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酒带回家方法 散装酒用什么来带回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酒带回家方法 散装酒用什么来带回家更新时间:2022-06-28 23:35:44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黄平革家蜡染

黄平的革家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并使其成为革家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革家妇女以蜡染做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窗帘、衣服、裙子、旅行包都是蜡染制成,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床单、包袱、书包、桌布等也都使用蜡染;就连背孩子的背带也是染得精巧细致的蜡染,黄平革家蜡染“素有贵州东线旅游一枝花”的美称,长期以来,一直以它素雅大方,富于夸张的艺术形象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眯,黄平革家蜡染的图纹组合主要以线条、几何图形、民族信仰、图腾为主,更多的则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兽,还有就是神话或民间传说,所有图纹都十分夸张,线条也极为古朴流畅。

革家蜡染的图形摆布十分奇特,有分头尾和上下为幅的画法,也有极其对称的平面画法,不同的画法就有不同的欣赏方式。如平面画法,就是在一块正方形的蜡画布上作画,无论里面画得如何繁杂精密,从任何一个方位欣赏都是一样对称,但画却各不相同,从左看象鱼,从右看象是虾,正着看却是蝴蝶,倒着看又恰如虫子,由于革家蜡染造型工整,而且生动简洁,加之制作者采用独特的勾、叉、旋、圆、点、线作装饰,素来以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受到世人的喜爱。蜡染在革家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革家人积累了丰富的蜡染制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以其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黄平的革家蜡染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革家群众,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染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属于民间工艺品;另一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艺术家制作的纯属观赏型的艺术品。这三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也是很少见的。 黄平革家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先秦两汉时期,革家蜡染便开始在史料0现,特别是明清以后,各地修志风兴起,革家蜡染这一民间工艺,更是频频被编入志书,从此,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

古老的蜡染工艺在黄平革家被保留下来,一直流传到现在,应感谢作为创作者的革家妇女。是她们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蜡染图案。在黄平的重安、重兴及其他革家人聚居的村寨,妇女们都是制作蜡染的能手,蜡染是他们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在革家,姑娘从三四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蜡染,七八岁就能开始动蜡刀制作了,尽管革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待识别民族,但他们的历史,除了在古歌古词中流传和刻制在银饰品上以外,余下的则是靠妇女用蜡染的形式蜡制在服饰上,所以有人说,革家妇女的服饰,实际就是一部民族的历史。革家蜡染的材料大都采用机织白布,也有采用民间自织品特别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还有就是用绵绸、府绸的,革家蜡染防的染剂主要是蜂蜡,有时也掺和一些白蜡使用。蜂蜡是一种产自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溶化,利用它的这一特点可做蜡染的防染剂。蜡染的染料是蓝靛。黄平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七月开花,八月收割,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黄平不少集镇上建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革家蜡染的绘制工具不是毛笔蘸蜡,因为这样做蜡容易冷却凝固,用的是铜制的画刀,这样用的目的,实际是为了便于保温。这种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为了绘制各种线条的需要,还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蜡刀。

革家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分为点蜡和浸染两个步骤: 点蜡:先把白布平铺在一块平面光滑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木板上,再把盛有蜂蜡的土陶碗放在火盆旁,用火盆里的火使蜡熔化,然后用蜡刀蘸蜡作画,俗称点蜡花,革家妇女点蜡花,一般没有固定图案,全凭想象点制,但他们最爱点画的是民族崇拜的太阳,以及革 家传说中的城堡,还有就是龙凤和本民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一般的革家妇女则是想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嘴里还不停地唱着什么,往往是一首赞美飞鸟的山歌唱完,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也画成了。 浸染: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要染三天,连续技术处理十多次后,煮沸水洗 ,脱蜡现图,染出来的布,未点蜡花的地方是蓝色底,点过蜡花的地方是白花图案。 黄平革家蜡染一般都是蓝、白间与桔黄色刺绣。在做成衣裙时,配上姑娘头上的射日红缨帽和箭形白银簪、贯首铠甲式披肩、加上形如盾牌的围腰、红黄相间的绑腿、一副独特的革家古装就出来了,而蓝白、红黄相间,甚是耀眼醒目、独特别致。

黄平革家蜡染生产全部是手工操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来代替。事实表明,用现代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发展蜡染艺术是行不通的,只能在生产大批量的蜡染式花布上具有优势。而作为民间工艺品和艺术品的蜡染,自古以来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导致蜡染制品制作周期长、数量少。然而,也恰恰因此使得蜡染制品珍贵和难得。随着社会发展,在革家人居住的黄平、凯里等地区,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蜡染艺术热”正在兴起,革家姑娘罗登英、廖德英等十余人曾多次被邀请到贵阳、上海、北京等地作蜡染艺术指导,并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蜡染制作表演,当今国内和国际艺术市场对蜡染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黄平的革家人也看准这一时机,正欲依托本民族这一优势,做大做强蜡染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革家蜡染这一民族奇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 海南省 白沙 黎家酸菜

