖;“静安移尖”、“雾冲剑毫”、“雾冲茗峰”获“中茶杯”优质奖;“柳林剑”、“天柱玉叶”、“佷山箭毫”、“巴山移尖”分别获湖北省“鄂茶杯”金奖、银奖;“三峡白毫”获全市“三峡杯”金奖;“百岛茗峰”获98北京中国国际名茶证书。一大批名优茶以其优良的内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正在走向全省全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都宜红茶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宜都宜红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这里山峰层叠绵延,种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十九世纪中叶,有茶商来到宜都开设茶庄,传授红茶制作技艺,拉开了宜都宜红茶百年兴盛的序幕。宜都宜红茶是宜红茶的典型代表,上世纪50-60年代,宜红、祁红、滇红并列为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基于宜都宜红茶巨大的影响力,《宜都县志》将其收录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宜都宜红茶的发展,几经风雨后,于195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原苏联在宜都援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的茶厂——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开始了宜都宜红茶的收购、精制加工与销售工作。该茶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优质产品”、湖北特色名茶等称号。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据历史文献记载:宜红茶诞生于十九世纪中期。光绪年间,就大量出口,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解放后,由于国门封闭,宜红茶出口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宜红茶才逐渐恢复出口。

宜红茶的特殊历史地位,也成就了它特色的品牌地位。宜都宜红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宜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红风格,由于品质稳定,深受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2013年,宜都市宜红茶协会申报的“宜都宜红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宜都宜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宜都市全境包括(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松木坪镇、枝城镇、陆城街道办事处)产地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5′55″—30°36′00″,东经111°05′47″—111°36′02″之间。规模10万亩,产量1.3万吨。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金头蜈蚣

    又名"百足虫"、"千足虫",属节足动物蜈蚣手。宜昌产的"金头蜈蚣"驰名中外。药用成品为成虫的干燥体,有息风镇痉,祛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呐、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伤等疾病。 产地是枝江县、宜昌县、当阳市、枝城市、远安县,以犭虎亭的金头蜈蚣最著名。全市年产量约750万条。( 宜昌)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宜昌路山羊板皮

宜昌路山羊板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昌路山羊板皮”以其纤维细致,厚薄均匀、弹性好、油性足、坚韧柔软、革面细腻、通气透光、保暖性能好、杏黄色、出革率高等特点享誉中外。本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证明,宜昌白山羊板皮质量的好坏,不仅是先天性的,后天的饲养管理,屠宰月龄及屠宰季节等因素也极为重要。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兴山县 兴山锦橙

兴山锦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兴山锦橙生长在香溪河两岸的峡口镇、昭君镇、南阳镇、古夫镇,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兴山锦橙”种植历史悠久,是章文才先生深入鄂西柑橘产区进行群众性的大规模柑橘选种工作时,从兴山县昭君镇陈家湾“鹅蛋柑26号”果园中发现的枝变,她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果实大小均匀、长椭圆形,橙红鲜艳,酸甜适度,味浓汁多、香气浓,无核或少核,品质优,尤其适宜贮藏和加工。兴山锦橙1986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获金杯奖;1989年、1991年、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水果;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2004年获湖北省优势产品。2014年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4万吨,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大连等大中城市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兴山县属三峡库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故里,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柑桔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862年就有柑桔栽培,产品以锦橙和脐橙为主,全县柑桔栽培面积8.5万亩,总产7万吨。“兴山锦橙”是我国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柑桔专家、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章文才先生七十年代初带领华中农业大学宜昌分院师生深入鄂西柑桔产区,进行群众性的大规模柑桔选种工作时,和兴山县局技术人员从兴山县高阳镇陈家湾“鹅蛋柑26号”果园中发现的枝变,经单株繁育而成的柑橘品种。“兴山锦橙”长椭圆形,果皮橙红光滑,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味浓汁多、香气浓,无核或少核,品质优。

