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黑龙江特产邮寄 黑龙江省土特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黑龙江特产邮寄 黑龙江省土特产品更新时间:2022-07-11 14:04:50

一. 黑龙江省 黑河 逊克 雅罗

雅罗

雅罗为冷温带平原区的上层鱼类。喜生活于清澈的缓流或静水水体,常栖息在水流较缓的江河、湖泊或静水中,游泳迅速活泼,喜聚群活动,尤其在春、夏水温逐渐升高时常活动于浅水处觅食,冬天水温降低在深水处越冬。为杂食性鱼类,以矽藻、丝状藻、水生昆虫等为食。一般3冬龄达到性成熟,雄鱼稍早。具溯河产卵习性。每年3月底至4月初解冻后桃汛期逆水溯河产卵。

二.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讷河 讷河水稻

讷河水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讷河水稻是黑龙江齐齐哈尔讷河的。

讷河水稻

讷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3505527

未加工的稻

三. 黑龙江省 鸡西 虎林 山野菜

主要有薇菜、蕨菜、黄瓜香、刺嫩芽、黄花菜、土当归、猴腿等十多个品种。蕨菜、刺嫩芽制作酸渍菜。近山地区生长四叶菜、鸭嘴菜、黄花菜、柳芽蒿、小根蒜、苣卖菜等。目前收购的有薇菜、蕨菜、黄瓜香、刺嫩芽、山花菜、土当归、猴腿等品种,销往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山麓地带的四叶芽、鸭咀芽、黄花芽、抑芽蒿、小根蒜、黄菜芽等也开始得到开发利用。( 虎林)

四. 黑龙江省 牡丹江 东宁 马鹿

马鹿,1980年野生动物普查时,境内有70只。马鹿栖息于混交林和森林草地,冬季在阳坡,夏季在高山或北坡林内,以草及杨、桦、柳的嫩枝为食。梅花鹿在牡丹江境内为数也较多,镜泊湖等地及一些山区已开始人工饲养。梅花鹿的经济价值较高,它的皮、肉、尾、茸、胎、筋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说一身都是宝。紫貂,是一种活动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野生动物,它的毛皮是一种珍贵和出口高档商品。我市宁安小北湖、尔站、横道河子一带均有它的行踪。它以鸟类为食,也吃些红松籽和野果,近年已开始进行人工饲养。

五. 黑龙江省 黑河 嫩江县 嫩江芸豆

嫩江芸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嫩江芸豆

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芸豆是一种可以使用的豆科植物,学名菜豆,俗称二季豆或四季豆。以嫩荚或种子作鲜菜,也可加工制罐、腌渍、冷冻与干制。

嫩江县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杂粮资源较为丰富,种植面积约63万亩,年产约12.5万吨。

六. 黑龙江省 佳木斯 抚远 鲫鱼

鲫鱼

鲫鱼,三花之一,又称鲫花,不是一般的鲫鱼,是江鲫。一般鲫鱼是梭子形,最多比梭子稍宽点。鲫花却是椭圆形,体形肥大,煞是喜人。一般的鲫鱼,鳞色灰黑,不起眼,鲫花却长的鳞色银白,美的耀眼。一般鲫鱼,半斤大的已经不错,再大,就不好吃了。鲫花大的能长到五斤,越大越好吃。鲫花体大肉鲜,可清汤,可煨汤,可清炖,可清蒸,可煎焖,可红烧,怎么做怎么好吃。

七. 黑龙江省 绥化 绥棱 草柳编

草柳编

草柳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可见的最早的草编制品是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礼记》载周代已有蒲草编制的莞席;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萱麻和蒲草编制的斗笠。秦汉以后,草编在民间广泛使用,出现了草鞋、草席、草扇及-等。汉至盛唐草编更趋发达,制品种类更加多样。柳编在明代已有生产,民间手工艺人用柳条编织成笆斗、提篮、簸箕等多种劳动工具。

草柳编在绥棱具有浓郁的发展基础。绥棱县的草柳编在建国后,历经50多年(即柳编制品时期、草编制品时期和草柳编特艺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种类不断增加,款式逐年变化,由过去的土筐、簸箕、鱼篓、草片、草辫子等单一产品发展到生产吊盘、提篮、花篮、鸟窝等装饰品和挂件10多个系列300多个特艺品种,从国内走向了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荷兰、东欧、日本、法国等地。

