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冈土特产品 黄冈市最大支柱农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冈土特产品 黄冈市最大支柱农产品更新时间:2022-08-20 10:11:17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张广河天麻

张广河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广河天麻

麻城市三河口镇张广河天麻产业协会

天麻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止痛、降血压、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天麻喜湿,不耐高温,海拔600米以上山腰最宜种植。以三河口镇张广河为中心的九个村仿野生天麻种植主产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c,日照1600-2513h,日照充足,降雨量充沛,适合天麻的生长,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张广河天麻“个大、肉肥、色黄白、质坚实、无空心”的优良品质。

多年来,三河口镇政府大力推进“张广河天麻”特色基地建设,并于2016年成立了张广河天麻产业协会和天麻种植合作社,将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积极推动合作社与贫困户对接,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回收产品。该镇现有种植农户5000余户、从业农民20000余人,种植面积80000余亩,年产量约500万斤,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产品畅销湖北、安徽、河南等大中城市和省市地区,出口到新加坡、香港。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桑蚕

罗田被誉为全国著名的“蚕桑之乡”,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县内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铜蚕,表明罗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种桑养蚕。悠久的栽桑养蚕传统和丰富的桑蚕资源,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罗田蚕桑生产历来均保持湖北第一的位置,发展鼎盛时期桑园面积过10万亩、养蚕户过10万户。到目前为止,桑园面积近6万亩,年鲜茧产量超过2000吨。作为国家东桑西移重点建设县,蚕桑产业在罗田经济发展中仍具有极大推动力。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龟

龟产于蕲州者,颇为奇特,故又名曰:“蕲龟”。蕲龟形状与普通龟相似,惟背甲生着细长而浓密的绿色绒毛。故又名曰:“绿毛龟”。其绿毛一说为藻类附生物,但焚之,毛蜷缩并发出咝咝的声音和散发出焦毛味。可见实为绿毛而非藻类。《一统志》载称:“绿毛龟,蕲州出。置壁间,数年不死,能辟尘。”《本草纲目》亦载:绿毛龟”今惟蕲州以充方物。养鬻者取自溪涧,畜水缸中,饲以鱼虾”,“久久生毛,长四五寸。毛中有金线,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铢钱者,为真。他龟之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蕲龟自唐宋以来就负有盛名,人常饲养于庭院以供观赏。若取龟置清水中(一日换水一次),绿毛轻漾,漂浮满盆,金丝浮动,晶莹耀眼,既如一团青苔在水中沉浮,又似镶嵌在白玉中的一块裴翠。如捞出水外,绿毛紧贴龟背,金丝井然不乱,颇为奇特。外商更视为奇宝,竞相购买,价值昂贵。故常有人“将普通龟捉回洗净,置于缸中,久而也能生毛,或用藻类绿苔粘在龟背,冒充“蕲龟”,索取高价.

蕲龟喜食鱼虾、牛肉。清初顾景星《黄公说字》载:“日食去血牛肉四分。每岁雷动出蛰;雷收声入蛰。入蛰时,以绵裹其身,置筒中可不死。”蕲龟既是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良药,民间传说食用蕲龟可延年益寿。李时珍说,此龟“滋补方往往用之,与龟甲同功。”龟肉鲜品供食用,味甘、酸,气平、性温,无毒。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A、钙、磷、铁等营养物质,有滋阴补血之功。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并可用治阴虚、劳热、骨蒸、久嗽咯血、疟疾、血痢等症

蕲龟现在为数甚少。原因是,由于前些年治山治水,破坏了蕲龟的生活环境。近年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划定了保护区。( 黄冈)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黄梅 黄梅堆花酒

黄梅堆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梅堆花酒是湖北黄冈市黄梅的。

黄梅堆花酒

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大河镇、下新镇、独山镇、濯港镇、五祖镇、停前镇、杉木乡、孔垅镇、分路镇、新开镇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黄梅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黄梅堆花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梅政函〔2014〕147号

黄梅县地方标准:DB421127/T001-2014《黄梅堆花酒》(草案)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城福白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城福白菊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其产品质量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反复检测,其主要指标的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菊花。2008年,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首批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证明商标”的登记保护;2010年产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保健菊花之乡”;2013年获得“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据浙江大学的“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估,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达到2.52亿元。麻城福白菊主产于该市北部山区的福田河、黄土岗等乡镇,常年菊花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产量5000吨左右。基地亩平产值8000元左右,纯收入5000元以上,菊农单项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该市以福白菊为原料的加工和销售企业发展到15家。福白菊产业已成为该市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目前,福白菊产区的产量就占1/3左右,湖北麻城与浙江桐乡、江苏盐城并称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麻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