黎家酸菜

黎族招待上宾的一种制作方法独特的菜叫“南杀”。

“南杀”的腌法:一是将黎语叫做“里嫩”(剥去叶子取其幼茎)或“芝温”(取其幼茎和叶子)的野菜,用冷饭和水冲调,入坛密封一个月,让其发酵成为独特气味的酸菜;一是把牛或山鹿的脊椎骨斩碎,也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和其他小动物切碎,与半熟的热干饭拌调,加进量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以上甚至一两年时间发酵一取出食用。

“南杀”有一种浓郁并独特的气味。在酒席上能象黎家一样吃“南杀”者,将是深受欢迎的客人。

三. 重庆市 忠县 花粉酒

花粉酒传承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期间发明的香山蜂蜜酒,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利用蜂花粉经《酶法破壁》技术酿造的高级绿色保健酒,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推花粉食品为当今世界首选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原料主要有蜂蜜、蜂花粉、生物酶、酵母、水。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滋阴补肾、润肤美容、降压降脂等功效。







1984年,在西农大和第三军医大协助下,花粉《酶法破壁》获得成功,并生产出第一批花粉酒,一举震惊中外酒坛,获得国家863科技成果金奖。花粉酒主要是用优质蜂花粉、蜂蜜、蜂王浆经生物《酶法破壁》技术,经低温全程发酵陈酿精制而成。内含:人体不可缺少的6种维生素,22种氨基酸,多种生物酶和常规无法获得的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滋肝补肾,调节神经系统,降压润肤,抑制多种癌细胞等功效。基于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酿造的花粉酒,它有独特的甘、甜、酸、烈之特点,又有醇香浓郁之口感。



1984年,在西农大和第三军医大协助下,花粉《酶法破壁》获得成功,并生产出第一批花粉酒,一举震惊中外酒坛,获得国家863科技成果金奖。花粉酒主要是用优质蜂花粉、蜂蜜、蜂王浆经生物《酶法破壁》技术,经低温全程发酵陈酿精制而成。内含:人体不可缺少的6种维生素,22种氨基酸,多种生物酶和常规无法获得的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滋肝补肾,调节神经系统,降压润肤,抑制多种癌细胞等功效。基于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酿造的花粉酒,它有独特的甘、甜、酸、烈之特点,又有醇香浓郁之口感。


花粉酒传承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任刺史期间发明的蜂蜜酒,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利用蜂花粉经《酶法破壁》技术酿造的高级绿色保健酒,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推花粉食品为当今世界首选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原料主要有蜂蜜、蜂花粉、生物酶、酵母、水。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滋阴补肾、润肤美容、降压降脂等功效。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沙河站侯家烧鸡

侯家烧鸡是沙河站镇的名肴之一,系清朝同治年间沙河站镇沙北村侯延文创制,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外形完整,内里酥烂,吃时肉脱骨离,香味浓醇,咸淡适宜,余香悠长。

中国以鸡供馔,历史久远。周代鸡已列为六畜之一。《淮南子·说山训》载有“齐王食鸡,必食其捕,数十而后足。”战国时《楚辞招魂》中载有露鸡。唐代有黄金鸡,宋代有蒸鸡,至清代《随园食单》、《调鼎集》、《清稗类抄》等典籍中均记载了多种鸡肴。

鸡肉质地柔嫩,营养丰富,肌纤维之间脂肪较多,容易被子人体消化吸收。可主可配,可作任何加工,宜于任何烹调方法,适应任何调味。大菜小吃,热菜凉盘,无不适用。特别是肌肉组织中的肌苷酸、乌苷酸含量较为丰富,鲜香味浓厚,是吊汤的理想原料,并能腌、风、糟、卤,以供久贮或远携。中国烹制鸡的肴馔近千种,各有风味。

鸡肉每100克含蛋白质24.4克,脂肪2.8克,另外还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中医认为,鸡肉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功效。对虚劳羸瘦,中虚食少,产后乳少,病后虚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有一定治疗保健作用。民间常用0鸡炖食作滋补品。鸡肫每100克约含蛋白质22.2克,脂肪1.3克,灰分1.3克。鸡油味甘性寒,能养阴泄热,可治烫伤。

侯家烧鸡的制作方法是:选用当年饲养的1公斤重毛鸡宰杀,杀前停食半天,杀后放净血;然后水烫脱毛,尾部开孔,取出肚杂。油炸至呈现金黄色。配以桂皮、良姜、砂仁、花椒、陈皮、丁香、食盐等十几种佐料后,进行卤煮。用陈酱汤煮鸡,先高温卤煮,后小火回酥,以求肉烂丝连。出锅后的烧鸡,油润光亮,熟而不破,触肉脱骨,烂而连丝,色味俱佳。

