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延安子洲县特产有哪些 延安特产有哪些能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延安子洲县特产有哪些 延安特产有哪些能带走更新时间:2022-06-22 13:38:50

一.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软馍

软馍:主要原料为软糜子面粉或豆馅。它的制作过程是先碾、后发、再蒸,就是先用碾子或磨面机将软糜子碾或磨成面粉,用细萝过筛,取出其中一份(约四分之一),用开水烫成较硬的面团,放入笼或锅内蒸,约40分钟取出,与其余生面揉和成面团,装入盆中,放在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8小时,待面团有了浓烈的香味,尝有甜味,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一个个空心窝头,再放入煮熟的豆馅包紧,底部用梨树叶衬(以免拿时粘手),然后放入锅内用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即熟。蒸熟的软馍呈降黄色,质粘且软,味道香甜可口。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洋芋

子长洋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并列为全县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子长马铃薯薯皮光滑、薯形正规,大而整齐,芽眼浅,薯肉细密,淀粉含量高,有适口性好、抗病性强、生理退化慢、富含营养等特点。1995年4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村部联合主办的首批百家“中国之乡”命名会上,子长县被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淀粉厂生产的“秀延”牌马铃薯精淀粉1995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

三.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煎饼

到了延安市管辖的子长县,主人招待宾客,总是要拿出煎饼和凉粉两样名食来。他们骄傲地说:我们子长人,是吃煎饼和凉粉长大的。我们子长的煎饼和凉粉,堪称天下第一。

煎饼不希罕,全国许多地方都吃。然而子长煎饼却与南北各地的煎饼大不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首先,子长煎饼是用荞麦面粉制作的,不像关中人吃的煎饼那样,用小麦面制作,也不像山东人吃的煎饼那样,用玉米面制作。子长的荞麦面粉,与整个陕北的荞麦面粉一样,由于去了壳,都是白色的,不是红色的。这与关中人吃的荞麦面大不相同,关中的荞面饸饹是红颜色的,而陕北的则是白色的。所以子长煎饼的颜色洁白,完全可以跟精细小麦面粉媲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小,小到只有大约七八公分宽、二十公分长的样子。在陕北,在陕西,我没有见过比子长煎饼更小的煎饼。至于全国,有或者没有,我不敢断定,却也从未听说过。用洁白如玉和小巧玲珑来形容,大致是不错的。子长人自己说,他们的煎饼,薄如纸,白如玉,坚韧软凉,香美可口。

根据参加座谈的几位人士所说,子长煎饼的制作,大致上有三个环节。一是制作煎饼,二是制作包到煎饼中的葷素菜肴,三是制作为煎饼调味的调味汁。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制作煎饼,用的是荞面糁糁。所谓荞面糁糁,是虽然经过碾磨,却未过箩的荞面半成品。这样的荞面糁糁,要在清水中浸泡大约十分钟,然后用手在岸板上揉搓,到比较松软时,再兑水,过箩,成为荞面糊糊。用这样的荞面糊糊在特制的铁锅上煎制而成的薄薄的面饼,就是子长煎饼。

子长煎饼,包的菜肴有葷有素。最有代表性的是经过煮制的有味豆腐干,主要用的调料是花椒。最受欢迎的是酥肉。还有一种热豆腐,即介乎豆腐与豆腐脑之间的一种豆制品,要趁热夹到煎饼里去吃,才觉香美。也有包上炒土豆丝的。

四.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吴旗荞麦

荞麦是吴旗县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有种植。它是吴旗人民祖祖辈辈非常喜爱的一种秋季作物。荞麦在吴旗县种植位于各类作物之首,也是吴旗的主要蜜源作物。吴旗县共有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品种,甜荞麦种植占90%以上。吴旗县的荞麦出粉率高,青皮率低,品质优良,含蛋白质11.9%,脂肪2.4%,碳水化合物72%,维生素高于小麦、大米,长期食之,有治疗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消积消滞、降温解毒等作用。用荞麦做面食洁白细长,食之光滑爽口。吴旗荞麦目前在国内、国际已渐有盛名,并已成为出口大宗之一。(吴旗)