地域范围

采自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湖北省麻城北部山区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按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特定品质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湖北福田河产者为福白菊。

文化典故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开始栽培、种植菊花,其时主要用于观赏。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被中药界称之为“广谱抗生素”。麻城福白菊原野生于大别山一奇峰之上,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由福田河境内名寺纯阳寺道士移植于纯阳山周围,因这种菊花“净美香幽具驱邪之气”,被上山入寺的道教信徒移植到庭前院后,种植者初为观赏,后采之作茶、入酒,并逐步发现其药用、食疗、保健效果明显,被作为“药膳佳肴,饮中极品”。到明清,在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山西总督梅国桢、御史梅之焕等福田河籍高官名流的积极倡导下,福田河的一些百姓已经将菊花种植范围从庭院扩大到大田畈移栽,并摸索出了一套福白菊耕作、繁殖、烘制、储存的技术和经验。自此,麻城福白菊开始被当地-作为向上进贡的贵重礼品,并被精明的商人运抵金陵、开封等地高价出售。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成立,并转战麻城、红安、新县一带。福田河百姓将麻城福白菊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受伤了就用福白菊清理伤口,渴了就用福白菊煮茶饮用,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1957年冬季,时任-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回家乡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原属湖北麻城)时,到麻城福田河仙羊岩外婆家,就对外婆家的菊花茶赞不绝口,并吩咐警卫捎上几斤菊花带回南京饮用。解放后,菊花的种植和栽培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技术等鼓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向前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70年代,为小规模种植,作为中药材引种和推广,为民间观赏、药用阶段;70-80年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开始作为土、中药材进行推广的阶段;80-90年代,规模化种植,作为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扶持阶段;90年代初-2000年,探索积累生产技术,推广新技术,着力提升菊花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攻坚阶段;2000年以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科研课题的品牌打造阶段;

地域范围

麻城福白菊产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其中福田河镇为主产区,黄土岗镇、乘马岗镇、三河口镇、顺河集镇为零星种植区,共5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520.7平方公里,总人口29.1万人。产区位于北纬31°20′-31°40′,东经114°45′-115°20′;产区北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接壤,西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南与麻城市区接壤,东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壤。主产区常年菊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以上,总产量在2000吨以上。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是长江支流-举水河源头所在地,水质好,无任何工业污染,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过度的黄棕壤特征,土层深厚,保墒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碱解氮82ppm,有机磷11.9ppm,有效钾165ppm;pH值为6.0-7.5之间。菊花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之间的山丘河谷地带。产区位于大别山长江淮河分水岭南麓向阳地带,地貌顺大别山及其余脉之山势,由北向南逐级下降,其基本地形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这里谷宽丘广,冲、垄、畈犬牙交错,坡度为5-24度,海拔100m-1000m。

(2)水文情况:产区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南麓向阳地带,为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流经产区全境,有大、中、小(一)型水库共19座,年平均地表径流3.41亿m3。产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1.94亿m3/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产区菊花种植范围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源。

(3)气候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的麻北地区属亚热带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为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634-2249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112.2-1688.7毫米,全年无霜期237天。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适中、水光热同步等特征,非常适宜菊花的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据《麻城县志》记载,麻城福白菊因味甜甘美,又称甘菊,北宋时就有种植。从观赏到引种、从引种到大田移栽,直至大田规模化种植,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麻城市政府已将麻城福白菊产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菊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几十年来,先后由麻城市政府、福田河镇政府、麻城市福白菊产业协会组织了十余次“菊花文化节”、“中秋赏菊”、“菊花诗会”等专题宣传和推介等活动,全力打造“麻城福白菊”品牌。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环境及具体指标要求:产地环境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NY5116-2002)二级以上和饮用菊花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120-2002)的规定。杜绝产地及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废水、废气、重金属、废原生物等),基地应选择土壤肥力和水源条件好的耕地。具体产地环境指标要求为年日照数2249h,无霜期240天,全年≥10℃的平均积温5100℃。平均海拔410m,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年降水量1000mm-1200mm。成土母质为片麻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土壤pH值6.0-7.5。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82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规定;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长期种植选育出的红心大白菊、小白菊等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①母株管理。开花期选健壮、花好、无病虫害的植株标记,摘完花后剪茎,将根蔸挖起栽入育苗地,覆盖10cm厚的土渣肥或腐熟厩肥越冬。②扦插育苗。4月上旬,用茎基蘖芽育苗。选粗壮、无病虫的新苗,留顶叶及6cm-8cm的茎,节下剪成斜面,蘸生根粉溶液,打浆,稍凉干,按20cm×6cm的株行距扦插,苗床保湿保肥,当扦插苗高20cm即可移植大田。③移栽大田。5月上中旬,将大田整成畦宽100cm-120cm、沟深20cm-25cm的地块,施基肥,可覆盖黑地膜,按株行距40cm×60cm在畦面上打孔,带土移苗,每孔定植一株,加水保湿。④打顶培土。打顶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上旬,第二次在7月中旬,第三次在8月底前。当新枝长到30cm-35cm时,用泥土将枝条下部压实,培土时间不超过7月底。⑤水肥管理。梅雨时期及暴雨时要清沟排水,伏旱时期要灌溉抗旱。菊花孕蕾期需水量大,要及时灌溉。大田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倡使用菊花专用肥。⑥病虫害防治。提倡采取种苗、水肥等管理,实行小地块轮作种植,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按GB4285、GB/T8321.1-8321.7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①采收时间。菊花采收始于10月下旬,止于12月上旬,选择无雨天、露水干后采花。②采收标准。初花期,以胎花花瓣已经伸出花蕾、花瓣嫩黄微屈卷、花蕊没有外露为标准,可择优少量采收。其后头水花、二水花、三水花采收标准为花瓣洁白平直,花心有70%--80%散开。③鲜花采收分级。鲜花采收时应按等级分开放置,每等级均不得含杂质、泥花、虫花、病花。④加工。采收的鲜花不能挤压,要及时摊开阴干,进行加工。传统加工工艺分上笼、杀青、晾晒三个步骤,形成菊花饼状干货;现代加工工艺有蒸汽或微波杀青、烘烤两个步骤,形成朵状干货。产品加工技术规程执行《饮用菊花》(NY/T5121-2002)标准。

