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特产有哪些鱼 中山十大特产哪里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特产有哪些鱼 中山十大特产哪里好吃更新时间:2022-08-29 01:42:58

一. 广东省 中山 石岐红烧乳鸽

中山石岐乳鸽以体形大、胸肉厚、肉质嫩滑而驰名海外。石岐红烧乳鸽以其皮脆肉滑,甘香鲜美,幼嫩可口,油而不腻,色香味俱佳,被推为佳肴

二.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奥尼鱼

奥尼鱼

禺山牌奥尼鱼苗是番禺区农科所经过多年奥尼鱼研究而培育出的优质鱼苗,在2001年10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据国际农业博览会筹办机构指定的权威部门——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检验测试中心对禺山牌奥尼鱼的随机抽样检测,认为区农科所优质水产种苗繁育服务中心的育种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禺山牌奥尼鱼是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的杂交种(F1),它具有雄性率高、生长快、抗病、杂食、粗生易养、易捕、肉质高档等其他鱼类无法比拟的综合优点。刚孵出的鱼苗长到一市斤只需5个月时间,较好的池塘正常年亩产商品鱼一吨以上。奥尼鱼苗的质量取决于父母本的纯度,番禺农科所致力于奥尼鱼的科研、生产已有15个年头,该所“提纯复壮奥尼鱼亲本,提高奥尼鱼雄性率”科研成果荣获1998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科技金穗奖。番禺区农科所培育的奥尼鱼深受养鱼户的欢迎,常年供应鱼苗达7000万尾。

三. 广东省 中山 三角沙栏鸡

三角沙栏鸡是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沙栏鸡又名三角鸡,也称石岐鸡。是广东省优质地方鸡种之一,特点是鸡其个体大,胸肉较厚,肌体丰满,以鸡肉味鲜、香滑、骨脆而驰名中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销往港澳地区。

沙栏鸡又名三角鸡,皆因原产地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沙栏村而得名。据说是200多年前从顺德、东莞迁移到中山的农民带来的鸡种。沙栏鸡体型适中,其优点是肉质嫩滑、味道鲜美、皮下脂肪少,特别适合制作“白切鸡”。1985 年被选入广东省名优品,入选广东禽畜品种志。

沙栏鸡头大小适中,多为直立单冠,6至7个冠齿,体躯丰满,胸肌发达。公鸡多为黄色和枣红色,主翼有黑色,以羽轴为界外则枣红色内则黑色,有紧靠羽轴两边为黑色,也有全身黑色而羽尖少部分枣红色,尾羽多为黑色,也有无主尾羽的特征。母鸡多为黄色和麻色,以麻色居多,背部有麻黄、麻褐、麻棕色三种。主翼羽以羽轴为界,也有黑色、黄色、棕色、黑花色。鸡脚部颜色有黄色、白玉色之分,以黄色居多。皮肤有黄色、白玉色,以白玉色居多。年产蛋70至90个,蛋壳呈褐色或浅褐色。与清远麻鸡苗类似,沙栏鸡苗背部两侧也各有一条约4毫米宽的白色绒毛从肩延伸至尾部,第一次换羽后条纹消失,出现雌雄羽毛的差别。

因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中山很早就是肉鸡出口香港、澳门的主产地。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饲料欠缺,使养鸡业面临极大的困难。由于沙栏鸡出口量减少,香港鸡农则把出口沙栏鸡选作种用去繁殖,但由于原种产蛋少、繁殖力低,香港鸡农引入新汉夏、迪高、红宝罗等外种杂交。20世纪80年代又引入嘉比隐性白鸡杂交,杂交后代均称石岐杂。石岐杂鸡在保持沙栏鸡的色、香、味的同时极大地改进了生产性能,受到鸡农和食客的欢迎。改革开放后,内地养殖户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杂交沙栏鸡,致纯种沙栏鸡濒临消失。1999年,中山畜牧部门建立沙栏鸡提纯复壮与杂交利用基地,逐步恢复这一优秀的种质资源。

