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池巴马特产调研报告3000字 广西长寿之乡巴马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池巴马特产调研报告3000字 广西长寿之乡巴马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3 05:23:20

一.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糖糕粑

产地:中国广西南丹。

工艺:取色质上好的糯米粉碎成面粉,把切成细沫的红糖拍和破的生姜放进内含新鲜猪油的开水中,滚制成清香醇甜的姜糖水。然后待姜糖水冷却到不烫手的温度,开始和面,揉成面团的生食保持在随手参挤成各种形状但不滴水的程度。最后把揉好的生食放进四周和底部铺满芭蕉叶的蒸笼里,用芭蕉叶严严实实地包裹好,然后水蒸4-5小时,这样糖糕粑就算全部做成,冷却后便可食用。硬结的糖粑只需用炭火烘烤几分钟便又恢复它可口的原味了。

二. 广西 河池 宜州 桑杆云耳

桑杆云耳

云耳又名木耳,为真菌类的担子菌纲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实体,常寄生於桑、槐、柳、等树木,木耳科菌类食物,市面以色黑身硬者称木耳,色赭身较柔者称云耳。其特征:半透明、片薄有弹性,该菌细嫩可口,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钙、铁、磷、胡萝卜素等成份,是倍受人们喜爱的“黑”色食品之菌。

宜州市作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广泛运用桑杆进行云耳栽培,把桑杆粉碎,加入麦麸、谷糠、菌种等原材料,进行高温消毒后装入菌筒接种,在保温房内2个月时间就能长出云耳。利用桑杆栽培云耳,不仅解决了桑蚕业生产过程中的桑杆等废弃物利用问题,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桑蚕产业循环经济。桑叶喂蚕,桑杆加工成基料栽培云耳,采摘云耳后的废菌筒可用于生产沼气、经堆沤处理作为有机肥再还田种桑,形成了“桑—蚕—菇—肥”循环生产链。

三.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万字扣肉

这是一道宫廷菜,现在成了寿辰名菜,作法是将红烧猪肉切成3.3厘米见方小块,用小刀逐个将肉块由外及内,依方形绕圈向肉块中心呈“万”字型,不可使之分离,然后皮朝下,摆在蒸碗内,加高汤、佐料,上笼蒸2小时,取出扣盘,浇上高汤,肥头勾芡即成。-

四.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富硒米

富硒营养调理大米是根据国家健康营养学专家提出,按照有机要求耕作,通过土壤改良,叶面喷施等物理方法,使无机硒变成有机硒,从而获得健康营养产品---富硒营养调理大米。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三十多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富硒营养调理大米的生产原料稻谷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2012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称号;2012年公司被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和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评为“中国营养产业百强企业”;2014年获得“GIA国际绿色推荐产品”称号。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就会造成重要器官机能失调,会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的发生。世界科学界研究表明:硒对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具有良好的防治和抑制作用。人体每日补充必需的硒元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解毒性和抗衰老性。人体中的硒含量主要从其日常饮食中获得,坚持经常食用符合标准的硒含量食品是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途径。

五. 广西 河池 天峨县 天峨秋蜜桃

峨秋蜜桃,顾名思义,即在秋季成熟的蜜桃,由于错过春夏的水果成熟和销售的旺季,加之该果品质优,清脆香甜,口感较好,一上市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

产品简介

天峨秋蜜桃是从当地毛桃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新品种,该品种九月底成熟,果肉清甜脆爽,风味纯正,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9%,可食率高达96%。目前全县种植秋蜜桃1800亩,年产量60万斤,主要集中分布在纳王、向阳等乡镇。该品种具有果实大(平均单果重达到220克)、大小均匀、果核小、离核、质地脆、风味纯正、口感较好等特点。天峨县秋蜜桃2008年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3年被评为果树优良单株。

市场发展

近年来,天峨县按照“错季生产、错峰上市、错位发展”的水果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早熟油桃、龙滩珍珠李、秋蜜桃等特早、特优、特晚“三特”水果产业,取得良好成效。天峨秋蜜桃具有晚熟的特点,于中秋国庆两大节日前后成熟,是天峨县“三特”水果中特晚水果的典型代表之一。

