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我爱家乡河南南阳的特产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南阳三年级作文3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我爱家乡河南南阳的特产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南阳三年级作文300字更新时间:2022-07-07 00:59:40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红薯

南召红薯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南召县红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秋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平均亩产鲜薯17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鲜薯17万吨。全县16个乡镇均有种植,以太山庙、小店、留山、白土岗、城郊等乡镇居多。红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虫害,南召县红薯种植绝大部分在丘陵区和山区,这里的土壤没有污染,水质纯洁,向阳利水,自然隔离带好,基本上没有病虫害,种植过程中除施用少量化肥外,一般不施用农药,红薯的加工过程一般都是简单的物理过程,不添加化学试剂,因此,南召的红薯是无公害的安全食品。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南召县在红薯种植上加大了新品种选育推广和新技术投入力度,大面积引进推广了优质脱毒红薯新品种,推广了地膜育苗、地膜种植、安全贮藏、黑斑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使红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地毯

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
地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以手工地毯著名,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有实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由于维、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逐渐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
地毯采用优质的纯羊毛,再经过选毛、洗毛、梳毛、染色、织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质优良、技艺独特、图案典雅的特点,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工艺品。
地毯是用棉、毛、丝、麻、椰棕或化学纤维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盖物。包括手工栽绒地毯、机制地毯和手工毡毯。广义上还包括铺垫、座垫、壁挂、帐幕、鞍褥、门帘、台毯等。新石器时代人们用兽毛捻纺成线,编织成粗厚的毛织品,用以铺地。

中国东汉墓出土的地毯残片为典型的手工栽绒地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促进中原地区地毯生产。元代由于蒙古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所以地毯生产比较发达,宫廷下设地毯作坊。明清时期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在继承传统地毯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织锦、刺绣艺术的特点,创造出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并且一直流传。20世纪,北京、天津建立了生产出口地毯的企业,成为中国地毯的重点产区。

世界手工栽绒地毯的传统产区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各个国家。自1720年英国首创布鲁塞尔地毯织机,机制地毯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机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99%,手工地毯仅占1%。地毯分类方法很多,按制造工艺分有手工栽绒地毯、手工编织平纹地毯、手工簇绒地毯、手工毡毯、机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祷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丝毯、黄麻地毯、化学纤维地毯等。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南阳玉器

南阳玉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说南阳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阳人引以自豪的“镇市之宝”,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亦称为独玉。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南阳市卧龙区有一座山叫“独山”,是卧龙胜景之一。独山腹蕴珍奇,盛产美玉,又称卧龙独玉。 独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独玉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又被国内外收藏家誉为“南阳翡翠”。

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这样形容独玉:“其宝利珍怪,金彩玉璞,随珠夜光……”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存放了一件“渎山(独山)大玉海”,系元帝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器物,为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原料即是独玉。还有一种说法,“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就属于独玉类。史书上记载,和氏璧为白玉,而独玉有一种叫“透水白”,该品种极为珍贵。再有,历史上楚国都城位于现在南阳市淅川县,拥有和氏璧的卞和又是楚国人。当然,和氏璧为独玉的观点,因无实物只能算作推论。

南阳玉雕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都是独玉,古时候只作为贡品或为达官贵人所独享。而今发展成为装饰品和生活器皿,走入寻常百姓家。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在卧龙区独山、镇平石佛寺,可谓“村村机器响、家家琢玉声”,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

玉雕品种颇为丰富,可分成人物、花鸟走兽、山水景观、亭薰、小挂(玩)件等几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今人艺术形象;花鸟走兽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以及狮、象、虎、牛、马、猴等;山水景观大多反映峰壑瀑林、小桥流水人家等古诗意境;亭薰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小挂(玩)件就多了,有数百种,多反映吉祥如意、保估平安的内容。雕刻技法分花活儿、素活儿两类。花活儿如花薰、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素活儿如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在继承传统雕刻技法之上,融汇国画写意风格,逐步形成“花活儿以技取奇,素活儿以色显贵”的特点。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南阳鹿茸血酒

