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郴州特产带皮山羊 郴州最好吃的山羊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郴州特产带皮山羊 郴州最好吃的山羊更新时间:2022-07-06 07:17:52

一. 山西省 大同 广灵县 广灵大尾羊羊肉

广灵大尾羊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灵大尾羊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灵大尾羊羊肉是山西大同广灵县的。

广灵大尾羊历史悠久,据传在汉朝时期,从蒙古引入,由于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相互来往,人们将终年以放牧为主的蒙古羊,由草原区引入农区。长期以来,在当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以及农民群众的精心饲养管理和选育,长期闭锁繁育。在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方面趋于一致,逐渐形成了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效果好,产肉力高,肉质鲜嫩,皮毛品质好,被毛呈毛股结构,干死毛极少,耐粗饲,抗寒性能强,适应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的地方优良品种。成年羊,体高65厘米左右,体重55公斤左右,尾长18-21厘米,尾宽19-22厘米,尾厚5.5-7.9厘米,当地人民群众从汉朝时开始,起名为大尾羊。培育大尾羊工作,从1968年起,先后聘请山西农学院畜牧专家许金友,省牧校校长于大甲等教授和畜禽品种编委的同志鉴定。认为广灵大尾羊是山西省绵羊的一个优良品种,1983年7月将广灵大尾羊载入《山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据县志记载:大尾羊1949年存栏1.99万只,1967年存栏4.8万只。1979年为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快速育肥,在邵家庄、海子、梁庄等8个公社28个生产大队组建核心群,至1984年已有繁殖群13群1800只,育肥群17群2800只。1984年至1988年,被列为省科委太行山开发项目核心群,扩大到14个乡(镇)、135个村,5184户。4年培育种羊2.09万只、肉羊3.71万只,获经济效益105.2万元,纯收入万元以上的17户、5000元以上的933户。1985年全县年末存栏2.7万只,1988年发展到5.37万只。除大尾羊外,1988年县政府出资从山东郓城县引进小尾寒羊343只。1990年末存栏绵羊5.7万只。据县畜牧兽医局近年来统计:大尾羊到2000年底,除外调种羊,销售活羊及宰杀肉羊外,存栏8.2万只,到2010年底全县存栏羊20.1万只。其中大尾羊占到12.3万只,山羊、奶山羊7.8万只。据宜兴乡直峪村经纪人焦礼讲述:“他向外地销售活羊已有20多年的时间,每年外地的客商都要从广灵县选购种公羊1000多只,肉羊2.5万多只,羊肉10万多公斤,在广灵常住收购羊皮的客商有20余人”。据壶泉镇三庄村牧羊人邓希伍讲述:“他小时候常跟着他父亲去野外给生产队里牧羊,每次遇下雨的时候,河槽里边就有大水,他自己骑着一只142市斤的公种羊过河”。据先后在兽医、站长、副局长、局长、农工部副部长岗位工作过32年的史宝洲讲述:截止1985年8月县政府共举办过三届大尾羊评赛大会,评赛结束后,县委、县政府为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颁发了奖状、奖镜,对20头优良种羊按冠军50元,亚军40元,第三名30元,二等20元,三等10元的等级发了奖金。广灵大尾羊这一优良羊种以其特有的种用、肉用价值驰名各地,誉满全国。大尾羊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性,即:合群性强,忍受艰苦的能力强,抗寒力强,性情温顺,喜干厌湿,母子可准确相识。2009年8月28-30日,广灵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招商引资洽谈会,对来广灵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的客户在征地、贷款、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广灵县是传统的农业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传统的谷子和豆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县种植谷子的面积达到5万亩,各种豆类面积达到4万亩,莜麦2万亩、山药3万亩、苜蓿1万亩。再加上全县32万亩的玉米秸杆,还有天然草场,人工种草也逐年扩大,饲草、饲料充足,秸杆丰盛,为广灵大尾羊的稳定发展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是开辟了广灵人民致富的道路,对于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繁荣市场,改善食物结构丰富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产品、肉产品将销往大同、太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大中型城市,逐步远销国内外大市场。

