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昭通马树特产作文 我家乡的特产作文昭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昭通马树特产作文 我家乡的特产作文昭通更新时间:2022-07-09 08:53:02

一.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盐津蚕桑

    昭通市蚕桑生产的历史,应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据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记载,公元前670年前后,朱提杜宇(今昭通人)创建蜀国时期,就教民发展蚕桑生产。清时,黄土瀛、林绍年任昭通知府,推广福建栽桑养蚕的经验,对本地区蚕桑事业的发展,直到了积极的作用。民国2年(1913),大关、盐津等县,为了推广蚕桑生产,还办过蚕桑班,在城乡招收学生,教以栽桑饲蚕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1920年前后,盐津、镇雄、威信、绥江、彝良、永善等县的一些农村,蚕桑生产取得了新的进展。盐津县龙潭、滩头等乡,栽种桑树十四、五万多株,年产蚕茧万余斤。镇雄县东、南各区,农村妇女均植桑三、五株,春三月饲蚕作茧,作纺纱织带之用。威信县落亥、夏家屯、斯文铺、长官司等地,每年所产生丝,留一部分自用,蓁运往四川省销售。绥江县农村广泛栽桑,年产生丝10.5万市两,运销四川、昆明等地。1934年,永善、绥江、彝良、镇雄等4县养蚕专业户达3000多户。盐津县蚕茧加工后的生丝,曾一度远销缅甸、印度等国际市场。到1947~1949年,全地区蚕茧生产处于没落时期,年平均产量不过1万公斤上下。(昭通)

二.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粗榧

津、彝良等县,生长着一种抗癌奇树三尖杉。三尖杉又名粗榧,是裸子植物三尖杉科三泵杉属的常绿乔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三泵杉全株含有抗癌生物碱,以树皮和根皮含量最多。从树皮提取的总碱中分离出9种生物脂碱,其中粗榧碱、异粗榧碱、高粗榧碱、去氧粗榧碱的制剂,临床治疗急慢性粒细胞养活白血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三尖杉提取物不能抑制某些癌细胞的生长,对肺癌、茶花胎、胃癌、上凳窦癌、食管癌、淋巴癌及其它恶性肿瘤,都有一定的疗效。由于三尖杉脂碱治癌效果好。因此,三尖杉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三. 云南省 昭通 威信县 昭通金帅苹果

云南引种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苹果品种树。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温带果树。金帅又名金冠,原产美国。1910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国大连栽培。1940年,昭通人吴敬漪从四川成都购150株,栽于昭通洒渔乡。今昭通地区果技站仍保存当年栽的正常结果树70余株。该品种适宜较冷凉少雨的地区栽培,以年均气温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适。果实9月上旬成熟。具有丰产稳产特性。金帅果实平均重180克,长圆形。低海拔地区栽培的果实扁圆形。果皮底色黄绿,成熟后金黄色。肉质细,味偏甜,有芳香,宜鲜食,易生果锈,贮藏后会发绵。已引进全矮生和脱毒系无锈品种。80年代以来推广的色红、果肉甜脆而耐贮运的红富士品种,已逐步取代金帅成为主栽品种。1997年昭通地区种植1万余公顷,产苹果2936吨。

四.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洋芋

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云南是我国种植马 铃薯较早的省份之一。清代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中说:“阳芋,黔、滇有之。绿茎青叶,疏密、叶大小、长圆形状不一,根多白须,下结圆实,压其根则根实繁如番薯,茎长则柔弱如蔓,盖即黄独也,疗饥救荒,贫民之储,秋时根肥连缀。味似芋而甘,似薯而淡,羹臛煨灼,无不宜之。叶脉如豌豆苗,按酒倄食,清滑隽永。开花紫筩五角,间有青纹,中擎红的,绿药一缕,亦复楚楚。山西种植为田,俗呼山药蛋,尤硕大,花色白。闻终南山岷,种植尤繁,富者岁收数百石云。”文中并绘有阳芋的素描图,就是马铃薯,这是中国马铃薯栽培史上的第一张马铃薯形状素描图。按此记载,公元1848年已有不同品种,农民已采用培土、压蔓提高产量的栽培技术,据此可推断公元1848年以前云南就已引进马铃薯栽培。

马铃薯在云南广泛地被称为洋芋,其引进栽培无疑对全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土壤贫瘠、缺乏灌溉的丘陵和高寒冷凉山区不适宜水稻种植,甚至不适宜玉米生长的地方种植马铃薯亦可获得较高产量。这对于解决广大山区人民的温饱和发展山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马铃薯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云南省已发展成为中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区。

云南昭通属滇东北马铃薯生产主要片区之一,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马铃薯淀粉积累。昭通市种植马铃薯是明末清初开始的。所产马铃薯个大,表面光滑,淀粉含量高。

自马铃薯在昭通市栽种后,不仅“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同时,使原来的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逐渐成为农业耕作区。1990年,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0万亩,折合主粮18863万公斤。昭通是云南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2004年全市的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70万亩左右,年产量150多万吨。其中,脱毒马铃薯播种面积有108万亩,产量100万吨以上。丰富优质的原料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实现加工企业的原料专业化、产品多样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昭通洋芋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果、煎洋芋饼、炒洋芋丝、炸洋芋片、粉蒸洋芋、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以马铃薯作原料的菜蔬中,一般常见的有土豆丝、土豆片和土豆淀粉等。油炸土豆片脆而不嫩,香酥化渣,并富含维生素C和铁、锌等矿物质,对预防贫血病和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均有好处。土豆淀粉又称洋芋肴的调味品。在食品工业方面,还可以加工为葡萄糖、果脯、糖浆等。

