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明光自来桥特产 明光土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明光自来桥特产 明光土特产专卖店更新时间:2022-07-08 13:09:35

一.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安徽白薇

安徽白薇:气微弱,微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具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肿毒等症。主要分布于滁州市、明光市和来安县,量多质好。

二.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京山县国宝桥米

桥米,是传统的名品,早在明嘉年间就被嘉靖皇帝定为贡米,这种米具有颗粒长,感观好,光洁透明,可口不腻,喷香扑鼻,能增加食欲,是宴请宾客的佳品。

三.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古沛西瓜

明光古沛西瓜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古沛镇的。明光市古沛镇是一个具有西瓜种植传统的西瓜生产大镇,去冬以来,该镇转变思路,变“大路西瓜多生产”为“精品西瓜创品牌”。念好“早”字经,做好“创”文章,大力扶持大棚西瓜生产。同时,主动对接超市提升档次。西瓜上市时间提前20多天,亩均效益提高了3500余元。

明光市古沛镇1.8万亩西瓜喜获丰收,目前西瓜日均外销几十万公斤。

古沛镇今年西瓜种植面积由去年1500亩猛增到18000亩,镇里还为瓜农举办了18次西瓜种植培训班。由于瓜农掌握了种植技术,今年18000万亩西瓜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为让瓜农既丰产又丰收,早在6月初,镇里就派出经纪人前往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地进行了解行情,帮助瓜农给西瓜“找婆家”。 6月下旬西瓜一上市,各地瓜商就纷至沓来。

四.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汛桥食用菌

产品名称:汛桥食用菌

产品产地:台州临海

产品特性: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产品功效:能降低血脂、胆固醇、清除血壁的粥样血脂沉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除自由基、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血栓形成、还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简介:汛桥的食用菌生产是以峙下片、汛桥片的10多个村为生产基地,共有生产农户100多户,生产的食用菌有金针菇(黄菇、白菇)、平菇、蘑菇、猴头菇等。年栽培220万袋,总产鲜菇1815吨,年产值580.5万元。汛桥的食用菌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猴头菇加工产品曾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地,食用菌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各种氨基酸(含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常食之有提高肌体免疫力之功效。

产品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岁月。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关于菌类的栽培。在2000年前的史料中已有记载,《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有对获各的记载,称为"千岁松根,食之不死";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谈到"紫芝"可以像豆类在地里栽培。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等症,并根据菌盖色泽,评述品质高低。6世纪贾思辨的《齐民要术》"素食篇"中详细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7世纪段成式写的《西阳杂俎》中,有关于竹荪的描述。苏恭等人著的《唐本草注》中记载了"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的原始木耳栽培法。唐代韩鄂编的《四时纂要》中,则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用烂构木及树叶埋在畦床上栽培构菌的方法。"种菌篇"还对菌子的种植、管理、采收、于藏以及菌的有无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体叙述。南宋陈仁玉撰写了第一部《菌谱》,其中对侧耳作过"五台天花,亦甲群汇’的评述。还对浙江东南部十一种食用菌列述了名称,并对它们的风味、生长习性和出菇环境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一时期我国人民认识和利用食用菌知识进步很大。在西方国家中,希腊有一名医师在公元1世纪提出用木屑在畦床上栽培杨树鳞耳的方法。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一位名医用这种方法栽培成功,后来大力传播。虽然这些办法比较原始,但它具体记载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知识的渊源,具备了为后来半人工栽培的雏形。这一阶段从技术上考虑,完全是靠食用菌的孢子漫天飞,天然生产,人们只是认识了现象,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抱子飞扬,天然生长"。这就是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

