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南野生特产 甘南藏族地区的美食特色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南野生特产 甘南藏族地区的美食特色图片更新时间:2022-07-05 00:20:16

一. 甘肃省 甘南州 临潭县 烫面油香

是临潭回族群众的一道特色小吃。俗称油饼,是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赠送亲朋、邻居,有的家里过节纪念亡人,有了红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

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油香"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看作是象征真诚信仰的美食。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异,以面粉、盐、碱、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具备这几种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鲜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据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选择辅料的种类,辅料主要有鸡蛋、白砂糖、蜂蜜。

制作油香时首先要和面、醒面。

和油香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说,面和好后,面团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净净。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团,每个小面团擀成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坯,表面划二三条刀纹。将油上锅烧热,放入擀好的饼坯,待锅中油香略有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炸制过程中的火候不宜过大,油温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的说法。

今天展示在这里的烫面油香不用发酵面,直接用上好的面粉,用温水和好之后,搀和鸡蛋、葱花等辅料,一般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在案板上揉好后摊成碗口大小的圆饼,然后放在锅内用香油煎熟,晾冷之后,再上锅蒸软,食用时折成半圆或四分之一圆,蘸以蜂蜜,色红松软,味美醇香。

二. 甘肃省 甘南州 卓尼县 卓尼县蕨菜

木耳乡、纳浪乡,纳浪乡司日那村、若龙村:土产蕨菜、狼肚。

卡车乡:土产蕨菜、木耳。

扎古录乡:土产蕨菜。

三.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柿子

生长在白龙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坝地区,有圆形、四棱形、饼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种,以圆形居多。色鲜味甘,营养丰富,价值仅次于桔、柑。主要分布在城关、江盘、憨班、大川、南峪等乡镇。

四.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玛曲河曲马

玛曲河曲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玛曲河曲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曲马是我国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产区分布在黄河首曲——甘、川、青三省邻接的广阔草原上,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牧区和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等地区。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曼尔玛(乔科)和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素克藏所产河曲马品质最佳。1954年原西北畜牧部正式名为河曲马,甘南州河曲马场是选育繁殖河曲马的国营马场。河曲马在甘南州境内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三县,以玛曲县(含国营5806匹)所产数量最多,品质较优。1984年6月16日由甘肃省标准管理局制定为甘肃省企业标准。

1、品种特征

(1)外貌特征:河曲马的体质类型以粗糙结实为主,有挽乘兼用和乘挽兼用两种类型,以挽乘兼用为主。毛色以黑、青、骝、栗为主,少数马头部和四肢有白章别征。头形以直头较多,兔头、半兔头次之,耳长敏捷,鼻孔开发,唇厚灵活,下唇微垂。脚深广,鬃押较低,背长腰短头直,尻宽短,腹部充实,四肢干燥,关节明显,前肢努基本端正,后肢稍有刀状和外向,蹄大小适中。

(2)体尺、体重:河曲成年马平均体高公马137.21厘米,母马132.47厘米;平均体重公马346.27公斤,母马330.95公斤。是国内较为高大的马种之一。

2、品种性能

(1)生长发育:河曲马幼驹生长发育较快,初生公驹体尺与成年公马体尺比较,体高为58.96%,体长为42.22%,胸围为41.16%,管围34.30%,初生母驹与成年母马体尺比较,体高为61.90%,体长为43.30%,胸围为42.27%,管围为47.74%。公马5岁、母马4岁达到体成熟。

(2)役用能力:挽力较强,速度中等。最大挽力370挽力公斤,骑乘速度为1200米/1 ′43 ″3,驮载100-125公斤,日行50公里,双套马耕地,每天工作5小时,可耕地4亩左右,役用持久性强,特别具有善走烂泥滩的能力。

(3)繁殖性能:营养良好的母马1周岁开始发情,一般两周岁配种,繁殖年限公马12??13年,母马15??16年,最长寿命公马为30??33周岁,母马26??28岁,一生可产驹12??13匹,6??12岁为产驹盛期。受胎率一般为67%左右。

(4)适应性:河曲马对高寒、气候多变的恶劣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耐久力强,适应高海拔,气压低的环境,抗病力强。

五.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首曲藏獒

珍贵犬种首曲藏獒:首曲藏獒是藏族群众在高寒生态环境中,长期选育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牧养大型犬种,它对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严酷的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具有五千年的生存发展史,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原始珍贵犬种。首曲藏獒主要分布于甘、青、川的安多地区,其中心产区为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首区地带。1993年8月19日被甘肃省质量管理局制定为《甘肃省地方标准》。

