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莆田特产葱饼做法 莆田特产小吃葱油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莆田特产葱饼做法 莆田特产小吃葱油饼更新时间:2022-06-18 15:30:32

一.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荔城桂圆

荔城桂圆

桂圆:龙眼,荔枝摘过,龙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称桂圆。据《神农草木经》记载:“龙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国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龙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树研究所对应用花粉形态结构上异同的试验,证实了海南岛的野生龙眼在其系统发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龙眼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食品。中医学上用干燥果肉入药,功能补心脾,养血安神。

兴化种植龙眼伊始于隋唐,宋明尤盛。据《仙游志》载:“宋大观四年(1110年)12月24日降大雪,仙游的荔枝、龙眼冻死很多。”乾道五年(1169年)仙游的蔗糖、荔枝、桂圆干从太平港(今霞桥港)运销江淮一带”。可见宋时仙游龙眼就有大面积生产。由于木兰溪两岸气候温和,雨露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质适宜,所产的龙眼质味冠神州。成为我国桂圆的佼佼者。难怪宋苏轼对龙眼的高度赞曰:“闽越人高荔枝,而下龙眼,吾为平之荔子,如食蛑蝤大蟹,所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齿久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蛑蝤也。”此语足为荔奴解嘲。明人宋钰称兴化桂圆:“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肤,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乘。”他还写了一首诗,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兴化桂圆:“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历代以来,兴化桂圆都被当作南方的名贵产品进贡朝廷。据明代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当时仙游、莆田两县每年进贡的兴化桂圆干有一千多斤。“兴化桂圆甲天下”之说便流传至今。

二.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黑猪

莆田黑猪是福建省地方良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常泰、黄石、笏石、灵川、梧塘、西天尾、涵江及城郊等乡(镇)。全县饲养母猪4万多头,年产仔猪50多万头(据县畜牧兽医服务站提供,1988年有防疫仔猪33万头),输出猪苗达20万头以上,畅销省内各地,是福建省主要的母猪基地。

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料,生长快,出肉率高,肉质好,产仔多,母性强,抗热、抗病力强等特点。成年公猪体重350市斤,母猪体重300市斤,经产母猪一般每窝产仔10~12头,最高达15头以上。利用长白猪或杜洛克猪作父本,黑猪作母本,杂交一代具有体型大,生长快,易育肥,出肉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所以,以莆田黑猪作母本,是福建省利用0优势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母本种源。

莆田黑猪产于福建省莆田、仙游和福清市的西北部,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黑猪产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年降水量1293.9毫米,雨量多集中在5~9月,由于自然条件好,复种指数高,除部分山区为一年两熟外,均为一年三熟,盛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大麦、蚕豆和豌豆等,蔬菜栽种普遍,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此外还有海产饲料,常被用来喂猪。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77.37公斤,体长116.99厘米,胸围100.37厘米,体高63.9厘米。

莆田黑猪具有早熟、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产崽多、母性强以及性情温顺、肉质细嫩香美等优良特性。

莆田黑猪由于长膘慢、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到外来猪种的严重冲击,许多农户卖掉黑猪,致使黑猪濒临灭绝。莆田黑猪已被列入农业部猪种资源保护项目。

2006年,莆田黑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三.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黑鸭

莆田黑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蛋用型品种。我国惟一的蛋用型黑色羽品种。因主产于福建省莆田而得名。分布于平潭、福清、长乐、连江、福州郊区、惠安、晋江、泉州等市、县及闽江口的琅岐、亭江、浦口等地。该品种是在海滩放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蛋用型鸭,既适应软质滩涂放牧,又适应硬质滩涂放牧,且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盐性,尤其适合于亚热带地区硬质滩涂饲养。在持续35℃以上高温的情况下,鸭群最高产蛋率仍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在海滩放牧可以获得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饲料,是莆田黑鸭高产蛋量的重要因素。