天峨县高度重视本地优质水果品种选育工作。通过选育培育,天峨秋蜜桃已于2011年通过自治区优良单株复选,并被评为广西优良果树新品种。

目前,天峨县已在八腊、向阳、坡结、岜暮等乡镇发展秋蜜桃1100多亩,挂果面积300多亩。天峨秋蜜桃平均亩产量1000公斤,今年价格较往年高,市场平均零售价每公斤12元,预计全年产值达350万元。天峨县秋蜜桃2011年通过自治区优良单株复选,选育成功。目前,该县种植秋蜜桃面积500多亩,挂果面积300多亩,平均亩产1000公斤,按每公斤10元计算,仅秋蜜桃一项,果农一年可增收300万元。

六. 广西 河池 都安 都安山羊

都安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都安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都安山羊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据《都安县志稿》(民国)中食货志记载,畜牧产量调查表“本县家畜,大的如牛、马、猪、羊;小的如鸡,惟山地则兼养羊”。山羊已列入地方的畜产,当地少数民族凡婚、丧、嫁、娶等都有杀羊祭祀的风俗,饲养山羊历来就是当地群众生活必须用品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都安山羊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和当地群众长期选育而成。 都安山羊板皮板质均匀,薄而轻韧,弹性好,纤维细致,是高级制革原料和出口的畅销物资;肉质嫩滑爽,肉泡清甜,营养丰富,全羊可加工成清炖羊肉、羊包肝、焖羊蹄、鲜脆白切肚等60多种菜肴,成为区内外宾馆酒店的主菜,其中“美容长寿汤”苦而甘甜,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山珍羊扣”肥而不腻,“羊肉火锅”令人回味无穷。利用优质山羊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原始方式熏腊烧烤制成腊羊肉,风味特奇,是送礼待客的绿色佳品。 1979年,广西区畜牧局组织开展对都安山羊进行调查、测定,1983年将都安山羊列入广西地方品种,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都安县曾列为全国养羊基地县,2003年9月被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都安山羊之乡”。 上级业务部门每年均划拨专项经费实施都安山羊地方优良品种保种选育工作;2005年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编制都安山羊综合标准——“DB451228/T01-2005都安山羊品种及种羊评定”,“DB451228/T02-2005都安山羊繁育技术规程”,“DB451228/T03-2005都安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451228/T04-2005都安山羊防疫技术规程”,“DB451228/T05-2005都安山羊标识、运输”等五个标准,并发布实施。2009年,国家农业部下达资金150万元兴建都安山羊保种场,经过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已于2010年4月建成并交付使用,该保种场目前存栏山羊850只,有效带动都安山羊产业发展,2015年全县山羊饲养量达63.62万只。

都安山羊产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周边的马山、大化、巴马、东兰、平果、河池、忻城等县,是我县南方喀斯物山区的一个肉用山羊品种。都安山羊品种于1983年被录入《广西家畜禽品种表》,都安县曾列为全国养羊基地县,2003年9月被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都安山羊之乡”。都安山羊肉质细嫩,板皮轻韧,抗病力强,行动敏捷、善于爬高山攀悬崖,很适应南方高温多雨的石山气候环境,毛色黑色、麻色,也有白色和黑白花色,周岁龄体重25公斤左右,成年羊体重达40—50公斤,屠宰率为39.0—49.5%。

都安山羊板皮板质均匀,薄而轻韧,弹性好,纤维细致,是高级制革原料和出口的畅销物资;肉质嫩滑爽,肉泡清甜,营养丰富,全羊可加工成清炖羊肉、羊包肝、焖羊蹄、鲜脆白切肚等60多种菜肴,成为区内外宾馆酒店的主菜,其中“美容长寿汤”苦而甘甜,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山珍羊扣”肥而不腻,“羊肉火锅”令人回味无穷。利用优质山羊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原始方式熏腊烧烤制成腊羊肉,风味特奇,是送礼待客的绿色佳品。

近年来,都安县先后实施了“山羊杂交改良技术推广”、“羔羊生产配套增产技术推广”、“万只商品山羊饲养示范”、“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等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养羊业,并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都安山羊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不断提高。年山羊饲养量达34万只,出栏15万只,主要销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地域范围