侯家烧鸡过去多以散卖形式出售,年销售量不到万只,现在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设备,经高温灭菌后,进行真空包装,使产品具有适合旅游者携带方便,开袋即吃之特点,年销量大增,可与德州扒鸡比美。

五.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英家大头菜

英家大头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英家大头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英家大头菜,这是钟山的标志性。英家大头菜于清朝乾隆年间就有种植,迄今栽培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地人也传承了三百多年的大头菜的腌制、糖化、贮存的传统制作和饮食文化。由于英家是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且位于思勤江岸边,英家古镇水上交通非常便利,与梧州、广东外地商品贸易日益密切,英家大头菜也通过梧州、广东等地走出家门远销全国。英家头菜从此成为当地传统的有名的土品。 现在一些老人,在谈到广西省工委转移到钟山县英家古镇继续从事革命斗争的那段历史时,仍然被革命先辈们靠一碗稀粥一口头菜依然坚持在深山野外烧石灰从事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而感动,敬佩他们无论在多么艰苦、恐怖的环境下都能坚守自已的信仰的精神。传说地下交通员化装成小货郎挑着干货走街串巷传递重要情报时,货担上装的干货里其中就有英家自产的大头菜,也因此英家大头菜就富有了红色传奇。 英家大头菜素以色泽淡黄,味美鲜香,咸淡适宜,略有甜味,质地脆嫩,菜片整齐均匀而著称,含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锌、硒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经精选加工和包装,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久藏不褪色,不霉变,实为上乘馈赠、送礼之传统佳品。时下英家大头菜已成为人们喜庆和节日的送礼佳品,亦是南方家居常备的方便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经多年发展,目前英家大头菜在钟山县种植面积1230多公顷,年产量27600吨。

英家大头菜以其色泽黄亮、纯香、脆口而闻名四方。近年来,钟山县不断扩大“英家大头菜”种植面积,叫响“英家大头菜”品牌,着力打造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取得显著成效。

钟山县供销社于2007年成立了英家富民大头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30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1500多户,农民种植大头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从2004年至2010年,英家大头菜连续五年参加贺州市辖区及各地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英家大头菜也被作为钟山地方特色农产品推介。经过几年的推介,英家大头菜销售渠道逐步扩大,已从县内发展销售到南宁、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钟山县清塘镇是地地道道的英家大头菜原产地。当地所产大头菜,均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口感脆嫩、酱香浓郁、含盐量低,不含任何防腐剂。它含有丰富的维A、维C、维D、维B和食用纤维,能增强唾液分泌、解腻开胃、健脾消食、明目利嗝、宽肠通便;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解毒消肿、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是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抑制细菌毒素、防治便秘和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 钟山县益盛大头菜专业合作社由“英家大头菜”原产地的农户自愿组成,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绿色 环保 健康”为经营宗旨,以“五户联保”的方式互相监督、互相担保,确保本社产品在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等各环节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钟山县清塘镇英家大头菜已连续五年参加贺州市辖区及各地参加的农产品展销会,打响了了“英家大头菜”品牌。英家大头菜作为该县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已从县内发展到南宁、柳州、梧州、桂林以及区外的湖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

地域范围

英家大头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包括钟山县的两安瑶族乡、花山瑶族乡、红花镇、燕塘镇、清塘镇、公安镇、钟山镇、同古镇、回龙镇、石龙镇、珊瑚镇等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至111°31′,北纬24°17′至24°46′。地域保护范围的面积1400公顷。现种植面积1230公顷,年产量27600吨。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板栗酒

板栗酒是平乐名之一。平乐盛产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国内外颇负盛名,是广西桂林的名贵土。板栗既可糖炒,又可生食或蒸煮食用,还可制作精美的糕点及加工成多样食品。而用板栗制成的板栗美酒,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

板栗是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据《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古药籍记载:栗味甘,性温,通脾胃肾经。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之效。宋代文学家苏辙在总结自己高寿的秘诀时,作诗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李时珍读此诗后深为叹服:“此得食栗之诀也。”可见板栗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平乐板栗酒荣获“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板栗原浆酒”;原材料“鲜栗子肉”荣获“2013年第二届桂林美食大赛桂林食材”。

七. 河北省 邢台 柏乡县 程家烧鸡

程家烧鸡是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的。柏乡程家烧鸡是一家久负盛名且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名店,因其烧鸡制作讲究、风味独特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最为喜爱的名馐之一。

程家烧鸡,始创于民国,据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程家先祖奉承独家中药秘方薰煮,至骨肉相离而形不散,葆有口味香润、松嫩、细腻之特点,远销周边十余个乡、区、县,辐射周边半径达三十多公里。

