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波土特产调查报告书 介绍宁波土特产的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波土特产调查报告书 介绍宁波土特产的作文更新时间:2022-07-05 11:14:37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浙麦冬


产品名称: 浙麦冬

产品别名:姚麦冬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养阳、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能。

产品简介:浙麦冬,系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又称麦门冬,应产地原属余姚,又称姚麦冬,是全国重点产地之一,浙麦冬为植物的干燥块根,短壮饱满,色泽黄亮,质量优于四川、福建所产。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乃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是一种贵重的常用中药材,为浙江中药的 “浙八味”之一,因亦称浙贝母,又因其始种于象山,因又称象贝,亦称大贝、大贝母、元宝贝、珠贝系百合科越年生草本药甲植物,初夏时植株枯萎、收获其地下鳞茎、洗净后加工晒干处理,便成药甲的贝母,

产品历史:据《象山县志》记载,象山“有种植浙贝历史,以后移栽鄞县小溪、堇江一带,有万人种贝以此为生……” 早在明朝,浙中地区就有栽种麦冬的历史,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清朝末年,宁波药行兴盛时期,姚麦冬已成为宁波“三大浙货”(白术、象贝、麦冬)之一,各地药商云集,争购姚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东南诸国。目前浙麦冬主要分布于慈溪市西部和北部平原,以及余姚市东部、北部地区。

浙麦冬呈纺缍形,似枣核,长1.5-3厘米,粗0.3-0.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级。质柔软,断面黄白色,半透明,具木质芯。肉质具油性糖质。以肥大黄白者为佳。据《本草纲目》记载:“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止烦热,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不饥”。

二.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水晶饺子

水晶饺子

水晶饺子:以特制的番薯粉兑水作皮,包以鲜肉作料,在滚水中煮熟后,即装入盛有紫菜、海盐等调味作料的碗中食之。饺子呈水晶色,作透明状,外汤有鲜味,里面馅子也鲜,吃起来倍感鲜美,越吃越想要。

三.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金弹

金桔如荔枝大小,圆而色黄,甜而微酸,清香四溢,堪称水果佳品,以北仑柴桥一带所产为最佳。金桔有金弹、罗纹、金枣、金豆等多个品种,其中尤以金弹为桔中之冠,果大皮薄,肉嫩汁甘,鲜食为宜。金桔不仅食之鲜美,而且还具有生津、开胃、理气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四.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水蜜桃

被称为“瑶池珍品”的水蜜桃在奉化已有500多年历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因此奉化水蜜桃可称国家级名果。奉化水蜜桃以“玉露”为优,玉露有早晚两个品系,又以晚玉露最优,在每年的7至8月上旬成熟。玉露水蜜桃肉质柔软,浆液多,又名之为“琼浆玉露”,有芳香。奉化水蜜桃的主要产地在长汀、溪口和萧王庙。( 宁波)

五.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鳓鱼肉丸汤

宁波传统时令菜。主要作料为咸鳓鱼和肉丸。先将猪夹心肉剁末捏成肉丸;将咸鳓鱼去鳞和内脏(保留鱼子),洗净,取中段切成块,放在碗底,盖上笋上,把肉丸排在笋片上,再放上香菇丝、姜片、葱结、绍酒,上蒸笼用旺火蒸熟;拣去葱结、姜片,滗齿汁,将鱼块和肉丸复扣在大汤碗内;取炒锅置旺火上,加入原汁和清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味精、葱段,倒入大汤碗即成。鱼鲜不腥,汤清味醇,食之回味持久。( 宁波)

六.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小吃

宁波小吃

七. 浙江省 宁波 北仑区 宁波风鳗

产品名称: 宁波风鳗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味美鲜嫩,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 海产品类

产品历史:冬至前后,将新鲜海鳗从背脊剖开挖去内脏,用干净湿毛巾将鳗擦干净,用细细的竹丝将鳗撑开挂在通风阴凉处晾干,要吃时蒸熟即可食用,民间有“新风鳗鲞味胜鸡”的说法。

八.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夹沙糕

夹沙糕:就是用大米磨成粉做成。被评为象山十大特色小吃之一。

夹沙糕为象山、宁海以及台州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糕点,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代表。以上等糯米 白糖 黄糖为主料辅以陈皮粉 苔条 水果精制而成,表面有"发" "福" "寿"等汉字以示吉祥,其口感 润糯可口 厚实恬静 食有余香,在当地也被大小饭店、酒店、排挡作为酒后主食食用。

九.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宁波黄鱼干

产品名称: 宁波黄鱼干

产品别名:黄花鱼,黄瓜鱼,江鱼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营养丰富,肉嫩少骨

产品简介: 黄鱼,又名黄花鱼,黄瓜鱼,江鱼,栖于黄海、南海和东海,产于象山港口、舟山的嵊列岛洋面。因鱼头内有两颗称为鱼脑石的小石头,故又名石首鱼,古人有"栋子开花石首来"之描述。每年春季,黄鱼向沿海洄游,可绵亘数里,声如响雷;秋冬季又向深海区游移,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宁波著名的海品。

黄鱼,市上所见的有种,体形壮阔、鳞粗、形小者,俗称小鲜,或名小黄鱼;体长,鳞细、形大者,俗名大黄鱼。阴历四月起捕,叫"头水黄鱼",五月端午前后起捕则称"二水黄鱼";六月上旬起捕名曰"三水黄鱼";八月起捕则称"桂花黄鱼"了。黄鱼营养丰富,含17种氨基酸,肉嫩少骨,鲜食、炙烧、蒸食、腌制、晒鲞皆可。古人有《黄鱼》诗赞道: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 女儿未受郎君聘,错伴春筵媚老饕。

产品历史:黄鱼食法众多。用宁波雪里蕻咸菜黄鱼,称"咸菜大汤黄鱼",是宁波名菜之一,鲜美无比、别具风味。用酱油红烧,称"红烧黄鱼"佐酒下饭皆宜。黄鱼晒干称"白鲞",可长期贮藏。古书《菽园杂记》记载:"痢疾最忌油腻、生冷、唯白鲞宜食。"鱼膘,俗称黄鱼肚,营养丰富,为上等补品,可治多种疾病。黄鱼籽,蒸熟炙干,为佐酒佳肴。

黄鱼还有很高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日》中称黄鱼"甘平、无毒。合莼作羹,开胃益气。""头中石鲩,研末或烧灰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可解1毒、野菌毒、蛊毒。"鲞皮,治毒虫咬伤、贴之可愈。黄鱼可谓全身是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