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集安特产北冰红葡萄汁价格 集安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集安特产北冰红葡萄汁价格 集安特产排行榜更新时间:2022-07-04 08:19:31

一. 广西 桂林 兴安 兴安葡萄

兴安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西兴安县以盛产葡萄出名.

兴安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巨峰葡萄品种,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总结,打造出了一个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葡萄产业,2004年、2007年兴安巨峰葡萄两次获得“广西农产品名牌新产品”称号,2008年6月,兴安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目前,兴安葡萄品种齐全,种植技术先进,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总产量11.2万吨,年产值6.62亿元,兴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

二.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武威酿酒葡萄

武威酿酒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威酿酒葡萄是甘肃省武威市所辖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的。武威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武威酿酒葡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武威古称凉州,地名由来最早见于《地理风俗记》,书中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为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因地处西方,常寒凉而得名。 武威地处西方寒凉之地,同世界上其他生活在寒凉之地的民族一样,饮酒颇为普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酒是多种灵感的诱发剂,加上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官方和民间一直长盛不衰。 葡萄原产于中亚细亚,后传到欧洲,随之出现了葡萄酒。武威酿酒历史非常悠久,以前的齐家文化遗迹皇娘娘台墓葬中就有酒具出现。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到达赤乌,赤乌首领曾献酒迎接。从公元前134年起,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线(即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物产如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豆等作物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之后,汉武帝于太初二年(前103)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胜利后又引进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到凉州。从《史记》“大宛以葡萄酿酒”和《汉书西域传》“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数十岁不败”、“汉使采葡萄、苜蓿种归”等记载来看,葡萄及葡萄酒原产西域,汉时传入凉州,后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东汉凉州葡萄已负盛名,凉州葡萄酒也以味美醇厚而成为京师达官贵人饮用的珍品。《汉书地理志》载,凉州“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艺文类聚》卷八七引《续汉书》:“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升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可见,当时凉州是国内酿造葡萄酒最早的地区之一。《后汉书孔奋传》载“……时天下大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反映了当时凉州贸易繁荣,经济发达。在这种背景之下,酿酒业的兴盛是必然的。在凉州旱滩坡汉墓群0土的大量陶耳杯、漆耳杯,磨嘴子汉墓群中发现的大量绿釉陶耳杯、木耳杯,雷台汉墓0土的鎏金铜樽酒具等,都可以说明当时凉州的葡萄酿酒业已相当发达。 三国时,凉州葡萄酒已美名远扬,成为全国之首,并进贡朝廷。魏文帝曹丕在品尝凉州葡萄酒后作《凉州葡萄诏》,高度评价了凉州葡萄的甘美独特和葡萄酒的美味极致。 隋唐时期,凉州是连接长安与西域的重要通道。唐代诗人特别看重凉州美酒,多次给予礼赞。王翰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传颂天下。盛唐时期,凉州这个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乡,在诗人的笔下,处处是酒楼馆舍,洋溢着美酒之香,一派繁荣的景象。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云:“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他在另一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写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元稹《西凉伎》:描述“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可以想象,当时凉州街头,酒楼之上,一幅轻歌曼舞的升平气象,伴客的歌女们轻抖罗衫,酒客们饮酒作乐,盛况空前。凉州美酒也成了犒赏三军,宴会文武,迎来送往的琼浆玉液。唐明皇与杨贵妃常在宫中一边品尝凉州葡萄酒,一边欣赏宫女歌舞,喝到高兴处,贵妃亲舞《霓裳羽衣舞》,唐明皇以琴伴之。 “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兵力征调一空,吐蕃乘虚大举进犯,凉州没于吐蕃。五代之后,凉州先陷于西夏,其后又成为蒙古人的牧场。由于连年战争,政治-,经济衰退,加之接连不断的天灾-,曾经兴盛千百年、冠盖全国的凉州葡萄酒也随之日渐衰落下去。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曾在他的《中山松醪赋》里发出长叹:“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可见当时凉州葡萄酒衰落到连中山松醪酒也比不上了。明清时期,凉州社会较以前稳定,经济也开始复苏,凉州葡萄又开始大量种植起来。清朝诗人许荪荃作《凉州紫葡萄》云(“闻说凉州种,遥从西域传。风条垂磊落,露颗斗匀圆。琼玉应无色,离支足比肩。小臣空饱食,持献是何年?”)就赞美了凉州葡萄像晶莹露珠,颜色胜过琼玉,味道可与荔枝媲美,感叹到自己虽然也可以饱食这鲜美的葡萄,但凉州葡萄何时才能再度名扬四海,进贡朝廷呢?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凉州葡萄酒的酿造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清朝学者张澍《凉州葡萄酒》组诗云:“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县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其一);“大好红醪喷鼻香,滃滃入口洗愁肠。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其三)。诗人赞美了凉州葡萄酒,说当时过往的客人们倾囊后以宝刀为质押换取葡萄酒,不谈封侯当官,只求一醉方休;喝着飘着酒香的红葡萄美酒,回想往事,愁肠顿消,一切都如过眼烟云。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因朝廷排挤,在被充军伊犁途中路过凉州时,也在高谈之时痛饮凉州美酒其情状有他的《次韵答陈子茂德培》诗佐之。1941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一行人在去敦煌途中路过凉州时写道:“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再一次盛赞了凉州的风土方物。 武威葡萄美酒传世2000年,多少文人墨客曾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永垂青史的历史典故和名言绝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威重现勃勃生机,一片繁荣景象。悠久的酒文化传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条件,甘冽的祁连雪水,为武威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生产的葡萄甘甜爽口,含糖量适中,确实使他方之果无与伦比。目前,20多万多亩的葡萄种植基地,为武威酿造美酒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以莫高、甘肃威龙、皇台、紫轩为代表的现代化酿酒企业,依靠创新和优良的品质,以精湛的酿酒技术,开发的40多个品种、60多个花色规格的武威系列葡萄酒以其醇美柔润的酒香、甘冽爽口的酒质、丰满协和的酒体,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奖,产品畅销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并远渡重洋,销往日本、东南亚诸国和美国等地。武威葡萄美酒正以其醇香和名贵,吸引着八方客人,为地方经济振兴和重现丝路重镇雄风谱写着新的乐章。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葡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和凉州区、古浪县北部沙漠沿线区,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正处于北纬30——40度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具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酒葡萄的最佳光、热、水、土资源组合状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之一。

