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合肥的特产作文 合肥十大特产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合肥的特产作文 合肥十大特产烟更新时间:2022-09-11 05:23:15

一. 安徽省 合肥 包河区 大圩葡萄

大圩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包河区大圩镇自1992年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1600多户从事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800多亩,年纯收入1500万元,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200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露天栽培葡萄基地200亩,设施栽培(避雨设施)葡萄基地120亩,并先后引进了巨峰、米香宝、白玫瑰、美人指、青(红)堤、京亚等十多个品种。1998年,大圩镇经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了“大圩葡萄种植协会”, 2007年成立“大圩葡萄种植合作社”。大圩葡萄协会经常吸收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户加入协会组织。在葡萄种植发展已呈规模的新民、慈云等村相应成立了“分社”,会长、分会长分别由种植户民主选举产生。大圩镇葡萄协会现有会员326名,全部为当地农民种植户。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大圩镇葡萄协会发展日臻成熟,协会的作用已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经过多年的学习培训和经验积累,目前我镇农户已经基本掌握了葡萄种植的技术要领,全镇统一使用的无公害高效低毒防治药物和全面实行葡萄套袋技术,使全镇连续几年免去病虫害的侵袭,获得了稳产、高产、优质,全镇葡萄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左右,有效地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

包河区连续五届“绿色大圩葡萄节”的举办,使得“大圩葡萄”已经名扬合肥及周边地区,大圩葡萄的“形肥味美”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大圩葡萄基地已成了天然的“农家超”,所产葡萄基本“足不出户”被游客现场采摘一空。部分农户远离种植基地不便现场采摘的,目前我镇已经和周谷堆水果批发市场和市内大型超市联系,在市场中拥有固定的销售摊位,并派出专人在市场内负责葡萄销售期间的管理,秩序维持等。

    大圩的绿色无公害葡萄品牌经过系列的营销,已逐渐被商家、客户、游客等认可,目前已形成产销两旺的势头。为了提高农民葡萄种植技术,我镇先后30多次组织会员到安徽农业大学和庐江桐大等地参加学习吸取经验技术,并聘请日本专家和安农大三位教授到田间低头授课八十多次,培训农民10000多人次,强化了种植户的科技种植意识,引导农户科学种植葡萄。同时,我镇采取了“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即聘请了安徽农业大学钟家煌教授和包河区农技推广中心十名农技人员长年驻守我镇,提供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采购,控制药物、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统一实行葡萄品种更新换代和引进新品种;统一实行无公害生产标准,通过努力,2004年大圩葡萄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环境保护总站的认证,给予“无公害标志”的使用权;我镇积极申报“大圩葡萄”商标并被认证,目前已使用“大圩”牌注册商标和统一的产品包装。

    近几年来,我镇乡村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曾先后获得“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2007年,大圩镇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大圩――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被誉为“合肥市的大氧吧”、“合肥市民的大客厅”、“滨湖新区的后花园”。

随着五届葡萄节的举办,“大圩葡萄”在华东地区已富有盛名,葡萄价格也是一路飚升,葡萄种植地也由新民、慈云逐渐拓展到东林、晓南、新河等多个村域,全面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预计未来几年内大圩镇葡萄种植面积将增至万亩以上,东大圩将不愧为“华东吐鲁番”这一称号。

地域范围

“大圩葡萄”产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东经117°18’48”–117°26’10”,北纬31°42’54”–31°49’11”,其北与淝河镇相连,西与骆岗镇接壤,南与义城镇比邻,东与肥东县隔南淝河相望。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长约9公里,包括大圩镇15个行政村,地域保护范围3568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特色:大圩葡萄在特定的立地环境条件下,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其葡萄鲜果表现为果穗紧凑,粒大、均匀、果粒整齐度为95%以上,果皮色泽莹润;果肉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具有该地葡萄固有的风味和品质。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糖酸比为8~10∶1,特别适宜鲜食。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符合NY/T428 绿色食品 葡萄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 安徽省 合肥 瑶海区 曹操鸡

“曹操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的安徽合肥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因而,以其独具一格风味,受到来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好评,曾留言赞美:“名不虚传,堪称一绝”。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因地处吴头楚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练人马。曹操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精美十分喜爱,随之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尔后每进餐必常食此鸡。由此,后人传于世,“曹操鸡”声名不胫而走。于是这道菜便在合肥流传至今。现今“曹操鸡”这道美肴,尤以合肥逍遥酒家烹制最为出名,仍以当地优质仔鸡为本,并配以曹操家乡——安徽毫州出产的古井贡酒与天麻、杜仲、香菇、冬笋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葱姜等18种开胃健身的辅料制成。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健体之功,声誉日高,更加名闻遐迩。

三.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冬菇鸡饺

冬菇鸡饺

材料:面粉170克,猪肉、熟鸡肉、水发香菇若干。

1、猪肉洗净绞成蓉,加入清水、味精、姜末和精盐,搅拌上劲成馅心,鸡汤加精盐、香菇片烧开先待用。

2、面粉加入食用碱及清水拌匀,揉透擀成磊薄面皮,叠好切成放形小面片。小面片中抹上馅心包成猫耳形状的馄饨,入沸水锅煮熟,碗里放调好味的鸡汤,将馄饨捞入撒入熟鸡丝,胡椒粉即成。

四. 安徽省 合肥 长丰县 合肥龙虾

合肥龙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肥龙虾:青虾,肉嫩,皮薄,江淮之间特有。”

