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彝族自治区的特产 彝族各县10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彝族自治区的特产 彝族各县10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8-21 08:43:56

一.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唐汪川杏

唐汪川杏:又名大接杏、大桃杏,主产于唐汪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营养丰富,宜生食。其仁味甜,也可食用。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唐汪乡:以大接杏、软儿梨著名。

唐汪乡照壁山村、塔石沟村:红枣、大接杏。

二. 青海省 黄南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曲马

河曲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曲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

河曲马经过长期人工组群放牧,养成了喜群居、好游走、恋群性强于舍饲马的特性。部分马匹走动时,全群马都跟着走动。经常走在马群前面的头马俗称“前哨马”,赶动马群或稳住马群必须首先控制它们。一般成年母马、断乳幼驹和周岁马驹恋群性较强,骟马、2—3岁大驹恋群性较差。大马群中自然组成几个小群,群众习惯称为“把子”。公马具有很强的圈群性,一般3周岁时就有圈群能力。一匹公马带领10—20匹母马及其幼驹,组成一个小群,采食、饮水、走动、休息都在一起,既离不开大群,也与大群中的其他小群保持一定距离。小群中的母马由公马照管、护卫和圈群配种,母马离群,公马立即将其赶回。其他小群公马争夺本群母马,公马立即与之搏斗,从而基本保持了小群的稳定。河曲马记忆力较强。马群对饮水、食草的地点记忆清楚,各季草场那里牧草好,那里有水源都熟记不忘,有的甚至售往其它省区,数年以后还能回到原驻牧地。人在草原乘马迷路,只要信马行去,都能回到住地。听觉也很灵敏,成马即使已经入睡也能迅即听到周围声音。特别是成年公马,夜间很少卧倒入睡,随时凝神探听周围动静,听到异常响动,就会立即警觉起来。如遇狼等野兽来袭,便会昂首屈颈,抖髦举尾,前蹄扒地,喷鼻示警,引起马群注意,随之奔向野兽与之搏斗,直至将野兽赶跑。如果马群被环视或被冲散,公马便会绕马群旋转奔跑,先把马群收拢,再与恶狼搏斗,直至将狼赶跑。河曲马具有同类相惜感情。平常休息时,马驹经常厮打嘻戏,成马则相互咬痒。乘役马与人关系融洽,对主人记忆清晰,休息时常将头脸贴在主人身上,表示亲热;乘役时则能很驯服地听从命令,有的乘马在爬山前甚至会停步回头向主人讨向糖果等食物。河曲马是青海省重要马种之一。蒙藏群众称之为“乔科马”,汉族群众称之为“南番马”,因其产地在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第一弯曲部,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定名为“河曲马”,遂使这一马种声名远播,成为我国三大名马之一。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河曲马2009年初总存栏1.22万匹,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三.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上饶市的特色菜

上饶市的主要特色菜有:三丝鱼卷----------- 特点:造型美观,鱼肉洁白,入中鲜嫩。斩虾丸 -------------特点:颜色外黄内嫩,香味扑鼻。清炒龙凤------------特点:龙凤佳称,香味浓厚。清蒸荷包红鲤鱼------特点:颜色鲜美,形状美观,肉质鲜嫩。鳙鱼头烧豆腐 -------特点:嫩滑鲜美,盈香满席,后味无穷。清蒸甲鱼------------特点:形状完整,营养丰富,香味浓厚。咖哩猪排------------特点:色泽金黄,香脆可口。鸡丝马铃蛋----------特点:色泽雪白,美味可口。鸡丝锅巴----------- 特点:鸡丝嫩滑,造型美观,鲜美可口。雪中得宝------------特点:色泽清雅,造型美观,鲜美可口。拔丝苹果------------特点:焦脆,香甜,可口
( 上饶)

四.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中蜂蜜

中蜂蜜

沿河是贵州蜂蜜主产县之一,产量名列全省前茅。中蜂蜜含葡萄糖和果糖75%以上,并含蔗糖、蛋白质、矿物质、有机酸、芳香物质、多种维生素,既是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县蜂产品加工厂生产的“王浆蜜”为老幼皆宜的保健佳品。

五. 辽宁省 阜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族馅饼

蒙族馅饼
蒙族馅饼是阜新地区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 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

六.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七. 新疆 昌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羊肉焖饼子

用羊肉焖饼子招待客人,是旧时哈密汉族高档次的招待。具体方法是:先把适量的连骨肉剁成小块,红烧好,也称“烽羊肉”,在炖肉的同时,就擀制饼子,饼子同锅一样大小,每张饼子擀得像纸一样薄,一张一张抹上清油,摞起来,待肉块烧熟时,把饼子摊放在肉上,锅上加盖封严,然后用中火煮蒸。饼子软而不粘、油而不腻,薄而不碎。再浇上原汁原味的烽肉汤,别有一番风味。