目前,武威市已发展优质葡萄酒原料基地10.14万亩,约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0%,占全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65%,葡萄产业已成为武威的特色优势产业。

2014年,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武威酿酒葡萄”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武威酿酒葡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凉州区和古浪县沿沙区,位于东径101°43′-104°33′,北纬36°46′-38°09′。武威酿酒葡萄产地范围为凉州区的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长城乡、下双乡、发放镇、吴家井乡、黄羊镇、威龙集团、莫高酒业基地、皇台集团;民勤县的三雷镇、大坝乡、苏武乡、夹河乡、东坝镇、大滩乡、双茨科乡、石羊河林业总场、苏武山林场;古浪县的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马路滩林场等19个乡镇、6个单位、179个行政村、1478个村民小组。武威酿酒葡萄年种植面积为1.4万公顷,年总产量8.4万吨,产值3.23亿元。

三. 四川省 巴中 刘家坡葡萄

刘家坡葡萄一种浆果,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广的一种水果之一,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栽培,其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色泽随品种而异。几乎占全世界水果产量的四分之一;营养价值很高,可制成葡萄汁、葡萄干和葡萄酒等。粒大、皮薄、汁多、味美,皮肉易分离,味道酸甜可口,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又称为提子,一般成簇生长,有黄绿色、红色、黑蓝色或紫色。果肉外有层薄皮,皮外有薄霜,有些品种无籽。葡萄既可做水果生食,也可酿酒或制作葡萄干。此外,还可用做装饰。葡萄因颜色鲜艳、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人们称为“水晶明珠”。葡萄富含镁、维生素C和铁,有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供能食物和滋补品。

