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土家亲戚土特产 土家族最著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土家亲戚土特产 土家族最著名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0 10:44:45

一. 重庆市 酉阳 土家酿豆腐

酿豆腐:这又是一道土家族的传统菜肴。据传,明代时的酉阳宣慰使冉玉岑就曾以此酿豆腐为主菜招待过前来巡视的朝廷大臣文安。这道菜的制作方法为:将新鲜的老豆腐切成三角形,分别在其侧面划一小口,将事先备好的加有葱、蒜等佐料制成的猪肉馅夹进去,放入油锅炸黄后,再投入汤锅内煮沸,最后加少许菠菜或黄心白菜、葱、蒜、姜等同煮片刻,便可食用。

酿豆腐是土家族的传统食品,为土家族宴席上的“十大碗”佳肴之一。特别是土家山寨在婚丧、祝寿、修房建屋、生儿育女等场合,土家人都要用酿豆腐款待亲朋族友。

酿豆腐的做法是:将鲜肉剁碎拌上各种佐料,然后把豆腐切成三角块,从侧面划一小口,灌进肉馅子,用菜油煎黄(也可以不煎)后添水煮熟,清香扑鼻,入口味鲜,营养丰富。

相传当年明朝太子保兼吏、兵二部尚书的东阁大学士文安之来酉时,宣慰使冉玉岑在土司衙内用酿豆腐款待。文公尝后高兴地说:“酿豆腐味美独具,可与皇宫御宴媲美,难得!难得!”文公边饮酒边吃酿豆腐,并吟诗一首:“羽翰高蹇道路赊,重来应识旧烟霞,客行有句怜苔藓,留伴春深木笔死。”冉玉岑对文公很敬重,步原韵和诗一首:“春游纵辔野情赊,送客含怀对晚霞,灵石欲留东阁句,长教风雨洗苔花。”

酿豆腐:这又是一道土家族的传统菜肴。据传,明代时的酉阳宣慰使冉玉岑就曾以此酿豆腐为主菜招待过前来巡视的朝廷大臣文安。这道菜的制作方法为:将新鲜的老豆腐切成三角形,分别在其侧面划一小口,将事先备好的加有葱、蒜等佐料制成的猪肉馅夹进去,放入油锅炸黄后,再投入汤锅内煮沸,最后加少许菠菜或黄心白菜、葱、蒜、姜等同煮片刻,便可食用。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炕洋芋

“洋芋”就是土豆。

吃洋芋有多种吃法,其中炕洋芋松泡味美。其做法是,先将洋芋刮皮洗净,放在锅里煮一煮,不等全熟捞起来,立即放在锅里炕,放进菜油或漆油,翻来复去将表皮炕得焦黄,再放进盐,蒜末、辣椒粉,拌匀即可。

客人来了,奉上一碗,作为饭前压肚之食,是一种地道的土家风味食品。

三.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酸芋荷

又名红皮翠菜,将芋荷茎腌泡后,加入蒜片、姜丝、新辣椒沫拌匀而成,色泽鲜美、酸爽开胃,是农家庭院、大小宾馆(酒店)的看家凉拌菜。

还有印江蕨粑、小泽沟鸭蛋、印江腊肉、榨肉、梅干、唐家粉蒸牛肉等众多品种。

此外印江土家族的宴席非常讲究菜的浑素搭配,八菜两汤,鸡、鱼、梅干、榨肉、酥肉等地方菜都得上桌,才显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

四.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困龙山铁叫鸡

困龙山铁1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困龙山一带的。困龙山铁1是优良家禽品种,肉质细腻,毛色黑亮,抗逆性强,产蛋率高。

铁1主产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部后坪、客田、塘坝等乡镇的困龙山区。本鸡种全身毛色乌黑油亮,红冠,啄、爪黑色;生长快,抗逆性强;体型较大,成年母鸡每只2千克左右,成年公鸡每只3千克左右;肉质细嫩,产蛋率高(当地民谚:麻一千,黑一万,白鸡母,不生蛋);外观优美,活泼好动,可作肉鸡、蛋鸡、观赏鸡(当地民谚:金猫银狗铁1)品种。据调查,主要为农家散养,年饲养量10万只以上,主要销往彭水、武隆、务川、沿河等附近几个县城,部分销往遵义和重庆。

五. 重庆市 黔江区 土家刺绣

土家族姑娘绣花的方法,一般先资将要绣的花用纸剪成花样,贴在绣花底布上,然后照着纸样用丝线绣制。绣成之后,丝线便把底样蒙盖在里面了,图案略显突出,有立体感。精巧别致的绣花,大多表现在姑娘们的绣花鞋上,也有用来做服装花边或角花、胸花、枕头盖、童帽和绣花荷包等等。

土家刺绣在配色上有其独特之处,一般喜欢选用青、兰、大红等深色布做底布,图案纹样的绣线则多选用浅色,或者相反,底布花同浅色,而绣线用比较强烈的深色,两种用法的效果可以使绣制作品显得质朴逼真,色泽鲜艳生动,对比强烈,给人以喜悦吉庆的美感。

土家绣花多取材于花、草、虫、鱼、鸟、兽、竹、树等物或者绣“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鸳鸯戏水”、“喜鹊闹梅”、“仙鹤松涛”等传统图案等。

