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百色市那坡县的土特产是什么 百色凌云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百色市那坡县的土特产是什么 百色凌云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4 15:34:25

一. 广西 百色 平果 黑肉粽

黑肉粽

民间节日食品。将稻草烧成灰,用滤出来的水浸泡糯米,使米乌黑。把精选的五花猪肉切成小长条,加上三花酒、五香粉、精盐等佐料,连同绿豆、板粟,包在中间为馅,便成为美味可口的黑肉粽。

二. 广西 百色 田林 艾草糍粑

艾草,自然生草本植物,有药用价值,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艾草可以用来制作美味的糍粑,却是鲜为人知的八桂人拿手的民间风味糕点。每年的正月末,艾草就会长出嫩绿的叶子。正月三十那天,家家户户都有人到田间地头去寻找、采集鲜嫩的艾草,准备制作艾草糍粑。

艾草糍粑是一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仅味美、营养价值高,而且有药用价值。制成后色泽翠绿可爱,散发淡淡的艾草香味。其柔韧、甜而不腻的味道吸引人们的味蕾,使人吃了还想再吃,直到不知不觉之间吃得肚子饱胀难耐还想继续吃!

艾草糍粑的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易懂,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把糯稻谷的稻柄心烧成灰,把灰和清水一起煮沸,用纱布把灰滤掉,制得碱水,再把洗净的艾草倒进过滤好的碱水一起熬煮,煮到艾草的茎叶都软烂了,用竹箕或纱布接着煮好的艾草,把碱水滤掉,然后再重复用清水冲洗,直到把粘在艾草上的碱水清洗得差不多了,才把艾草拧成团,把熬煮、清洗过程的水分挤掉,放到盘里备用。第二,把适量的糯米粉用温热的开水和成粘稠的粑,再和艾草团一起揣弄,直到艾草都均匀地被揣进糯米粑里(有条件的,最好把煮好的艾草团放到石舂里舂碎。)。要是揣弄之后的粑太干硬,可以适量加一些热水继续揣弄,使粑的粘稠程度跟煮粘稠的稀饭差不多就可以了。第三,把和好的艾草粑用茶油煎成片,出锅后在艾草粑片上撒上红糖或者白糖(视个人体质放糖,经常消化不良的,放红砂糖。),然后把艾草粑片像叠棉被成四方形的形状,艾草糍粑就算制成,此时你就可以放开肚子,品尝甜香美味的艾草糍粑了。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三.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桑蚕

目前,市内种植的桑树以沙二×伦109为主,桂桑优62、12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饲养蚕种为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上簇已普遍使用方格簇,生产的蚕茧茧丝长1000~1400米,光洁好,净度高,解舒率75%左右,缫折低(2.3左右),利于缫制高等级的生丝,蚕茧质量上乘。2009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860公顷,蚕农售茧收入620万元。2010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908.67公顷,蚕农售茧收入985万元。

四. 广西 百色 平果 压年饭

压年饭

民间春节传统食品。除夕之夜,全家人吃完团圆饭后,便将年初一的饭煮熟,将鸡、鸭、肉、鱼、蔬菜等备好,留到次日吃,俗称“压年饭”。以示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五.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打血

打血

杀猪、羊前,先在备好的洁净盆子放入适量盐,杀猪、羊时,当红刀子拔出后,即将喷出的猪、羊血装入盆子,边取血边用筷子将血与食盐搅匀。然后,将生血盛碗中,再用50℃温开水冲淡,边冲边搅,每二三匙羹生血,可冲兑一碗。冲淡调匀后,静放片刻,即凝结如胶,色泽鲜红。再另将猪瘦肉、心、肝、杂网油剁碎,拌入葱花、姜、酒,炒熟作料,撒放入装血碗面上,即可食用,吃时可再加些酒,味鲜不腥,具有补血壮气之功能。

六. 广西 百色 隆林 百色隆林苗乡辣椒骨

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广泛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海南、湖北等地。目前全国苗族人口738.4万人,广西苗族人口43万人左右。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四个自治县。苗家人勤劳、善良、勇敢!由于地势和气候原因,形成了苗族300多年来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现在为大家推荐的就是隆林苗家人自制的————辣椒骨!