了解吴起的人,都知道吴起的荞麦好;吃过吴起荞面的人,都称赞吴起的荞面香;凡来吴起的人,都希望尝尝吴起的荞面;而离开吴起时,又少不了带几袋荞面精粉、几箱荞麦香醋回去。

其实,荞麦并不是吴起独有的,在我国很多地方以及日本等国家,也同样种植荞麦,但这些荞麦生长得就是没有吴起的高,产量更不如吴起的好,面质当然要比吴起的差。我没有去认真考究这是什么原因,大概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吧。

荞麦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粮食作物,毫不夸张地说,它集大美于一身,汇大德于一体。

荞麦能吃苦,不讲究生存条件。它耐瘠薄,给一点土壤就能生根;它适应性强,有一点阳光就灿烂;它勇敢,迎着秋风落地,面对寒霜结果,整个生命周期只有三个月;它善良,总是在艰苦的地方落地生根,在人们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它美丽,没有一种庄稼能和它媲美,更不要说胜过它了。

荞麦的一生可以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麦收后下种,霜冻前收获,它是一种生长速度很快的庄稼。种下去三四天,幼苗就顶出地皮来了。茎秆为绛紫色,叶为翠绿色,十分好看。再不过几日,就开始分蘖、长叶、开花,很快就罩住了地皮。

荞麦花分两种颜色,一为雪白,一为粉红。白若玉兰,粉如桃花。红白一相间,便无可比拟了,可以说是人间至美、生命奇观。

首先它美得宏大。其中有两点原因,一是它的花开在深秋,面对着一片肃杀、无边凄凉蓬勃而开,足显其气量之大;二是它成块成片地开,成山连岭地艳,足见其气派之大。

其次是它美得妖娆多姿,如诗如画。秋天,特别是多雾的早晨,雾中的荞麦花美得让人叹息,让人沉醉,让人击节感叹。尤其是太阳出来后的景象,更是如仙如幻,扑朔迷离。在阳光的照耀下,雾气开始升腾,从沟底袅袅而起,飘然升空,雾气变成彩云,遍布天空,这时人们很难分清哪一片是天上的彩云,哪一片是地里的荞麦花了,天上人间浑然一体,难分难辨,令人如临仙境。

荞麦花看起来悦目,闻起来也喷香。花开之时,一进吴起就能闻到那特殊的香味。这香味因距离的远近而变化。远处闻是幽香,近处闻是浓香,走进荞麦地里闻,就不好说了,你会觉得不光荞麦是香的,这里的山山水水,包括你自己也是香的。

吴起的荞麦果更美,堪称绝品。荞麦果实的颜色,外为墨黑,内为乳白,黑白分明,相映成趣,此为一绝。荞麦果实的形状,外皮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三角体,棱角分明,像待射的箭头;内肉也是一个三角体,但浑圆细腻,一派和谐。真可谓外刚内柔,阴阳相济,此为二绝。吴起荞面香,浑身都是特点。第一是花样多,有荞面饴铬、荞面圪托、荞面铳子、荞面凉粉、荞麦香醋等。其美妙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已经进入化境了,只能以民歌来表达了:“荞面圪托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小妹妹就是哥哥的人”。一种食品不但香,还能吃出歌,吃出诗,此为三绝。吴起荞麦不但味美,营养价值也很高,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11.9%、脂肪含量为2.4%、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2%,维生素含量更是高于小麦、大米等。更令人称奇的是,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食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此为四绝。吴起荞麦浑身都是宝,秸秆中含磷,是上好的燃料,还可作牲畜饲料,荞麦皮装枕芯,有清凉、解热、醒脑的作用,此为五绝。

不知是吴起人感染了荞麦,还是荞麦塑造的吴起人,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美德,具体表现在方方面面。别的不说,就说与荞麦有关系的。

