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金堂竹篙镇特产 金堂县竹篙镇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金堂竹篙镇特产 金堂县竹篙镇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06-14 15:31:37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金堂县 金堂黑山羊

金堂黑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堂黑山羊是通过60余年的群选群育而形成的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和相当规模的黑山羊群体。四川省优良地方肉用山羊品种,全身被毛黑色,具有光泽。体型大,头中等大,颈长短适中。耳有垂耳、半垂耳、立耳三种。背腰平宽,四肢粗壮,蹄质结实。品种内按头型特征可分为有角型和无角型两种类型。金堂黑山羊遗传性能稳定;早熟,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优良;且具有耐湿热、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细嫩,无膻味等特点。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每天放牧8-10小时,不需精料,羊只生长良好。

"金堂黑山羊"产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该山羊群体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组织、有计划选育发展,至今全县存栏黑山羊已达50万余只。金堂黑山羊因其个体大、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适应性能和抗病力强、全身被毛黑色、肉质细嫩无膻味而享誉省内外,目前已有十余个省市前来引购。

金堂黑山羊

地域范围

金堂黑山羊地理标志地域范围为四川省金堂县境内赵镇、清江、淮口等21个乡镇,总面积1155.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1′00”~104°53′00”、北纬30°29′10”~30°56′。东邻中江县,西傍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连简阳县,北接广汉市和中江县。南北长68公里,平均东西宽36.9公里,年产量12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金堂黑山羊个体大、生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全身呈黑色,富有光泽。 1、外在感官特征:全身被毛黑色,毛短富有光泽。体型大,头中等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颈长短适中,背腰宽平,四肢粗壮,蹄质坚实。成年公羊颌下有毛鬓。成年公羊体重平均70.64公斤,成年母羊体重平均49.62公斤。金堂黑山羊羊肉肉质细嫩,味美多汁,无膻味,食用时味香而不腻口。 2、内在品质指标:金堂黑山羊肉营养丰富且肉质柔软易于消化。含钙量≥12mg/100g,较其他羊肉高(其他羊肉平均为10mg/100g),含铁质≥3mg/100g,较其它羊肉高(其他羊肉平均为2.3mg/100g),胆固醇含量≤57.2mg/100g 较其他羊肉低(其他羊肉平均为60mg/100g)。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是肉食中的佳品,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 3、生产性能特点: 3.1、金堂黑山羊繁殖率高:年产1.8胎,经产母羊产羔率达241.85%,比简阳大耳羊高17%,利用金堂黑山羊改良建昌黑山羊,提高肉用性能效果较好,其中含金血50%、75%0羊产肉性能比较好,胴体重、净肉重比本地未改良羊分别提高5.4-6.4 kg、4.6-5.8 kg,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本地未改良羊提高5.6%-5.7%、4.8%-4.9%,并显著提高了其胴体质量。 3.2、生长速度快:周岁时,公羊体重41.38公斤,母羊体重33.54公斤,分别达成年公羊、母羊的百分比是58.6%和67.6%。比简阳大耳羊周岁公羊、母羊分别重10.1公斤和5.07公斤; 3.3、产肉率高:周岁公羊胴体重19.36公斤,屠宰率是48.10%,净肉率是35.91%,在同等饲养条件下金堂黑山羊比其它羊周岁屠宰率高0.1%,净肉率高3%。 4安全要求:金堂黑山羊羊肉市场准入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鲜冻胴体羊肉》(GB9961-2001)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羊肉》(NY5147-2002)

二.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德庆竹篙粉

一、竹篙粉的来历

竹篙粉,是粤西德庆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其特色是美味爽口、芡汁独特,口感显著区别于普通河粉,且需簕竹篙挂晾制作。近年,德庆城区街头巷尾,竹篙粉已随处可见。

相传从前德庆香山脚下竹海茫茫,竹类品种丰富,其所产簕竹硕大坚韧,山下农民多以卖笋、编制竹制品及晒腐竹等为副业。山脚之村仍曰“孔竹根”村,遗迹尚存。

村民生活艰辛,卖笋编竹有了季节性,于是晒腐竹便成了经常性的副业了。村民将浓豆浆倒到平底锅内细火慢熬,再将凝结的腐皮刮起晾在竹竿上晒干,便成了腐竹。

腐竹在当时的农村也是奢侈品,村民平时多不舍得吃,最多也就是舂米磨浆蒸米制品解谗而已。河粉即是其中之一,但味有别于饭粥,又与腐竹有形似之趣,是村民常食之物。

德庆气候湿热,村民经常将新蒸的热河粉随手晾在晒腐竹的簕竹篙上冻凉再切来吃。菜园田间,村民常就着白粥、自制的榨菜、辣椒酱,“稀里咕噜”一番,风味盎然。

香山泉水清冽,所制河粉柔韧爽口,地气独特,所出簕竹品正性凉。二者结合,竹篙粉便具有。了可口清热的特点。后来周边村落不断仿效流传,更乘旅游开发之风,遂成德庆著名小吃。