八.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昂昂溪 黑龙江黄鸡

黑龙江黄鸡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郊区广大农村和嫩江地区国营农场。近几年又向外扩展到大兴安岭、北安等地。全省数量较少,母鸡仅万只左右。这种黄鸡是卵肉兼用型鸡。是黑龙江省畜研所于1965年着手培育的。

黑龙江黄鸡具有抗寒性、耐粗饲、觅食力强、产蛋性能好、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这种鸡体躯长,胸突出,后躯发达。单鸡冠,冠、肉垂,脸呈红色,耳为白色,喙、胫、趾为黄色,羽毛为淡黄色,公鸡色略深。部分鸡的颈、尾或全身有凤羽花纹,尾端为白色。

黑龙江黄鸡产蛋性能好。在饲养管理较好的条件下,黄鸡年平均产蛋量为150枚左右,在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平均产蛋量为150枚左右,在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平均产蛋量为90枚左右。蛋重平均为54克。蛋皮为白色,黄母鸡生后200—230日龄就可产蛋。

黄鸡肉质鲜嫩适口。生后六个月龄的小公鸡或一岁的小母鸡,比同龄的来航鸡的肉质细嫩。据屠宰测定,180日龄的公、母鸡半净膛屠宰率平均为78.59%,250日龄公、母鸡半净膛屠宰率平均分别为81.4%和83.86%。

九. 黑龙江省 黑河 逊克 水獭皮

特点:张幅大,板质壮,毛针高,底绒丰厚细足,周身呈褐色,光泽柔润,腹部毛绒呈灰白色,尾部毛绒厚密,质量好。

功用:水獭皮针毛长短适中,紧密光亮,颜色素雅,耐磨沥水,绒毛细密平齐,有均匀的小弯曲,又称"菊花心",不易被水浸湿。用水獭皮制作的皮大衣、皮帽、皮领等,不但美观耐用,而且御寒性能强。身着水獭皮制的衣帽,风雪天在室外行走,雪花都不会往衣帽上落

十.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人参

镜泊湖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森林植被,植被,给中草药植物的滋生,提供了优异的的条件。黄芪、贝母、党参、刺五加等名贵药材比比皆是;最有名气的是人参。它可谓中草药之冠,居"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主根的上部,圆得好象人头,支根叉开成"八"字形,犹如人的胳膊和腿,类似人体,故称人参,土名叫"棒槌"。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手,主要生长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体里。株高可达六厘米,叶为掌状复叶,轮生在茎的项端。第一年生一个叶柄,三个复叶,叫"三花";两年后生五个复叶,如伸开的手掌,叫"巴掌";第四年开花,为伞状花序,开在茎的顶部,呈淡绿色;果实是红色球状,犹如一团红玛瑙,直到第七年,长出六个"巴掌",也叫"六品叶"。人参每年夏季开花,秋季果实成熟,山参的种子落地,需要二十至二十二个月才能发芽,经过四十到五十年的时间,才能长到一两重。一两山参的价格比一两黄金还贵。所以,人们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按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算)。

上山挖参,叫"放山",也叫"采宝"。从前,镜泊山区的"放山"人,一般都结成伙,采参时,每人间隔三米左右,列成横队,用"索拨棍"拨拉草丛,仔细寻找。当有人发现人参时,立即高喊:"棒槌!"伙伴们马上应一声:"快当!"便函迅速地跑过来,先用一条两头拴铜线的红线把人参茎拴上,然后,铲去周围的杂草,用木器掘出土,再用竹签慢慢剔除根须音的余土,一直挖到三尺多深,才能托出一个完整的人参。

关于人参,镜泊湖一带民间淬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有的说:人参是一个带着红兜肚的胖娃娃;有的说,人参是一个头簪红花身穿绿袄的小姑娘;还有的说,人参化成了一位银须飘洒的老翁......他们都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为穷人解脱苦难。对人参的药物作用,人们也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说吃了人参能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等等。人参的确是一种极为名贵的药材。

我国最早发现人参的药物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疗效就有所了解;明代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人参能补五脏,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寿。到了近代,据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人参甙,有刺激中脑、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可促进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还含有糖6甙类、人参单宁等,对刺激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糖都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它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良药,也是宇宙飞行保健的佳品之一。

人参应用的范围广,价值高,生长的却极为缓慢,再加上不断的采挖,山参就越来越少了(现在每年全国只产几千两)。我国早在三百年前,便开始了人工栽培,人们把这种人参叫园参。镜泊山区的参园很多,给湖光山色增添了不少光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