四. 甘肃省 张掖 张掖葡萄

张掖位于北纬38度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南依祁连山,北靠巴丹吉林沙漠,西汉时设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万亩、森林面积696.2万亩、湿地面积315.6万亩、荒漠沙化土地1700多万亩。全市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全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孕育了张掖这块戈壁沙漠中的绿洲。张掖区域位置独特、自然禀赋优越、资源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绿色生态城市”。独具特色的冷凉气候资源和北纬38度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使张掖获取了“中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殊荣。张掖市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据《甘州府志》记载,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葡萄首先在河西走廊种植和传播,随后发展到全国各地。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张掖举办了“万国博览会”,张掖当地出产的葡萄美酒成为万众瞩目的稀世珍品。盛唐时期,张掖葡萄种植日益兴起。此后1300多年,葡萄种植在张掖大地兴衰交替,绵延不绝。张掖葡萄种植的历史实践表明,张掖适于种植葡萄的范围较广。经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我市适宜葡萄种植的最佳区域范围是:东经98°92′-100°86′,北纬38°60′-39°60′,东至甘州区与山丹县交界、西至肃南明花乡与酒泉金塔县交界、南至甘州区大满镇与花寨乡交界处、北至高台县罗城乡慕少梁,包括甘州区梁家墩、新墩、党寨、长安、碱滩、上秦、甘浚、明永、三闸、乌江、沙井、靖安、大满、小满等18个乡镇,临泽县沙河、板桥、新华、平川、蓼泉、倪家营和鸭暖7个乡镇,高台县南华、骆驼城、巷道、宣化、合黎、黑泉、罗城等8个乡镇,山丹县陈户、位奇、李桥、霍城等8个乡镇,民乐县三堡、-、顺化、南古和北滩等9个乡镇及肃南县白银、榆木桩乡等56个乡镇海拔在1300—2400米大片土地。这些地方,土壤大多以沙质土为主,土壤结构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浆果着色和成熟;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在15.2℃—18.2℃,日照时数在8.9小时—10.2小时,昼夜温差大(12.6℃~14.5℃),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在2200℃~3550℃之间,利于糖分积累和风味保持;干燥清洁的空气、纯洁甘甜的祁连山冰雪融水、仅次于西藏拉萨的太阳辐射强度、加之稀少的降水,为生产有机、绿色优质葡萄提供了优越的气候自然资源基础和条件。至目前,张掖市所辖的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5县1区,根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海拔梯度,种植不同品种的各类优质葡萄面积达5.08万亩.(其中:设施葡萄1.05万亩;酿酒葡萄2.34万亩;露地鲜食葡萄1.69万亩,带动种植农户38000多户),产量达6.918万吨,产值达4亿元。近年来,我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战略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为目标,用新理念、新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在探索发展以节水、高效、安全为特征的绿洲现代农业上,我们立足实际,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设施葡萄产业,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背景持续快速发展设施葡萄的路子我市于1995年开始引种红提葡萄,2000年开展设施延后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2005年进行规模推广。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葡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做出加快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把发展设施葡萄产业纳入全市“十大工程”之一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围绕沿山冷凉带、荒漠边缘带和城镇郊区圈“两带一圈”,科学规划布局,制定优惠政策,规范标准生产,推广配套技术,带动规模扩展,加速“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开发,培育名优品牌,全市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经邀请全国葡萄界知名专家及部分果品营销商,实地考察我市设施葡萄延后栽培基地,专家一致认为:张掖市气候冷凉,阳光充沛,昼夜温差大,是设施葡萄延后栽培的最佳区域,张掖市在设施葡萄延后栽培中,技术成熟、配套,且能生产出元旦至春节成熟上市的高档有机葡萄,市场潜力大,利用不同的海报梯度,可实现鲜食葡萄的周年供应。2008年至今,连续多年,张掖市委、市政府制定各类扶持办法,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各县区也先继配套出台适合了适合本县区实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全力扶持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在全市海拔1300—2400米的大片土地,大面积连片推广,种植以金张掖红提为主栽品种的设施延后优质红提葡萄。发展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成熟,农民增收效益明显,实现了当年定植,第二年挂果,第三年丰产的目标,亩均收入达1.8万元左右,单方水产值可达100元以上。经过短短3年,发展设施葡萄1.05万亩,设施延后金张掖红提葡萄种植农户户均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已逐渐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我市葡萄发展现状,特别是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我市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2万亩,到2020年,争取达到5万亩左右。

