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棉花鱼有什么特产 湖北天门腊鱼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棉花鱼有什么特产 湖北天门腊鱼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6 09:06:47

一.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香菜圆子

南方的丸子在不南不北的武汉过油一炸就叫圆子,而香菜圆子在许多年里都和藕圆子、豆腐圆子并称为穷人家的三宝,因为它们看上去金黄松脆与肉圆子一无二致直到入了口才见真招,所以特别能给穷人家争脸。不过金玉其外的联想毕竟使它们难登大雅之堂。今天,物质的丰富自不必说,宴席间倒很有点“食肉者敝”的味道,香菜圆子和它其它的素食圆子兄弟就此合了素食、健康食品的潮流,成为新宠。

二.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虾球

这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很多人嫌它不干净,对它敬而远之,而它却是很多人的最爱。

三.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甸豆丝

蔡甸豆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豆丝

武汉市蔡甸区豆丝研究会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按一定比例磨成浆,摊成饼状的食物。为便于储存,多切成丝状晒干,称之为干豆丝。

豆丝多在秋天才开始做,一是一年的农活已经忙完,有闲;二是豆丝的主要原料大米、绿豆已经收仓,有料;三做豆丝的主要燃料稻草等已经干燥可燃,有柴;四是天气干燥使豆丝易于晒干和储存,有天气;五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吃,有市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豆丝的食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吃法有煮、炒、蒸、炸。

煮: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干湿均可)(也有冷水下锅的),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

炒:一般用湿豆丝炒食,如果是干豆丝需要先用水发开。炒法同炒面类似,快炒透时,加入香蒜、佐料等,可晕可素。炒豆丝是我的最爱。

蒸:湖北人喜欢吃粉蒸肉,用干豆丝打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干丝豆透气,蒸气易于上升力、肉容易熟,干豆丝又吸收蒸肉流出油而使豆丝更好吃。

炸:儿时的最爱。炸米炮的来了,一般用大米做原料,我喜欢用丝豆做原料,炸出来膨化得更充分,更有风味。

也许豆丝源于黄陂,因此,一提及豆丝,就想起黄陂,称之为黄陂豆丝。但豆丝并不只是黄陂才有,云梦、孝感、安陆、大悟、应城、京山等地均有做豆丝的习惯,是过年必办的年货之一。

四.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汉绣

武汉汉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汉汉绣是武汉出产的特色绣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汉绣采用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充分体现“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武汉汉绣绣品主要有四大类,即民俗产品、舞台文艺用品、宗教文化用品、灯会庙会产品等。武汉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还参加过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1910年和1915年,武汉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武汉汉绣大型挂壁“三棒鼓舞”、“闹莲湘”等作品被选送北京,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汉绣大师任本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汉汉绣第四代唯一传人,他成立了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致力于武汉汉绣资料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已整理出2000余件(种)资料,并用4年时间为香港、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绣制了3大挂件,现收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武汉汉绣

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

10260638

绣花饰品等

五.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大荔棉花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多、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於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於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黴;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六.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碱酥饼

原料配方:

(100千克成品)皮料:上等面料加米稀40千克

酥料:猪油(或植物油)+面粉12.8千克

馅料:砂糖、麻屑、二熟面、糖陈皮、糖桂圆、小苏打共35.6千克

面料:白芝麻8.5千克

制作主法:

1.制皮:首先讲究米稀捞浆。熬糖浆时,关键在碱的用量、碱量可由浆中的小泡来判断,以小泡互相靠扰不破为碱量合作。最后将米稀与上等面粉和食油拌和均匀、分堆折叠均匀。

2.起酥:使用上等面粉9千克调入猪油3千克、植物油1千克混合擦透、擦匀。

3.制馅:砂糖、熟面、小苏打均需预先过筛,陈皮要剁碎,然后根据天气冷暖调入食油和馅混匀。

4.烘烤:这种碱酥饼必须用传统的七星炉反复进行烘烤,严格掌握火候,作到表面起鼓,不露馅,饼边有鸡毛裂纹,吃起来皮酥有层次。

产品特点:薄皮大馅,在白芝麻的饼面上平镶有黑芝麻组成的“玉”字,不仅形-人,而且入田麻香酥脆,被人誉为酥点一绝。

七.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武汉木刻船

武汉木刻船风格独特,驰名国内外,是一种高雅的木雕工艺摆件。奠基人是武汉市工艺雕刻厂的老艺人龙云华。他自幼从父学艺,终生从事木刻船的制作。他善于观察,不断创新,先后雕刻出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宁波三帆船、湖南平顶船、龙凤船、贵州客船、巡抚官船、川江麻雀尾船等六十多种不同水域.不同风格的船。他以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抗金的历史题材创作的《梁红玉战船》,着意渲染船上的战斗气氛和梁红玉屹立船头的飒爽英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另一力作《端午龙舟》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陈列品。

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龙云华和他的艺术珍品的纪录片,次年他即逝世。他的儿子龙从发和艺徒程楚春、潘正斌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成为武汉木刻船的一代新秀。龙从发创作的红木《龙凤船》造型奇特,富有民间神话色彩,在武汉市工艺美术大楼陈列时被一位外宾高价购云收藏。程楚春创作的《集美花梢》精巧别致,颇具闽南水乡轻舟的风韵,备受福建游人的欣赏。潘正斌创作的《镇海宝舟》犹如水上殿堂,在法国展出时备受赞叹。在1981年全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评比会上,武汉木刻船获优秀奖。1985年,龙从发创作的《郑和宝船》参加中国商品秋季交易会展出,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八.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武城棉花

武城县棉花,种植历史久远,品质优良,全县棉花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10万吨,是全国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

九.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煎包

武汉汉口的江汉路上,有一家永远都要排队的煎包店——“江汉路煎包一绝”,他们家的包子,皮软而喧腾,肉馅鲜嫩多汁,焦脆的包子底,加上店里特制的香辣沾酱格外好吃,尽管旁边还有不少店家也卖同样的包子,但只有这家永远排着长长的队。

这家店曾经在花楼街临近江汉路的一条小巷子里经营,那时候店名还叫“国国煎包”,除了配包子吃的糊米酒和绿豆汤之外,这家店只卖一种食物,就是生煎小包,因为味道好,受到大家的喜爱,多次被武汉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由此引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食客,不论刮风下雨,这家店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从此改掉原来的店名,改称“江汉路汤包一绝”。店里座位不多,永远都挤满了端着包子站着吃,或是站着等位的人。不论生意多么火爆,他家永远都只用三口小小的平底锅煎包子,为的是保证每一锅煎包的品质。

也有人说它家的特色不是包子最好,而是妙在那一锅辣中带甜,咸中带香,回味无穷的红油蘸酱,应该是豆瓣酱和多种材料混合特制的,有不少包子店模仿他家的酱料,但总不能有他们家那么独特的好味道。

自从花楼街改造以后,“江汉路煎包一绝”搬进了新开张的大连万达广场,店面扩大了,也增加了经营品种,除了原来的生煎包,还卖豆皮,酸辣粉以及炸酱面等,但煎包仍然作为主打产品每天引得众多食客们心甘情愿在他家门前排起长龙。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新蔡 新蔡县棉花

近年来,新蔡县把发展棉花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全县种植最大面积达到50万亩,被定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县。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县从压缩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搞活流通入手,多方并举,推动全县棉花生产和流通的健康发展。重点在那些具有植棉经验、掌握植棉高科技的专业村搞好花棉生产,现在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县东南部练村、宋岗、关津等乡镇。

为提高单产,县棉麻公司设立了科技服务中心,各棉花加工厂、基层社也都设立了科技服务站。县里建立了个科技兴棉示范点,着重做好棉花良种推广,落实育苗移栽面积85%,地膜覆盖面积15%,平均单产突破55公斤。在销售方面,扎实稳妥地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利用“121”棉花加工生产线、利信纺织有限公司、豫针织棉有限公司等7个棉花加工企业就地消费一批棉花,实现就地加工增值,此外,还和其他省市棉花企业建立长期供应关系,使棉花市场有序流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