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红安特产油面做法 红安手工油面头怎么做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红安特产油面做法 红安手工油面头怎么做好吃更新时间:2022-06-26 23:45:13

一.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金溪浒湾油面

浒湾油面为金溪县传统名牌产品,又称龙须贡面、挂面、须面、龙凤见喜、福禄喜面、寿面等。明末就见诸市场,清代曾被选为宫廷食品。民国时,精装油面采用红漆木盒包装,木盒外雕刻有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锦绣河山等图案,并配描金品名和作坊字号、烹调说明,秀气精美。 浒湾油面用料讲究,采用上等的能承受拉力的优质面粉、茶油或麻油、精制薯粉或葛粉、食盐(福建产的细沙海盐为佳)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晾干而成。其做工考究,操作严格,制作过程有和面、调料、搓条、过油、绕面、入箱、上架等十余道工序,要求一环紧扣一环,且一年四季的调料不同。它具有爽滑、细腻、烹调不糊、口感不粘,易于消化等特点。并具有键脾胃、降血压、发伤感、祛风寒、催母乳等功效,是老、弱、病人、孕妇、婴儿的理想食品。 金溪油面生产地在浒湾,因其地处交通要道,人员流动快,信息灵,原料充沛,自然形成生产基地。油面的制作工艺特殊,虽然在清朝后期一些乡村也有生产,但质量却无法与浒湾生产的油面相比。新中国建立前,浒湾生产油面的作坊主要有美芳斋、森和兴、利芳福、何源和等多家。当时生产的油面主要供富人享用,普通百姓只有在喜庆日或节日时少量购买招待贵客。新中国建立后,油面作坊逐步改为公私合营,后作坊全部收归浒湾粮油加工厂。1982年,浒湾油面厂专门生产龙须贡面,产量大为提高,1997年达到250吨。 浒湾油面烹调简单,包装讲究,民间常用做馈赠亲友的礼品,寄予吉祥之意。人们每逢寿诞、婚嫁、婴儿出生,不论贫富都会吃上一顿油面,以示长寿吉祥心愿。1984~1985年,浒湾龙须贡面两次被江西省商业厅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参加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在上海展销会上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

二. 山西省 晋中 太谷县 油面

油面是太谷县的传统食品,状似馒头,经油炸制而成。外酥内软,香甜可口。

清乾隆年间,太谷县即有油馍、油食等油炸食品。到咸丰、同治时,西街“隆盛长”(原名“隆盛昌”)开始生产油面,专供大户人家食用。后来“文”子字号(文元堂、文令堂、文成堂)增加原料,改进工艺,使油面更富特色。“文”字号逐渐取代“隆盛长”,成了制作、经销油面食品的大字号作坊。

油面本为年节佳品,由于“文”字号闯出了名声,遂成为民间常食的一种面食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三.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红安珍珠花菜

红安地方名菜。珍珠花系生长于红安县北山区的一种野菜,明代《黄安初乘》(明户部尚书耿定向著)有记载。当清明前后,珍珠菜含苞待放时和嫩叶一起采摘,放入开水锅中烫至黄色,捞出晒后备用。食用时用温水泡胀,再用清水漂过,随肉小炒,如与腊肉蒸食,味更佳。具有柔和、清香、耐食等特点。

珍珠花菜主产地为红安县天台山,生长面积约1800多亩,生长在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大山之中, 每年的产量约21000斤(干重)。珍珠花就地加工成珍珠菜并上市,一般就近在当地销售,在红安县城也有三十个土门店在销售珍珠花菜,产品一般作为地方销往北京等大城市。

珍珠花菜的生产有上百年历史,真正出名还是在大革命时期。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份暴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大革命失败后,红四方面军退隐天台山,山上没有粮食,红军战士就靠山上少量红薯充饥,结果数量少不够食用,就在山上,战士们发现了一种小灌木植物,而且数量大,上面有很多嫩叶,而且在春天开花,他们冬天吃枝叶,春天就试着采摘树上一点花吃,开始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吃后一段时间发现这种花食用不仅无毒,而且味道不错,红军战士们食用后体力充沛,随后他们投入到英勇杀敌的战斗中去了,此后这种花菜就在大山0名了。以后,红军战士们就把这种花叫做珍珠花,再之后人们将这种花做成的菜叫做珍珠花菜。在解放战争时期,1主席当时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时,也带领战士们食用过天台山的珍珠花。

珍珠花的嫩花被采摘后一般用温水浸泡20分钟以上,过滤捞起后再凉干,就成了干菜。可直接青炒,也可用珍珠菜做成红烧肉或青蒸肉等,酒店中有珍珠烧肉、青蒸珍珠菜、青炒珍珠菜等。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红安将军菜