(5)生产记录要求:麻城福白菊生产全程规定以菊花专业户和加工企业为单位,全面建立产品档案。分品种建立生产日志,要分项记录重大气候因素、物候期、耕作措施、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情况以及采收的基地名称和加工生产日期,制作产品标签。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麻城福白菊花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单花朵大2-5cm,花瓣长约22-25mm,宽5-7mm,其总黄酮、绿原酸含量高,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2)内在品质量化指标:麻城福白菊总黄酮含量6.1-8.2%,绿原酸0.18-0.35%。

(3)产品质量标准及安全要求:麻城福白菊执行《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NY5119-2002)标准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12.30发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菊花商品质量等级按感官指标分级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等外级,均要求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2)包装:包装材料(包括内、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麻城福白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贮藏:麻城福白菊产品的运输、贮藏执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春药材

蕲春药材黄冈地处大别山南,农民历来有种植中草药的习惯。药材资源丰富,常用中草药不下于400余种。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出生在这里。蕲州在明代中期就是全国著名的中草药进出口港口和商埠,其药材“吞吐量为江淮之冠”。1996年国家确定蕲州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全国17个专业药材市场之一。蕲春县被列为国家杜仲、厚朴生产基地县,现有170余个药材种植场,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其中李时珍药特种植场,为全国重点药材种植基地。蕲州药材市场现有固定经营门店500余家,药材日吞吐量100多吨,日交易额60余万元。( 蕲春)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楚乡酒

罗田“楚香牌楚香酒”系湖北楚香酒厂生产。它色清透明、清香纯正、醇甜适口、窑香浓郁、回味悠长,为湖北品酒。自1982年以来一直蝉联湖北同类产品第一名,1984年以来一直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以来连续五届荣获湖北省消费者满意杯金奖。并曾获得1997年湖北省工业精品名牌产品展销会金奖、第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名牌酿造品称号等荣誉。

湖北楚香酒厂位于罗田县凤山镇义水河畔,始建于1952年,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现已建成曲酒、酒精、包装、食品饮料、矿泉水5个分厂,拥有白酒、酒精、大曲、滋补酒、果露酒、汽水、纸箱、矿泉水等8条生产线。白酒、矿泉水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武穴竹编

武穴竹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穴竹编”是武穴市传统名产,有着100余年的发展史,它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牢固而不显粗笨,精巧而不失单簿,富有装饰而不失繁琐”,以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海内外,被赞誉为“神州竹器之秀”。2010年7月,武穴竹编亮相上海世博会,倍受中外游客喜爱。

武穴竹编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武穴市武穴街道办事处、刊江街道办事处、田镇街道办事处、万丈湖街道办事处、梅川镇、余川镇、花桥镇、大金镇、四望镇、石佛寺镇、0寺镇、龙坪镇12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种源

淡竹 (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

二、原料栽培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m以下,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2%,pH值5.5至7.0。

三、原料要求

1.竹材:产地范围内2至3年生优质淡竹,去头弃尾,选用竹节长30cm至70cm的中间节,颜色、粗细均匀,竹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发霉、病虫害、花斑现象。

2.篾片(含水率5%至15%)