昭通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 云南省 昭通 绥江县 绥江米线

米线,是云南著名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正宗且味美。口味独特,物美价廉,浓香的热气与鲜美的味道,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米线主要以汤、肉片、米线再加佐料做成,以细白、有韧性者为好。佳佳香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一品香米线具有集美味、鲜美、清香、爽口、软糯于一体,色香味俱全,同时具有滋阴补阳和补血的食疗功能。来往行人,即购即吃,甚为方便。其特点突出:原料制作上和工艺上有区别于其他品种米线。不含任何添加剂。食用起来口感细腻,入口绵滑,嚼之筋骨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采用祖传秘方,味道鲜美的高汤与众不同,看着油花微澜,肥而不腻。汤中配有大枣、枸杞等三十余味中草药,辅以上等大骨熬制,浓香四溢。具有补气、滋补、健身之功效。


辅料在传统基础上又特别研制了酸菜、辣椒油、肉馅等十几种调料,使其汤味鲜甜,肉质香嫩,同时也可按个人爱好不同添加调料。

六. 云南省 昭通 彝良县 黄草

石斛,又名黄草。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中药学方面,《本草通玄》说“石斛甘可悦噪,咸能润喉,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M《本草纲目拾遗》载:“以石斛代茶,能清胃火,除虚热,生津液,利咽喉。”主要用于肺胃阴伤、虚热口渴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其清咽护嗓作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据中药报介绍,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保嗓药,即每日饮用石斛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等也常肥用石斛为原料的饮料。现在全国为数不多的产量中,昭通市生产的石斛,因质地优良,尤受市场的欢迎。

昭通市石斛主产于彝良、威信等县。为适应市场需要,除重视这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逐步创造条件,进行人工栽培,发展石斛生产。

七. 云南省 昭通 盐津县 盐津李子

李子,是蔷薇科植物李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8月间采收成熟果实,洗净,去核鲜用,或晒干用。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


【营养分析】


1. 促进消化:李子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为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的食疗良品;


2. 清肝利水:新鲜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之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大有种益;


3. 降压、导泻、镇咳:李子核仁中含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药理证实,它有显著的利水降压作用,并可加快肠道蠕动,促进干燥的大便排出,同时也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4. 美容养颜《本草纲目》记载,李花和于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泽”,对汗斑、脸生黑斑等有良效。

八.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石膏

石膏在国内主要用于水泥工业,作硅酸盐水泥(波特兰水泥)的缓凝剂。今后还将大量用于石膏建筑制品,用于制造印花墙板、窗框、窗台、台阶、墙檐等建筑材料。此外,石膏还可用于土壤调节剂、肥料、农药、造纸、油漆、橡胶、塑料、纺织、仪器工艺美术及粉笔、医药等。昭通市的主要矿区有:鲁纳田石膏矿区、大宝厂石膏矿、务基石膏矿区、回龙坝石膏矿区、河口石膏矿区。( 昭通)

九. 云南省 昭通 镇雄县 昭通酸辣饺面

昭通酸辣饺面,是一道起源于云南昭通的美味小吃。饺即馄饨,面是细如发丝的面条。馄饨皮的面条都是用面粉加鸡蛋和成面团后人工擀制的。


薄如蝉翼的馄饨皮和细面条,口感细腻,鲜香,嚼之有劲润滑。

十.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洋芋全席

滇东北一直是被历史所卷积的一块沃土。神奇的大自然在此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以致于每个人都喜欢的美食,在此也是一种被大自然所眷顾的馈赠。

昭通的洋芋全席,的的确确就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带来的是一代代人的福祉和感动。本来洋芋在云南很多地方出产,而以昭通的最为有名。

据清代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可推断公元1848年以前云南就已引进马铃薯栽培。 在云南,“吃洋芋长子弟”(子弟意指英俊、漂亮)是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作为洋芋最为有名昭通,吃法甚多、做法易学,常见做法有吹灰点心、炸洋芋片、煎洋芋饼、干焙洋芋丝、炒洋芋丝、红烧洋芋、老奶洋芋、凉拌洋芋、酸菜洋芋汤、洋芋焖饭、洋芋圆子……

在昭通,可谓“无洋芋不能成菜”。洋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人赞誉它是“地下苹果”。洋芋在北方又叫“山药蛋”,但有些地方的洋芋又麻又嫩,不知是否芋种和土壤的问题,为此,那些山药蛋都被打成了淀粉或干脆卖掉,换几个零钱。昭通人却对它情有独钟,甚至把它当成主食。乡下走走,热情的主人总会把洋芋作为第一道迎客的佳肴端上桌来,看着那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熟洋芋和喷香可口的蘸水,就由不得你不动筷子了。城里的餐桌上,洋芋丝也是铁定要上的菜。昭通人常会说这样一句口头禅:“吃洋芋长子弟。”(意指英俊、漂亮)可见其美味和知名度。

昭通人偏爱洋芋,也许和从前的艰难岁月有关吧,在举国上下都经受饿饭的日子里,洋芋对昭通人恩施,救活了无数饥饿的人。洋芋对贫穷而质朴的昭通人来说,是另外一种骄傲。每年夏天,在热浪滚滚的田间,总会出现翠绿一片。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仿佛觉得自己走入了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洋芋苗苗,你们城市怕是见不到这样的盛景吧!” “今年雨水不济,全靠这洋芋填肚子。别看开春以来滴雨未下,可每亩挖上个1000多斤没问题。这可是咱老百姓的救命蛋啊!”在一旁的老农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说话间,他们脸上的“沟壑”也顿时平坦了许多,仿佛已经看到了土层下茁壮成长的洋芋蛋蛋。

如今的洋芋,早已成为餐桌上五花八门的美食特色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