将军菜,生产在大别山。为菊科植物的一个大族。我国各地称作苦菜的,包括苦苣菜属、莴苣属、苦荬菜属、菊苣属等十多种。,古书上记其别名的五花八门,如苦《诗经》、荼《原雅释》、苦荬《晋书》,游冬《名医别录》、苦苣《嘉佑本草》、天香菜《本草纲目》、天精菜《农政全书》其别名之多,可见人们对它的珍重。既可作菜下饭,又可煮羹充饥,还可入药治病。李时珍说:“苦菜即苦荬也,家茎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

胼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同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据科学分析,苦菜中含有甘露醇、蜡醇、胆碱,酒不酸等多种成份。但虽然苦,经过加工处理,食用则别有风味。鲜嫩的苦菜,去根,洗净烫水,揉去苦汁,或晒于干,用猪油烹煮,或以香油、辣椒拦炒,无不促进食欲。以它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神农本草经》说它“苦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本草衍义》说它“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五.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油面窝窝

宣化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地区并不大,但街道古朴,车穿行在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大街,灰城楼,砖墁地,长街老树旧铺面,与北京繁华都市景观相比,另有一番风韵。

来到一家大号“杂粮馆”的餐厅,十分洁净。临窗而坐,古城市井画卷近在眼前。正聊着,冒着火苗的“张北羊肉锅”、盘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笼热气腾腾的油面窝窝上来了。我定睛一看,笼中的窝窝煞是好看,手工捏拢,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莹剔透,香味扑鼻,服务员又将卤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黄花菜勾的卤,诱人食欲。来自京城的我面对如此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只有大饱口福了。夹着油面窝窝,蘸着蘑菇卤汁,吃到嘴中,脆、爽、鲜香、筋道。李科长忙着介绍:“油面是好东西,滋补健脾养中气,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宣化的油面做的花样可多了,有猫耳朵、蒸拨鱼、烫面饺,哪样都好吃,可就一样不好,只能吃六分饱。”-

六. 江西省 抚州 金溪县 浒湾油面

以优质面粉、茶油、薯粉、食盐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细如游丝,爽而不腻,滑而不糊,营养丰富,健胃催乳。简单时可作清水面,佐以味精、辣酱即可食用;讲究时可用鸡汤烹煮,加以肉丝、蛋皮、黄花菜、黑木耳等等佐料,味道鲜美。古为贡品,人称“龙须贡面”。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大别山花生油

红安县是全国有名的“花生之乡”,年产花生24000余吨。红安县植物油脂集团公司利用红安花生油料,年产油脂4000吨,生产的系列油脂和饼粕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大别山”牌浓香花生油先后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在“香港92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国际金奖,产品一‘直畅销不衰。绞股蓝健身滋补酒红安县酒厂年产白酒3000吨,主要生产固态大曲酒、液态发酵酒、果露酒和绞股蓝健身滋补酒四大类。其中“天台”大曲酒获省优产品称号,“888”酒以色清透明,浓香溢口,回味悠长,醇厚绵甜爽净的特点,获得湖北省第二届消费者满意杯金杯奖。经多年研制开发的’绞股蓝健身滋补酒”属国内首创,具有抗癌、益寿、静心、宁神的特殊功效,一投放市场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富有油面

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现在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生意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当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还想吃两碗凡吃过“浮油油面”的人都终生难忘。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 永河皮子

永河皮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河皮子

在红安县一些地方,一直流传着过年“做皮子”的习俗,“永河皮子”最具独特风味。春节临近,永佳河镇的皮子作坊又开始热闹起来,肉厚、香嫩的“永河皮子”成为人们团年饭里的一道特色佳肴。

黄豆制品皮子俗称“千张”,相传有两百多年历史。作坊豆香夹杂着水汽扑面而来,作坊师傅说,制作永河皮子要经过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22道工序,只有不怕纷繁复杂和劳心费力,才能做出好的皮子,从豆粒到豆浆,再到豆腐脑和千张。

作坊师傅说,新鲜皮子晒干后可长期存放,用水泡开即可食用,老百姓十分喜欢吃,待客过节常买皮子作为下酒佳肴。

永佳河镇把豆制品加工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发挥资源优势,改进加工技术,豆制品加工业越做越大。目前,全镇有加工作坊120多家。其中有22家用豆渣养猪,又用猪粪作沼气池料,再用沼渣作肥种植大豆,循环利用,实现了种、养、加一条龙生产。

永河皮子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现辖行政区域。

红安县地方标准:DB421122/T008-2013《永河皮子加工技术规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