三.地域范围

张掖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东经97°12′—102°20′,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玉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有耕地380万亩,人口128万,是甘肃西部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更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张掖葡萄是张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张掖葡萄”生产地域范围处于东经97°12′—102o20′,北纬37o28′—39o57′之间,按行政区划确定,具体包括:甘州区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浚镇、明永乡、三闸镇、乌江镇、沙井镇、靖安乡、大满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东大山林场、西城驿林场等19个乡镇、林场,临泽县沙河镇、板桥镇、新华镇、平川镇、蓼泉镇、倪家营乡和鸭暖乡等7个乡镇,高台县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宣化镇、合黎乡、黑泉乡、罗城乡、新坝乡等8个乡镇,山丹县清泉镇、陈户乡、位奇镇、李桥乡、霍城镇、大-乡、东乐乡、机械林场、山丹农场、山丹马场等10个乡镇、农林场,民乐县洪水镇、新天镇、六坝镇、永固镇、三堡镇、-乡、顺化乡、丰乐乡、南古镇、开发区、东滩苗圃等11个乡镇、开发区、苗圃,肃南县红湾寺镇、白银乡、康乐乡等3个乡镇,共计58个乡镇、林(农)场、苗圃,海拔在1350—2450米之间。基地总面积达到3500公顷,年产张掖葡萄5.25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张掖葡萄”果实色泽艳丽,呈鲜红色或紫红色;果穗松紧适度,平均纵径26厘米,横径18厘米,穗重750-1000g,果粒近圆形、大小均匀,无干缩果、无小青粒,果梗、果蒂鲜绿,平均单果重12g,最大单果重18g,固形物含量15g/100g以上,总糖13g/100g以上,适口性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张掖葡萄感官要求等级划分标准见表(表略)2.采摘的葡萄按感官要求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由果穗、果粒、色泽、成熟度、采摘期、破碎率与日烧率、病虫果七个指标确定。以果穗为第一判断标准。3.内在品质特性:葡萄理化标准见表2。(表略)(3)卫生要求:葡萄卫生要求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和表4。(表略)

五.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新开河红参

新开河红参--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新开河红参系列产品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日内瓦国际新发明与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农产品”和“吉林省名牌”产品等殊荣,具有皮老纹深、质地坚实、颜色棕红、角质透明、体长形美、气香味甘而微苦、温而不燥等特点;切片后轮纹清晰独特,非其它人参产品所能媲美。新开河红参的研制和发明,开创了我国“模压红参”中药饮片的新篇章。[1]

新开河红参生长在北纬41°地带的长白山脉吉林省集安市境内新开河流域。当地拥有最适于人参生长的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生态条件。新开河红参原料采用科学的培植方法,经修根整形两次移栽的方法精制而成。本品具有皮老纹深,质地坚实,颜色棕红,角质透明,气香味苦,体长形美,密度大,脆性好等特点。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十四家科研单位分析鉴定:新开河红参为国内首创,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上市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

六.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集安板栗

集安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安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安板栗,吉林省.集安市。其果实皮薄、肉质细腻、甜软适口,在市场上享有盛誉,2007年12月12日,集安板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集安市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市,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东,深受海 图2 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验收

.洋气候的影响,素有“吉林省小江南”的美誉,是吉林省少数几个可以种植板栗的县份之一。集安栽培板栗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板栗只是三五棵地被当作果树栽培,根本没有集中连片的纯林,更没有形成一项产业。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后,集安市在认真分析了自身的区位优势后,决定利用退耕地引导农民种植板栗,发展板栗产业。到2010年,全市新增板栗种植面积8082亩,使集安一举成为闻名吉林全省的板栗之乡。.

