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潍坊火车站特产 潍坊火车站附近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潍坊火车站特产 潍坊火车站附近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2 00:51:28

一.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高密大蜜枣

高密大蜜枣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高密大蜜枣是高密有名的传统食品,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选料调料考究,加工制作独特,以皮薄酥脆、清香蜜甜、食而不腻著称于世。

高密大蜜枣是山东高密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因形似大枣、0蜂蜜糖浆,故名。选料以蜂蜜、香油、芝麻、蔗糖和面粉为主料,玫瑰、冰糖、红绿丝、桃仁、米稀为辅料。以皮薄酥脆、清香蜜甜、食而不腻著称于世,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馈赠亲友、日常食用、酒席宴会之佳品。

高密大蜜枣是山东汉族传统手工面食,经过历代传承、积累经验,在选料、调料、配方、加工、制作、包装等方面有了一整套成功的做法。大蜜枣选料以蜂蜜、香油、芝麻、蔗糖和面粉为主料,玫瑰、冰糖、红绿丝、桃仁、米稀为辅料。米稀选用粘度大、拉丝长、甜度大的高密夏庄大颗粒的麦芽稀;芝麻选用粒大、饱满、香浓的高密双羊芝麻;蜂蜜选用蜜味浓、甜度大、味道正的胶县铺集山枣花蜜;玫瑰则选用五莲玫瑰。其传统制作工艺为:首先筛选芝麻,用钢砖在笸箩里搓压去皮;用石磨推的面粉加香油、蔗糖拌和成糖油面;将玫瑰、冰糖、红绿丝、桃仁、瓜子仁、米稀等包入糖油面皮内,再经油炸、熬糖、加蜜、蘸糖、滚芝麻等工序,香甜可口的大蜜枣就制作完成了。高密大蜜枣除选料考究外,还在于皮薄而不裂,油炸后香而不糊,熟而不烂,熬糖的火候恰到好处,将加工制作完成的蜜枣掰开能拉出丝来才行。高密大蜜枣形态圆满,馅松不散,皮薄不裂,表面芝麻均匀,不生不糊,微黄香甜,味美纯正,营养丰富,八个约重500克,大小一致。现在每年产量在100余吨左右,大多销往高密城乡及济南、青岛、潍坊、北京、东北三省等地,来高密投资的外商和旅游的海外友人大都愿意带一点回去品尝或馈赠亲友。高密大蜜枣俨然成了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二. 山东省 潍坊 安丘 安丘蜜桃

安丘蜜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安丘蜜桃】 是山东省安丘县宿家埠园艺场1958年引种的优质晚熟蜜桃,10月上旬成熟。该桃

果实中大、单果平均重150克,最大200克,果近圆形,果色浅绿,向阳面有红晕,果肉白绿,质地细

嫩多汁,离核香甜。该桃树势强健,树姿开张,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沙地、平原、丘陵均可栽植。

所属类别:农副产品 代表地区:潍坊     "安丘蜜桃”是从乡土品种“九月菊”中选育出的,1986年经专家评议,确认安丘蜜桃的果形、色泽、肉质、风味等在晚熟桃中居上乘,正式鉴定“安丘蜜桃”为晚熟稀有优质品种。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蜜桃之乡”。安丘蜜桃平均单果重180克,果实圆形,果面底色黄绿,阳面红晕,果肉外层绿白,内层鲜红,肉质细嫩,香甜多汁,清脆离核,味道鲜美,平均含糖量15.5度,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品质极佳,国庆节前后成熟,已在全国各地销售。( 潍坊)

