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潮州安吉特产 潮州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潮州安吉特产 潮州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5 01:45:42

一.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九制陈皮

   凉果类食品,全称广式九制陈皮,以别于苏州的苏式陈皮。九制陈皮采用优质的柑橘皮为原料,经过拣皮、浸漂、保鲜、切皮、腌制、沥干、调料后反复晒制、贮存、包装等工序,始成正式产品。因工艺繁杂严谨,故称之“九制”。产品保持原果风味,含化有生津止渴,消食开胃,顺气提神的作用。

    潮安县产出的九制陈皮以其优质而连获殊荣,成为名优产品和“绿色食品”,被誉为“中国一绝”。产品畅销全国,远销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诸国。

二.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纱丁

潮州纱丁与元宵花灯是一对姐妹艺术,又称“绸衣服公仔”。我国民间习俗元宵放灯、游灯的喜庆活动由来已久。纱丁的规格小于花灯,有三寸、五寸、七寸、十二寸等,多数是以情节生动的潮州戏曲故事人物为题材。它采用浮洋泥塑作脸谱,用稻草扎成身架,以颜色艳丽的绸缎、绢纱等薄而柔软的丝织品作服饰,并以金银薄片裁成各式图案,来点缀花纹,显得华丽热闹、鲜艳夺目,对环境和气氛有着强烈的衬托作用,向为中外人士所喜爱。人们常把它作为厅堂的装饰摆设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三.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饶平香米

  香米为饶平名贵,原产于北部的新塘区和三饶区一带,现今饶中地区有不少农户种植。

    饶平香米,米体圆饱而光亮,捧在手心观赏,粒粒如掌上珍珠,为饶北山区农家的家珍。煮几升米饭,只消加上一蚶壳香米,顿感满锅桂香扑鼻,沁人心脾,故有“珠米桂香”之美称。

    饶平香米能开胃口,增食欲。初到饶北山区做客的人,一吃到香米饭,连佳肴也不顾了。逢年过节,当地农家以香米配合南特、油尖、双白等良种大米,精心蒸制成香糕,俗称香粿,如果适时来此做客,品尝这香喷喷的糕点,算你三生有幸哩!

    饶平香米仅是煮饭或制作糕点的配料,一般不作主料,就像糖精作用於甜料一样,适可而止,多了反而不美。有人为了追求香糕的香浓度,纯粹用香米制作,结果适得其反,香糕别有异味,反而不大适口了,所以当地人称香米为“米香精”,的确很有道理。

    饶平香米的种植历史悠久,潮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饶之石壁乡、梅峰乡等处出有香米,一年一稔,舆晚稻齐收。其粒大於常米,每煮饭仅用少许,便觉满锅生香,真奇种也;其价也倍於常米,粤东惟饶有产……”当年饶北农家种植香稻,为预防稻热时路人拔穗,通常将香稻秧苗插在田中心,周围再插上普通秧苗。如今随着社会风尚的好转,大都成坵种植了。

    饶平香米,不仅是煮饭、制作糕点的良好配料,而且也是送礼佳品,乡民每逢出门做客,只消随身携带一包香米和一包香茶,遂成为浑身飘香的贵客!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枫溪陶瓷

潮州生产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到了两晋、南北朝,逐步趋向瓷化;唐代,古城北郊已有瓷窑;北宋,古城东郊的笔架山,出现了“百窑村”;明时,海阳县的枫溪逐步成为新的陶瓷生产基地,饶平县九村的陶瓷生产也具有一定规模。现在,潮州的陶瓷主要产地有枫溪、古巷、凤塘、浮洋瓷区和饶平三饶、新丰等地瓷区。瓷制品除日用瓷、卫生瓷,以及工艺瓷等6000多样花色品种。潮州陶瓷的装饰,有潮彩、粉彩、釉下彩、贴花、印花、装饰土等。潮州陶瓷制品远销欧、美、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瓷塑通花和瓷花,是最具特色的传统美术工艺,深受欢迎。1978年10月,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问朝鲜时,便以枫溪产的1.2米高的层镂空“友谊”通花瓶作为珍贵礼品送给金日成主席。建于枫溪区的“南国瓷乡陈列馆”,陈列的产品集中了大部分枫溪陶瓷的精品,是枫溪陶瓷传统艺术的缩影。国内外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对枫溪陶瓷给予很高的评价。(潮州)