都安山羊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安阳镇、高岭镇、澄江乡、地苏乡、东庙乡、保安乡、大兴乡、下坳乡、板岭乡、永安乡、三只羊乡、龙湾乡、菁盛乡、拉烈乡、拉仁乡、九渡乡、隆福乡、百旺乡、加贵乡等19个乡镇,其中主产区是澄江、高岭、地苏、大兴、龙湾、菁盛、拉烈、下坳、九渡、加贵等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1′08″~108°30′30″,北纬23°47′41″~24°35′00″,保护面积为4095平方公里。年饲养总量为51万只。

七.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马香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马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成年最大个体45KG左右。巴马香猪举世闻名,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巴马香猪源产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香猪性野早熟,外貌清秀,体型矮、小、短、圆;饲养粗放,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成年最大个体45KG左右。巴马香猪举世闻名,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系野猪驯化而成,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或“两头乌”。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外地人食之甚感鲜香,逐传名为“香猪”,并于1982年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时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过去因交通信息闭塞及“不借种”的封建思想影响,群众一直采用留仔配母的闭锁繁殖方式进行高度的近亲繁殖,经过几百年的时代相袭,终于造就了这么一个基因纯合、体貌别致的优良品种。同时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大量的有害基因逐步淘汰,实现了其稳定的遗传性能,杜绝了死胎和怪胎现象。由于巴马香猪尚保存一定的野性同时还是一个早熟品种,人们在如今的生产实际中为保持其独特的体型外貌、生产和肉质性能,依然采用本交和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

巴马香猪,外貌清秀,个体矮、小、短、圆,性野早熟。外貌颜色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头黑、中间白,部分个体背腰部稍带黑斑,额头有白线或倒三角型白斑,俗称“两头乌”、“芭蕉猪”。小猪被毛稀疏细,有光泽,皮肤红润细腻;成年猪被毛较长,尤其是公猪,被毛和嘴粗长似野猪。巴马香猪极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性成熟为99—127天(公猪最早16天便有个别分泌性腺素并能产生精子,一般为26—50日龄),母猪性成熟体重14—21千克;成年体重35—45千克。8—10千克仔猪屠宰率为61%,后腿比28.47%,胴体瘦肉率59.36%,眼肌面积5.74cm2。经产母猪年产两胎,平均每胎11.5头,断奶育成率95%以上。

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

清香甘甜,营养丰富,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尤其独特的是,乳猪在哺乳期任何日龄阶段屠宰食用绝无奶、腥膻等异味。

其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8%,高于普通猪31.1%—70%;脂肪低,仅占普通猪的18.86%—28.10%,热量也较低,是普通猪的60.85%—76.1%。钙磷含量和比例几乎与鸡蛋完全一致;巴马香猪肉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猪,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猪的226%。更为独特的是,巴马香猪肉中含有一种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质,它具有多种药理性,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抗炎物质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减少,起到预防血栓形成,有较强扩张血管的活性,对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功效,非常适宜制作老年食品,完全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所以早在宋朝便成为皇室贡品,当今作为老年食品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八. 广西 河池 巴马 火麻仁油

火麻仁压榨而成。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火麻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纸土壤或粘质土壤为宜。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

生理特征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润燥杀虫,临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 火麻仁(药材): 大麻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棱线。 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产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历史考证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火麻仁补 中益气,久服康建不老,神仙也(《本经》上品),同时记入火麻仁用于强身健体和食疗及治疗多种疾病的(附方)共计38个,所记载的应用范围之广,主治功效之多是十分罕见的。 广西巴马地区作为世界知名的长寿乡,其人群的长寿与食用火麻仁油直接相关的研究结果,已得到国际国内营养学界的认可。

九. 广西 河池 罗城 红香蒜

红香蒜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罗城中部的四把、东门、桥头、黄金、龙岸等乡镇。种植过程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蒜瓣大小均匀,呈紫色,大蒜素含量高,香辣味浓烈;蒜薹粗细适中,质地脆嫩,食味清甜鲜美,口感极好。20世纪70年代开始,罗城红香蒜、红香蒜薹每年都远销北京、东北和南方的广州、香港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十.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河池环江香猪

河池环江香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池环江香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江香猪,产自环江县东兴乡、明伦乡,那是香猪的发源地,有专供烤香猪的禾草,烤出的味道绝对独一无二,香脆嫩滑,是环江之一。