品种特点

集安市通过集约经营和栽培选优,培育出“近和”、“银叶”、“方座”3个板栗新品种,新品种不仅早熟、抗寒、抗病、产量高,而且果实皮薄、肉质细腻、甜软适口,迅速得到退耕户的认可。.

生产情况

依托丰富的板栗种植资源,集安市大力发展板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栗干、栗粉、栗酱、栗浆、栗子糕、栗子罐头等食品,营养丰富,老幼皆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07年,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对板栗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很多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打出了自己的绿色品牌。2009年,集安板栗产品直接收入4800余万元,新增加就业岗位2000多个,成为吉林省著名的板栗产品集散地。
发展板栗还带火了集安的农业生态观光游。板栗花、果、树都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它的花期长,花白似玉,果实形态美观。无论春秋,到集安旅游的人都要到板栗林里转一转。.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集安板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集安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集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集安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集政办发〔2007〕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集安市青石镇、太王镇、麻线乡、榆林镇、凉水朝鲜族乡、大路镇、通胜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所辖行政区域。.

七. 浙江省 台州 临海 大石葡萄

大石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海市大石旭东葡萄专业合作社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河头镇,葡萄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羊岩山脚下,是大石葡萄的核心产区。基地上游的后岭水库汇集的山泉水是葡萄基地的灌溉水源,这里的地形、土壤、小气候构成了葡萄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近20年的种植历史形成的科学管理经验保证了合作社葡萄优异的品质。

八.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九仙山葡萄

九仙山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曲阜九仙山及其周边地区,林果资源丰富,为历代衍圣公府重要的果品供应地,主产葡萄、枣、苹果、樱桃等干鲜果品,尤以葡萄种植面积、产量最大。本地区光照充足,水源清洁,土壤结构合理、营养丰富,加上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所产九仙山葡萄,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酸甜适口,穗型规整,色泽艳丽,晶莹美观,营养丰富,品质上乘,鲜食风味极佳,被誉为“果中珍品”。2012年8月,九仙山葡萄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保护地域范围为曲阜市北部九仙山地区的吴村、董庄、姚村、时庄、小雪5个乡镇的17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北纬35°31′~35°49′,东经116°51′~117°13′之间,海拔为40~300米之间。

地域范围

九仙山坐落于曲阜市北部,距城区18公里。西与兖州市相接,北连泰安市宁阳县,东邻泗水县,南接邹城市。九仙山葡萄地理标志申请登记保护地域范围为曲阜市北部九仙山地区的吴村、董庄、姚村、时庄、小雪5个乡镇的17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北纬35°31′~35°49′,东经116°51′~117°13′之间,海拔为40~300米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2000公顷。总产量6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九仙山葡萄果实个大、果穗圆锥形,果粒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2g.果皮中厚、紫黑色。草莓香型,品质上等。 2、内在品质指标:九仙山葡萄营养丰富,果实的可食部分≥82.0%,可溶性固形物≥14.0%,总酸≤0.7%,每百克鲜果肉中含钾≥45.0毫克,钙≥1.5毫克,维生素C≥4.0毫克。 3、安全要求:大气、灌溉水、地表水、药防执行标准:GB3095—1996大气质量标准、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2002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九. 重庆市 璧山区 璧山葡萄

璧山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璧山葡萄

璧山县大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10497626

葡萄

十. 安徽省 池州 贵池 长岗葡萄

杏花村街道长岗社区于2008年成立了“池州市长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葡萄种植户生产无公害果品并注册“长岗葡萄”商标,近年来,“长岗葡萄”全被城市精品水果店超市订购销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