和荞麦一样,吴起人生存能力强。这里土地瘠薄,无霜期短,别的地方庄稼一年能熟两茬,这里的庄稼有的连一茬都成熟不了。因此,荞麦种植面积就特别大。吴起人收荞麦和关中人收麦一样,是最忙碌当然也是最欢乐的时光。每到那个时候,山上山下,村庄场院,窑里窑外,处处有荞麦,人人忙荞麦,成了一个荞麦的世界。山峁上有割荞麦的人,山路上有运荞麦的人,场院里有打荞麦的人,院子里有磨荞麦的人,窑里边更热闹,有擀荞面的、剁荞面的、搓荞面圪托的、压荞面饴铬的、搅荞面搅团的、做荞面凉粉的,当然也有什么也不做的人,这些人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小部分则是外地来的客人,他们正等着吃荞面呢。

吴起的男人豪放,既能吃苦,又有胸襟。既是种荞麦的好把式,也是做荞麦生意的活套人。他们把一车又一车的荞麦运往全国各地,运往世界各国;把大批大批时尚东西,拉回吴起,拉到各家各户。前些年,每户吴起人家每年都能打两三千斤荞麦,全县出口荞麦每年不低于1000多万公斤。

吴起的女人不但像荞麦花一样美丽,还是做荞面食品的高手。剁下的荞面像挂面一样又细又匀,搓下的荞面圪托像子弹头一样又小又圆,擦下的荞面凉粉像水晶一样又坚又亮。她们饭做得好,对人更是热情实诚。不管你是生人还是熟人,不论你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只要进了她的门,都能受到热情接待,眨眼工夫,做好荞面就端上来了。为了让客人吃好,她们还有劝饭的习惯,冷不丁就会把一筷子荞面或一勺子圪托放到你碗里,让你又着急又感动,不知说什么才好。

荞面是吴起人的骄傲。信天游一唱,吴起的荞麦名气大扬。外地人一听吴起必先问荞麦,延安、西安的小吃铺里;凡是来吃荞面的人,首先问是不是吴起人开的,荞麦是不是吴起产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荞麦数吴起的最好,荞面是吴起人做的最香。

荞面成了吴起的名片。出门看朋友,在乡走亲戚,拿的是它;家户待客人,乡村宴嘉宾,吃的也是它;客人起身,需要带点土,送的还是它。其实,吴起不是没有别的,而是只有荞面才是真正的吴起。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吴起人,我为吴起而骄傲,为吴起荞麦而自豪。我真诚地邀请各地的朋友们,来吴起走一走,品尝吴起荞面的清香,体会吴起人的真诚。

五. 陕西省 延安 延长县 延安酥梨

延安酥梨,色泽金亮,果面清雅洁净,皮薄、质细、多汁、味甜,食之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功效。“生者能清六腑之热,熟者能滋五脏之阴”,可以润肺清心,消痰止咳,清热解毒,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全市种植4万余亩,现年产量约万吨,惟延长和宜川两县种植面积较广。从宜川县城至壶口瀑布景区沿线,梨园成片成林,春天梨花飘香,秋天果实累累,游客可入园边吃边购,随心所欲,乐之陶陶,又成一景。除酥梨外,延长县又有“三宝”之一——斤梨,《陕西果树志》载:“果实大,椭圆形,纵径9.2厘米,横径8.1厘米,平均重470克,最大者可达665克。果成熟后金黄色,皮厚、精糙,有明显凸出的棕色大果点”。斤梨单果重约一斤,因此得名。其果肉纯白,味甜多汁,含糖量高,产量高,耐贮藏,易运输,是当地特有的传统名优果品,也是游客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六.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果馅