五.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朝廷桥米

京山县孙桥镇余家沙坡村六组与蒋家大堰村六组之间,有一蒋家大堰,灌溉着附近一条山冲的一百二十多亩稻田,出产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质重,或蒸米饭,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喷香馋人,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较“691”中稻为糍,比“国际稻”见香,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且出米率非常高,能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历史上曾是朝贡皇帝的御米。
据传嘉靖降世时,啼哭不止,老兴王一家惊恐万状,出榜招医。恰好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到此,揭榜进府,伏在嘉靖耳边说:“莫愁,莫愁!贫道为你去寻粮食。”嘉靖当即止住了哭声。真武大帝走遍了承关府衙(即今钟祥县城)周围山头田地,皆不如意,最后选定了京山城西的这条山冲,用脚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成了几十块田。当嘉靖开始吃饭时,果然只吃这山冲产的大米,以后进京当了皇帝,仍一直吃这里的米。这几十块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灾害,总产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是由于皇宫中添人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将它取名“巧米”。因产地孙桥与此谐音,被叫成了“桥米”。
桥米的生长,要求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它只能以“阳西早”高杆稻种进行繁衍,任何其它良种繁殖的后代都会发生变异。它还有产地不扩散的特性,哪怕是在桥米之外的一箭之地,经过严格挑选的桥米种子也生长不出桥米。一九七二年,桥米在广州交易会上展览,受到国际客商的青睐。
近年来,京山县抓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引导当地农民大力推广优质稻的发展种植,其米质与桥米相差无几,朝廷桥米公司选择地理、水土条件好的地域,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了8万亩专用原料基地,基地农户按照公司指定的品种,按照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行种植。使这一专为皇帝贡米的桥米,走进了千普通百姓家。

六.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笪桥黄瓜干

笪桥黄瓜干是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笪桥镇的。化州笪桥黄瓜干(巴瓜)扁薄、色黄白、味甘、淡甜爽脆,风味独特,是人们夏天最佳的菜品,茶楼酒家的美食。

在整个粤西甚至于全省,当提及黄瓜干,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化州市笪桥镇。至于该镇何时开始种植黄瓜已无据可查,但仅制成黄瓜干这一传统工艺都已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就连笪桥镇的名字都与黄瓜有关。笪桥圩建于明末清初,当时,圩前有一条小河环绕,人们以竹木搭桥过河趁圩,而在小河两旁则常见有用竹笪晾晒黄瓜,久而久之,用竹笪晾晒黄瓜子桥边已成风景深印人们脑中,于是便有了笪桥名字。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笪桥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春季、冬季种植40天可收获,收获期为一个月左右;夏季、秋季种植30天可收获,收获期为一个月左右,以春季产量最高。目前,全镇年种植黄瓜超万亩(含复种),年产黄瓜干1600多吨,年产值达3千多万元。

笪桥种植黄瓜及加工制作黄瓜历史悠久。其种植的黄瓜,体形通直、端正、饱满、均匀,味甘性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妙制配菜,味道香甜可口,是群众家常喜爱的菜品。同时,它更是制作“笪桥巴瓜”的原料,经加工制作出来的黄瓜干(巴瓜)扁薄、色黄白、味甘、淡甜爽脆,风味独特,是人们夏天最佳的菜品,茶楼酒家的美食。

笪桥黄瓜干作为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农产品,早已声名远播,现在已实行种植基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科学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环保产品,成品供不应求。

七. 山东省 枣庄 台儿庄区 涛沟桥大米

涛沟桥大米,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邳庄镇东部,一条河流由北向南汇入大运河,这条河就叫涛沟河。一桥飞架,桥西有一村,名涛沟桥村。涛沟桥村生产的大米远销省内外,据传说在清朝时曾做为贡品。

涛沟桥大米产量高、品质好,与当地的土壤、水质和气候有关。涛沟河和运河交汇处洼地长期以来积聚成了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土层深厚,无障碍层次,潜水位高,不易漏肥水。再就是灌溉水源为未被污染的运河水和涛沟河水,水质特别好。加上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时长,每年的4至6月份平均为200小时,特别是5月份光照时数最多,这正是秧苗发育时期。8至10月份每月平均光照时间在170小时以上,占全年光照时长的25%,而这段时间正是水稻生长、扬花、灌浆、成熟的时间。当地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化。

涛沟桥一带有着种植大米的传统,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生产出的涛沟桥大米颗粒饱满,晶莹亮丽。蒸出的米饭软硬适中,吃起来粘筋有韧劲;熬出的米汤洁白汁浓,清香可口。

八.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女山湖大闸蟹

女山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女山湖大闸蟹,乃安徽省明光市一绝。自古以来,女山湖渔民一家大小常年就住在船上,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见,螃蟹在女山湖悠久而深远的历史。