产品名称:广灵大尾羊羊肉

所在地域: 山西

申请人: 广灵大尾羊科学养殖协会

所在地域: 2015年

地域范围

广灵大尾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广灵县所辖2镇7个乡,即:南村镇、壶泉镇、加斗乡、作疃乡、宜兴乡、蕉山乡、斗泉乡、梁庄乡、望狐乡的180个行政村(北至刘家沟村,西至东福窑村,南至聂家沟村,东至下恩庄村),养殖面积128300公顷,年出栏8.3万只,产量1330吨,出栏率占61.5%,年存栏12.3万只。地理坐标北纬39°51′—39°55′,东径113°51′—114°24′之间,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最高2375米,最低930米。

二. 新疆 喀什 麦盖提 麦盖提多浪羊

麦盖提多浪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浪羊是麦盖提县人民百年来培育的优良品种,是注册国家商标的优良畜种,多浪羊有生长发育快,早熟、体格硕大、肉脂生产性能高、繁殖率高、遗传性稳定,肉质鲜美,性情温驯,适合舍饲等特点。该品种适圈养,形成规模,向全国推广这一优良品种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三. 浙江省 金华 婺城区 麻辣羊血

nbsp;主料:鲜羊肉血豆腐500克辅料:豆腐100克调料:食用油、盐、蒜、葱、姜、味精、料酒、花椒、胡椒粉、干辣椒、高汤制作方法:1)烧开一锅水,将切成3厘米见方的豆腐、羊血豆腐倒入,并加入少量料酒,焯一会儿捞出;2)坐锅点火倒入食用油烧热,加入蒜片、葱段、姜片炒出香味后,加入羊血、豆腐翻少,再加入味精、盐、胡椒粉、料酒、高汤煨2-4分钟,倒入碗中;3)锅中加入食用油烧热,加入花椒、干辣椒煸炒,倒在羊血豆腐上即可
特点:口感麻辣鲜香( 金华)

四. 江苏省 南通 启东 波尔羊

波尔(BOER)山羊原产于南非,自1959年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严格选育和改良,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肉用羊优良品种。波尔羊具有体型大,生长快,繁殖率高,泌乳性能好等特点。 海复全镇年养羊25000头。近年来引进波尔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品种不断得到改良。本镇的级进二代波尔羊不仅体型外貌,增重速度,产肉性能,耐粗性已接近纯种波尔羊,且适应能力强,杂交优势明显,在饲养管理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日增重达到190克—220克,繁殖成活率达到95%以上,已接近纯种波尔山羊,而且产羔率高于纯种波尔羊,是养羊专业户的首选良种。( 启东)

五.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羊羹羊粥

徐闻山羊是徐闻人宴席的主菜,逢宴必有羊。宴席上的羊肉,多是焖羊,红烧羊,羊肉配以姜、红枣、木耳、腐竹、八角,在锅里文火慢炖,香气扑鼻,食之能健肾壮阳。羊肝炖枸杞,明目益肝。羊肠、羊肚健脾健胃。羊血脆滑润肠,羊蹄煮黑豆,舒筋活络,可治风湿。羊肉火锅,热汤翻滚,祛寒去湿。羊唇之美

可与鹿唇相比。

徐闻的羊粥,更是靓粥,在雷州半岛首屈一指,独此一家。羊粥用料,便是羊汤。粥家用大锅煮熟大块大块的羊肉,捞起便成了白切羊,白切羊脯是送粥的好料。上好的羊粥,炖得稀稀烂烂,一碗下肚,再夹几块嫩羊,蘸上徐闻的小辣椒,热辣辣,让人口水横溢,鼻尖冒汗,继而额角冒汗,全身热气腾腾,舒舒坦坦。尤其是冬令时节,喝上两碗羊粥,精神焕发,红光满脸。一年四季,吃羊粥的客人不断光顾,靠羊粥发家致富的老板屡见不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过一句话:“人参养气,羊肉养形”。人参与羊肉并列,羊肉原来是养容颜修形体的好食品。

