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藏族民族特产 藏族特产和民族节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藏族民族特产 藏族特产和民族节日更新时间:2022-06-15 04:58:51

一.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民族民间乐器

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乐器也也独具特色。主要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长竹笛、短竹笛、闷笛、月琴、葫芦丝等。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彝家回锅蛋

在凉山,回锅蛋几乎是大大小小彝族风味餐馆里必备的彝家菜肴。我第一次吃到回锅蛋,也就是在这样的彝家饭馆里。

没错,乍一听名字,第一反应联想到的是我们平常经常吃到的回锅肉。这回锅蛋和回锅肉有什么关系?好奇之心,驱使我在回锅蛋刚端上桌,刚刚落定之时,就忍不住立即动筷子夹起半个鸡蛋,品尝起来。“嗯……不错呢!”忍不住的赞叹之声叫了出来。这半个鸡蛋表面金黄、附着红色的辣椒碎块,吃在嘴里,外酥内软,蛋白绵软爽滑富有弹性,蛋黄粉嫩,不光有鸡蛋的香味,还真能吃出回锅肉的那种味道来,麻辣鲜香中融合了蒜的香味。鸡蛋里吃出回锅肉的香味,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虽然不知第一个创新制作回锅蛋的人是谁,但猜想大抵还是受了回锅肉的启发。一经打听,这回锅蛋的做法,还真和回锅肉的做法很雷同。通常,先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再把鸡蛋从中间切成两半。然后把切好的鸡蛋放入烧好的油锅内,稍微炸一下,当看到鸡蛋表面有些金黄就可捞起来,放在旁边备用,注意不要炸过了。接下来的做法就和做回锅肉做法差不多。在锅里放上油,烧开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姜末、蒜末翻炒至香味飘出后,放入炸好的鸡蛋和蒜苗一起炒熟,最后放盐、味精等调料后即可起锅。

白水鸡蛋简单的回一回锅,加入些平常的佐料,一道美味的回锅蛋就做成了,味道和之前刚煮好的鸡蛋就有了很大的差别。由此,遂想到那些刚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就如那白水鸡蛋似得齐刷刷的大都差不多,但进入社会后,因为不同的环境、各自不同的境遇以及自我喜好中的不1炼,最终走出的是丰富又各自千差万别的人生滋味。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木里皱皮柑

木里皱皮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木里邹皮柑历史悠久,相传由云南土司木懿(“木天王”)占据木里时带入种植,据今400余年。据《木里县志》记载:“传统特色水果-木里邹皮柑,建基地0.22万亩”。木里邹皮柑品质独特,具有特有的藏木香味,当地藏民称之为“藏香果”。因其果大、果皮金黄、药食同缘等特点,又称为“藏柑、黄果”。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检测,木里邹皮柑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具有独特的香精油谱,对人体抗氧化、防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木里邹皮柑11月~12月成熟上市,正赶上-新年和农历春节,是市民应节馈赠亲友的礼品佳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木里皱皮柑果实为扁圆型,高50~80mm,横径60~95mm; 表面轮皱明显、条状,橙红、淡黄或黄红色,富有光泽;果瓣短肾型,果肉汁多脆鲜,酸甜可口,维生素C含量≥23.7mg/100g,同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类萝卜素、香精油等。它略带酸苦的特性,是所有柑桔类水果中唯一“不上火而清火” 的药食两用品,其独特个性呈现了它特有的价值。而“甜中带酸、酸甜可口、汁多清爽”的适口性让高原山地的人们把它作为解渴的“甘露”待客的“佳品”。

木里皱皮柑产区位于“一江三河”( 雅砻江、木里河、鸭嘴河、冲天河)沿岸亚热带气候区,土地肥沃,气候温热,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历史悠久,是全国高原特色水果皱皮柑种植最多的地区。近年来,木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木里皱皮柑的发展,明确了以"抓示点、重培训、牵红线、建基地、搞创收、做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完善了以合作社为纽带把各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走集约化规模生产与经营的组织形式,利用资源优势,申办国家农产品(木里皱皮柑)地理保护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依吉乡、水洛乡、白碉乡、芽租乡、裸波乡共2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01°40′,北纬27°40′~29°10′)保护面积1.15万公顷,年产量12万吨。