紫山长虹鹿场是一个集梅花鹿养殖和鹿副产品生产、深加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其特色产品鹿茸血酒是含35%酒精的营养保健酒,宝石红色,澄清有光亮,香气悦人和谐,醇甜柔和,余味舒畅绵长。具有抗疲劳、耐缺氧、补肾壮阳、调节神经和体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营养保健成份丰富。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神仙凉粉

神仙凉粉是荆紫关镇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清热解素,杀菌抗癌;是用境内猴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了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关于这种凉粉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老家连遭三年大旱,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灾民,成群结伙地向山外逃荒。途中遇一位神采奕奕的老奶奶,用拐杖挡住他们的去路,和善地说:“你们不必逃荒,荆紫关镇北猴山上有一种树,叶子能做凉粉,糊口度日不成问题。”接着她教大伙如何辩认叶子,如何制作凉粉。说罢驾一朵祥云腾空而去。众多灾民方知是神仙点化,便跪地叩头“多谢神仙救命!”
灾民们返回家园后,按照神仙指点的辩认方法,采回了叶子,又依照神仙教给的制作步骤,果然做出了凉粉,度过了灾年。因这种凉粉为神仙点化,故称之为“神仙凉粉”。
其具体做法是,将采回的新鲜叶子淘净,空水、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神仙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凉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灾民们返回家园后,按照神仙指点的辩认方法,采回了叶子,又依照神仙教给的制作步骤,果然做出了凉粉,度过了灾年。因这种凉粉为神仙点化,故称之为“神仙凉粉”。
其具体做法是,将采回的新鲜叶子淘净,空水、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匀;再掺凉水搅拌,使其不烫手为宜,接着双手双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布袋过滤盆中,待冷却后即成凉粉。神仙凉粉用刀片打成小块,浇上油泼辣子、醋和蒜水,味道凉爽口,是夏天消暑降温的极好食品。

六. 河南省 南阳 内乡 南阳黑猪

南阳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阳黑猪具有耳轮垂,耳根硬直,腰平直,双脊背等品种特征,具备性成熟早,杂交优势明显等优点。其屠宰率在70%左右,胴体肉率46-48%,脂肪率 2 4-30%,目前主要分布在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等。据统计,全市现有南阳黑猪98675头, 其中淅川县畜牧场饲养的种猪系谱比较完整,有7个血统的公猪7头,31个血统繁殖母猪48头。( 南阳)

七.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柏玉叶茶

桐柏玉叶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桐柏玉叶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玉叶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绿翠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味鲜、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

桐柏玉叶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之一,茶叶的一种。桐柏玉叶茶产于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茶园群山环抱、温差大、树木和野花常年多见,小气候特别的老茶区——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侧的金台观、水帘洞、桃花洞一带,是桐柏茶种场研制的新名茶。

桐柏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桐柏山茶特有的品质和风味,唐朝时已是闻名茶业,宋朝时即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现为河南省产茶重点县、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全县有优质生态茶园5万亩,年产干茶1000余吨。

桐柏玉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绿翠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味鲜、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肯有防感冒,助消化,补肝肾,益精血,聪耳目,抗衰老,防辐射,生津止渴等作用,深受国内外饮茶者的好评,有不亚于“西湖龙井”之美称。

桐柏玉叶198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质茶,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获奖名茶。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西峡县 西峡香菇

西峡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西峡香菇,河南省西峡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福建、浙江、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

特定品质

西峡香菇品质优,味道好,花菇率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文化典故

2010年,西峡县从事香菇种植的农户达3万余户,超过农户总数的1/3,年种植规模保持在1亿袋左右,年产量(干品)3.5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1/10,成为“南菇北移”后中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形成的香菇市场年交易额稳定在10亿元左右,成为中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每年从这里运出的香菇占全中国出口干香菇的70%以上、占全中国香菇总产量的近1/5,由此奠定了全中国干香菇的价格形成中心和出口货源集散中心地位。