二、竹篙粉的特点

爽口,柔韧,清香的特点,真是食过返寻味。

三、竹篙粉的制作

1、浸米,必须要掌握适当的时间,浸到啲米不可太烂,也不可太硬;

2、打磨,将已浸好的米放到石磨(现在已用磨粉机)上磨成米浆;

3、冲浆,将磨好的米浆循环冲撞几次,并加落适当的料(油,淀粉等);

4、崔(德庆话,类似蒸),将处理好的米浆,放到一个铁镗里,倒成薄薄的一层,然后话到镬头里崔;

5、一定的时间后,镬头里的粉已经熟了,马上拿出来,晾一会儿,然后就把已熟的粉放到一条大碗般粗的竹篙上去再晾冻至稍凉;

6、这时候,就可以放到砧板上切成一条条的,然后就可以加上鼓油、花生油拌着吃了,喜者还可以加上一两个酸辣椒,味道更好。

三.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赖汤圆

因赖源鑫于1937年开办而得名。最初是在总府街一带摆摊设点,以卖“鸡油汤元”为业,所做汤圆皮薄滋润,心子香甜可口,日久而出名,后开店营业,遂以“赖汤圆”称之,流传至今,成为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小吃。( 成都)

四.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邛竹杖

据《史记·大宛传》载,张骞从西域回来后对汉武帝说:“臣在大夏时,见邛竹 杖、蜀布。”邛竹杖历代文人有诗赞咏。如宋代诗人黄庭坚有“稍喜过从近,扶筇不架车”的妙句,邛竹杖是以产于境内山上的邛竹(又名罗汉竹、人面竹)加工而成。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珍品。1958年,邛竹杖曾作为礼品送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贺龙以表深情,邛竹杖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很高评价。

五.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三溪脐橙

1996年金堂三溪镇被中国柑桔研究所誉为“中国脐橙第一乡”,经过近10多年的选育改良,三溪脐橙更是味鲜色明。目前,该镇已发展脐橙2万余亩,年产量5000万公斤,脐橙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0%。

个大、汁多、皮薄、脆甜的三溪脐橙在本次展销会众多脐橙中份外吸引人,记者看到前来购买的市民提着大盒小袋的脐橙离开展位。其中,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买来主要是过年送礼,这个拿得出手也实惠!”

六.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蓝烘糕

蓝烘糕

蓝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七.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金堂生姜

金堂“竹根黄姜”有几十年历史。作为药菜兼用型的“竹根黄姜”,不仅可以用来做调味品,还可用来治病。不少外地经销大户常坐阵金堂县专门收购。但这两年黄姜价格逐年上涨,种姜户惜售心理重,收购很难。据了解,近年来,金堂县种植黄姜面积保持在4000—5000亩左右,全年生产量的10%用于制成干姜片,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国,而全年总产量的70%销往重庆、陕西等地。今年由于政府和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发布信息,农村的种姜积极性高涨,预计黄姜亩纯收入可达6000元。春节前后姜价可能略有上涨,但涨势趋缓,那时候卖不一定比现在更赚钱。广大姜农不要一味惜售,要把握好市场信息,价格合适就出售,也不能盲目发展,要据市场需求种植,以免造成损失。

八.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竹篙薯

竹篙是明代弘治年间,采用本县桥头山区的野生山药,在赣江两岸冲积平原上,经过五百年左右的选育培养而成的。全国泰和仅有。



竹篙薯一般每根长40-70厘米,重150-500克,由于形如竹篙,故称竹篙薯。它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糖类,还有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营养丰富,松脆可口,老少咸宜。因它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补肾、治油腻、助消化之功效。药用主治脾虚泄泻、消渴、遗精、带下等症。

九.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灌县川芎

川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黄褐色。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三至五对, 边缘呈不整齐羽状全裂或深裂。花白色,复伞形花序。果实卵形,有锐棱。灌县川芎多采取山区育种,平原栽培。每年立秋季节采收山川芎时,将其茎秆的结节运到平原 栽种,“立春”时,再挖取一部分运到山上育种。“立秋”时取下芎苓子后剩下的根茎 “母子”,即为“山川芎”。这种川芎疙瘩显著,质硬,油性小,加工后质地枯燥、不 丰满,故有“山疙瘩”之称。在平原栽培的川芎,一直要长到第二年“小满”才成熟, 这时采收的川芎称之“坝川芎”,其质地上乘。抚芎,是“立春”后采挖的高山育种未 成熟的川芎,干燥后内心不实,质量较次。
川芎以干燥根状茎入药,性温、味辛,可以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

十.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金堂大红柑

金堂大红柑果大、扁圆,平均单果重200克,果皮桔红,鲜艳光滑,风味浓甜,果汁丰富,有香气,基本无核,耐贮藏耐运输,易剥皮,食用方便,可溶性固形物12%。金堂大红柑成熟期在12月上中旬。山川极早特早熟蜜柑,系日本田中法一氏从宫川温州蜜柑枝变中选育而成。

推荐特产