明光市是明皇故里,女山湖是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150万年前由岩浆喷发而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之一。据农业权威部门提供的调研材料,湖内浮游生物很多,水质清澈透明,又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蟹、鱼、虾等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湖内养蟹不用人工投饵。女山湖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脂肪、无机盐、糖类、维生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份。食之,给人以极大的享受。当地民间常说“一盘蟹,顶桌菜”,倘若吃饭先上蟹,所有菜品都会被这大闸蟹抢了风头,食了蟹再品尝其他菜,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1999年,“女山湖大闸蟹”正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随后多次被农业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河蟹协会等推荐为名优产品: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授予“女山湖大闸蟹”名牌产品;2007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女山湖大闸蟹”为绿色食品A级标准并通过续展;2008年农业部授予“女山湖大闸蟹”名牌农产品称号;2008年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女山湖大闸蟹”安徽省著名商标并通过续展;2008年取得安徽省科技厅“河蟹产业化提升养殖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科技研究成果;2011年“女山湖大闸蟹”荣获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名牌产品;2012年“女山湖大闸蟹”荣获“辽河杯”全国河蟹大赛金奖。

目前,明光市已拥有“中国河蟹之乡”、“全国水产百强县”、“国家重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水上明珠”等美誉,女山湖优质水产品年产量突破20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近三年来,女山湖大闸蟹每年总销售额均超5亿元,2012年总产值突破6亿元,养殖面积达15万亩,示范带动市内近2万名渔(农)民从事大闸蟹养殖,产品畅销中国沪宁杭、厦深穗、港澳台以及新日韩等东南亚国家,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重大贡献。

女山湖大闸蟹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水域,北纬32.9°-33°,东经118°-118.2°,总面积约1万公顷

明光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女山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明政秘〔2013〕92号

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YSC001-2013《女山湖大闸蟹养殖技术规范》

九.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泊岗银杏

泊岗银杏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泊岗乡的。泊岗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发展银杏生产,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全乡银杏种植面积曾达万亩(全乡共22平方公里),被誉为安徽银杏第一乡。

泊岗土质、水质、气候、环境适宜银杏树喜阴怕涝的银杏生长特性。金秋时节走进泊岗,走进绚丽画卷,走进金色梦乡,领略银杏的特殊美景,欣赏银杏的特殊生态,感受银杏的特别韵味,你会觉得金泊岗溢彩流光,金1人,纯黄耀眼;金泊岗会给你留下美好印象,满目金色,满心希望。

目前,泊岗乡银杏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乡银杏栽植面积近万亩,定植树苗40万棵,其中百年以上的大树1棵,50年以上的大树160余棵,直径为15公分以上的2万棵,每年树苗、树叶、果实和加工产品销售金额达1000余万元,预计五年以后,全乡银杏总价值将超过10亿元。

十.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明光绿豆

明光绿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光绿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明光绿豆:产于明光镇。所产豆粒大而整齐,色泽鲜明,绿如碧玉,晶莹光亮,皮薄易烂,汤色清绿,气味清香。其营养价值高。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本品早在1920年即开始出口。

明光绿豆是安徽省明光市驰名中外的名优,简称明绿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当地的劳动人民自古就有种绿豆的传统和经验,由于明光市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较长,再加上土壤多为沙壤土、黄白土、马肝土,其爽水性能好,因而对绿豆的生长极为有利。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绿豆,具有色泽碧绿、粒大皮薄;汤清易烂、清香润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其品质为全国之冠,享有“绿色明珠”之美誉。据有关部门对明绿豆的成分检验,每千克明绿豆含粗蛋白质25.26g,粗淀粉54.24g,钙977.8㎎,铁43.62㎎,磷417㎎,锌22.26㎎,硒7.47ug以及大量B族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超过国家规定的出口标准。

明光绿豆自1915年左右开始对外出口,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多次在国内外名优产品展销会中获得金奖。可作粥、饭、磨粉制粉丝、粉皮及精制各种豆沙糕点。浸水发牙称豆芽,为菜中佳品。煮成豆汤为夏季清凉防暑饮料。酿造的明绿液曲酒,风味独特。明光绿豆现注册商标为“嘉禾凤“牌。

明光绿豆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明光市明南街道、明东街道、明西街道、管店镇、三界镇、石坝镇、涧溪镇、苏巷镇、桥头镇、古沛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