西峡香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田关乡、阳城乡、回车镇、五里桥镇、丁河镇、重阳乡、西坪镇、寨根乡、桑坪镇、石界河乡、米坪镇、军马河乡、双龙镇、二狼坪乡等1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香花辣椒

香花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香花镇位于亚洲第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西侧,以镇中心的香花辣椒城为核心。辣椒城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近9万平方米,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84米,建筑面积26400平方米。一字排开的四大城门均为仿古式建筑,雍容华贵;城内建筑布局合理,设计新颖;赏心悦目的花园式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商贸、洽谈、交易场所。

香花小辣椒是1978年从日本枥木县三樱市引进的原种,后经过培育,更加优良。1993年因其色泽鲜、皮肉厚、辣味浓、油分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定名为“香花小辣椒”。

目前,这种辣椒已发展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品质最好、品牌最响、最具区域优势、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的南阳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产品之一,也是深圳、天津、广州等口岸的免检产品。

辣椒城建成后,因其优美的环境、繁盛的商贸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四川、湖南、广东、贵州、天津、深圳等20多个省市、130多个县市近150家客户在这里开店经营。它还带动了淅川县域内乃至周边邓州市、内乡县的小辣椒生产和加工,使其种植面积及质量大幅度增长和提高。

辣椒上市旺季,日客商流量达2万余人,年吞吐辣椒10万吨,成交额达5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干椒还飘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菲律宾、东南亚、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饮誉海内外。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香花辣椒

申请登记人:淅川县辣椒协会

登记证书编号:AGI00333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

香花辣椒的品质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即:形美、色鲜、肉厚、辣浓、味香。

形美:是香花辣椒的植株生长紧簇,辣椒大小均匀,青椒深绿色,老熟椒红色或紫红色,光亮鲜艳。是当今国内外所有辣椒品种的佼佼者。故有“香花辣椒一片红”之美誉。

肉厚:香花辣椒果肉厚,肉质嫩脆、口感舒雁。果肉厚度为0.05mm,备受人们喜爱。

辣浓:香花辣椒辛辣味强,适宜制干椒。

味香:香花辣椒辣香兼备,香醇可口,细细品味,绵绵悠长。

内在品质指标:

每100克香花辣椒产品中干椒,含有蛋白质14克,脂肪10.4克,碳水化合物60.3克,钙200毫克,磷300毫克,铁23.1毫克,维生素A 0.52毫克,维生素B1 0.05毫克,干椒0.6毫克,维生素B2 1.36毫克,尼克酸15.3毫克,维生素C 59毫克,钾2400毫克,钠20毫克。香花辣椒营养丰富,国字名牌是当之无愧。

香花辣椒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淅川县境内的香花、九重、厚坡、马蹬、仓房五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7′~111°79′,北纬32°69′~32°03′,南北宽43千米、东西长50千米,总面积1670平方米,产地面积8000公顷,年产量50000吨。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杜仲

镇平县杜仲栽培已有数百年历史。据历史资料考查,唐代在距县城东北25里的菩提寺建寺绿化时,就栽植有杜仲。杜仲原是野生植物,当人们对它的药用价值、生长习性有了认识以后,把他们从山地、荒野移栽在庭院及田边地埂等处时进行管理,杜仲采用播种繁殖,由于结实雌株稀少,加之结实大小年现象严重,以及过早采伐利用等原因,杜仲发展速度受到抑制,产量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1983年林业资源调查,全县仅有杜仲26万株(墩),年产杜仲1万公斤。 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大了发展力度,1995年发展到1600多万株;产量由1万公斤提高到90多万公斤,年产值由8万余元,骤增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已成为河南省杜仲生产第一县,并跃入全国杜仲六强县行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