早年间卖烧鸡,程家用的是平底浅口的大条篮,铺上蓖麻叶,上置烧鸡,一边手挎烧鸡篮子,一边沿街吆喝叫卖,因制作讲究、风味独特渐渐地被当地百姓所认可,在当地留下了“一路飘香过,唯有程家香”的谚语。

九十年代初,这门手艺传到程家第四代程运同手里,为迎合新时期大众的口味,他远赴河南滑县,近走山东德州,融河南道口烧鸡和山东德州扒鸡之特点,对程家烧鸡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程家烧鸡具有了鸡形饱满、色泽酱红、油光发亮、鸡肉完整、肉质鲜嫩、酥烂无渣、醇香利口、回味无穷等特点,让人望而生津,垂涎欲滴。

程家烧鸡品质上乘在制作上颇有讲究,原料均选取七个月左右生长期,重量二斤半左右,农家散养土公鸡。活鸡宰杀后先冷藏八个小时予以排酸,随后放入含有白芷、草丁香、砂仁、陈皮、桂皮、八角、良姜等十三味中草药独家配制的老汤中进行卤制,卤制后还需用黄花松锯末进行熏制,成品烧鸡色泽透亮,食之回味甘香,肉质不柴不散,融卤香熏香一体,在当地成为一大佳馔。

如今,程家烧鸡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风味和口感在百余年的历史中已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远赴他乡,作为礼品馈赠的程家烧鸡不仅是一种美食,更像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印刻在柏乡人浓浓的乡情中。

八.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路家珍珠红西瓜

珍珠红西瓜于2000年在商河县郑路镇路家村、前进东两个村引种成功。该瓜个小、皮薄、瓤红、糖多、口感极佳,已成为方圆100里的特色品牌。该产品于4月下旬成熟,正好填补水果淡季供应空白,是各超市和广大市民的首选。

经过多年发展,现有种植面积1千余亩,亩产3000公斤,总产量可达300万斤,欢迎广大客户前来订购。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毛家双色鱼头

毛家双色鱼头选用无污染的麻雄鱼鱼头,重量在800克为宜,配料选用湖南特制的剁椒、株洲的明庆酱椒及自制的酱料,用特制分隔器皿,猛火蒸煮7分钟即可。

特点:双色双味,肉质细腻,味道香鲜,余香绕口。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红薯酒

红薯采收后,不少农户为红薯出路发愁。其实红薯加工前景广阔。如用红薯烤酒,酒醇味香,在市场上比较好销。

制作

1.蒸煮拌料; 将红薯洗干净,去尽泥沙。大个红薯切成3.3厘米见方的薯块,小个红薯可以不切。红薯切块的目的是利于蒸熟煮透。将薯块放在大饭甑内用均匀的火蒸煮熟透,倒在干净的竹簟上,将其捣烂成糊状,待其冷却到用手抓而不烫手时按每100公斤鲜薯加红薯酒曲3.5公斤~4.0公斤,均匀搅拌,待其冷却后再上缸。

2.封缸发酵; 将完全冷却的薯泥倒入预先洗净晒干的陶瓷大缸中,缸中只能装2/3的薯泥,不能装满。用薄膜盖严,用细绳扎牢,让其发酵,一般要40天~50天。

3.蒸酒; 将已发酵完全的薯泥,用晒干的瘪谷或酒糟谷拌匀,并以不觉得湿为宜,一般每100公斤鲜薯酒糊料要拌瘪谷约60公斤。将蒸酒甑放在锅上,锅内加足水,用草绳将甑周围与锅结合部密封,使其蒸汽不易冒出来。甑上放铁锅,锅中盛冷水,用竹子做成接酒槽放在铁锅下接酒,将冷凝出来的酒用酒缸盛好。当蒸煮到一定时候,尝尝酒味浓淡,至酒味很淡时,停止蒸煮。蒸的过程中,一是注意火要均匀,不要用猛火。二是注意常换甑上铁锅中的冷却水,保持锅中水的温度24℃左右。

4.密封保存; 要将酒保存留用,宜选用无沙眼破损的小口径陶瓷容器装好,用干净布1小块包扎1粒薯酒曲药丸放在酒中,然后严密封口。每100公斤红薯可产薯酒40公斤~50公斤。

特点

红薯酒不象曲酒那样有一股浓浓的香味,而是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红薯酒味甜、润喉,如清冽的泉水、喝了还想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醉了,不管你喝了多少,即使酩酊大醉,头也不痛。

功效

红薯酒具有强身健体,驱风寒去感冒的作用。感冒头痛时,将粗食盐烧得爆响,然后倒入红薯酒,便兑成了盐酒。这样喝后,感冒之类的小病便会治好。

红薯酒还具有防癌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