六. 新疆 塔城 沙湾县 哈萨克羊

哈萨克羊是新疆原始羊系之一,属肉脂兼用型粗毛羊品种。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60公斤和40公斤。主产区在伊犁河谷,塔城、昌吉等地全疆存栏500万只。

七. 新疆 和田 民丰县 尼雅羊

尼雅羊是民丰古老地方家畜品种,是农牧区养殖的主体家畜,经过同化和适应残酷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维吾尔族养羊历史悠久,羊肉在其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手抓肉、烤全羊、烤羊肉串等均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在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以示庆祝。根据历史资料,早在1750年前,精绝国所在地(今称尼雅遗址),位于今民丰县北约150公里,当时是丝绸之路的重镇,《 汉书· 西域传》 中关于和田记述中有"皆种五谷、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时期彩色毛织品,证明民丰县在很早以前就饲养有可供手工织制毛织品的白羊群。尼雅遗址出土的佉卢文书资料对当时的税收有这样的记载:“关于比多村人民之税收,汝前曾派钵祗多来此。去年钵祗多取去三年之税收绵羊18只。今年,彼等已将羊6只全部带至都城。余等已将酥油3希送至汝处。去年及今年以前之酥油均无欠债。该处欠债,现系第五年(自彼等应还之时起)。一切皆已征收。”说明在精绝国时期,就饲养过尼雅羊。

尼雅羊为短脂尾异质半粗毛羊,以能适应荒漠生态环境、肉质鲜美、生产优质地毯毛而著称,是新疆的1个优良地方品种。

八. 四川省 眉山 仁寿 仁寿优质羊

仁寿优质羊主要集中在团结乡、文宫、府君乡、杨柳镇、南挨、龙正、清水镇一带山区乡镇,宜林荒山较多,特别是团结乡团结乡的养羊生产是独具一格的先进单位。在全国享有名气。1995年相继成立了仁寿县养羊专业技术协会、仁寿县养羊专业技术协会和仁寿县羊业股份合作协会,引进了世界有名的波尔羊、努比羊良种。1997年被全国科协和四川省农专协会试办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星级协会”和“全省明星协会”的光荣称号,团结乡良种羊场被省畜牧食品局确定为省级二级良种羊场。

九.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灵武山草羊

灵武山草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武山草羊是宁夏银川灵武市的。

灵武山草羊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就以其皮毛最为出名,曾远销欧洲,乾隆二十年(1755)修的《银川小志》中记载:“宁夏各州俱产羊皮,灵州出长毛麦穗、狐皮亦随处多产。”“毛麦穗”是当时人们对山草羊毛穗花的称谓。

羊在灵武具有悠久的生存历史,文物工作者从灵武马家滩镇发现的原始羊化石,证明早在600万年以前,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大地草木茂盛,与现生山羊体态大小上相近的原始羊就在这里繁衍。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水洞沟地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以及普氏羚羊、野驴、披毛犀等动物化石,在发掘出的大量旧石器中,有用于切割兽肉或兽皮的刮削器,有狩猎时当作矛或投枪使用的尖状器,还有锯齿刃器、厚背石刀、边刮器等。说明在3万年以前,古人类就在这里依水而居,过着钻木取火、穴居野外的原始生活。

由临河三道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磨制的石刀、石斧证明,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原始居民已逐渐从狩猎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开始选择适宜粗劣生活条件、食料丰富的山羊进行驯养,走上了以畜牧为主的游牧生活,先民们用牛、羊等家畜的骨骼制造出锥、簪、叉、针等日常生活用具。

在临河地区发现的二道岩画,生动地记录了北方原始游牧民族放牧等生活场景,马、牛、羊等动物已经成为主要的驯养动物。如在一幅《双羊图》中,有两只造型相似、形体较大的山羊,羊角长而弯曲,臀部成直线状。证明数千年前二道沟一带水草丰茂、森林葱笼,原始的山羊、羚羊生活在这里。