外貌特征:全身羽毛黑色,紧贴身躯,毛密厚重,加之尾脂腺发达,海水不易浸湿内部绒毛。羽色有深有浅,多为浅黑色。头椭圆。喙黑色,略长(公鸭嘴黑绿色)。眼突出而有神。颈细长(公鸭较粗短)。骨细而硬。体态轻盈、活泼,行动迅速。脚、爪、蹼黑色(公鸭脚黑绿色)。公鸭前躯比后躯发达;颈部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尾部有4根向上卷曲的性羽,雄性明显。母鸭骨盆宽大,后躯发达,呈圆形。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 平均体重:初生40克;56日龄891克;成年公鸭1340克,母鸭1630克。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20天。平均年产蛋265枚,平均蛋重的克。蛋壳白色,少数青绿色。料蛋比3.84:1。公鸭180日龄性成熟,公母鸭配种比例1:25。平均种蛋受精率95%。公鸭利用年限2年,母鸭3年。

四.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豆丸

莆田古称兴化府,兴安州,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誉称。莆田的地方风味小吃有百种。精工细作。调味多样,风味十足,各有特色,既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又方便快熟、便于携带,不失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快餐食品。石室岩煎粿、江口卤面、仙游扁食、西天尾燕食、天九湾卤肉、炝肉、泗粉、豆丸、豆浆米粉、炒骨、焖豆腐,还有很多很多......

五.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仙游皮蛋

仙游皮蛋是以独特的科学传统配方加工而成的,质地透明有弹性,味道鲜美,食后甘味回旋,具有清凉、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可以减少胆囤醇,品质上乘,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现品种有无铅松花皮蛋、鹌鹑皮蛋等,全县已形成年产优质松花皮蛋和红心咸蛋1亿粒,产值1亿元,出口供货总值1000多万美元的“两蛋”生产出口基地。创下了“一路发”,“大家发”、“鹭岛”、“路路发”、“福春”、“爽得霸”等十多个优势品牌,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仙游县现有皮蛋企业10多家,其中仙游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建福食品有限公司、仙游大济蛋品厂具有直接出口权。特别是我县的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始创于1982年,现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该公司经过长期探索,采用传统科学配方,生产无铅无泥的松花皮蛋。该产品通过美国FDl食品检测,1991年第一家打入美国市场,填补了蛋品界的一项空内。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部优”,被福建省食品行业协会评为“省优”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994年荣入福建省百家先进民营企业;1996年取得“福建省先进乡镇企业”称号;1998年被列入福建省100家“省级龙头个业”之一。

六.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猪

莆田猪因原产于福建莆田而获得其名,又称“莆田黑猪”是一款杂交多年选育后形成的地方猪种,以体型小,早熟易肥,性情好,繁殖能力高而著称。

中心产区及分布

莆田黑猪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猪原产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和福清市的西北部。在福清、闽侯、永泰、惠安、泉州、安溪、德化、南安、同安、等地均有饲养。

品种形成

莆田猪饲养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出版的《兴化府志》第14卷中就有记载。据说历史上当地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猪,即从福州地区引入的“大耳猪”(又名广本、莒溪本、山里本)及从闽南引入的“小耳猪”(又称老鼠耳)。前者骨架大,繁殖性能好,性温和;后者体型小些,早熟易肥。两者杂交,后代称“半大耳”(古粗本),经自繁、选育,逐渐形成莆田猪。

品种特征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品种性能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77.37公斤,116.99厘米,100.37厘米,63.9厘米。莆田黑猪具有较早熟、耐湿热等优点,但生长速度较慢。

特点

莆田猪具有早熟、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产仔数多、泌乳量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且其猪肉风味较好,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凹背、卧系多、臀部欠丰满等缺点。