环江香猪作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宴席上的珍馐,以其独特的鲜香风味而饮誉大江南北,名扬五湖四海。

——独特地理环境的产物。据民间流传,香猪在环江安家落户始自明朝,可谓历史悠久。环江一带的明伦、龙岩、驯乐等乡,地处九万大山腹地,属环江县的边远高带,大部分是海拔500-800米的峰丛峪地,土石山区地面日照时间短,作物生长期长,交通闭塞,山路遥,在这样独特的环境条件下,导致了这个微型地方猪种的形成。6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不进步,人们以解决温饱为目的,倾向于饲料养体型大、生长快的良种猪,把体型矮小、生长缓慢的香猪品种打入冷宫,致使这一珍种从那以后数量大减。1978年暨南大学实验动物所与环江县畜牧部门合作,重新挖掘正宗品种,立项研究,借助于宜北那悠闲的青山绿水和宜人的气候,用富有的杂粮豆类和集山川灵气而成的山藤野菜,作为香猪的主要饲料,再配以适量的、独在而珍稀的香糯、香粳喂养,以圈养为主,日喂两餐。经过几年的合作开发,终于成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讲究营养美食的饮食转向,从而使这个猪族中的“名门贵族”重新博得人们的厚爱,并获得较快的发展。

环江香猪除了生活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享受用独有的饲料外,还由于“世代相袭”的闭锁繁殖手段,杜绝外血统的导入,从而造就了“黑珍珠”、“肥冬瓜”的特异体貌:一是矮小,一般二月龄体高19厘米,体长40厘米;二是体黑,从头到脚一身黑,就连坚硬的蹄子和细细的毛尖,也都油黑光亮;三是皮薄,乳猪为0.05厘米,成年猪为0.16厘米;四是骨细,仅占体重的7.9%;五是轻型,双月断奶重4-8公斤,成年体重60公斤左右;六是耐劳,调运乘车两天两夜,经受千里饥渴,很少昏亡。香猪以上的特有种质,遗传基因都已十分稳定,没有变异。

环江香猪一般6公斤左右宰杀最为理想。烫去毛后,用糯米稻草烧燎至皮呈金黄色。其肉或烧烤或清煮均可。烧制的清脆可口,香气四溢;白切的鲜嫩可口,清香飘逸。两者均无腥味,多吃不腻。但佐料不可缺,白切香猪食用时必须制作一碗配有醋精、马蹄香、生姜、辣椒、香蓼、葱白、蒜泥、豆腐乳、饼干粉末、香油等佐料的盐蘸,使其味更美。年节宴会,助你食欲大进,酒兴陡增,若不自我克制,将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环江香猪不仅肉嫩味美,而且营养成分也独具一格。

环江香猪的轰动效应,环江县的“父母官”们看在眼里,喜上眉梢。1993年秋,办公大楼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决策:立即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发总公司”;力争两年内实现四个“万头香猪乡”。紧接着,县香猪开发总公司与福建省莆田市德发汽车营运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书,联合在环江建立香猪饲料养基地和香猪批发市场,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服务,条件成熟时兴办香猪罐头的明伦、东兴、龙岩、驯乐等乡相继成立了香猪开发公司,组织发动这几个乡的群众,家家户户成为饲养香猪场。目前,明伦乡已实现了“万头香猪乡”。

俗话说:“一家养女百家求”。1994年3月中旬的广西国际民歌节经贸科技商品交易会,环江香猪誉满邕城。毛南山乡展览厅的“天下美食,环江香猪”八个充满诱惑色彩的大字,引各地商贾竞折腰。烤制香猪每斤优惠价35元,活香猪每头(6公斤)优惠价140元,送展的40多头不到半个时辰便抢购一空。广西电视台现场采访了环江香猪生产销售情况,并在交易会播出,使环江香猪在烟花三月的南宁大放光彩,出尽风头,名扬世界。目前,区内外一些出口部门及港、台商人已来洽谈合作开发,广州、深圳、惠州、顺德的一些业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也陆续前来联系定货。

一方水土一方物。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你若到环江来,不仅可以目睹香猪市场的风采,而且可以大饱口福。再去游览那赐香猪灵气的秀丽山川,会使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