别有风味的辣椒骨,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和上好的调味品。辣椒骨和一般的辣椒酱不同,其味辣而不烈,香气馥郁,鲜酥油滑,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以调味煮菜或煮汤,香中带辣,余味无穷,既能增进食肉,帮助消化,又可驱寒解表,促进血液循环。

辣椒骨的来历,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在土司统治时代,有一个苗族农家养了一头大肥猪,春节将到之际,贪心的土官企图独占这头大肥猪,于是,他设计把全村的人都骗上山去,然后带着几个奴仆到这个农家把猪杀掉,偷走了猪肉。当晚,农民回到家,见家中一片狼藉,堂屋中有一堆猪骨和猪毛,经了解才知道家中的大肥猪被狠心的土官偷杀了,农民气愤极了,过年的猪肉没了,只好把这堆猪骨头放进樁碓里,并放些辣椒和盐,一面樁一面骂,“土官狠,土官坏,把你骨头樁成粉”。到了春节,他把这些辣骨煮来待客,客人吃后觉得味道很好,消息就远近传开了,此后,人们逢春节杀年猪时都腌制辣椒骨,既表示对土官的仇恨,又可为节日添制一个佳肴。久而久之,别的民族也学习苗族腌制辣椒骨,形成一种传统的名吃。

辣椒骨的制作,多用猪骨制作,但也有的用鸡骨、牛骨、羊骨制作。做法是:首先将带肉的骨头捶成小片,然后拌上辣椒粉、核桃粉、花椒粉、五香八角粉、生姜食盐和高度米酒,搅匀后放进碓窝里樁碎,然后放进瓦坛,密封两个月以上即成。辣椒骨可作佐膳的小菜,也可作调味品。

主要材料:红辣椒、和猪的骨头、姜、酒。

配方:保密

制作方法:本人也是大概知道,先把猪骨头用特制的器具捣碎(这个器具是铁的,每个苗家人的家里都有一个),用酒来腌,然后就是舂辣椒和姜,这个过程全是手工做的,把舂好的辣椒和捣碎的猪骨头混在一起,在放入特制的配方,搅拌均匀,在放入一个很大的坛子里(这种大坛子也是苗家人自制的,专门拿来做辣椒骨的,各家各户都有的)然后封坛,大概要一年的时间吧,就可以食用了。你不用担心它会变质,辣椒骨保存得越久味道越香。

特点:该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全是手工制作,所用的材料全是苗山上无污染的产品,而且都是自家种和养的。

口感:香醇、微辣、开胃、有一股很独特的植物香味。

外观:鲜红色、可见捣碎后的猪骨头、姜纤维。

食用方法:能常是以作为配料为主,炒菜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最好是先爆炒辣椒骨香后在放入你要炒的菜一同炒。冬天的时候也可拿来作锅底。单独吃的话就要用油炒香后,加入适量的水,加点蒜苗,味道真的不错哦!

过年的时候苗家人就会自发的聚在一起,把一年的收成当成祭品来祭拜祖先,感谢在过去的一年由于得到祖先的保佑才能得到大丰收,同时也祁求上苍,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让粮食大丰收,也方便物品互换!这是几百年来苗族同胞不变的风俗。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杀年猪.(年猪都是自家养的)可能是苗家人自古以来都很节俭的原因吧,凡事都能做到废物利用,就比如说是杀猪吧,猪肉一般都会拿来腊,猪肠拿来做腊肠,留作第二年的食物,而其它下水会拿来做为过年吃的食品,猪的骨头拿来做辣椒骨,因为苗家人居住的地方很高,每天都要劳动,所以不能经常下上购置食品,辣椒骨就成为各家各户家里必备的食品,他们的菜谱也很简单,一个大锅,里面放的全是自家种的蔬菜,全是用水煮,没什么油水,旁边就放着一大碗辣椒骨,也就当做是蘸点荤了吧!很是开胃。

七.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或糍粑

周末,笔者在隆或乡看到一亲戚家正在忙碌加工糍粑,热心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让人感觉到有一股充满喜气的氛围在屋内荡漾,帮忙的人们有说有笑,在手掌中搓捏糍粑的过程中一边拉儿女婚嫁的家常,不谙世事的童男童女吃着糍粑在屋内屋外跑来跑去,给小巧的四合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据女主人介绍,这些糍粑,是给孙子明天提亲用的,要送到女方家去,由女方分发给亲戚,好让亲戚知道有这样一桩亲事,以便今后互相来往,这是隆或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果男方来不及在家做糍粑,也可以折算成钱让女方买等量的饼干之类的来代替。家族大的,有时要做1000多个,一般的也要做500到600个,今天我们要做1200多个呢。

