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干板鸭是哪里的特产 风干板鸭是哪里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干板鸭是哪里的特产 风干板鸭是哪里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8-10 03:34:37

一. 安徽省 安庆 迎江 松兹板鸭

松兹牌板鸭系历史名产,纯天然绿色食品。精选优质麻鸭,运用传统生产工艺加工、腌制、露晒而成,具有造型美观,肤色乳白,肉嫩骨脆、咸味适中、腊陈芳香等特点。是宴席上的美味、馈赠亲朋之佳品。( 安庆)

二. 重庆市 江北 重庆酱板鸭

“酱板鸭”是重庆一绝名菜,是经三十多种名贵中药浸泡,10余种香料、经过风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具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之功效,是近期风靡大江南北的一种风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礼佳品。产品香、辣、甘、麻、咸、酥、绵适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腻,回味无穷,食用方便的特点。



板鸭的营养价值很高,属凉性,科学的食用具有滋润养胃,平肝去火,健体美颜,益气养血,除湿去烦,开胃健脾,醒目安神,活血化淤,滋阴益肾之功效,深受人们青睐,酱板鸭即可作为休闲小吃,又可作为洒席上的特色菜肴,开袋即食可品尝冷食的鲜美,加热可享受传统热食的风味,是四季养生保健、宴请宾朋尝鲜、走亲访友馈赠、看望病人、孝敬长辈的首选上乘美食佳肴。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乾州板鸭

吉首著名传统.早在清代就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凡到乾州的游客,都喜买几只品尝或馈赠亲友。乾州板鸭制作精良。精制好的乾州板鸭呈琵琶形,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肉质细,味香可口。乾州板鸭烹调时,先用冷水洗涤,切成小块不加任何佐料,入锅蒸熟,待肌肉离骨时即可食用,味美甜,为上等佳肴。

四.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板鸭

南康的名优之一,为宴中珍品。南康板鸭清心润肺,肉味鲜美。( 南康)

五.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石观音板鸭

清光绪年间石观音场(今观胜镇)一周姓大娘创制,时名“周板鸭”。制作工艺集腌、熏、卤于一体,选用仔鸭,剃除毛、血、内脏,切开腔骨,入缸腌制,然后重压24小时成板状,再经微熏后,放入有18种香料的卤水中沸煮而成。皮色金黄,肉嫩醇香,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味长耐嚼。( 崇州)

六. 湖南省 郴州市 汝城 汝城板鸭

“汝城板鸭”历史修久,县志记载有200多年历史。它肉质细嫩,香味可口,肥瘦适宜,食而不腻,不用调味,蒸熟即可食用,有独特的风味,是港澳市场久享盛誉的传统名牌产品。1983年湖南省农业厅举办全省板鸭品评,汝城板鸭名列第一。

制作方法:汝城板鸭由汝城麻鸭精制而成。要求形如叶,色如雪,无然腊味,浓香扑鼻。

1.催肥。宰杀前,将体重1.25公斤以上的麻鸭,公母分群,游牧一星期后,正式舍内饲养催肥。每天定时定量喂3餐,鸭舍光线要暗,时间需达28~32天。

2.加工季节要在入冬以后,以冬至为黄金时期,霜雪天为佳,气候越冷越好。

3.进行一般的宰杀处理后,去掉翅、爪、内肠等,然后用炒食盐腌制数天发酵后,一般晒几天即成板鸭。

七.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板鸭

浩田板鸭

沙县板鸭系传统名品,历史悠久。宋朝宰相李纲谪居沙县时,将沙县板鸭誉为禽肉之上品。该产品采用农家饲养的半番鸭制作,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用料考究。成品状若平板、色泽黄润、肉香味美,咸淡适中,清香不腻,不须加任何佐料,隔沸水蒸十分钟即可食用。产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美食佳肴,为宴宾待客、馈赠亲友之佳品。“沙阳牌”板鸭连续获省内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最佳新产品奖”、“最受消费者欢迎奖”、“最畅销产品奖”等10个荣誉称号。目前还开发出酱鸭、糟鸭、啤酒鸭、桂花鸭、鸭爪、鸭翅、鸭肫干等系列产品。全县年加工板鸭达300多万只。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