在崇尚甚至迷信自然的时代,羊被视为是人与天沟通的使者,成为宗教的圣物。夏、商、周时期,灵武境内先后生活着羌、猃狁、西戎等部族。《说文解字》云:“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当时各种祭祀活动都离不开“牛、羊、豕”三牲。在临河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多以牛、羊、马等家畜的头、蹄作为殉葬品,有的墓葬随葬羊头多达70多个,证明当时以羊作为祭祀品已十分盛行。汉代灵州地区畜牧业迅速发展,出现马羊遍野的繁盛局面。北魏太武帝时牛羊不计其数。北朝民歌《敕勒歌》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描写西北一带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隋朝灵州马、羊等牧场已具相当规模。唐、宋、元、明时期,这里先后成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鞑鞑等北方少数民族交替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明时清水营形成较大牲畜交易市场,每逢交易日马嘶驴叫,牛羊成群。清时横城恢复“俱十日交易一次”之市口,大批牧畜、皮毛、绒毛、米粮等由横城古渡装船外运,山草羊皮远销至欧洲,在我国裘皮行业中一枝独秀,久负盛名。

解放前,在牲口买卖交易中,以“掏麻雀”形式进行中介收取佣金的“牙子”和用羊毛擀毡的匠人相继出现。一些皮匠用羊皮边角料做成皮袜子出售,受到人们的喜爱。妇女用羊毛捻成毛线,编织成毛袜子冬季防寒。上世纪70年代,灵武以羊皮、羊毛优势相继组建了皮毛厂、绒线厂、毛毯厂等毛纺企业,生产的“提花”毛毯、“黄鹤牌”、“鹦鹉牌”毛线曾经畅销全国。

灵武山草羊

灵武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497621

羊肉

十.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羊三味

由于品种优良和风格独特,徐闻羊在全国都出名的,徐闻羊肉有着滋阴补肾的功效,还由于其胆固醇、脂肪含量低,被利用开发出了很多保健食品。另外徐闻羊肉味道可口,可当早餐、宵夜。因此,在徐闻,贵至达官显富,下至贫下中农,羊肉人人皆爱。

在徐闻,除了有著名全羊宴,白切羊肉,羊杂,红烧羊肉外,还有一款极负盛名的小吃——“羊三味”。顾名思义,“羊三味”其实就是在徐闻到处可见的羊粥、羊羹和羊骨汤。

徐闻羊皮滑肉嫩,皆因厨子们通常选用12-13斤以下的羔羊来烹饪。所谓的羊粥就是用羊肉汤和大米一起熬出来的粥。羊粥每碗仅卖五毛钱。来到羊粥店,店老板打开一口热气腾腾、烟雾缭绕的大锅,顿时一股浓郁的却略带羊膻的香味充斥着五官。老板取来一个大海碗乘上一大碗粥捧到你面前。粥色淡黄飘着一层薄薄的清油。同时,一旁的员工为你加上调料。羊粥店的案板上都有羊羹(白切羊肉和羊肚、羊骨和其他杂碎)供客人称食。羊粥入口滑爽,粥香和肉香浓郁,很是开胃。徐闻羊肉皮肉“平衡”得刚刚好,皮薄肉嫩,肉质纤维粗长;肉发散,不黏手;徐闻羊的骨则宽而长,骨汁吮吸非常美味,徐闻羊肉汤是用多种鱼干磨粉,与羊肉骨同煲,汤色金黄,卖相诱人,令人回味无穷!总而言之,“羊三味”吃起来一个字“爽”!另外它们的调料也有特色:配有香油、酱油、蒜溶、辣椒、脆炸蒜等混在一起,风味独特。(脆炸蒜是是褐色的,吃起来特别脆,是大蒜切片用油炸成的。)

由于物美价廉,每天从晚上九点左右开始,徐闻的羊粥店就开始热闹了起来。吃客中有男的也有女的,有青年人也有中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在吃羊粥和羊羹时,往往再点上几条油条,那样吃起来就更有滋味。到了第二天凌晨一二点钟,不少羊粥店里仍坐无虚客,而所有的羊粥店都是经营到天亮才关门打烊的。(文/何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