申请人: 兴山县富民柑桔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兴山锦橙主产于兴山县的峡口、昭君、古夫、南阳四个乡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0°36′—110°52′,北纬31°05′—31°25′。涵盖范围北起古夫镇的平水;东至峡口镇的杨道河;南至峡口镇的游家河;西至南阳镇的仓坪河,与神农架交壤。总生产面积23000亩,年产量2164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长椭圆形,单果重200克以上,鲜食、加工兼用,耐贮藏。果皮橙红、鲜艳、光滑,果顶平或微凹。 2、内在品质指标:果肉细嫩、化渣、酸甜适度,味浓汁多、具香气,无核或少核,耐贮藏,果实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可滴定酸含量≤1.0%,维生素C≥24mg/100mg。 3、安全要求:农药残留物含量标准不得超过国家对食品的规定标准。产品质量按NY/T426-2000的规定执行。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盆景根艺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根艺盆景,主要以被誉为“湖北根艺盆景第一镇”的高家堰镇为代表。高家堰镇的根艺盆景生产起步于1981年,大发展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之前,以向克楷、张元政为首的农民利用丹水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大力发展盆景根艺产业。经过20多年的摸索发展,现形成了以高家堰村白果坪为中心、沿318国道近2000米长的盆景根艺专业市场,并从“以户为店”、“以路为市”走向了“公司加农户,建设大市场”的规模化经营。目前,高家堰村从事盆景根艺生产的农户有55家,其中百万元户2家,50万元户5家,10万元户11家。现有各类盆景100万盆,品种30个,根艺作品1.5万件。盆景一级保护品种以银杏、小叶中华蚊母、红豆杉为主;二级保护品种有中华蚊母、对接白腊、珙桐、红花矩木、紫薇。上等品种以开花、挂果、叶小、四季常青为特征,主要有金弹子、火炬、矮塔、矩木、杜鹃、水腊、迟兰等。高家堰盆景根艺以中华蚊母为主,在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之前,为抢救清江流域中华蚊母这一特色植物品种,高家堰村盆景根艺产业转向以保护中华蚊母等清江流域植物品种为主要目的,紧紧抓住城市人口美化生活环境的需求,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商业利益的完美结合。产品主要销往武汉、荆沙、宜昌等地,部分远销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及海外,年销售额达250万元。目前,全村已有43人被吸纳为湖北省盆景根艺协会会员。这些“农民艺术家”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大奖。农民向克楷、姚文梅被评选为省级“乡土拔尖人才”。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多次报道了高家堰镇盆景根艺盛况。2000年,东南亚14国农业部的高级1来长阳参观,在考察了以高家堰为代表的盆景根艺专业市场后,对地处穷乡僻壤的山村拥有如此壮观的场景发出了心悦诚服的惊叹。

随着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出台及三峡库区的淹没,盆景根艺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高家堰村盆景根艺从调整产业结构着手,正在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通过政策扶持,实行规模种植,联片开发,农户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组成松散型的行业结构,做到“四统二分”,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分片包干、分户管理。2000年,高家堰镇将盆景根艺专业市场纳入生态建设项目,确定了“统一规划、分户承建、以奖代补、壮大规模”的发展思路,运用民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适当补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从单一的盆景根艺向花卉奇石方面拓展。如“西楚盆景园”主张元政,利用国道优势改善院落环境,建起了假山、小水池、花坛,从外地采购了一些名贵花卉、奇石装点盆景园,使之从单一的经济型向艺术型培育,提高了作品的档次。三是从乱采乱挖向培植苗圃转变。以现有的植被为基础,以土地为纽带,实行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有自己的苗圃。湖北盆景根艺大王向克楷注重培育苗圃,仅对接白腊这样的稀有植物就繁殖35万余株,既发挥了土地增值的效应,又带动了经济发展。

高家堰镇盆景根艺专业村地处318国道线,东达武汉,西通成渝,又毗邻长阳黄金旅游线丹水,每年近10万游客来丹水漂流,为盆景根艺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同时,随着沪蓉高速、宜万铁路、西气东输等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高家堰镇将拥有更加优越的区位优势,盆景根艺产业也将具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终将形成“漂丹水—观盆景—赏花圃奇石”的产业链,从而提升其艺术品位,壮大规模经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