五.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浮山柿饼

浮山镇有山地面积63912亩,土地疏松肥沃,土壤十分适宜柿树的种植,加之当地种植青柿及制作柿饼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群众种柿经验丰富,管理有法,生产的果实个子大,味道香甜。

浮山镇的坪洋、汉塘两个村的群众都掌握一套完善的柿饼制作技术,且技术熟练,仅制作柿饼刮皮这道加工工序,很多群众每天能刮近千斤青柿,刮皮技术要求很高,刮皮用力适中,只刮掉表皮,不能伤及第二层皮,否则,影响柿饼制作质量。这些柿果刮皮后,要反复地晒、凉、揉,放进蒸笼里与配好的硫磺反复蒸薰后,再与上年度繁殖出来的微粒真菌“白酶”进行“0”,前后需要20多道工序,约半个多月时间,青柿才能变成柿饼。

浮山镇的汉塘、坪洋两个村生产柿饼,其状圆扁,浑身雪白,果肉香甜,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浮山柿饼,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东南亚一带,供不应求。目前,浮山镇种植柿树达3000多亩,柿饼的生产发展,成为山区人民致富摇钱树。

六.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抽纱

   潮州抽纱是传统的潮州刺绣与欧洲抽纱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百年的历史,以其技艺精巧、轻盈淡雅见长,被誉为“南国名花”。潮州抽纱的特点是按一定图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经纬线,以针线缝锁抽口,再加花纹刺绣。潮州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潮州抽纱的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被枕套、靠垫、餐套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少产品多次作为国礼品赠送外宾。

七.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通锦绣

通锦绣是在继承刺绣和抽纱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品种——具有通透效果的刺绣挂屏。它以通为特点,以绣为主体,其工艺方法是采用方格纱,运用抽通工艺抽出某些经纬线,再配以染、衬、钉、锁、垫等各种绣艺,组成点、线结合的绣锦画面,密实中见通透,层次分明,主次清晰,若浮若现,加以各种花纹综合交错,穿插流畅,组成千变万化的剔透纹样,显示出其清新秀丽、精美素雅的艺术效果。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浮洋泥塑

浮洋泥塑产于潮州市浮洋镇,是用江泥作原料制成的民间泥塑工艺品,与天津泥人张、江苏惠山泥人一起弛誉国内外。它起源于南宋末年,至清代光绪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形成绚丽光亮,造型栩栩如生,具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独特风格。造型分为传统戏曲场面、脸谱、人物肖像、儿童玩具及1形象五大类,艺人分别以捏塑、贴塑、模印或捏印兼施等方法制成,其中以手工捏塑而成的艺术形象最为精巧、传神,深受人们的欢迎。

九.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鹤陇糖狮

    凤塘鹤陇,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游神赛会,热闹非凡,如今家家户户仍依照旧俗,在大公厅或祠堂前摆着丰盛的祭品祭祖,这丰盛的祭品一摆数天,为防止祭品腐烂变质,世代相传以蔗糖和花生米制作为五牲等物,而以武夷的糖狮最具代表性地展现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手艺。因此,每当节日一到,亲戚朋友纷纷从四乡六里向鹤陇乡涌来,走街串巷,对几十桌各有千秋的神前祭品加以观赏品评,年年如是,岁岁依旧,因此鹤陇糖狮远近闻名。

    糖狮和五牲的制作充分体现鹤陇人的心灵手巧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它独具特色,乡土气息浓郁,令人看后赞叹不已。

十.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血蛤

有人说,来潮旅游的绝大多数是吃货,因为他们都是奔着“潮州美食”这块招牌来的。的确,在潮州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即使让你不停歇尝个几天几夜也未必尝得尽,潮州人对于美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工艺,上到精品菜式下至街头小食,都让人垂涎三尺。

特色潮菜:白灼血蛤

血蛤(蚶),又名魁蚶、赤贝、毛蚶、泥蚶、花蚶等,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主产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等地。壳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或左壳稍大于右壳。长2.5~8厘米,宽2~6厘米。血蛤背面隆起,有数十条直楞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沙土者为佳。

据本草纲目记载:血蛤(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

在潮州,血蛤一般的做法是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因为拨开壳就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

白灼血蛤原料:血蛤、生姜、醋

做法:

1、新鲜的血蛤用毛刷刷洗干净,沥干水分;

2、坐锅烧水,水开后,用网漏把血蛤放入开水中烫810秒钟取出;

3、生姜剁成碎末,添加陈醋,兑成酱醋汁,剥壳蘸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