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俄罗斯人最喜欢中国的特产 俄罗斯人有哪些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俄罗斯人最喜欢中国的特产 俄罗斯人有哪些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6-30 04:34:01

一.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二. 吉林省 松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大米

前郭尔罗斯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前郭尔罗斯大米

“前郭尔罗斯大米”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精心开发与种植,如今种植面积达61万亩,年产稻米40多万吨,可加工大米30多万吨,是国家绿色食品,并被认定为“AA”级绿色食品。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四.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五.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福建中国鲎

福建中国鲎:产于长江口以南沿岸海域,福建省为主要产地,平潭县为产量最大的县份之一。其卵、肉、肢及肉脏均可食,烩制成美味佳品。又为全身性水生药用动物,对痔、疔、癣、痢、红眼、青光眼、子宫颈癌出血等疾病均有疗效。

六.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中国鸽子花树

书名珙桐,又名空桐。是我国特有的单科种的古老,孑遗的珍贵树种,属珙桐科珙桐属, 为落叶乔木,胸径一般为50厘米,高十五米至三十米。其木材为浅黄色,结构均匀,轻软,是制作仪器、乐器,家具的好材料。“物以稀为贵”。珙桐这一珍贵树种,在世界稀有,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不畏艰险,远涉重洋,来我国实地考察,引进苗木,进行栽培并获得成功。一 九七五年,国家规定珙桐为国家一类保护树种。( 张家界)

七.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里 俄罗斯紫金首饰

紫金是一种综合了金、铜、铁、镍等多种元素的合金,盛产于俄罗斯,后流传入中国境内,现在主要在哈尔滨广泛流行。紫金硬度比较大,亮泽度也好,用它做首饰既美观,又廉价,类似图片中的紫金项链吊坠,20元左右就买得下来,秋林公司,哈尔滨各商场内都有的卖。

紫金--与铂金、黄金并称为世界上第三大金。俄罗斯是其主要产地,其余分布在土耳其等国。俄罗斯地大物博,紫金矿藏非常丰富,所以在世界上尤为著名。紫金首饰的亮度、光泽度和坚硬耐磨度,都优于其它两款金首饰。即使佩戴很多年,也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光泽度和亮度。粉红色的玫瑰金不但能使有色宝石的色彩更加浓重,还体现了金器材质的精致、细腻。其粉红、玫瑰等暖色调给人们带来温暖与愉悦。传说粉红色玫瑰金最早出现在维多利亚晚期,那时的珠宝设计师用这种暖色调金属来镶嵌宝石、浮雕,或制作胸针等饰品,如今它在时尚领域流行的生态主题和首饰设计及制作工艺上,又推陈出新。粉色的玫瑰金,不仅象征着爱情,更蕴含着温馨隽永的情愫--用纯真的心去打造,绝对是送给自已或伴侣的最永恒的纪念礼物!

九. 北京市 顺义区 中国红葡萄酒(甜)

工艺:选用优良酿酒葡萄品种佳利酿、法国蓝、解百纳、龙眼等原料酿造而成。 特点:酒液色泽鲜艳,呈红宝石色,澄澈透明,具有浓郁的葡萄果香和陈酿的酒香,香味和谐,入口醇厚,圆润柔细,余香清晰,具有独特的典型风格。 奖项:在中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名酒。 生产企业:中国北京东郊葡萄酒厂。( 北京)

十. 吉林省 松原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四胡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辽市蒙古族四胡,蒙古语称“侯勒”、“胡兀尔”、“胡尔”,康熙朝编纂的《律吕正义后编》中称之为“提琴”。蒙古族四胡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类。高音四胡音色明快、脆亮,多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中低音四胡音色浑厚、圆润,擅长演奏抒情性乐曲,并主要为科尔沁民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和好来宝伴奏。它们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蒙古族四胡代表性曲目有《赶路》、《八音》、《阿斯尔》(以上为大四胡)、《莫德列马》、《弯弯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为小四胡)等。蒙古族四胡文化积淀丰厚,表现力丰富,技艺自成一体,旋律悠扬、古朴,是从事半农半牧生产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造,在蒙古族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元朝以后,四胡艺术广泛流传,曾一度风靡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汉族聚居地区,对汉族民间说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的通辽市是目前四胡艺术最为繁盛的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