安丘蜜桃

地域范围

安丘蜜桃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安丘市境内,地处东经118°54′~119°22′,北纬36°11′~36°38′之间。总面积791平方公里,人口37万。耕地总面积35900公顷。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1000公顷。年总产量3万吨,辖新安街办、石堆镇、凌河镇、辉渠镇、官庄镇5个镇(街道),共计106个自然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安丘蜜桃果实呈圆形,果面底色黄绿,阳面带有红晕,外形美观。 2、内在品质指标:果质细嫩,外层绿白,内层鲜红,清脆离核,香甜多汁,品质极佳。VC6.4 mg/100g~11.8mg/100g;总糖11%~17.5%;总酸0.18%~0.36%;可溶性固形物≥10;钙3.6 mg/100g~12 mg/100g。 3、安全要求:安丘蜜桃必须达到绿色食品鲜桃 NY/T424-2000标准。

三. 山东省 潍坊 安丘 安丘大姜

安丘大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丘大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丘市所产的大姜块大丝少,色泽鲜艳,味带清香

( 安丘)

安丘市白芬子镇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姜蒜之乡”,为江北最大产地。经加工制成的姜块、姜芽、脱水姜片、软化姜芽、腌制姜块、姜精、姜汁、姜糖等产品, 除运销国内各地外,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深受青睐。

特定品质

安丘大姜色泽鲜艳,结构紧密,辛辣清香,块大丝少,除为调味佳品外,并供药用,具有祛寒解表,止咳化痰,回阳通脉之功效,故颇负盛名。

文化典故

安丘市立足传统种植习惯,发挥大姜生产优势,围绕大姜这个名牌,按产业化组织生产,形成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通过推广保护地栽培、优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模式化套作栽培、窖藏保鲜等新技术、新成果,使大姜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大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年总产2亿公斤,成为江北最大的生产基地。

安丘大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安丘市《关于申请划定安丘大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安政函[2005]2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贾戈街道、凌河镇、黄旗堡镇、赵戈镇、柘山镇、刘家尧镇、关王镇、大盛镇、王家庄镇、辉渠镇、雹泉镇、金冢子镇、庵上镇、临浯镇、白芬子镇、石堆镇、景芝镇、石埠子镇、官庄镇、管公镇、红沙沟镇、吾山镇等23个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四.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潍坊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象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有首《竹枝词》是这样描写当时风筝市场的盛况的:“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风筝飘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当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个性是艺术成功的标志。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扎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有“抽削”、“推削”诸法)、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多种多样,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奉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L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倒如,糊蜻蜒风筝用绢,因为绢比纸的透明度好,更象活蜻蜒的翅膀,糊龙青鱼尾部用绸,放飞时迎风抖动肖似鱼尾,糊鹰不能用绢,因为绢受风后抖动就不象在空中打旋的鹰了,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这种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因为风筝的彩绘图案多是对称的,为了使图案对称一致,艺人们一般是先绘后糊。先把各部分的纸剪好,彩绘、阴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绘时,各部分衔接处图案不画金,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后再把衔接处的图案补画整齐。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风筝先糊两膀,再糊两腿。最后糊头、腹,米字风筝也是先糊两膀,拍子风筝用平贴法糊纸等等。

绘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兰三颜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如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为主,便以浓艳着色,直观效果对比强烈;康万香派则以普兰为主,代表海水,同时以红或桔红的暖色,使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风筝腾空之后,与蔚兰的天空产生和谐又鲜明的视角效果。西方艺术大师说过:“要懂得用最少的颜色,如果该用七个颜色,你却用二个表现时,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潍坊的风筝艺人对风筝的构图和彩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风筝的种类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如鹰、燕、仙鹤)、虫形风筝(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风筝(如金鱼、蛙、蟹)、人物风筝(如孙悟空、胖娃娃、老寿星)、字形风筝(如“双喜”、“福”字、“寿”字风筝)、器物风筝(如扇子、钟、宫灯)、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风筝的构造分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平桃风筝、软风筝、桶形风筝等;按风筝的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等等。按大小又可分为巨型风筝与微型风筝。如潍坊艺人扎的“鲤鱼跳龙门”风筝,两层楼高,面积为174平方米,扎风筝的艺人是站在楼上扎成的。巨型立体蜈蚣风筝,龙头状的头和数十节的身,共100多米长。发放时,必须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再靠身部几十节圆方形风筝将沉重的龙头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风筝一样首尾齐全,却小到可以整个藏在火柴盒中。

