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蔡家坡特产有哪些 巴塘十大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蔡家坡特产有哪些 巴塘十大必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4 10:18:06

一.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二. 台湾省 台南 石精臼府城蔡家米糕

蔡家米糕源自于嘉义油饭创意,以蒸熟的糯米洒上自制的肉燥、鱼松、花生及腌黄瓜、香菜等小菜,米糕香Q、肉燥味美有咬劲,搭配去油解腻的小黄瓜,口感丰富而香软。由石精臼迁移至此,仍有不少老顾客专程寻来,显见其魅力。( 台南)

三.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蔡家水芋

乐平蔡家水芋是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的。蔡家水芋头属绿色有机地方特色蔬菜。该产品历经数百年来的栽种食用,具有其他芋种所不具备的优良特点,如生刨不痒手,长在水田中,口感不但粉香,且有如同糯米麻糍般的柔滑。该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江西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出》。

蔡家水芋头属绿色有机地方特色蔬菜。该产品历经数百年来的栽种食用,具有其他芋种所不具备的优良特点,如生刨不痒手,长在水田中,口感不但粉香,且有如同糯米麻糍般的柔滑。尤其可贵点还在于该品种所特有的显著健胃化积功效。从古至今蔡家村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农户家皆有口碑,如遇小孩食欲不振不吃饭,他们吃了第二天便会食欲大振。在解放前及解放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蔡家水芋还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水煮蔡家水芋糊糊竟可替代奶水喂养孩子,其营养价值可见一斑。然而就是这样优秀的功勋芋种,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也难逃厄运,险遭绝种。仅因一农户扔在水塘角落的几颗烂芋侥幸成活才得以保住种群。以后农户便养成了只种几株到十几株的习惯,用来待客送礼,治治病,救救命而已,面积产量极少,市场绝迹。相传乾隆下江南偶食此芋,评曰粉嫩香滑尤如贵妃,故古时亦有贵妃芋之称,今经江南蔬菜之乡乐平市蔬菜研究所专家品评,亦称奇迹。我国乃至世界芋头品种中,以魁芋为主导,多籽芋以旱生红芽芋为上品。象这般既属多籽芋中的红芽芋却又为水生品种的情况目前尚无研究记录。再加在其极佳口感和显著健胃化积功效,实属芋中上品当中的极品,开发出来极具市场竟争力,极易形成芋中南丰蜜桔之势。由于该品种在种植全程中实行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只用农家肥,物理驱虫生物防治的种植模式,极其符合现代人追求天然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

新:几百年来仅供作礼品蔬果,赠亲朋好友,市场绝迹

奇:纯天然。出尖山变味,施化肥变质

特:生刨不痒手,长在水田中

味:粉、爽、香、滑,余味不绝

疗:营养丰富、胃、肠不适食之尤佳

四. 陕西省 宝鸡 岐山 蔡家坡紫皮大蒜

蔡家坡紫皮大蒜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的。蔡家坡紫皮大蒜又称火蒜,外皮紫红、辣味适中、口感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健胃、杀菌、保健等多种功效,畅销湖北、四川、江西、甘肃、新疆等地。

蔡家坡地区因当地独特的土壤、水质及气温、地势而形成,蒜皮呈紫色,薄而富有弹性,果实脆而白,半透明,辣味正,口感好,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健胃、杀菌功能,加工利用价值大,开发前景广阔。株高65-80厘米,单头重45克,横径5-6厘米,高3.5-4.2厘米,外皮浅紫红色。花茎长45-50厘米,单薹重20-30克。该种生长势旺,抗逆性强。每公顷产蒜薹3750-4 500千克,产蒜头9000-11 250千克。

五. 四川省 泸州市 叙永县 殷家坡醪糟

    远近驰名的叙永城区殷家坡醪糟,已有上百年历史。采用几十种草药制成曲药,待大糯米蒸熟后,放入适量曲药发酵制成香甜扑鼻的醪糟。殷家坡醪糟不燥不酸,保持浓郁的甜味,放入水中煮沸,水清明晰,米粒成团,冷食热食均醇和和清香。一年四季上门的顾客络绎不绝。( 泸州)

叙永县城区殷家坡醪糟,已有上百年之历史。早在清代时殷家坡刘洪发,采摘了几十种草药制成曲药,用大酒米浸泡适度以后武火蒸熟,摊凉保持一定温度,放入适量曲药发酵而成香甜扑鼻的醪糟,从此吸引了市民。

开初少数人带着尝试的心情,到刘家小食店食之,继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驰名省内外。刘老八十多岁才传技于儿媳,现已继传到第三代孙媳魏克芬。其醪糟特点:不燥不酸,较长时保持浓香甜味,放入水中煮沸,水清明析,米粒成团。冷热服食均是甜味清香扑鼻。

每年四季,特别夏季为盛,每日顾客川流不息,日均能出售10至40市斤,还有很多人来店加工。云、贵、川三省以及上海等地的来往行人除进店服食外,有的还用盛缸带走。同时该店还兼售曲药。

六.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七.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蔡家肉饼

蔡家肉饼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麻沙镇的。蔡家肉饼呈长圆形,又名“猪腰饼”,配料采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鲜板油,纯系精料精制,讲究色、香、味,香甜酥脆可口。

建阳市麻沙镇是文化古镇和商贾之地,饮食文化发达较早。在清光绪年间,麻沙蔡家肉饼,即已驰名省内外,后人简称为“麻沙饼”。来麻沙做生意和商业贸易的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客人,有的在麻沙开设茶行、菇行、麻行等,一遇外客回家,必定带上“蔡家肉饼”作为礼品送人,当时外客流传着:“旅客到麻沙,带饼回老家,人人尝一口,都把拇指夸”。可见当时蔡家肉饼已是名不虚传了。蔡家肉饼其特点是:呈长圆形,又名“猪腰饼”,重约一两多,配料采用上等白糖、芝麻和新鲜板油,纯系精料精制,讲究色、香、味,传说“麻沙饼”可存一年之久,不会变质,食时只用文火一烤,即能恢复原味,香甜酥脆可口,还有人称赞道:吃了麻沙饼,思量半世人。这是食客给予麻沙饼的很高评价。

麻沙饼之所以出名,有传说云:古时有一神仙云游到此,化装一个疯颠乞丐,沿街讨饭,人见远而避之,是日傍晚他讨饭到蔡家饼店,店老板一瞧,怜其处境贫困,给他晚饭一餐,饭后又以茶水相待,这讨饭乞丐仍站着不走,要求周全借宿一夜次日就走。老板无奈,只好将做饼的案板,当着睡床给他睡觉,到了次日凌晨老板起来开店,发现后中门户仍是好好关着,可是人已不见,只见案板上有个“汗迹印”,还有留字,写着“李铁拐到此一游”,从此,这家店铺生意兴隆,蔡家肉饼也因此出了名。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