七.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漆木碗

莆田市选用优质木材和采取精湛工艺制作的碗、碟、盘、杯、钵、盂、花盆套等150多个花色品种的传统木质漆器,造型雅致玲珑,色泽光滑明丽,既为日用品,又是工艺品。漆木碗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在漆艺上,有传统的“红退光”、“黑退光”,色亮如镜,聚光照影;有“退光贴花”、“漆内描图”,摸之无痕,视之有景;有“生漆擦”、“透明擦”,木纹清晰,美于天然。漆木碗的品种已有“青石朱里碗”、“透明暗花鸳鸯碗”、“金珠盖碗”等20余种。漆木碗为陈设、旅游和食具之佳品,不但造型雅致,质地优良,色彩明丽,纯朴美观,而且具有无味、无毒、坚固耐用、不脱漆等特点,盛沸水不烫,装酸碱不蚀,是驰名中外的上乘食具。陈列于厅室,正看圆如一轮满月,侧视妙似半颗珍珠,是可供欣赏的工艺美术品。同时,漆木碗高不盈三寸,薄不过三分,旅途携带,十分轻便。

八.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蓼花

仙游县生产“蓼花”与“麻筒”的历史悠久。“蓼花”,以糯米、蔗糖、纯碱、麦芽糖为原料,经制作成冬瓜样的白果条后,油炸为蓼花胚。如沾满蓼花米即成“蓼花”,若沾满炒芝麻,由成为“麻筒”。“蓼花”与“麻筒”均具有营养丰富、酥脆可口的特点。

九.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土笋冻

土笋冻是发源和流行于福建沿海地区的一种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其制作原料是一种生活在近海滩涂上的蠕虫,学名叫可口革囊星虫。从滩涂上自然挖掘或在近海沙滩上人工养殖的可口革囊星虫,经过清洗挤压和大火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土笋冻”。在福建沿海的泉州、厦门、莆田、宁德等地,大街小巷、饭店酒楼里随处可见土笋冻,它也成为不少沿海渔民靠海吃海、发家致富的海上“冬虫夏草”。

十.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荔城荔枝

荔城荔枝

“荔城无处不荔枝”,这是1962年郭沫若来莆田时,有感所作“七律”《途次莆田》的首句,语意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荔城莆田的第一感觉。

莆田何时种植荔枝,地方志没有明文记载,但邑人蔡襄在其《荔枝谱》中云:“宋公荔枝……世传其树已三百岁,旧属王氏。黄巢过莆,士兵欲砍为薪。王氏媪抱树号泣,愿与树偕死。巢怜之,遂不伐。”据推断,此权植于蔡襄撰谱之前300年,约与杨贵妃同时。可见莆田地之荔枝种植,早在唐时已有了。这棵“宋公荔枝”,俗称宋家香,至今尚存,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古树。

荔枝又称丹荔、大荔枝、锦荔(《中国土辞典》,《本草纲目又称离枝》。)载:“此果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减、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皆尽矣。”离枝一名大概由此而来。莆地离枝(荔枝)按科学分类,属无患子科。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革质,披针形。花绿白或淡黄色。果如初生松球,外被鳞片,而有绉纹,初为绿色,熟时转为红色,果肉淡如玉,味极甘美。品种甚多。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所以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苏东坡云:“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宋徽宗也有《宣和殿荔枝》歌:“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子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从上引诗文中,不难看出。上自帝王,下至文人学士,对荔枝的喜爱程度了。不但如此,古时有人因爱虎而画虎,称之为“虎痴”(溥仪兄),而莆邑人宋珏却称“荔痴”:“性好嗜荔,日可千余,古今善啖,无有出其右者。尝作美人啖荔图满百身,啖者之状即殊,所啖荔各复异。末后并系以诗,色色精绝。每遇荔子胜会必取自随,至则咸展玩焉。”(《闽小记》)古时莆田,还有荔枝风俗:如“称妇人艳丽者,必曰似一品红状元香。其肌体称莹洁者,则曰似擘后荔枝。称丰满者,则曰似焦核荔支。”“凡亲戚及儿童相过问者,必赠以状元香数枚,盖取状元第一之义也。”更有人取荔子“悬之帷帐窗屏间,闭户垂帷,历久方启。启时,则满室皆作荔支香矣(《闽小记》)。”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果法、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开,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满面身皆宝,并非称虚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