2003年底,市农业局决定选择中山农业龙头企业、养鸡业“老大”潮兴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担起沙栏鸡 “保种”重任。潮兴公司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共投入超过600万元,应用现代育种技术的“闭封育种法”、“转回0”进行近十世代的提纯复壮,并宣告成功,今已取得了提高生产性能,如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均提高了5-10%,生长速度较以前提高了10%左右。在120天以上标准体重公鸡达到2.3公斤,母鸡1.3-1.5公斤。据了解,提纯后的沙栏鸡皮薄脆香而油少、肥而不腻、风味香浓回甘、骨细而脆、体型适中、羽毛麻红黑而淡黄鲜艳、冠红肉满。

潮兴公司最先“享受”到了沙栏鸡提纯复壮成功的甜头,近几年肉鸡的生产销售量已达到200多万只。公司现饲养存栏量14万只,销售价格较同类产品高30-40%。除扩大肉鸡饲养外,还利用部分母鸡进行做产蛋鸡之生产,肉蛋大量出口港澳地区。

四. 广东省 中山 中山脆肉鲩

中山脆肉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

中山脆肉鲩的养殖经过了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一年时间养成半斤左右的小鱼,再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养成5至7斤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肉鲩。大多数脆肉鲩的养殖户都是买回养殖2年的鲩鱼来培养脆肉鲩的。.

生产情况

中山市东升镇是原产地和主产区,21世纪以来,该镇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积极 图2 中山脆肉鲩养殖

.鼓励和大力发展以脆肉鲩为主导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培育壮大“东裕”牌脆肉鲩品牌,使脆肉鲩养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一张特色名片。

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养殖面积达10240亩,占全中国的六成以上,广东省70%,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镇。2007年,中山市首届脆肉鲩美食节的成功举办,既让具有“中国脆肉鲩之乡”美誉的东升镇蓬荜生辉、蜚声海内外,更使东升镇“东裕牌”脆肉鲩成为众多美食家追逐的热点。与此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东升镇脆肉鲩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20多个城市及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在东升镇仅脆肉鲩养殖产业一项,就使农民一年增收超过2亿元,脆肉鲩已真正成为东升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拳头产品和富民支柱产业之一。.

养殖历史

中山发展脆肉鲩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73年,中山人便在长江水库利用水泥池、采取循环水饲养方式,成功培育出了肉质结实爽脆、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的一种鲩鱼,后称脆肉鲩。20世纪80年代初,东升镇在中山率先采用池塘试养脆肉鲩,经过20多年摸索、实践和积累,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亩产由过去的750公斤提高到1710公斤。2006年3月,“东升镇脆肉鲩高产增效技术示范”项目,经广东省权威机构鉴定,项目总体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

荣誉认证

2009年,东升镇的“东裕”牌脆肉鲩正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允许使用中国绿色食品专用标志。2006年,东升镇的东裕牌脆肉鲩已获“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称号。同年6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正式授予东升镇“中国脆肉鲩之乡”称号,该镇成为中国第一个以脆肉鲩命名的特色水产乡。2008年,中山脆肉鲩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对中山脆肉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中山脆肉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山脆肉鲩产地范围的函》(中府函〔2007〕16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所辖行政区域。.

五. 广东省 中山 三乡豆捞

这是一道地道的三乡小吃,在三乡也不是每间餐厅都能做出那种地道的风味来。

三乡豆捞的用料和做法都比较简单。原料只需糯米粉、花生、清水三样,先将糯米粉用清水和面,搓成粉团,跟汤圆差不多大小,搓好后,用开水烧熟。熟透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在等待粉团晾干的时候就将花生碾碎,然后把已经晾干的粉团,在花生碎上一滚。一份香香甜甜的豆捞就出来了。