在安徽省会合肥,吃龙虾成为一种时尚。全市围绕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产业经济总值超20亿元。全市现有较大规模龙虾出口企业12家,年加工出口能力近3万吨,创汇4000万美元以上。预计今年合肥市龙虾经济总量将达20亿元。最近,该市荣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惟一在淡水龙虾领域获此殊荣的城市。

自省城合肥向北沿合水公路驱车数十公里,便来到素有“千年古镇,四方辐辏”之称的下塘。徜徉于古镇的店铺酒肆,品位风味独特的下塘烧饼,其乐无穷。不过,阡陌之间纵横交错的龙虾养殖场更能聚焦游人的目光。沿堤而行,红褐色的精灵们时而倏地一窜,时而趴在水草上悠闲地呼吸新鲜空气,此情此景,令人驻足流连,耳目一新。

火火的盛夏,火火地度过。龙虾煎、炸、烹、煮、烧、烤皆宜,令人大快朵颐。君不见,马路边的龙虾城、大排挡人潮如织。吃龙虾、喝啤酒已是消暑度夏的一种惬意方式,小而紧凑的空间里,彼此不必矜持,不同的情绪可以自由地释放。、红红火火的合肥龙虾节刚一开幕,下塘镇便抢占商机,强劲推出“访千年古镇、游龙虾之乡”活动,让都市人体验到了休闲度假的生态观光的乐趣。旖旎美妙的田园风光、意韵悠长的掌故传说,使游客沉醉其间,流连忘返。

五.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七. 安徽省 合肥 巢湖市 巢湖麻鸭

巢湖麻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鸭,主产巢湖市各地水网地带,人工饲养历史悠久。无为、庐江清朝志书均有记载,现有年饲养量数以千万只。巢湖麻鸭体型匀称紧凑,羽毛以黑灰杂自为主,富有光泽,趾蹼橘黄色,爪泛黑色。两脚结实有力。行动敏捷,善于潜水,觅食性强,适宜沿湖和圩区放养。巢湖麻鸭生长较快,幼鸭饲养百日以后,即可达2千克多重。母鸭长大后,每年一般产蛋180个左右。巢湖麻鸭肌体皮薄骨细,肉嫩味美,且脂肪适中,既可供宰杀红烧或清炖食用,又可加工制成南京板鸭、无为板鸭、巢湖雪花鸭、和县咸水鸭等名产。鸭蛋可制精品松花蛋。羽毛用途更为广泛。目前巢湖麻鸭的饲养量越来越大,品种也不断增加,正源源不绝地销往省内外市场。( 巢湖)

地域范围

庐江巢湖麻鸭,主产巢湖市各地水网地带,人工饲养历史悠久。无为、庐江清朝志书均有记载,截止2009年,有年饲养量数以千万只。

特定品质

巢湖麻鸭肌体皮薄骨细,肉嫩味美,且脂肪适中。巢湖麻鸭具有觅食力强、耐寒力强,产蛋较多、皮薄、肉嫩、骨细、味鲜,适宜放牧等优点。巢湖麻鸭适应性强,行动敏捷,善于潜水,觅食性强,适宜放牧,凡湖泊、河流、塘口等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均可饲养。

文化典故

湖麻鸭属优质中型肉蛋兼用型鸭种,是安徽省惟一当家鸭种,素负盛名,是合肥“庐州烤鸭”及“庐江柳风板鸭”的主要鸭源,品种形成有近200年的历史。巢湖麻鸭适应性强,适宜放牧,凡湖泊、河流、塘口等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均可饲养,经济效益好。

八. 安徽省 合肥 包河区 包公鱼

包公鱼是合肥的特色美食,主要取材是生长在合肥包河的一种鲫鱼,只因鱼背是黑色的,人们看到它,便联想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公大人,于是又送它一个“包公鱼”的美名。 包河原先是合肥古代挖掘的一条护城河,因从著名的观光胜地,包公祠旁经过,故名包河。

包公鱼材料:

主料:包河鲫鱼750克、包河藕250克

配料:冰糖末50克,芝麻油50克,姜片、葱段各25克,酱油250克,醋150克,绍酒100克。

包公鱼制作:

1、选用新鲜的小鲫鱼,体长7厘米左右为宜,去鳞鳃、开膛去除内脏,洗净控干水分。加酱油75克,绍酒25克,葱段、姜片各10克,腌渍30分钟左右,藕洗净横切成2毫米厚的大片。

2、取砂锅1只,锅底铺一层剔净肉的猪肋骨,然后放一层藕片、姜片和葱段。再将小鲫鱼头朝锅边,一个挨一个围成圈,把酱油75克,醋、绍酒各25克、冰糖末放碗中和匀,加清水150克,倒入锅中,用小火焖5小时左右。端下锅冷却后,扣入大盘,去葱、姜、藕片和骨头。食用时取藕片数片垫在盘底,将鱼一条条取出摆在盘中,淋上麻油即成。

包公鱼的故事:

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我国南方视察工作。这时,大江南北正处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之中。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干劲,着实让伟大领袖精神为之振奋。

风尘仆仆的毛泽东来到了安徽省合肥市。他仔细地听取了省委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后,也实在感到疲倦了,打算好好休息一下。这时,徽菜名厨梁玉刚师傅已经给毛主席做好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来请他用餐。只见餐桌上有一道传统合肥冷盘,色泽酱红鲜亮,鱼香诱人。毛主席品尝了一下,只觉鱼肉入口,骨酥肉烂,片刻即化,味道确实不错,便连连称赞,边吃边问这道菜馔是谁制作的。梁师傅后来听说了此事,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快乐,多年后提到它时,心情还无比激动呢。

毛主席赞扬的美食便是梁玉刚制作的“包公鱼”。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十.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