六.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梵净山翠峰茶

梵净山翠峰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梵净山翠峰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梵净山翠峰茶,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产茶叶品种之一。因主产.于该县境内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而得名。产品原料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产品具有“色泽嫩绿鲜润、匀整、洁净;清香持久,栗香显露;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芽叶完整细嫩、匀齐、嫩绿明亮”的特点,赢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喜爱。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梵净山翠峰茶产自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区.。梵净山方圆百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和保存得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境内降雨丰沛,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8℃,年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在35%以下,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云雾多,光照柔和,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利用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高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茶叶内在质量。县境主要土壤种类为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壤等,呈酸性,PH值均在4.5—6之间,具有熟化性快,肥力适中,保水、保肥、透气等特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特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翠峰茶特有的品质。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名茶。据明朝《明实录》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明代的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系朗西蛮夷长官司所辖,隶思州。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生的团龙茶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在1411年(明永乐九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21世纪初,永义乡团龙村仍有15世纪种植的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大的、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印江县茶叶大面积规范种植发展开始于1987年,该县将茶产业列入“支柱产业”大力发展,2003年,利用退耕还林掀起发展0,使全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再次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建设0,根据生态、气候、区域、茶叶品质和魅力、茶文化等优势因素决定实施名茶战略,全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建成了印江梵净山优质绿茶基地,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市场、品牌、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到2010年,已经成为贵州省的茶叶主产县,有绿茶基地2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8.5万余亩,获有机认证茶园2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44800亩。全县种茶农户3.8万余户,生产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4家,获食品安全生产许可QS认证4家,具有出口经营权2家,获ISO9000体系认证1家,GAP认证1家;建有茶叶交易市场1个,茶青交易市场17个;5万吨茶叶精制加工厂建设全面启动;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2500余吨,产值达到3.3余亿元。并开发有“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贡茶”、“梵净山雪峰”、“梵净山佛光茶”等系列名优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即日起对梵净山翠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75号。.

保护范围

梵净山翠峰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0《关于申请给予“梵净山翠峰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函》(印府函[2004]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杨柳乡、缠溪镇、罗场乡、朗溪镇、合水镇、永义乡、木黄镇、新业乡、天堂镇、刀坝乡、杉树乡、板溪镇、沙子波镇、中坝乡、新寨乡、峨岭镇等17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七.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藤器

沿河藤器

滔滔乌江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形成132公里的自然山峡长郎,四面高山环峙,山群林立的山野之中,遍地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野青藤、山竹。青藤叶片椭园碧绿,藤蔓柔韧纤长。山竹青翠,质地坚硬韧密。用它们编出来的藤器造型美观大方,结构紧密,色泽鲜艳,透气良好,冬暖夏凉,触感舒适,使人有一种高原山野之风,回归大自然之感。

沿河藤器据传是清朝年间涪陵一位姓刘的师爷传的艺。解放前后,只能生产简单的单仰靠背椅。1972年,刘师爷的玄孙,再度赴沿传艺,心灵手巧的土家族妇女独具匠心,编织创造出了独特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各种藤制品,使沿河藤器发展达到了高峰。

沿河藤器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其方法是青藤阴干后再用水发软,剔除疤结、粗藤。编织藤选料粗细均匀,根据编织造型需要,可将部分一破两开待用。特制火苗集中于一点的火炉,选择最大不过拇指,最小不过中指的山竹,加于火炉上,烧制种形状藤器架,再经土家妇女们巧手缠绕,穿花等独到的艺术匠心,编织成图案美丽大方的艺术珍品,其图案有“国宝熊猫”、“连心结”、“中华结”、“菊花”、“双梭子”、“胡椒叶”、“二龙戏珠”、“滚身”等几十种图案。按种类藤器分有:大套沙发、密编沙发、单人沙发、双人沙发、皇冠沙发、折叠式沙发、欧式沙发、宫廷式沙发;欧式单人椅、高靠椅、康乐椅、安乐椅、旋转椅、办公椅、儿童小桌椅、餐椅;中国古典屏风、俄罗斯屏风;花架、花套、藤帽、藤盘、藤萝、藤篮、藤箱、藤兜、藤床等60多个系列产品。

沿河藤器近销北京、武汉、山东、云南、江苏、浙江及港澳地区等。主销东南亚、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和地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铜仁地区最主要的创汇大户。曾获得轻工部优秀产品奖,因轻巧舒适曾大量使用于飞机上。中央总书记-同志在任0贵州省委书记期间于1987年视察沿河,肯定和鼓励其产品,并称赞“民族产品、工艺独特,应发扬光大”。对沿河藤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殷切的期望。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自治县 五峰土家腊肉

五峰土家腊肉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的。五峰土家腊肉色泽鲜明,肌肉呈鲜红或暗红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并且具有腊肉应有的腌腊风味。

五峰县是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将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盐炒香磨研成粉,待猪羊修净破腹后即砍下头、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斤一块砍成条形,逐腌好,层放,每层再撒上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炕腊肉时,忌烧松杉等含烟含脂重的薪多以青棡、土荆条、香叶树、柏枝等芬芳杂柴为薪,早炊暮,烟火不断,这样一熏到第二年立夏后下炕,冷却后于稻谷中收藏。通谷子吸收水份后,腊肉更耐贮存,且经久不腐。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烧饼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的制作方法是:

(1)将猪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块,便于入味和加工储藏;

(2)把盐炒黄,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锅;

(3)把肉用温盐抹匀,放入盆中,将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层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齐,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肉”,也称“土家腊肉”、“恩施熏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食用时,取肉在火上将肉皮烧焦黄,放在温水中将皮泡软,刮洗干净备用。

腊肉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炖,制作火锅;其它部位一般用来与鲊广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

比较有名的腊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鲊广椒炒腊肉、糖年肉、蕨粑炒腊肉、腊蹄子火锅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