六. 广东省 中山 粉果金吒

中山粉果是中山传统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此外还有角仔、叶仔、红枣饼等。粉果以澄面、生粉、水、猪油、精盐拌匀搓皮,以叉烧、瘦肉、冬菇、笋、鲜虾配以生抽、白糖、味粉、蚝油等调味品为馅料,经精心包制而成。其特点是清香、肉鲜皮脆、味道鲜味。粉果的包制,要求满而不实,形似榄核,摇有声响,而馅料就要细。由于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故深爱食家的喜爱。粉果金吒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话说封神榜上有个托塔天王,即金吒、木吒、哪吒之父。父子们都持有神奇独特的兵器。那个金吒使的是件两头尖、中间椭圆、形状奇怪的兵器。因此有人用米粉仿其武器形状而捏制成粉果,就以“金吒”名之。也有一说,金吒粉果原先本无名,过去因有一学徒学做金吒,用米粉打壳打不成,搓来捏去都做不好,师傅在旁边教他,边说边做手势示范,大小写用石岐话讲:“揸,甘揸(谐音金吒),甘样揸,吾系揸成甘样呀!”二十世纪30年代,孙文西路李大中堂所制作的金吒闻名遐迩,它是以猪腮肉(肉质不腻)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调料制成。金吒吃法可要讲究:从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溅。与中山邻近的澳门,把金吒叫做凿,其馅配以虾米、肉粒、冲菜粒。“金吒”是中山最有乡土特色的食品。

七. 重庆市 永川 星湖鱼

双竹镇卫星湖畔,有一处专门烹制各类鲜鱼的饭店——“鱼香村”。店主熊先生巧能烹饪数十种风味新异独特、鲜美可口的鲜鱼菜肴,此中唯其20余年悉心自创的“星湖鱼”堪称一绝,为此店诸多菜品之首。


“星湖鱼”取卫星湖野生鱼为基本材料,取黄瓜山井水烹煮,辅以制配料和山野香菜等,无胡椒、尖椒类辛燥作料,亦无味精调理,备其纯香纯味,不腥不腻,不燥辣且鲜美的特点,入口鲜香,粑糯鲜嫩,鱼汤清香,微伴酸辣,充分展现了巴渝菜品特色,又具有自创独特的风格,是寒暑皆益的绿色菜品,深受广大顾客赞誉,堪称渝西美食一绝。

八.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金丝鱼

学名叫“真绸”,生活在岩礁多藻的海区。口内有豆状牙齿,能将贝壳磨碎,常以贝、虾、蟹、鱼为食。该鱼肉美色艳,为宴客佳肴,自古被视为珍品。金丝鱼立的味美与其他鱼不同,最好味是鱼眼,其次是鱼头,然后才是鱼肉。( 番禺)

九. 江苏省 苏州 常熟 河豚鱼

常熟长江口区,除盛产鲥鱼、黄鱼、刀鱼等美味海产外,还能捕到一种形如滚筒、眼小肥实的河豚鱼。 此种海产品虽然鲜美无比, 旧时有“吃了河豚百样无味”之说,但吃时千万要小心谨慎,切莫粗心大意。因为此鱼腹中有剧毒,其脊血、鳍尾、肝脏等处,都藏有毒汁,俗语有吃河“拼死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须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将鱼腹内脏拣清,洗净,然后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复烧煮,更烧得肉烂皮酥,方可食用。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鱼前烧煮一锅“ 芦根汤 ”以备解毒之用。总之,食用此鱼,必须特别小心,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 常熟)

十. 广东省 中山 五桂山红茶

五桂山红茶始种于1977年4月,当时由五桂山白石坳知青场在后山率先种植茶树160亩,取名为五桂山红茶,随后桂南、石鼓、长命水管理区以及各小林场相继开垦土地种植数百亩。1985年镇开垦种植云南大叶茶树60亩,取名为五桂山茶场。1988年是茶叶种植的鼎盛时期,总面积约1100亩,总产量30吨。早期各茶场茶叶制作采用人工机械结合,后来五桂山茶场全部实现机械制作茶叶。由于各种原因,桂南、长命水管理区的茶场于1991年先后荒弃。五桂山茶场仍保留60亩,南桥白石坳尚有10多亩,各林场均有数10亩,年产量约8000公斤。2000年五桂山茶场及市林场茶场先后由私人承包,改称龙珠茶庄及茶趣园,已开辟成中山旅游购物点之一。五桂山红茶因生长在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的五桂山深山密林之中,茶叶甘醇美味,色泽橙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