子洲果馅始于明代,古人常用来祭祀祖先或敬供神灵,故又名:"果献"、"馃馅"。南乡民俗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个馃馅为礼,平时也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最早出名的是子洲周家碱镇的馃馅,又叫大花馃馅。"周碱馃馅香喷喷,枣馅可口千层层。" 子洲果馅的 皮薄层多外表酥黄,枣馅或糖馅甜美可口,油香扑鼻。在子洲周边的地方,馃馅还有它更深刻的意义。当地男婚女嫁时,馃馅是定亲的必备礼品。定亲时,男方一定要送馃馅,过去一般是8或24个,现在最少是22个或48个,甚至更多。女方收到定亲馃馅后,就像接收到婚礼通知一样,随喜馈赠给亲朋好友。现如今,馃馅更似乎普及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和外地宾客的首选。因而由馃馅牵头的馃馅产业链也形成了,各大弘扬子洲传统文化的食品公司涌现出来,有力地推动着子洲的经济发展。

传统做法:

1、用油跟面搅拌成酥子;再用油兑冷水(冬季少兑些热水),少滴几点碱水把面和好,揉搓成大长条。

2、把先前做好的酥子均匀涂抹在面上,用手边搓边压成薄片,卷成棒,分成份子,这就是馃馅皮子。

3、把这些油酥面团份子用手套成皮,然后把用上好的红枣煮制成的红枣馅子或者糖馅子包进去,捏严包好.

4、用木模压中点红(枣馅和糖馅的木模红点是有区别的),这样外沿鼓鼓的像圆圆的车轱辘,中间微陷的馃馅就做好了。

5、做好许多个之后,摆在平底盘内,放进老式烤炉内,上下文火,烤20分钟左右就熟了。刚烤出来的馃馅色泽焦黄,油香扑鼻,皮酥内甜,味道最佳。

七.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富县油糕

富县油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该商标的成功注册,实现了富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0年6月,经县政府常务会批准,由政府出资,富县油糕协会申报。历时两年多,最终成功注册。

富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因素独特,出产的优质软糜子品质优良,富县油糕采用富县独有的软糜子为原材料,运用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口感软滑、香甜、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富县油糕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富县独树一帜的土品,享誉省内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曾在“第十一届中国杨陵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 2008年11月,在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最受欢迎奖;2009年被陕西省中小企业局(产品检测站)授予中小企业名优产品奖。

“富县油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对提高富县油糕的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油糕产业更好地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

八.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延安荞麦

延安荞麦是延安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区为延安北部各县,亦有“陕北三宝,荞麦、羊肉、地椒草”之说。全市种植面积约百万公顷,年产荞麦数十万吨。延安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志丹县产的荞麦营养挂面荣获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花是优质蜜源,荞麦皮是民间的“黑宝宝”,用之填充做忱芯,皮壳性凉、柔韧富有弹性,枕之不仅可明目醒脑,还有保健按摩之效,游客购买枕卧之后,啧啧称奇,俱称“神枕”,已成旅游商品。

九.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面花

子洲面花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面花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美味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特色佳品,更体现传统文化情节。子洲南川面花源远流长,品味独特,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子洲县南川(何家集镇至淮宁湾乡)一带在寒食和清明节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捏面花,现在这一习俗仍然十分盛行。

每到寒食节的前几天,子洲南川的家家户户便把准备好的上好的白面和好发酵,再准备好黑豆,瓜籽、麻子等点缀用的材料和各色颜料等。捏面花的这一天,他们早早地吃过饭,然后女人们就开始做面花。有时候做得太多,就请邻家或亲戚帮忙。他们把发酵好的面团兑上一定比例的面粉,和好饧到,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和吉祥图案等,有男孩、女孩、抓髻娃娃、十二相属及各种飞禽走兽等等,其制作工具十分简单,就是刀子、剪子、梳子等,凡是生活中能见到的,他们都能捏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面花捏好后,放在锅里蒸熟拿出来放在用高粱秸制成的盖子上或笸箩、簸箕里,等冷下来后,再点上各种颜色,这样面花就算做好了。有些动物的眼睛常用黑豆、麻子或瓜籽来替代,这些都要在捏好未蒸时做好。做好的一些小型面花一般都挂在圪针的枝条上,这样既可以慢慢晾干,又便于观赏,有的可以存放到第二年的寒食节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