羊肉焖饼的由来:

据说,羊肉焖饼源于元代,当年成吉思汗西征,一日,军情紧急,成吉思汗急令军队生火做饭,让士兵吃饱好迎接战斗。因为时间紧,军队的伙夫为了争取时间,将宰好的羊肉倒在锅中炒,由于正值夏季,干粮都晒得干硬,伙夫便将干饼也倒在锅中与肉一块儿焖,饭很快就好了。成吉思汗吃了后觉得很好吃,就有了羊肉焖饼这道菜。在回归途中,有两个军中老伙夫留在了独山城,随后他们将羊肉焖饼改进后,传给了当地汉族人。

羊肉焖饼做法:

1、选取上好连骨羊肉剁成小块备用。锅烧热,倒入适量清油(油的多少根据肉的肥瘦和肉的多少而定),待油烧至七成熟时,即将羊肉块放入锅中放入锅中煸炒;

2、炒至羊肉块外皮绷紧后,加入花椒、姜粉、食盐、酱油、料酒、大葱等佐料(也有加红辣椒皮的),翻炒几下后,再加水;

3、烧开后,改用小火,舀肉汤和面(也有用清水和面的),面和好后,擀成若干块圆形薄饼,然后一层一层地焖在锅内的羊肉块的上面;

4、盖好锅盖,小火炖一小时左右,到羊肉酥烂,汤汁已干,即可出锅食用(也有在肉出锅前,把馕饼切成条块加入锅中焖的)。

薄薄的面饼层层不沾,看上去是油津津、黄澄澄,吃起来油不腻,香酥可口,嗅到其味,就会令人滴口水,真是色香味俱全,是不是很有食欲呢?

八.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彝族彝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彝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彝族地区,鞍子就有骑鞍和驮鞍两种。驮鞍用于运输,骑鞍用于骑马代步,两种均用木质做成,现在讲彝鞍其实就是骑鞍,俗称鞍子。

彝族喜弓马,善骑射,因此对彝鞍重视、讲究。

彝鞍用质地坚韧的木板做原料,以阴沉木做的为最好。前后共四块,前面一块立体月牙形,名绊关,后面一块半圆成弓形名后桥,左右两块似梯形,大小一样,有弧形凹度,四块木板接头处钻有圆孔。

加工时有三个步骤:首先由木工按鞍子的模型和规格将原料加工成鞍板;然后请漆工用本地生漆在做好的鞍板表面漆万字格图案或古老钱、木瓜心、菊瓣等花纹,鞍上的漆工工艺以木上花、漆上花、影花为最,其中尤以影花较突出,花纹明暗相兼,看得见,摸不着,光滑细致,多年不会褪色;后用皮线穿孔扣牢固定,再配上襻、、肚带、绨子、镫即成一副完整的鞍子。镫的质量以青铜镫为最好。

彝鞍古朴精致。适用大方,特点:一是漆工别于其它,二是乘坐轻松舒适,为彝家骑马代步、婚丧嫁娶、征战沙场所必用。故它不仅是彝族古老的一种工艺,而且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古时彝族中若哪家得到一副好彝鞍就世代相传,别人十分羡慕,虽不是价值连城,也堪称传家至宝,一般情况是不会轻易换给别人的。

九. 甘肃省 酒泉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拨鱼子

拨鱼子(也叫拨疙瘩)把面粉加入水拌成稠糊状,盛入碗中,用筷子一个一个直接拨入锅中,呈两头尖,中间粗的鱼脊形面条,或干拌,或浇汤食用。

十.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山羊

沿河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沿河山羊

沿河山羊是全国闻名的地方优良品种,皮肉兼优。其肉质鲜嫩,膻味轻,营养价值高,干羊肉含蛋白质72.3%,蛋白质含赖氨酸8.7%,谷氨酸16.61%,尤以谷氨酸含量高,有“味精羊肉”之称;板皮张幅适中,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柔润而富有弹性,曾为出口免检商品。

沿河山羊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史。70年代,沿河县被列为全省山羊生产基地县,成为‘贵州山羊’中心产区。目前,该县山羊存栏达30多万只。

沿河山羊以天然放养为主,肉鲜味美,膻味轻,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板皮质地致密,厚薄均匀,张幅适中,皮板柔润,富有弹性而驰名国内外。

据检验,沿河山羊肉含蛋白质72.3%,蛋白质含赖氨酸8.7%,谷氨酸16.61% ,有“味精羊肉”之称;山羊板皮张幅适中,质地致密,厚薄均匀,柔润而富有弹性,曾为出口免检商品。

2013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申报的“沿河山羊”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087192。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