自2008年来,为创品牌提升知名度,通过打特色牌、做精品果、走礼品路、敲超市门、向内地和海外推销等方式。木里皱皮柑实行统一包装、销售并在木里有线电视台、康巴卫视新闻及相邻地区开展宣传,特别是2011年中国第八届农业食品博览会上受到 四方宾客和省内外专家的亲睐和关注。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木里藏族自治县经济作物管理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木里邹皮柑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凉山州木里县境内的依吉乡、水洛乡、宁朗乡、白碉乡、项脚乡、卡拉乡、麦地龙乡、麦日乡、沙湾乡、固争乡、克尔乡、博科乡、西秋乡、后所乡、列瓦乡、李子坪乡、裸波乡、俄桠乡、茶布朗镇、乔瓦镇、瓦厂镇等21个乡(镇)、4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01°40′,北纬27°40′-29°10′。保护面积115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木里皱皮柑果形大,扁圆形;果顶微凹,有印圈;果皮橙色,果面疣状突起明显、皱皮,有放射状肋沟8-10条,易剥皮,有藏木香味;果肉深橙色,果瓣肾形,果心中空;肉质细嫩柔软,味酸甜、微苦,多汁,有核。 (2)内在品质指标:木里皱皮柑可溶性固形物≥10%,总糖≥7%。 (3)安全要求:木里皱皮柑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四. 西藏 阿里 措勤县 藏族吹肺、吹肝

藏族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五.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民族特需用品

民族特需用品是临夏市的一张名片。临夏市穆斯林人口占到了55.3%。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受伊斯兰教的长期熏陶和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习俗,除饮食方面外,日常服饰和生活用品有一些比较特殊,如穆斯林的号帽、中拜、拜毡、地毯、芭兰香、汤瓶等,临夏市既是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也是消费市场。同时临夏市在藏族特需用品生产方面基础比较雄厚,藏服、藏靴、藏毯在整个青藏牧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另外,临夏市生产的藏毯、腰刀、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广受外地群众的欢迎。

六. 西藏 昌都 江达县 藏族酥酪糕

藏族酥酪糕

(1)将提取过奶油的乳白色淀粉(藏名曲热)凉干,用磨磨成粉末。(2)拌入黄油(奶油)、白糖、人参果(角麻)、葡萄干、桃仁等,做成圆形、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的表现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放入笼屉内蒸熟,宾至可整块献上,或切成片状。特点:奶味甜点,有滋补强身功效,为藏胞待客糕点。

七.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藏族食肉

肉是牧区藏族主要食品之一。藏族食肉以牛、羊肉为主,偶而也食野牲肉。一般不食马、驴等奇蹄类动物的肉,也不食鱼、虾、禽等。吃肉时,将牛羊肉割成大块置于锅内,加水并放入适量食盐,将肉煮成五至六成熟,即肉中尚带血水便捞出,盛在盆里。食用时,用手抓起一块肉,拿出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熟而不烂,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

藏族不喜吃煮烂的肉。缺牙齿的老年人一般也不喜欢把肉煮老,他们主要依靠锋利的刀子割食。牧区藏族,宰杀牛、羊一般不用刀,而用绳捆绑住牲畜的嘴巴,让其窒息而死。他们认为用刀宰杀牲畜放血是残忍之举。牲畜死亡后,在腹腔正中靠近胸叉骨处切开10厘米左右的刀口,将手塞进牛或羊胸腔内,扯断血管,?2º3血液流入胸腔,然后剥皮,剖开胸膛取出心肺和血液,剖开腹腔取出肠、胃。宰杀牛羊后,首先要吃各种灌肠,主要有血肠、肉肠、肝肠等。

八.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茶泡饭

俗话说,“好吃不过茶泡饭,好喝不过青稞酒”。酥油茶泡大米饭的香、奇、美的可口滋味,独特风味令人垂涎三尺。没有吃过酥油茶泡饭的人,是无法想象和理解它的美味的。

九. 贵州省 贵阳 修文县 民族娃娃

贵州有17个土著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采。用刺绣、蜡染、银饰等精心制作的民族娃娃品种繁多,外形生动活泼,美丽可爱。( 贵阳)

十. 青海省 海南 同德县 藏族酸奶

青海省藏族地区是牛奶的海洋,从春到夏,从夏到秋,鲜奶源源不断地流进奶桶。用牛奶制成酸奶,是藏族老少喜食的佳品。

制作方法:

1.将牛奶煮沸,倒入容器内,加入少量酸牛奶作发酵剂,温度控制30~40℃,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

2.随着乳酸酸度的不断增加,牛奶中的酪蛋白开始沉淀,就凝结成嫩豆腐状的酸奶,并产生一种芳香气味,即可食用。

产品特点:色洁白,宜解暑生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