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环江特产酸肉 环江毛南民族美食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环江特产酸肉 环江毛南民族美食图片更新时间:2022-06-18 17:06:48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腌酸肉

腌酸肉皮脆,肉鲜 ,味清香,酸度适中,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熟”的腌肉,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红色,腌肉取出便可食,若在上面洒一些干辣粉,其味更佳。

腌酸肉是荔波县联山湾一带布依族传统美食之一,是逢年过节和招待贵客的餐桌佳品。在荔波联山湾,家家户户都有坛子,都有一手祖传的腌制酸肉技术。腌酸肉味酸甜爽口,是夏季人们最喜欢吃的地方美食。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晚餐时来一碗腌酸肉,品尝一两筷,细嚼慢咽,有一股清香的酸味涌上心头,顿感精神百倍,疲劳全无。

联山湾腌酸肉不仅是荔波地方名菜之一,而且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腌酸肉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它运用了化学反应的科学原理,充分体现了古代布依族人的聪明与智慧。制作基本流程是:第一步,准备一个小坛子、肉类、小米(或大米)、盐、姜、花椒即可;第二步,先将肉切成薄片,放适量盐、姜、花椒掺和搅匀;第三步,按每斤肉2?3两小米(或大米)的比例将小米(或大米)用水浸泡,再用锅炒干炒熟;第四步,将坛子洗净,把几颗烧旺的炭火放进坛里烘干,片刻后取出,迅速将拌好的肉放入坛中,压紧,将盖盖上,加上坛盘水。三个星期左右,原先放进坛子里的生肉自然腌制成了熟肉,将其打开,直接食用。腌酸肉的颜色保鲜度非常好,象刚宰杀的新鲜肉一样,色鲜味正,酸爽可口。腌酸肉的肥肉呈乳白色,瘦肉呈暗红色。从坛子取出便可食,若在上面洒一些干辣粉,其味更佳。联山湾腌酸肉的品种有腌酸猪肉、腌酸牛肉、腌酸鸡肉等

此外,联山湾腌酸菜系列还有腌酸青菜、腌酸野葱等素酸菜类。农家酸系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真让人眼馋。随着联山湾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联山湾乡土腌酸肉普遍受到游客喜爱,美食文化开始名扬四方,香飘万里。

二. 广西 百色 那坡县 睦边酸肉

那坡县黑衣壮是壮族独特的一个支系,黑衣壮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原生态文化。近几年来,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纷纷到那坡县黑衣壮居住区域观光、调研、体验生活。2006年泰国公主不远万里来到那坡县黑衣壮民族村考察并品尝过睦边酸肉----黑衣壮传统名菜。

睦边酸肉,是采用农村饲养的黑猪肉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无添加剂、防腐剂。纯属绿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送礼佳品。

三.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牛

环江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江菜牛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环江菜牛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猪、香牛、香鸭号称环江“三宝”。

环江香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环江香牛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众用传统的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而成的。菜牛是毛南山乡的,现在也是毛南族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村民靠养菜牛致了富,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

环江菜牛产于环江县内国家级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牛一生以传统的栏圈养为主,不劳役,专门采食野生莎树叶和青麻叶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与常规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间”之称,肉质细嫩甜脆,鲜美可口。

牛肉制品有环江香牛肉干等等。

环江菜牛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才门、玉环、景阳、希远一带,亦称毛南菜牛或下南菜牛,是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标准体重约200——300公斤,净肉率40——45%,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至今已有500多年的饲养历史。

近年来,该县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菜牛由 “零星饲养”逐步走向“规模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菜牛存栏量达16万余头。同时,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延长菜牛产业链,引进县内外一批畜牧产品加工企业鼎力加盟,大力发展菜牛特色品牌系列食品深加工,基本形成了饲养、饮食、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服务体系,使毛南菜牛特色产品畅销区内外,远销东南亚,“菜牛之乡”由此闻名遐迩。

经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和论证审定,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中国菜牛之乡”称号。

四.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毛难族花竹帽

广西环江县毛难族花竹帽,是供毛难族妇女当雨具用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毛难族称花竹帽为“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该花竹帽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编织而成的。工艺精致,花纹美观,帽形大方,结实耐用。

很久以前有个汉族青年,是个编织能手,他走到哪就用哪的竹子编织竹器卖,以此糊口度日。一天,他来到长满金竹和墨竹的毛难山乡,看见这么多好竹子,喜出望外,砍了些竹子,连夜编成一顶花竹帽。第二天,他高兴地戴着它上山继续砍竹。当时在山上还有个毛难族姑娘正在砍竹,也是个编织能手。一会,天突然下起雨来。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把花竹帽递给姑娘戴着挡雨。姑娘不好意思一个人戴,就与小伙子一块戴。雨停后,姑娘突然发现帽底编有精美的花纹,惊喜地说道:“多美的顶卡花!”后来,两人结为夫妇。在汉族青年帮助下,那位毛难族妇女把“顶卡花”编得更加精美了。从此,顶卡花就在毛难山乡流传开来。毛难族妇女把花竹帽看成是美好幸福的象征。

五.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侗乡风味酸肉酸鱼

选用侗乡的自养的土猪、土鸭、河边鱼,经过一系列的侗乡特用腌制方法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腌制,从而制成侗乡特有的风味的肉食品;几百年来,该类腌制品【酸肉、酸鸭、酸鱼】一直是侗乡人民用于招待贵宾的桌上佳肴!

六.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鸭

环江香鸭产于环江县境内东北部三个乡镇,其个体小,体重1.2~1.5公斤,土法土养,肉质别有风味,是本地特有品种。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味酸肉

西双版纳傣族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主菜。

酸腌牛头脚,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有不尽之毛,应用火燎烧后刮除),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桔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宜作夏日冷盘。

西双版纳的居民多是傣族人,傣味菜以糯米、酸味食品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颇具独特的民族风味。而诸多美食之中,我最偏爱酸味食品。

傣族人善于腌制酸肉,所腌酸肉,又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酸牛筋以牛蹄筋为原料,先切条,煮后再淘洗,晾冷,拌以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一上来,看上去筋白而净,清清爽爽,挟一筷入口,味微酸,香辣适口,很是开胃。

酸腌牛头脚也是一大特色。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橘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天热的时候佐上一瓶冰啤,大口喝酒,大口吃菜,不亦快哉。

此外,傣族的酸笋也是闻名遐迩。傣家人通常将采来的鲜笋切成丝,用井水或泉水洗净后直接放入大坛中压紧,加盐后密封腌制,两周后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酸笋了。酸笋炒肉,肉的鲜味和笋的酸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口舌生津,大快朵颐。

八.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宜北香猪

宜北香猪

环江宜北香猪产于环江县境内东北部特定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特点:两月龄断乳猪即可制作烤、腊乳猪或白切食用,皮薄骨细,肉质细嫩,不滑不腻,味道芳香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环江香猪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20种之多,含量均比普通猪多两位以上:如谷氨酸含量是普通猪的8倍,能使人聪明的卵磷脂含量是普通猪的4倍多,蛋白质含量17.82%,为普通猪之首;脂肪含量4.3%,比普通猪含量少4倍多,使其食之清甜浓香,味道可口,百食不厌,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可延益寿。

九.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凉席

产地:中国广西环江。

特点:凉席表面光滑平整,组织致密,雅致大方,轻薄耐用,一般可使用10年以上。可叠卷存放,展开后平整无皱,携带、使用方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