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节联系的娱乐品。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放风筝,则是易做、经济、老少咸宜的娱乐,健身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这对人的生命是多么有益啊。伴随着风筝的兴盛,潍坊风筝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糊制风筝成为一种职业,是一种重要生计。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现在的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五. 山东省 潍坊 安丘 蜜桃

安丘市的蜜桃是我市果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长期选育培植的优良晚熟品种。其果实特点:平均单果重180g,最大300g。果个均匀,近圆形,两半部对称,顶部圆平微凹。果肉细嫩、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最高达21%。成熟后果底黄绿,阳面红晕,外形美观,成熟期在“国庆”前后。该品种耐藏性较强,在自然状态下,贮藏一周,在恒温库中保鲜25-30天,农业部专家认为该品种的品质在全国晚熟桃中是最好的
( 安丘)

六. 山东省 潍坊 诸城 诸香附

诸香附质量好、药效高、驰名全国
( 诸城)

七.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寿光小枣

寿光小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寿光小枣栽植历史悠久,据1935年《寿光县志》记载,小枣列县内果品之首,“枣逐处皆有,碱地多植之成行,以小枣、铃枣为最美…”现营里镇北岔河村的枣园里仍长着明代的枣树。近二十年,小枣发展较快,2000年全市小枣产量达609吨。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寿光小枣栽植历史悠久,据1935年《寿光县志》记载,小枣列县内果品之首,“枣逐处皆有,碱地多植之成行,以小枣、铃枣为最美…”现营里镇北岔河村的枣园里仍长着明代的枣树。近二十年,小枣发展较快,2000年全市小枣产量达609吨。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寿光小枣”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八.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大姜

昌邑大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大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都昌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都昌大姜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各种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产品可做调味品、保健品,能健脾胃、增食欲,以及补肾、祛寒、解毒等。近几年,经科学研究测定,在抗衰老,防癌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具特殊效能。( 昌邑)

昌邑大姜

地域范围

昌邑市位于山东省昌邑市位于潍坊市东北部,地处北纬36°25′~37°08′,东经119°23′~119°34′,东与莱州、平度市交界,西同寒亭、坊子区接壤,南与安丘、高密市为邻,北临莱州湾。辖3个街道,6镇1区,691个行政村(居)。全市耕地总面积 5.8万 公顷,其中昌邑大姜面积10000公顷。地理坐标为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海拔为 7米-30 米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100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昌邑大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其品种上以“金昌大姜”为主,生产出的肉质鲜嫩,粗纤维少,口感脆,辛辣适中,姜味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昌邑大姜内在营养丰富,干物质≥5.0%;Ca≥18.0 mg/100g;Zn≥1.5 mg/kg;Fe≥8.0mg/kg;Se≥7.5×10 -3mg/kg;维生素C≥2.0mg/100g。 3、安全要求:昌邑大姜执行NY 5221-2005 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九.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高密烧肉

高密烧肉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特色美食。高密烧肉肥而不腻,口感好、味道香、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烧肉作为传统名吃,一直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而高密烧肉秉承先煮后烧的传统工艺,真正实现了脱油脂,堪称色、香、味俱佳,其肥而不腻的口感也成为高密烧肉的一大特色,素有“不吃烧肉不算到高密”和“五十里闻香”美誉。

高密烧肉能成为高密市的特色美食之一,与别的烧肉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用多种中草药浸制,经过洗、浸蒸、煮、熏等多种复杂工序加工而成。

在高密市的大小饭店,都有这么一道菜,那就是黄瓜拌烧肉。香喷喷的烧肉加上清爽的黄瓜,实在是简单又可口的家常菜。烧肉用的是猪耳朵连带着猪头肉,切成片,肥瘦兼有,黄瓜切成块,胡萝卜和韭黄切成丝,再加入葱、蒜、辣椒、酱油、少许醋,一起搅拌,最后装完盘,再在上面撒上点白芝麻,就上桌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