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凉山最好吃的特产 凉山最大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凉山最好吃的特产 凉山最大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8-16 14:12:32

一.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蒜苔

德昌蒜苔以粗壮、脆嫩、色鲜、香味浓。( 德昌县)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马铃薯面积列全国第四位,总产居第一位。

作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锋,凉山马铃薯已成为一面旗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我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剖析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农民钱袋子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1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凉山州17个县市,共计610个乡镇,3743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万公顷,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凉山州由于特殊的立体气候,在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冬、春、秋作。凉山州海抜1800米-2600米的地区是大春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马铃薯在凉山种植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少不得、生活离不得、经济发展缺不得的重要作物。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及高山蓄牧业发展是万万离不开马铃薯。凉山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是四川省马铃薯的重点产区,以2006年为例,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4.33%,总产占全省总产的20%,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10公斤,高39.05%,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471公斤,高47.62%。2006年7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现场会在凉山州的昭觉县、布拖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昭觉县、布拖县的两个万亩马铃薯生产现场示范作用。2008年11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又在凉山州召开,会上凉山州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中心、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昭觉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良种网室和豪吉集团昭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的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给领导们和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突现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2008年全州大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6万公顷,占大春马铃薯面积70%以上,大春马铃薯鲜薯单产由2004年每亩1418公斤提高到2008年每亩1577公斤,每亩增产159公斤。凉山州目前正打造西南最大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大县较多,全州17个县市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盐源、布拖、昭觉、越西、喜德、金阳、美姑、会东8个县,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品种选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凉薯系列品种(凉薯14、凉薯17、凉薯97、凉薯8号、川凉薯1号等),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08年销售量达到了12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

三. 四川省 凉山 布拖县 附子

附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附子的生长习性,基本与乌头相同,但只需240天左右生长期,只需经历须根生长发育期(从栽种至出苗)、叶丛期(从出苗至抽茎)、地上部分旺盛生长期和块根膨大充实期。附子喜气候温和、润湿的坝地生长条件,喜紫红混和油沙土。在疏松、肥沃、深厚潮湿的土壤中产量较高。乌头种子需低温湿润条件解除休眠,生产上如需用种子繁殖宜秋播,随采随播。种子千粒重1.3g。

多年生草本,高60-15Ocm。块根肉质,纺锤形或倒卵形,向地直下,每根再生侧根,上部周围有瘤状突起,下部有多数细小须根。茎直立,圆柱形,上部被短茸毛。单叶互生,坚纸质,叶片五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菱形或广菱形近羽状0,侧生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的小微柔毛,自茎顶或叶腋开蓝紫色花。??果长圆形,种子黄棕色,有膜翅质。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附子是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治风良药。现代研究表明,附子含生物碱和乌头多糖。炮制品含苯甲酰乌头胺或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或中乌头胺、苯甲酰次乌头碱或次乌头胺、棍掌碱,以及超微量的dl一去甲乌药碱、附子碱等成分。具强心、镇痛、抗炎、降低血糖、局部1及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临床上除传统配方治疗阴症水肿、亡阳厥逆、阳虚体衰、风寒湿痹、寒症腹痛外,含不同附子含量的附子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广泛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抢救休克等。本品开发潜力很大,现尚在深入研究开发。

布拖附子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500至3000m;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3%;土壤pH值4.5至6.0;耕作土层厚度≥20cm。

三、栽培措施

1. 种苗培育:采用子根繁殖,子根直径≥1.5cm。

2. 种植:每年11月中旬(冬至前)栽种,密度:3000至4000株/667㎡(亩)。

3. 施肥:每公顷每年施腐熟有机肥15至20吨。

4. 田间管理:次年4月早春苗出齐后补苗、除草、追肥。苗高约15cm左右时进行第1次修根,除去劣势子根,保留健壮子根1至3个。1个月后进行第2次修根和追肥。在第1次修根后约7至8天摘去顶芽,留叶片8片左右。6月至7月,每隔一周及时抹除茎节的腋芽。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5. 轮作:两年轮作。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布拖附子生长周期为330天左右,在9月(农历立秋前后)盛花期前采挖为宜,挖出泥附子,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

五、加工

1.以泥附子为原料,采用炮制加工的传1特工艺制成片型,分为白附片、黑顺片。

2. 附片生产工艺:

(1)白附片生产工艺: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泥沙,浸入食用胆巴1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起浸入清水池内3至5天,待附子皮色变黄为佳,捞起使用牛骨刀剥皮,压刀切制成厚约0.3cm的片,倒入清水池内浸漂,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止。取出蒸透,烘干或在草坪上使用传统竹笆晾晒干。

(2)黑顺片生产工艺: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泥沙,浸入食用胆巴1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起浸入食用胆巴1和清水混合池内3至5天,压刀纵切切成厚约0.5cm的顺片,再用清水浸漂,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止。取出蒸透,烘干或在草坪上使用传统竹笆晾晒干。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泥附子,表皮深褐色,个小多棱;白附片,无外皮,切面呈黄白色,表面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黑顺片,外皮黑褐色,切面呈暗红色,表面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

四.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桑椹

德昌桑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昌桑椹是四川凉山德昌的。

德昌桑椹

四川省德昌县永郎镇、锦川乡、老碾乡、乐跃镇、小高乡、麻栗镇、阿月乡、德州镇、六所乡、茨达乡、宽裕乡、巴洞乡、王所乡共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德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德昌桑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德府发〔2013〕17号

德昌元坤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DYK0001S-2013《德昌桑椹(桑果)》

五. 四川省 凉山 会理县 绿陶

绿陶

六.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泡椒鲜螺

该菜选用邛海野生海螺,配四川泡红海椒。

采用炒的烹饪工艺,使海螺吸收泡椒特有的滋味,成菜色泽鲜红,质地脆嫩,讲究火候,咸鲜微辣,为故乡明休闲庄特色菜肴之一,深受游客的喜爱。

七.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西昌大白胡豆

又名蚕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蚕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暧而温润,发芽期适宜温度22—25度,生长最适宜温度15—22度,喜生长于保水,排灌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西昌大白胡豆荚果大而肥厚,粒大,单株产量14克以上,百粒重为120—124克,亩均产量150—230公斤。西昌大白胡豆主要分面上于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冕宁等县市,现种植面积15—20万亩,年总产量体3500万公斤左右。历年来,西昌大白胡豆以其粒大质优的特点,一直出口外销十多个国家。用西昌大白胡豆加工的各类食品独具特色,如航天牌“玉带胡豆”以其润滑可口,酥脆香甜,味美等独特风味,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西昌)

八. 四川省 凉山 昭觉县 荞麦粑

将荞麦磨粉去壳后,可以做成煮、烧、蒸、烙、煎等各种荞粑。荞麦粉用冷水揉成团,做成直径5寸左右,一寸多厚,约一斤重的粑,放在开水锅里煮;贴在锅沿或用蒸笼蒸;埋入火塘里边烧,都可以。煮蒸的荞粑,彝语称“格觉”;烧的称“格夫”;烙的称“格饱”;烙饼熟后,再洒上冷水,压成团状,彝语称之为“格饱次”。荞麦煎饼则用温水将荞麦粉搅拌成糊状,倒入烧热的锅中,可以做成多层煎饼,彝语称为“格瓦”。荞麦粉还可做成荞麦凉粉、荞麦汤团等,彝族人可将荞麦粉做成多种多样的荞麦粑。

九. 四川省 凉山 会东县 手抓羊排

主料采用高山优质山羊肉,辅料为彝族特有香辛料,肉质细嫩软滑。

十.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昌米011

我州水稻插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由于凉山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所产水稻,米质优良,营养物质积累多,且单产高。凉山米历来久负盛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很多,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国优、省优米。昌米011,属禾本处草本植物,籼稻型。是凉山州农科所用IR26/成都晚粳//罗密欧/黎杂于1995年复合杂交育成的新品种。1992年获四川省首届“稻香杯”奖籼稻第一名。省优质米。该品种株高85厘米左右,生育期176—180天,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有效穗多,平均颖花113粒,实粒数84粒,结实率74%,亩产500公斤以上。谷粒细长无芒,浅黄色,糙米率81%,精米率66.9%,整米率63.5%,米粒品莹透明,垩白小。米饭柔软,冷后不硬,回味香甜,适口性极好。从米质上看,昌米011含蛋白质10.3%,直链淀粉14%,属高蛋白,低直链品种,较其它品种亩均新增产值品125.27元,每斤米价高20—30%。该品种主要分布在西昌、德昌等县市海拔1300—1700米的广大地区,目前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正在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 西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