这种糍粑,用新鲜质量好的糯米制成,通过蒸、机器碾(也有用碓舂的)、捏、摆放、凉干等步骤,糍粑中间可加馅,隆或的糍粑馅一般是米豆(也叫饭豆)煮烂熟后加油盐姜用猛火炒干,炒干后捏成大小一致的小团,这项工作得提前完成。在捏制糍粑时,又要将热乎乎的粑粑捏成大小均匀的球形,个儿与人的拳头差不多。再将球形粑粑在桌上捏扁捏平,在扁平的粑粑上放上饭豆团,慢慢拉合,揉成美观大方的形状,摆放在铺有干净薄膜的大竹席上或干净的桌面上凉干即大功告成。也有不加馅的,直接蘸蜂蜜或炒南瓜子粉吃。

这种糍粑,加馅的要及时吃掉,最多可以保鲜72小时,过了这个时段就会变馊,最好不要吃了。不加馅的,则保鲜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一般隆或汉族在制作这种糍粑送亲时,时间是安排得恰当的,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人的健康。

在隆或街上,大凡是遇到街天,你不仅能看到吃到这种具有隆或特色的糍粑,而且能吃到另一种油炸后粘上红糖的“绞子粑”,放在嘴里,越嚼越香甜。不少或远或近来赶街的男女老少,当肚子“咕咕”叫时,那秀色可餐的特色糍粑或“绞子粑”就成了他(她)们的首选。

八. 广西 百色 平果 蕉叶糍

蕉叶糍

民间风味小食。将糯米淘净,浸泡后磨成米浆,装入布袋,压干水分。将洗净烫软的芭蕉叶剪成六寸左右的方块,涂生油以防粘连,将干米浆用蕉叶包好煮熟。名曰蕉叶糍。喜吃甜的,将糖煮成浓糖浆,加适量猪油,与干米浆搓匀,拌以白糖、芝麻、碎花生仁为馅,包成长条形,入蒸笼中蒸20分钟即可食。喜吃咸的,则在干米浆中加适量盐,或用甜皮包咸馅。吃起来除了有一般糍粑的风味外,还有蕉叶的清香。

九. 广西 百色 那坡县 那坡糖梨

那坡糖梨

十. 广西 百色 平果 没六鱼

没六鱼

没六鱼,这个名字是按照当地的发音,音译过来的,这种鱼是归春河里独有的。味道鲜美,不可错过。

没六鱼是从离县城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六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

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

相传许多年前,有个逃荒的农民,在平果县城东南方二里多的一个小洞里发现没六鱼的。这个洞是个狭长弯曲的岩洞,长有70多米,与右江附近的几小河相通。这个洞里常有一种全身滚圆、背黑腹白,头小眼小,嘴巴长在头下的鱼,随着喷泉涌现出来,最大的一条不超过6斤重,故得名为“没六鱼”。

“没六鱼”是生活在洞穴暗河中一种底栖性鱼类。它以岩石上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为食,长到3斤重以后开始产卵繁殖。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它随地下河水进入主洞,分别从侧洞游归右江,在这里捕捉最好。5月至9月,它又由右江抢水进入两侧洞,游回主洞,去向不明,这时很难捕获。由于“没六鱼”长期生长在暗河洞穴中,见不得阳光,如见阳光,不久就会死亡。“没六鱼”肉嫩肥美,不论油煎、红烧或清炖,味道都很鲜美可口,是一种稀世的鱼。

每到冬至前后,或当春夏之交,地下河水位降低,它便顺着泉水游到较大、较深的水汇集处;每逢雨季水涨,没六鱼即沿地下河溯流而上。地下河在大的岩洞中,经常在“露头”一段之后,又潜流而下。根据没六鱼和洄游规律,群众在地下河于岩中“露头”的狭口处安上栏隔篱笆,装上鱼笼,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弄到一些鱼。这种鱼离洞后,不习惯见光,在别的水中也养不活,几天就死了。正因为这样,没六鱼就显得尤其珍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