分 类 要 求

平面竹编 精编 选择表面1~3层,每层厚度小于等于0.3mm

立体竹编 细编 选择表面2~6层,每层厚度小于等于0.8mm

精编 选择表面1~2层,每层厚度小于等于0.5mm

四、关键技术要求

1.去青、破竹:采后48小时内必须去青、破竹。去青深度不超过0.1mm。

2.晾晒:均匀摆放,避雨,阳光下晾晒至黄。使其含水率与当地空气含水率保持平衡,维持竹条原有形状。

3.启篾:将破开后的竹条断面沿竹材的径向剖启。

4.匀丝:将启篾剖制的篾丝均匀地拉过匀刀,使篾丝的宽度和厚度保持均匀一致,并去掉附在篾丝上的竹纤维丝,保持篾丝的光滑。

5.煮染:篾片放入加有适量黄柏皮的1(1:200)中煮沸2小时,达到脱脂、除糖、防霉、防蛀、防裂的目的。根据色泽需要将染料(染料为纯天然中草药植物:红花、五蓓子、黄柏)加入沸水中,篾片染透达到所需色泽为止,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6.编织:平面编织按起头、编织、锁边三道工序进行;立体编织按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进行。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柔和,编织紧密、均匀;平面光滑、手感无毛刺;经纬比例恰当、图案清晰完整,层次分明;首尾衔接紧密、修边光平。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县 黄冈罗非鱼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目前在中国属少数鱼族,但它邓是一个前景辉煌的鱼族。英山县地热站与有关单位合作,将生物遗传工程在它身上进行科学试验,利用人工控制性别,使其雌雄互传,获得成功。罗非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非鱼属,该属有六百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十五种。罗非鱼最早于一九四六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一九五七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一九七二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一九七九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据统计,到一九八四年止,英山已向全国各地提供罗非鱼种一千二百万尾,其中不仅有生产鱼,也有科研用鱼

(1)罗非鱼的特点:罗非鱼食性杂,容易饲养,饵料来源丰富,生长快。当年的鱼苗,当年就可以长到五至八两。同时,它抗病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它适应性强,各种水域都能生长。此鱼性周期短,在温泉的条件下,一年能繁殖四到六次。再者此鱼不同于“四大家鱼”,其鱼卵的孵化是在雌鱼的口腔内进行,孵出仔鱼放出口外,若遇敌兽,雌鱼即将仔鱼吸入口腔内遁去,爱子心何其切也!除此之外,还具有雄鱼生长快于雌鱼的特点。但唯一的弱点就是不耐低温,当水温低于12℃时,就危及到罗非鱼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湖北境内,温泉就成了它冬季最理想的栖身之地

(2)罗非鱼的营养价值: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人说,“鳜鱼的肉,鲫鱼的汤,喝了此汤精神爽。”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

(3)罗非鱼的性别易转研究:英山地热站有关单位合作,对罗非鱼进行了人工控制性别的研究,使它由雌鱼变为雄鱼,又可使它由雄鱼变为雌鱼。经过多年的努力,找到了莫桑比克鱼二百零七尾。用它与本种雌鱼0,能获得百分之百的莫桑比克全雄罗非鱼。而莫桑比克鱼与尼罗罗非鱼0,亦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杂交全雄罗非鱼。转性以后出现了奇特的生长优势。莫桑比克全雄罗非鱼,比其菲桑比克罗非鱼自然群体生长要快百分之三十四点三,群体产量提高百分之四十四点二。杂交全雄罗非鱼比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生长平均快百分之三十八点八,群体产量提高百分之三十六点二。( 黄冈)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永河皮子

永河皮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河皮子

在红安县一些地方,一直流传着过年“做皮子”的习俗,“永河皮子”最具独特风味。春节临近,永佳河镇的皮子作坊又开始热闹起来,肉厚、香嫩的“永河皮子”成为人们团年饭里的一道特色佳肴。

黄豆制品皮子俗称“千张”,相传有两百多年历史。作坊豆香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作坊师傅说,制作永河皮子要经过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22道工序,只有不怕纷繁复杂和劳心费力,才能做出好的皮子,从豆粒到豆浆,再到豆腐脑和千张。

作坊师傅说,新鲜皮子晒干后可长期存放,用水泡开即可食用,老百姓十分喜欢吃,待客过节常买皮子作为下酒佳肴。

永佳河镇把豆制品加工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发挥资源优势,改进加工技术,豆制品加工业越做越大。目前,全镇有加工作坊120多家。其中有22家用豆渣养猪,又用猪粪作沼气池料,再用沼渣作肥种植大豆,循环利用,实现了种、养、加一条龙生产。

永河皮子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现辖行政区域。

红安县地方标准:DB421122/T008-2013《永河皮子加工技术规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