1.体形外貌。首曲藏獒体形高大、结构匀称、粗壮结实、略显粗糙、头大额宽、顶骨略圆、两耳下垂,呈倒三角形。嘴状,杏仁眼大小适中,目睛黑黄。颈部粗壮,长短协调。喉皮松弛,形成环状皱褶。胸廓深宽,肋骨开张良好。腰背平直,腹部微收。臀部宽短,稍倾斜。尾大毛长,侧卷于臀上,形如绣球。前肢粗壮端直,爪掌肥大。后肢有力,飞节坚实。被毛厚,周毛粗长,绒毛软密。臀尾毛特长,头和四肢下部毛短。毛色以黑背四眼形为主,黄四眼为佳,且黑黄分界明显,其次黑色、黄色、褐色、白色。

2.生理特性。雌獒八个月性成熟,一岁半体成熟。雄獒一岁半性成熟,二岁体成熟。雌獒每年发情一次,多在初冬,产仔在春节前后(12月、元月、2月)。寿命为15年左右,少数个体达20年以上。

3.习性和气质。首曲藏獒适应高寒阴湿的气候,在摄氏零下三十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食量大,偏肉食。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气质刚强,秉性悍威。虎威熊风,野性尚存。忠实主人,记忆力强。

4.体尺。成年雄獒体高70厘米,体长80厘米,胸围85厘米;成年雌獒体高66厘米、体长76厘米、胸围81厘米。藏獒区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以上数据为特级藏獒体尺数据。

六. 甘肃省 甘南州 夏河县 夏河蹄筋

夏河蹄筋

以羊蹄筋为主料,配以木耳、黄花等分别蒸、煮而成,特点是柔滑鲜香。此菜始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大将徐达西征吐蕃时,对夏河蹄筋非常欣赏,“常单车就舍而食,”自此夏河蹄筋声誉更高,闻名遐迩。历经数百年,经无数高厨的烹饪实践,使“夏河蹄筋”烹制技艺不断改进,成为西北地区高级筵席上的佳肴。

七.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杂面疙瘩

杂面疙瘩,也就是杂面面条,是舟曲人爱吃的杂粮面食之一,因为舟曲土话“疙瘩”二字,老是让第一次到舟曲的外地人以为是杂粮小面团、小疙瘩之类的东西,而看过吃上一顿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手擀的杂粮面条啊。

杂面是由小麦和黄豆一定比例混合后磨制的杂粮,面粉细腻、颜色泛黄、健康营养。杂面最初的制作其实因为很早之前,农民生活穷苦小麦缺乏吃不了白面时,小麦混上黄豆在石磨上磨制而成,可以说是当做主食之一了,演变到现在人们生活好过顿顿大米白面、大鱼大肉的今天,倒成为偶尔调剂胃口的一种吃食了。

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杂面疙瘩是面条薄细劲道、表面油光浮动、面汤微酸入味、咸菜清爽可口,让人一看便食欲大振。舟曲的杂面疙瘩以巴藏最为有名,听得舟曲其他地方的家庭妇女很不服气,是啊,其实不论你到那家做客,心灵手巧的舟曲媳妇儿都能飞快的做出来一碗美味可口的杂面疙瘩供你享用。

信息来源:舟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甘南 甘南玉米

甘南县查哈阳乡幸福村盛产玉米。玉米株高2.8米—3.2米,穗位130厘米左右,果穗长20厘米左右,种子千粒重350克左右。耐旱抗倒伏,抗大小斑病,长势强,茎干粗壮,适应种植范围广。性喜水肥,要求农家肥作基肥,亩施3000公斤—5000公斤,二铵作种肥施10公斤—15公斤,尿素作追肥亩施15公斤—20公斤,在精耕细作和水肥条件充足的条件下,田间密度达到8000株—1万株时,熟期刈割亩产青贮料可达6000公斤—9000公斤。一般每亩播量3.5公斤—4.5公斤。

九. 新疆 塔城 裕民县 野生酸梅

野生酸梅

酸梅是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果肉黄绿色,肉厚汁多,粗纤维少,高酸、色泽稳定,是生津止渴、消热解暑的佳果。

十.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甘南 甘南葵花

嫩江平原是全国最大的产粮基地,土壤肥沃,是全国最大的葵花产区之一,交通运输方便,农产品种类繁多。

甘南县葵花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拉动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为了能够提升产品品位,使其拥有更好的商业价值和广阔市场,为地产葵花注册了“音河牌”商标,并取得了全县唯一的省级绿色食品标识,目前年葵花销售量可达2000多吨,销售额800多万元。葵花已经成为当地,甘南县也享有“中国向日葵之乡”的美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